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附光盘)(精)

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附光盘)(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沈小明王云明陆荣国蔡喁欧旭坡... 编
图书标签:
  • 机载软件
  • 航空软件
  • 软件工程
  • 软件开发
  • 嵌入式系统
  • 质量保证
  • 流程规范
  • 最佳实践
  • 软件测试
  • 航空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火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交大
ISBN:9787313104380
商品编码:24854039071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机载软件研制流程*佳实践(附光盘)(精)
  • 作者:沈小明//王云明//陆荣国//蔡喁//欧旭坡|主编:顾诵芬
  • 定价:99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号:978731310438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12-01
  • 印刷时间:2013-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精装
  • 页数:350
  • 字数:462千字

编辑**语

《机载软件研制流程*佳实践(附光盘)(精)》(作者沈小明、王云明、陆荣国、蔡喁、欧旭坡)所提出的软件研制流程*佳实践,是从**外多个**航空单位的机载软件研制案例中概括、总结并提练出来的。书中剔除了这些案例中过于个性化的成份,结合了中国航空工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保留了一个完备的共性流程。因此该*佳实践具有足够的典型性和良好的代表性,对初次建设流程的单位来说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但是,作者认为**有必要提醒读者,本书所给出*佳实践并不是对DO-178B标准实施的**标准答案。建议大家结合本单位的组织架构、项目特点、软件级别等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有选择性地吸收和改进本*佳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内容提要

《机载软件研制流程*佳实践(附光盘)(精)》( 作者沈小明、王云明、陆荣国、蔡喁、欧旭坡)首先 介绍了机载软件适航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并说明 了软件研制流程对软件适 航的重要性;其次从严格的数学角度提出了软件研制 流程的模型,给出了软件研制流程的具 体内涵分析,并定义了软件研制流程四个不同层次的 质量要求:再次综合了国外**航空单 位机载软件研制的大量案例,结合中国航空工业的实 际特点,依据**软件适航标准的要求, 经过分析、研究和归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 、规范的、易操作的机载软件研制流程的* 佳实践,并综合评估了*佳实践的各项流程质量要求 以及与适航标准的符合性;*后针对书 中提出的数学模型以及*佳实践,简要介绍了配套的 机载软件集成开发环境ASIDE以及其 生成的部分软件生命周期数据的样本。希望《机载软 件研制流程*佳实践(附光盘)(精)》对软件适航标准 的实施和审定都具有良好 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目录

1 机载软件研制概述1
1.1 软件研制的发展史1
1.2 机载软件的发展趋势3
1.3 机载软件研制要求5
2 软件研制流程的内涵分析12
2.1 软件研制流程的数学模型12
2.2 软件研制流程的关系详解19
2.3 软件研制流程的质量评价55
2.4 软件生命周期环境66
2.5 小结69
3 软件研制流程的*佳实践74
3.1 概述74
3.2 活动79
3.3 角色107
3.4 数据115
3.5 活动的输入输出关系 117
3.6 其他项目管理、监控及支持活动138
3.7 流程质量评价141
4 机载软件集成研制环境ASIDE143
4.1 ASIDE概述143
4.2 ASIDE系统层功能144
4.3 ASIDE组织资产层功能145
4.4 ASIDE项目层功能152
4.5 ASIDE与单点功能工具的集成166
4.6 ASIDE与审定辅助工具的集成 168
4.7 ASIDE的特色与价值172
4.8 ASIDE光盘177
5 软件生命周期数据样本178
5.1 概述178
5.2 软件开发计划179
5.3 软件验证计划180
5.4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182
5.5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183
5.6 软件合格审定计划183
6 总结185
6.1 软件研制流程的数学模型185
6.2 软件研制流程的*佳实践186
6.3 机载软件集成研制环境ASIDE 186
6.4 软件生命周期数据的参考样本188
6.5 流程*佳实践与多个行业标准的符合性188
6.6 软件研制和软件审定无缝对接的机制 188
附录A 与DO-178B/C的符合性矩阵189
附录B 与GJB-5000A的符合性矩阵200
附录C 与EN 50128的符合性矩阵211
附录D 与IEC 60880的符合性矩阵219
附录E 软件开发计划(样本)235
附录F 软件验证计划(样本)249
附录G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样本)264
附录H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样本)284
附录I 软件合格审定计划(样本)292
术语表340
参考文献345


潜入云端:探索现代航空器软件研发的精密世界 在当今航空航天科技日新月异的浪潮中,精密、可靠且高效的软件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驱动庞大商用客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到守护国家空域安全的先进预警雷达,再到探索未知宇宙的深空探测器,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顶尖工程师在软件研发领域的智慧与汗水。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现代航空器软件研制的全貌,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最终的部署与维护,揭示驱动这些复杂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技术与方法论。 第一章:航空软件的基石——需求与架构 任何一项工程的成功都始于清晰明确的需求。在航空领域,软件需求不仅仅是功能的罗列,更关乎飞行安全、任务成败甚至生命财产的保障。本章将详述航空软件需求获取的特殊性,如何通过严谨的分析、验证与确认(V&V)流程,将抽象的飞行任务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规范。我们将探讨航空器软件系统的多层次性,从顶层的任务级需求,到系统级、单元级的功能需求,再到非功能性需求,如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可追溯性。 在需求确立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解析航空软件架构设计的重要性。航空软件架构是支撑整个软件系统的骨架,它决定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性能。本章将介绍几种主流的航空软件架构模式,例如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分布式系统架构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ARINC 653标准所倡导的基于分区(Partitioning)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架构。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架构设计中平衡功能性、性能要求和资源限制,并强调架构评审在早期发现设计缺陷的决定性作用。此外,模块化设计、接口定义与管理,以及如何通过架构演进应对未来需求变化,也将是本章的讨论重点。 第二章:精益求精的开发实践——编码与集成 软件的生命在于实现。本章将聚焦于航空软件的编码与集成环节,这是将设计蓝图转化为实际代码的关键步骤。我们将深入探讨航空软件开发中常用的编程语言及其选择原则,例如C/C++、Ada等在实时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根据项目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语言。代码规范与风格的统一,以及静态代码分析工具的应用,对于提升代码质量、减少潜在错误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编码标准、代码审查(Code Review)等手段,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健壮性。 集成是构建复杂软件系统的必由之路。航空软件往往由多个独立的模块或组件构成,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确保协同工作的效率与正确性,是集成工作的核心。本章将阐述不同层级的集成策略,从单元集成、集成测试到系统集成。我们将重点介绍持续集成(CI)与持续交付(CD)在现代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如何通过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流程,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交付频率,并尽早发现集成问题。此外,版本控制系统(如Git)在管理代码变更、多人协作以及保证代码的可追溯性方面的关键作用也将被深入探讨。 第三章:严苛的质量保障——测试与验证 在航空领域,“测试”二字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任何一个微小的软件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本章将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介绍航空软件的测试与验证(V&V)体系。我们将区分不同类型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以及回归测试。针对航空软件的特殊性,我们将重点关注实时性测试、性能测试、容错性测试、安全性测试以及环境适应性测试。 测试方法与工具的选取是保证测试有效性的关键。本章将介绍多种测试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断等,并探讨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的结合应用。同时,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航空软件测试工具,包括单元测试框架、集成测试平台、性能分析工具以及仿真测试环境。 验证与确认(V&V)是一个贯穿软件生命周期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测试。本章将深入剖析V&V活动,包括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评审,以及各种形式的审计与检查。我们将强调形式化方法在航空软件验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数学工具和逻辑推理来证明软件的正确性。最终,我们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全面的V&V报告体系,为软件的最终发布提供坚实的质量保证。 第四章:安全第一——安全性和可靠性工程 安全性(Safety)和可靠性(Reliability)是航空软件的生命线。本章将聚焦于如何系统地保障航空软件的最高安全标准。我们将深入探讨安全分析技术,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I/FMECA)、危险分析与可控性评估(HAZOP)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缓解措施。 我们将详细介绍航空器软件的安全标准,例如DO-178C(机载系统软件考虑),它为机载软件的开发、验证和认证提供了强制性的指导。本章将解读DO-178C中的关键概念,如软件安全级别(DAL)、充分性原则(Objectivity Principle)、可追溯性要求以及认证过程。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现具有高安全级别的软件,包括冗余设计、故障检测与隔离机制、以及安全监控模块。 可靠性工程同样至关重要。本章将讨论如何通过可靠性建模、故障注入测试(Fault Injection Testing)等手段,来预测和提升软件的可靠性。我们将介绍一些提高可靠性的设计模式和编码实践,例如容错性设计、错误处理策略以及资源管理机制。最终,我们将强调如何通过持续的监控和维护,来保证软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靠性。 第五章:管理与维护——项目管理与生命周期维护 软件研制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复杂的项目管理过程。本章将把目光投向航空软件项目的管理维度。我们将探讨适用于航空软件研制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包括传统的瀑布模型、敏捷方法以及混合模型,并分析它们在航空软件开发中的优缺点。项目的计划、组织、执行、监控和收尾,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化的管理。 风险管理在航空软件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项目风险,例如技术风险、进度风险、资源风险以及外部依赖风险。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项目团队提前预见问题,并采取 proactive 的措施来避免或减轻风险的影响。 软件的生命周期并不止步于部署。即使是经过严格测试和认证的软件,也需要在服役期间进行持续的维护和更新。本章将探讨航空软件的生命周期维护策略,包括软件的故障修复、性能优化、功能升级以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如硬件升级、操作系统更新)的策略。我们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变更管理流程,以确保维护活动不会引入新的风险。此外,软件配置管理(SCM)在跟踪和控制软件资产的变更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将被深入探讨。 第六章:未来展望——新兴技术与挑战 航空软件研制领域从未停止创新。本章将放眼未来,探讨新兴技术对航空软件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审视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在航空软件中的潜在应用,例如智能飞行控制、自主导航、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我们将探讨如何将AI/ML技术集成到高度安全和可靠的航空软件系统中,以及相关的挑战,如可解释性、可验证性和安全性。 云计算、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等现代软件工程理念,也在逐渐影响航空软件的开发和部署模式。本章将讨论这些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它们如何能够提高软件的灵活性、可伸缩性和效率。同时,我们将分析这些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挑战。 此外,网络安全在日益互联的航空系统中变得愈发重要。本章将探讨航空软件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以及如何构建更具弹性的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将讨论软件定义网络(SDN)、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在保障航空通信和数据安全方面的作用。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为所有投身于航空软件事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我们希望通过对航空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的详细阐述,能够激发读者对技术创新的热情,并共同推动航空科技的进步,让天空更加安全、高效和充满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质感,纸张也厚实,一看就不是那种廉价的快餐读物。书名《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直接点出了核心内容,对于我这样在航空航天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虽然我们掌握了很多技术,但在软件研制的流程上,总感觉还缺少一套系统性的、经过实战检验的“最佳实践”。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踩了不少坑,走了不少弯路。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各个研制阶段的关键活动、输出物、评审机制,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需求、设计、代码、测试等各个环节。尤其是在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机载软件领域,如何保证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验证性,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能提供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或者是一些可供借鉴的模板和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提升研制效率和软件质量。考虑到本书名为“最佳实践”,我更倾向于它能够深入剖析一些在业界被广泛认可并取得成功的经验,而不是泛泛而谈。这本书的“精”字也让我对它的内容深度和专业性充满信心,相信它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和实质性的帮助,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

评分

我是一名资深的嵌入式软件工程师,虽然我开发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嵌入式系统,但在机载软件这个领域,我总觉得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去探索和学习。《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这本书,单从书名来看,就非常吸引我。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界定“最佳实践”,是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还是通过对现有标准的归纳总结?我特别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在高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机载软件项目中,有效地管理软件的复杂性。例如,在软件架构设计方面,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成熟的设计模式和方法论,以保证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版本控制、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以避免引入不必要的错误?在软件测试方面,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如何设计和执行各种级别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如何进行故障注入测试和性能测试,以确保软件的健壮性和可靠性?此外,对于机载软件来说,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希望书中能够就此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这本书的“精”字,也让我相信它一定不是一本浮光掠影的书,而是能够提供深入、专业的内容。

评分

当我看到《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在航空航天这个领域,软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因此,研制流程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可追溯性是重中之重。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学习和借鉴各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但如何将它们有效地应用到机载软件的研制中,并形成一套“最佳实践”,始终是一个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机载软件的整个研制流程,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集成测试,到验证确认、配置管理、变更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能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建议。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软件测试和验证的部分,如何设计出覆盖全面、有效的测试用例,如何进行严格的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以及如何确保软件满足各项安全和适航要求。这本书的“精”字,让我相信它能够提供深入、专业的知识,而非泛泛而谈。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开发出更安全、更可靠的机载软件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指导机载软件开发流程的书籍。在航空领域,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研制流程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机载软件研制的各个阶段,从需求获取、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到测试验证、部署维护,为我们提供清晰的指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需求工程和风险管理的部分充满期待,如何在高复杂度的航空系统中,精准地定义和管理软件需求,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规避潜在的风险,这些都是我们项目实践中经常面临的挑战。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软件测试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如何设计全面的测试用例,如何进行有效的回归测试,以及如何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提高测试效率。这本书的“附光盘”更是让我惊喜,它很可能包含了一些实用的模板、工具或者代码示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帮助我提升机载软件的研制水平。

评分

对于《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这本书,我有着极高的期待。在机载软件领域,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生命线,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可控的研制流程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模型,详细阐述每个阶段的关键活动、输入输出、评审标准以及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需求工程的阐述,如何在复杂且高度集成的航空系统中,有效地捕获、分析、跟踪和管理软件需求。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深入探讨软件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的最佳实践,包括如何进行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块化设计,如何编写安全可靠的代码,以及如何进行充分的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此外,适航认证是机载软件开发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希望书中能就如何通过规范的研制流程来满足适航要求提供指导和建议。这本书的“附光盘”也让我非常期待,它很可能包含了有助于我们落地这些最佳实践的工具、模板,或者是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这将极大地提升我的学习和应用效率。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在任何一个技术领域,特别是像机载软件这样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流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石。《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研制流程框架,涵盖从项目启动到软件交付的整个生命周期。具体来说,我特别关注书中对需求工程的阐述,如何在复杂多变的航空环境下,准确地获取、分析、验证和管理机载软件的需求,这对后续的设计和开发至关重要。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软件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等关键环节的最佳实践,包括但不限于如何进行模块化设计、如何遵循编码规范、如何进行有效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及如何进行系统级验证和确认。此外,对于机载软件而言,适航取证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如何通过规范的研制流程来支持适航取证,以及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相关的适航标准和指南。这本书的“附光盘”也让我充满期待,它很可能包含了有助于我们落地这些最佳实践的工具、模板或案例,这将大大提升我的学习和应用效率。

评分

作为一名在航空软件领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最佳实践”这四个字的分量。机载软件的研制过程,与民用软件有着天壤之别,它不仅仅关乎功能实现,更关乎安全、可靠、可验证。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地摸索和改进我们的开发流程,但总感觉缺少一本能够提纲挈领、集大成者的书籍。《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的出现,正是我所期待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何做到“最佳”。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如何进行严谨的需求验证和分解?在设计阶段,如何运用成熟的架构模式来保证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同时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在编码阶段,如何编写出高质量、易于理解和维护的代码,并遵循严格的编码规范?在测试阶段,如何设计全面的测试策略,涵盖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如何进行适航相关的验证活动?这本书的“精”字,也暗示着它内容的专业度和深度,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我们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评分

这本《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身处航空航天业,尤其是从事机载软件开发的一线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一直觉得,相比于其他一些技术领域,航空软件的开发由于其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其流程的严谨性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各种国际国内的最新标准和规范,但如何将这些标准落地,如何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将其转化为可执行、可操作的流程,并且是“最佳实践”,这中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弥合这一鸿沟,提供一套清晰、系统、可操作的流程指南。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需求管理的部分,机载软件的需求往往是复杂且多变的,如何有效地获取、分析、记录、跟踪和管理这些需求,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软件设计、编码、集成、验证和确认等各个环节的最佳实践,包括如何进行详细设计、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如何进行有效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最终的系统测试和适航取证。这本书的“附光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一些实用的工具、模板,甚至是代码示例,这将极大地提高我学习和应用书中知识的效率。总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它能成为我案头的常备工具书。

评分

我之所以对《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这本书如此感兴趣,是因为我深知在机载软件这个高度专业化且风险极高的领域,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一套成熟、稳定、可复用的研制流程是至关重要的。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软件工程的书籍,但它们往往偏向于通用软件,在航空软件的特殊性方面,例如实时性、冗余性、故障容错、以及严格的适航审查等方面,讲解得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机载软件”和“最佳实践”,这让我看到了它在专业性和实用性上的巨大潜力。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不同项目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在设计阶段,如何通过架构设计来规避风险;在测试阶段,如何设计全面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软件的安全性。我还很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在适航审查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比如DO-178C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如何通过规范的流程来满足这些适航要求。这本书的“精”字,也暗示着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航空安全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精准地击中了我在机载软件开发领域的需求痛点。在航空航天这个对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有极致要求的行业,软件研制的流程远比其他领域更为复杂和严苛。我们一直在追求更优化的流程,但往往受限于经验和资料的不足。《机载软件研制流程最佳实践》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机载软件的生命周期,并为每个阶段提供经过实践检验的“最佳实践”。具体而言,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有效的需求管理,包括需求获取、分析、验证和跟踪;如何进行可靠的软件设计,例如架构设计、详细设计,以及如何保证设计的可验证性;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代码,遵循严格的编码规范,并进行有效的代码审查;以及如何进行全面的软件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如何进行故障注入和性能测试。此外,这本书的“附光盘”更是让我欣喜,我猜想它可能包含了有助于我们落地这些最佳实践的实用工具、模板,甚至是案例研究,这将极大地加速我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