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编委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编委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编委会 著
图书标签:
  • 齿轮
  • 制造
  • 工艺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
  • 机械制造
  • 工业工程
  • 参考书
  • 工具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诺鼎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7676
商品编码:2460381251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 第2版 作者 《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编委会
定价 199.00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577676 出版日期 2017-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2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手册是在总结各类齿轮书籍的基础上编撰的,本书中所涉及的标准尽可能采用现行新标准,各类数表尽可能采用编程制作,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度,各类引用资料均取自成熟、实用性较高的文献。本手册中涵盖了齿轮设计及加工基础性内容、常见齿轮加工工艺要点、齿轮加工中常用工艺数据等内容,以数据、公式、图表、简要说明和实用价值的案例为主要特色。该手册共分为4章,第1章主要内容为常用基础资料汇总,第2章主要内容包括齿轮的几何计算方法、常用参数速查表格等,第3章主要包括滚、插、磨、剃、刨等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形加工及圆锥齿轮的刨齿及铣齿加工及刀具机床调整等内容,第4章内容为机械式齿轮机床加工中经常需要使用的比值挂轮。手册中也采纳了不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实践总结,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编委会
本书主要由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专家编写,并担任本书主编。编委会主任委员由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沁新担任,副主任和委员主要由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泰隆集团、武汉锅炉厂、河南科技大学、上海水工机械厂等企事业、院校的专家组成。本书主编由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一线老专家张帮栋和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齿轮研究所所长武文辉担任,具有较高的性和广泛的代表性。

   目录
前 言
第1 章 常用基础知识 1
 1. 1 常用资料 1
 1. 2 极限与配合 7
 1. 3 几何公差 42
 1. 4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注法 74
 1. 5 齿轮基础知识 88
 1. 6 齿轮加工相关工艺、装备术语 170
第2 章 齿轮材料和热处理 183
 2. 1 常用调质、表面淬火齿轮用钢选择 183
 2. 2 渗氮齿轮用钢 183
 2. 3 各国常用渗碳、淬火钢种选择及其
应用范围 184
 2. 4 齿轮的预先热处理工艺 186
 2. 5 调质齿轮的热处理工艺 187
 2. 6 齿轮火焰淬火 188
 2. 7 齿轮感应淬火 190
 2. 8 常用齿轮钢的气体渗氮工艺 191
 2. 9 常用渗碳钢的渗碳淬火工艺 192
 2. 10 齿轮激光表面淬火 197
 2. 11 齿轮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205
第3 章 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17
 3. 1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计算 217
 3. 2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计算 220
 3. 3 内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22
 3. 4 齿条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225
 3. 5 变位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25
 3. 6 圆弧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27
 3. 7 直齿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29
 3. 8 蜗轮和蜗杆的几何尺寸计算 230
 3. 9 特殊齿制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233
第4 章 滚齿加工 250
 4. 1 滚齿机规格、型号 250
 4. 2 滚齿机传动系统 266
 4. 3 常用滚齿机连接尺寸 279
 4. 4 滚齿机夹具及齿轮的安装 280
 4. 5 滚刀的选择及使用 284
 4. 6 滚刀心轴和滚刀安装的要求 292
 4. 7 滚齿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 296
 4. 8 滚齿加工的调整 299
 4. 9 切齿加工 312
 4. 10 滚切齿数大于100 的质数齿轮 336
 4. 11 大模数齿轮的滚切 346
 4. 12 圆弧齿轮的滚切 367
 4. 13 滚齿加工常见缺陷和解决方法 375
 4. 14 滚齿工艺守则 378
 4. 15 展成加工蜗轮 380
第5 章 插齿加工 392
 5. 1 插齿机的规格、型号、基本参数和
工作精度 392
 5. 2 插齿机的传动系统 401
 5. 3 常用插齿机的连接尺寸 405
 5. 4 插齿刀的装夹和调整 405
 5. 5 插齿用夹具及其调整 407
 5. 6 常用插齿机交换齿轮计算 412
 5. 7 插削余量和插削用量的选择 413
 5. 8 插削加工中常出现的缺陷和解决
方法 419
 5. 9 大型齿轮梳齿加工实践 422
第6 章 飞刀展成加工蜗轮 426
 6. 1 切削方法 426
 6. 2 交换齿轮的计算 428
 6. 3 铣头扳转角度方向和工件旋转方向的
确定 430
 6. 4 飞刀各部分尺寸的计算 430
 6. 5 飞刀加工的缺陷和解决办法 435
第7 章 磨齿机精加工齿轮 437
 7. 1 磨齿机的规格、型号 437
 7. 2 磨齿机的传动系统 452
 7. 3 磨齿机的安装、调试 457
 7. 4 磨齿切削余量 472
 7. 5 磨齿精度 478
 7. 6 磨齿用夹具 481
 7. 7 磨齿砂轮材料的选择 485
 7. 8 磨齿缺陷和解决方法 494
 7. 9 磨齿技术的新发展 499
第8 章 内齿轮加工 502
 8. 1 切齿机床的选择 502
 8. 2 切内齿少齿数 507
 8. 3 用标准插齿刀插制短齿 510
 8. 4 插齿时齿轮小空刀槽 512
 8. 5 刃辅具有关尺寸 512
 8. 6 内齿轮加工缺陷和解决方法 514
第9 章 锥齿轮加工 517
 9. 1 刨齿加工 517
 9. 2 弧齿锥齿轮的铣削 547
 9. 3 直齿锥齿轮齿形的数控铣削加工 561
 9. 4 弧齿锥齿轮的磨削 573
 9. 5 锥齿轮的精密锻造成形 579
第10 章 剃齿与珩齿加工 590
 10. 1 剃齿的原理和方法 590
 10. 2 剃齿机与工具 593
 10. 3 剃齿工艺守则 598
 10. 4 剃齿切削用量 599
 10. 5 剃齿的操作调整 600
 10. 6 剃齿加工 602
 10. 7 剃齿误差分析 605
 10. 8 珩齿加工 606
第11 章 齿轮刀具的选择 614
 11. 1 成形齿轮刀具的选择 614
 11. 2 展成齿轮刀具的选择 617
第12 章 齿轮的检测与量仪 633
 12. 1 齿轮误差检测项目 633
 12. 2 齿形偏差测量 634
 12. 3 齿向偏差测量 640
 12. 4 齿距偏差测量 646
 12. 5 基节偏差测量 655
 12. 6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658
 12. 7 齿厚和公法线长度测量 660
 12. 8 接触线偏差的检验 666
 12. 9 齿轮的噪声测量 667
第13 章 齿轮加工的夹具及简易的
工艺路线 670
 13. 1 机床夹具的组成 670
 13. 2 定位原理和定位元件 670
 13. 3 重复定位的处理和应用 674
 13. 4 常用夹具装置 675
 13. 5 常用夹具 680
 13. 6 齿轮加工余量 683
 13. 7 齿轮的简易工艺路线 688
 13. 8 常规加工工艺路线 707
第14 章 新型制造工艺———3D 打印
技术 730
 14.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730
 14. 2 3D 打印工艺流程 730
 14. 3 3D 打印技术较传统工艺的优势 735
 14. 4 3D 打印技术在齿轮方面的应用 735
附录 736
 附录A 常用材料线胀系数 736
 附录B 法定计量单位换算 736
 附录C 常用三角计算 742
 附录D 几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精密齿轮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图书简介 在现代工业体系中,齿轮作为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核心部件,其精度、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整体水平。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到精密仪器、新能源领域,高效、可靠、长寿命的齿轮需求日益增长,对齿轮的设计、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精密齿轮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正是基于这一行业发展趋势,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当前精密齿轮领域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的质量控制方法。它不仅是为资深齿轮工程师和研发人员量身打造的专业参考书,也是为有志于投身精密齿轮行业的学生和技术人员提供的一本全面学习指南。 本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前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现有技术,而是着眼于未来发展方向,深度剖析了当前精密齿轮制造领域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书的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宏观的设计理论到微观的工艺细节,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精密齿轮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部分:精密齿轮设计理论与优化 在设计理论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齿轮设计中的核心概念,包括齿廓修形、变位齿轮、非圆齿轮以及特殊用途齿轮的设计原理。 齿廓修形技术:详细介绍了渐开线齿廓修形(如齿顶圆角、齿根圆角、齿廓倾斜等)和非渐开线齿廓修形(如圆弧齿廓、摆线齿廓)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以及对齿轮性能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如何通过精确的齿廓修形来降低啮合冲击、提高承载能力、减少噪音和振动,从而提升齿轮的平稳性和寿命。针对不同工况和应用场景,提供了具体的修形参数选择指南和计算示例。 变位齿轮设计:系统讲解了变位齿轮的传力机理、变位系数对齿轮性能(如根切、接触斑、传动比精度)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优化变位系数。本书特别关注了如何利用变位技术解决小齿数比、高载荷等复杂设计难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变位齿轮设计流程和软件应用技巧。 非圆齿轮与特殊齿轮:深入研究了非圆齿轮在特殊传动中的应用,如用于定时、变速、角度变换等场合。详细介绍了非圆齿轮的成形原理、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难点。同时,还涵盖了斜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特殊齿轮在设计上的特殊考量,包括其啮合特性、承载能力计算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化设计。 齿轮强度与寿命分析:本书不仅介绍了传统的齿轮强度计算方法(如基于ASME、ISO标准的根部弯曲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计算),更着重于介绍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精密齿轮强度与寿命预测技术。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载荷、材料和边界条件的仿真分析,从而更准确地预测齿轮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变形以及疲劳寿命,为设计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齿轮动态性能仿真:除了静态强度分析,本书还强调了齿轮动态性能仿真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模拟齿轮在高速、变载荷等复杂工况下的动态响应,包括啮合冲击、振动特性、噪音产生机理等。通过动态仿真,可以有效识别潜在的设计缺陷,并指导优化设计,以满足高性能传动系统的严苛要求。 第二部分:精密齿轮制造工艺与技术 在制造工艺方面,本书聚焦于当前最先进、最精密的齿轮制造技术,强调工艺细节对齿轮最终性能的决定性影响。 精密成形技术: 数控磨削与珩齿:详细介绍了高精度数控磨齿机床的工作原理、磨削工艺参数(如砂轮选择、进给量、切深、冷却润滑)的优化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磨削技术实现极高的齿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特别关注了基于仿形磨削、成形磨削和万能磨削等工艺的精密控制。同时,深度解析了珩齿工艺在消除齿面应力、提高表面光洁度、改善齿面微观几何形状方面的独特优势,并提供了针对不同齿轮材料和精度要求的珩齿工艺参数。 高效滚齿与插齿:深入探讨了高速高效滚齿技术,包括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等关键因素对加工效率和齿轮精度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直线度加工、仿形滚刀以及在线测量集成等先进滚齿技术。对于插齿工艺,本书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插齿刀(如外啮合、内啮合、盘形、柄形)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插齿参数和刀具几何形状,实现高精度齿轮的加工,尤其是在加工内齿轮和行星齿轮中的应用。 齿轮热处理优化:系统阐述了各种齿轮热处理工艺,如渗碳淬火、氮化处理、感应淬火、火焰淬火等。本书不仅讲解了这些工艺的基本原理,更侧重于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热处理的温度、时间、介质以及冷却速率,来优化齿轮的表层硬度、心部韧性、组织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热处理变形,保证齿轮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针对特殊材料(如齿轮钢、粉末冶金钢、高性能合金钢)的加工,提供了定制化的热处理方案。 齿轮表面强化技术:除了传统的硬化处理,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先进的齿轮表面强化技术,如激光表面淬火、等离子渗氮、碳氮共渗等。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对齿轮表面硬度、耐磨性、抗擦伤性和疲劳寿命的提升作用,并提供了在不同材料和应用场景下的工艺选择指南。 精密测量与在线监控: 三坐标测量技术:详细介绍了三坐标测量机(CMM)在齿轮测量中的应用,包括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利用专业的齿轮测量软件进行齿廓、齿向、齿距、螺旋角等关键几何尺寸的精确测量。重点讲解了测量路径规划、误差补偿以及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读。 齿轮测量仪与廓形仪:系统介绍了各种齿轮专用测量设备,如齿轮测量中心(GMC)、齿轮廓仪、齿轮粗糙度仪等,并详细讲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测量功能以及在不同精度等级齿轮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过程监控与智能制造:本书前瞻性地介绍了如何将现代传感技术、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齿轮制造过程的在线监控。通过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切削力、温度、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对加工状态的准确判断,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加工稳定性,降低废品率,并为实现齿轮制造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齿轮可靠性评估与故障诊断 本书还着重于齿轮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评估和故障诊断,帮助工程师预防和解决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齿轮失效模式分析:详细分析了齿轮常见的失效模式,包括疲劳点蚀、磨损失效、齿根折断、塑性变形、烧蚀等,并深入探讨了导致这些失效模式的根本原因,如设计缺陷、材料问题、加工工艺不当、润滑不良、运行环境恶劣等。 齿轮可靠性评估方法:介绍了基于概率论的齿轮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寿命分布模型、故障率计算、可靠度函数等。结合实际数据和仿真结果,指导读者如何对齿轮的长期运行可靠性进行定量评估。 故障诊断技术:系统讲解了齿轮故障的诊断技术,包括基于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基于声信号的故障诊断、以及基于油液分析的故障诊断。详细介绍了各种诊断方法的原理、信号处理技术、特征提取以及诊断算法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有效的故障诊断,及时发现齿轮潜在的隐患,避免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 齿轮维护与寿命延长策略:基于对失效模式和故障诊断的理解,本书提供了齿轮的预防性维护策略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建议,包括润滑系统的优化、运行参数的控制、定期检查与保养等。 总结 《精密齿轮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以其严谨的学术深度、前沿的技术视野和高度的实践指导性,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齿轮工程领域专业书籍。本书融合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最先进的工程应用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帮助其在精密齿轮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达到新的高度。无论是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研发工程师,还是致力于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人员,抑或是渴望深入理解齿轮工程精髓的学生,本书都将是他们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金属材料专业的科研人员,我一直对不同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微观组织变化非常感兴趣。《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研究材料在齿轮制造过程中的行为。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齿轮材料的特性,如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加工工艺下的表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齿轮表面强化处理的章节,例如渗碳淬火、氮化处理等,这些工艺不仅能够显著提高齿轮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还会改变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形成致密的化合物层。书中通过显微组织照片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强化处理的效果,这对于我理解材料的强化机理,以及开发新型高性能齿轮材料,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书中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变形、残余应力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对于我研究材料的加工塑性、疲劳寿命等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齿轮制造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名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一本优质的工艺手册对于工作效率和技术提升的重要性。《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无疑是近期我遇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著作。相较于市面上一些陈旧或过于理论化的书籍,本书在内容更新和技术深度上都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涵盖了传统齿轮加工的经典工艺,更重要的是,将近年来新兴的、高效的制造技术,如精密成形、激光加工、3D打印等在齿轮制造领域的应用也做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数控加工技术在齿轮制造中的应用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数控机床和编程技术,实现复杂齿轮的高精度、高效率加工,以及如何通过仿真软件优化加工过程,减少试错成本。书中还对各种材料在齿轮制造中的应用特性、热处理工艺对齿轮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此外,书中提供的工艺实例分析,更是贴近实际生产需求,能够直接指导我们在复杂工况下设计和制造高性能齿轮。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对照书中内容,思考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从中找到启发和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技术参考,更是一份宝贵的经验财富,能够帮助我们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评分

作为一名齿轮设备的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最新技术信息和设计理念的参考资料。《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对于各种先进的齿轮加工设备的介绍,让我对当前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有了清晰的认识。从高效的数控滚齿机、插齿机,到高精度的剃齿机、磨齿机,再到近年来兴起的电解加工、激光加工等非传统加工技术,本书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性能指标等。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智能制造和自动化在齿轮加工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引入机器人、自动化上下料系统,以及MES(制造执行系统)等,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书中还对刀具材料、涂层技术、冷却润滑技术等与加工效率和质量密切相关的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优化设备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将极大地提升我在设备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的能力,帮助我设计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一代齿轮制造设备。

评分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深信“细节决定成败”。《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这本书的严谨性和全面性,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加工方法,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种方法背后的力学原理、热力学过程、材料科学知识,以及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细节。例如,在讨论磨齿工艺时,书中不仅介绍了磨齿机的类型、磨削原理,还详细分析了砂轮的粒度、硬度、结合剂的选择,以及磨削液的成分和作用,甚至连磨削过程中的进给量、切削速度、冷却方式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它还强调了在加工过程中,如何通过优化参数来控制齿轮的表面应力、热变形,以及如何防止表面损伤。书中提供的各种图表、数据和计算公式,都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与一位经验丰富、一丝不苟的工匠交流,他会告诉你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对细节的精确把握,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精密产品。这本书,让我对“精益求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在一个小型机械加工车间工作,主要负责一些通用零件的加工,但最近老板要求我们开始尝试一些更复杂的齿轮加工任务。《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成为了我们车间最宝贵的“老师”。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贴合实际生产需求,它并没有过多地强调那些高大上的理论,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实际操作层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齿轮加工机床的操作规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以及刀具的正确选用和维护。我们车间的一线操作工,特别是那些经验相对不足的年轻工人,通过阅读这本书,很快就掌握了滚齿机、插齿机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巧,并且能够自行解决一些日常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书中提供的工艺参数参考表,对我们来说更是“及时雨”,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设置合理的加工参数,避免因为参数设置不当而导致的加工不良。我们还在书中学习到了如何进行齿轮的简单测量和检验,这让我们在产品交付前能够进行初步的质量把控。这本书的实用性,直接提升了我们车间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我们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对机械制造一直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系统、权威的入门读物,来深入了解那些精密的齿轮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正是满足了我这个愿望。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排版和丰富的插图,一下子就把我从理论的海洋拉到了实践的现场。它并没有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一开始就堆砌大量晦涩难懂的公式和术语,而是从齿轮的基本概念、分类、重要性讲起,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随后,书中对各种齿轮的加工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无论是滚齿、插齿、剃齿,还是磨齿,每一种工艺都配有精美的三维模型图和实际加工场景的照片,让我仿佛置身于现代化工厂的车间,亲眼目睹着金属在机床上被塑造成型。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介绍了工艺流程,还深入剖析了每种工艺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甚至连加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参数和注意事项都一一列举,这对于我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齿轮精度等级的部分,书中的图示和表格非常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精度等级对齿轮性能的影响,让我深刻理解了“毫厘之差,谬以千里”在精密制造中的含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耐心地指导我一步步探索齿轮制造的奥秘,让我感觉不再是单纯的阅读,而是在进行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评分

我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机械设计专业研究生,正处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渡阶段。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我遇到了许多关于齿轮传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一本能够提供权威指导的参考书。《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成为了我的“救命稻草”。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从齿轮的种类、参数计算,到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设备、刀具选择,再到后处理和检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书中对于不同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的对比分析,让我能够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制造工艺。例如,在讨论滚齿工艺时,书中详细讲解了滚刀的类型、齿形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关键因素如何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参考值。我还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齿轮热处理的部分,了解到表面淬火、整体淬火等不同热处理方式对齿轮硬度、强度、耐磨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热处理参数来避免变形和开裂。这本书不仅解决了我在论文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构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齿轮制造知识体系,让我对齿轮的设计与制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对齿轮这种精密的机械零件一直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了解到它们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后,更是萌生了深入了解其制造过程的想法。《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为我揭开了齿轮制造的神秘面纱。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齿轮(如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的制造工艺,都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我被书中对滚齿工艺的描述所吸引,它就像一个精密的“雕刻”过程,通过旋转的滚刀在齿坯上“切削”出美丽的齿形。书中详细解释了滚刀的几何形状、切削方向、运动关系等,配合精美的动画演示(如果包含的话),我仿佛真的能“看到”齿轮是如何一点点成型的。此外,书中关于齿轮热处理的内容,也让我大开眼界,了解到通过对齿轮进行特定的加热和冷却处理,能够极大地提高其强度和耐磨性,这是多么神奇的工艺!虽然我可能不会亲自操作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本书,我能够理解这些精密部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技术和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评分

我是一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工程师,工作中经常需要审核供应商的齿轮加工过程,并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是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本书在质量控制和检测方面的内容尤为丰富,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供应商的工艺能力和产品合格性。书中详细介绍了齿轮的主要质量特性,如精度、表面粗糙度、硬度、齿形误差、齿距误差等,并针对每一种特性,提供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齿轮综合误差检测的章节,详细讲解了分度累积误差、齿距累积误差等概念,以及如何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如齿轮测量中心)进行测量。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常见缺陷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例如,齿轮表面出现烧伤、裂纹、麻点等,都能在书中找到对应的解释,并了解到如何通过调整加工工艺来避免这些缺陷。这对于我指导供应商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提供了非常直接和有效的帮助。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让我对齿轮制造的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自信和专业。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和工业发展充满兴趣的爱好者,一直想了解工业革命时期以及之后,人类是如何一步步掌握精密制造技术的。《齿轮制造工艺手册》第二版,虽然是一本现代的工艺手册,但它其中的一些章节,尤其是关于早期齿轮制造技术的演变,以及精密加工理念的形成,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影子。书中虽然侧重于现代工艺,但对于齿轮制造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一些经典工艺(如范成法)的形成原因,也有所提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或发明在齿轮制造发展史上的贡献的简要介绍(如果书中包含的话)。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将现代精密制造的成就,与历史上的技术进步联系起来,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在工程技术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便利生活,离不开一代代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智慧和汗水。这本书,让我对齿轮这种看似简单的机械零件,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