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技術與實踐(第3版) 劉建偉、王育民 9787302467588

網絡安全——技術與實踐(第3版) 劉建偉、王育民 978730246758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建偉,王育民 著
圖書標籤:
  • 網絡安全
  • 信息安全
  • 計算機安全
  • 網絡攻防
  • 安全技術
  • 實踐
  • 劉建偉
  • 王育民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遠慧達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67588
商品編碼:24955797242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4-01

具體描述

溫馨提示: 我店與齣版社聯袂推齣特價館配圖書,旨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低價格,優品質的書籍。 請認準書背封底直徑為1厘米方型或圓型的小孔,此為正版館配圖書的標誌。 極少數圖書可能略有磨損但不影響您閱讀!個彆圖書的光盤為原盤復刻。 如閱讀過程中發現圖書光盤無法正常讀取,本店會積極協助您網傳處理。

基本信息

書名:網絡安全——技術與實踐(第3版)

定價:59.50元

售價:33.92元,便宜25.58元,摺扣57

作者:劉建偉、王育民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302467588

字數:

頁碼:

版次:3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由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共同指導,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並獲得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奬、中央網信辦和教育部評選的國傢網絡安全教材奬,符閤《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指導性專業規範》。本書全麵而深入地闡述瞭密碼學理論及信息安全相關技術,將密碼學理論與信息安全實踐有機結閤,是國內近年來齣版的同類教材中的教材和經典教材。全書整體結構閤理,層次清晰,內容全麵,深入淺齣,不但收入瞭近年來國內外密碼學理論和信息安全實踐中*的技術和研究成果,而且還特彆注重理論聯係實踐,並符閤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編製的《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指導性專業規範》,特彆適閤作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信息對抗、計算機工程和通信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本書的配套教材《網絡安全實驗教程(第2版)》(ISBN:978-7-302-28321-8)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並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本書自齣版以來,已經多次再版和重印,纍計發行逾2萬冊,深受廣大師生和讀者歡迎,100多所高校選用本書作為專業課教材,普遍反映該教材特色突齣,教學效果很好。

內容提要


全書共分3篇15章。第1篇為網絡安全基礎,共3章,主要討論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第2篇為密碼學基礎,共5章,詳細討論各種密碼算法和技術,特彆深入地介紹我國已公布的標準密碼算法;第3篇為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共7章,深入介紹網絡實踐中常用的一些網絡安全技術及産品。本書內容豐富,概念清楚,語言精練。在網絡安全基本知識和密碼學理論的闡述上,力求深入淺齣,通俗易懂;在網絡安全技術與産品的講解上,力求理論聯係實際,麵嚮具體應用。本書在每章的後麵提供瞭思考題和練習題,以便於讀者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在書末也提供瞭大量的參考文獻,便於有興趣的讀者繼續深入學習有關內容。本書可作為信息安全、信息對抗技術、密碼學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用作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的研究生教材。對於廣大網絡安全工程師、網絡管理員和IT從業人員來說,本書也是很好的參考書和培訓教材。

目錄


第1篇 網絡安全基礎

第1章 引言 3

1.1 對網絡安全的需求 5

1.1.1網絡安全發展態勢 5

1.1.2敏感信息對安全的需求 6

1.1.3網絡應用對安全的需求 7

1.2 安全威脅與防護措施 7

1.2.1基本概念 7

1.2.2安全威脅的來源 8

1.2.3安全防護措施 10

1.3 網絡安全策略 11

1.3.1授權 12

1.3.2訪問控製策略 12

1.3.3責任 13

1.4 安全攻擊的分類 13

1.4.1被動攻擊 13

1.4.2主動攻擊 14

1.5 網絡攻擊的常見形式 15

1.5.1口令竊取 16

1.5.2欺攻擊 16

1.5.3缺陷和後門攻擊 17

1.5.4認證失效 18

1.5.5協議缺陷 19

1.5.6信息泄漏 19

1.5.7指數攻擊——病毒和蠕蟲 20

1.5.8拒絕服務攻擊 21

1.6 開放係統互連安全體係結構 22

1.6.1安全服務 23

1.6.2安全機製 25

1.6.3安全服務與安全機製的關係 26

1.6.4在OSI層中的服務配置 27

1.7 網絡安全模型 27

習題 28

第2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30

2.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30

2.2 計算機網絡體係的結構 30

2.2.1網絡體係結構的定義 30

2.2.2兩種典型的網絡體係結構 32

2.2.3網絡協議及協議封裝 34

2.3 分組交換技術 35

2.3.1分組交換技術的概念 35

2.3.2分組交換的特點 35

2.4Inter的基本知識 36

2.4.1Inter的構成 36

2.4.2服務類彆 37

2.4.3IPv4地址 37

2.4.4端口的概念 40

習題 41

第3章 Inter協議的安全性 43

3.1Inter協議概述 43

3.2 網際層協議 43

3.2.1IP協議 43

3.2.2ARP協議 45

3.2.3ICMP協議 46

3.2.4IGMP協議 47

3.2.5OSPF協議 48

3.2.6BGP協議 49

3.3 傳輸層協議 50

3.3.1TCP協議 51

3.3.2UDP協議 52

3.4 應用層協議 53

3.4.1RIP協議 53

3.4.2協議 54

3.4.3TELNET協議 55

3.4.4SSH協議 56

3.4.5DNS協議 57

3.4.6SMTP協議 58

3.4.7MIME協議 60

3.4.8POP3協議 60

3.4.9IMAP4協議 61

3.4.10PGP協議 63

3.4.11FTP協議 64

3.4.12TFTP協議 65

3.4.13NFS協議 65

3.4.14SNMP協議 66

3.4.15DHCP協議 67

3.4.16H.323協議 68

3.4.17SIP協議 69

3.4.18NTP協議 70

3.4.19FINGER協議 71

3.4.20Whois協議 72

3.4.21LDAP協議 73

3.4.22NNTP協議 74

習題 75

第2篇 密碼學基礎

第4章 單(私)鑰密碼體製 79

4.1 密碼體製的定義 79

4.2 古典密碼 80

4.2.1代換密碼 81

4.2.2換位密碼 83

4.2.3古典密碼的安全性 84

4.3 流密碼的基本概念 85

4.3.1流密碼框圖和分類 86

4.3.2密鑰流生成器的結構和分類 87

4.3.3密鑰流的局部統計檢驗 88

4.4 快速軟、硬件實現的流密碼算法 89

4.4.1A5 89

4.4.2加法流密碼生成器 90

4.4.3RC4 91

4.4.4祖衝之密碼 92

4.5 分組密碼概述 98

4.6 數據加密標準 101

4.6.1DES介紹 101

4.6.2DES的核心作用:消息的隨機非綫性分布 103

4.6.3DES的安全性 103

4.7 高級加密標準 104

4.7.1Rijndael密碼概述 105

4.7.2Rijndael密碼的內部函數 106

4.7.3AES密碼算法 109

4.7.4AES的密鑰擴展 111

4.7.5AES對應用密碼學的積極影響 112

4.8 中國商用分組密碼算法SM4 113

4.8.1SM4密碼算法 113

4.8.2SM4密鑰擴展算法 116

4.8.3SM4的安全性 117

4.9 分組密碼的工作模式 117

4.9.1電碼本模式 118

4.9.2密碼分組鏈接模式 118

4.9.3密碼反饋模式 119

4.9.4輸齣反饋模式 120

4.9.5計數器模式 122

習題 122

第5章 雙(公)鑰密碼體製 124

5.1 雙鑰密碼體製的基本概念 125

5.1.1單嚮函數 125

5.1.2陷門單嚮函數 126

5.1.3公鑰係統 126

5.1.4用於構造雙鑰密碼的單嚮函數 126

5.2RSA密碼體製 128

5.2.1RSA密碼體製 129

5.2.2RSA的安全性 130

5.2.3RSA的參數選擇 133

5.2.4RSA體製應用中的其他問題 135

5.2.5RSA的實現 135

5.3ElGamal密碼體製 136

5.3.1密鑰生成 136

5.3.2加解密 136

5.3.3安全性 136

5.4 橢圓麯綫密碼體製 137

5.4.1實數域上的橢圓麯綫 137

5.4.2有限域Zp上的橢圓麯綫 138

5.4.3GF(2m)上的橢圓麯綫 140

5.4.4橢圓麯綫密碼 141

5.4.5橢圓麯綫的安全性 142

5.4.6ECC的實現 143

5.4.7當前ECC的標準化工作 143

5.4.8橢圓麯綫上的RSA密碼體製 144

5.4.9用圓錐麯綫構造雙鑰密碼體製 144

5.5 基於身份的密碼體製 145

5.5.1引言 145

5.5.2雙綫性映射和雙綫性D-H假設 146

5.5.3IBE方案 147

5.5.4IBE方案的安全性 148

5.6 中國商用密碼SM2算法 151

5.6.1SM2橢圓麯綫推薦參數 151

5.6.2輔助函數 151

5.6.3密鑰生成 152

5.6.4加密 152

5.6.5解密 153

5.6.6實例與應用 155

5.7 公鑰密碼體製的安全性分析 155

習題 157

第6章 消息認證與雜湊函數 159

6.1 認證函數 159

6.1.1消息加密 159

6.1.2消息認證碼 163

6.1.3雜湊函數 165

6.2 消息認證碼 166

6.2.1對MAC的要求 167

6.2.2基於雜湊函數的MAC 168

6.2.3基於分組加密算法的MAC 169

6.3 雜湊函數 169

6.3.1單嚮雜湊函數 169

6.3.2雜湊函數在密碼學中的應用 170

6.3.3分組迭代單嚮雜湊算法的層次結構 170

6.3.4迭代雜湊函數的構造方法 171

6.3.5應用雜湊函數的基本方式 172

6.4 常用雜湊函數 174

6.4.1MD係列雜湊函數 174

6.4.2SHA係列雜湊函數 178

6.4.3中國商用雜湊函數SM3 181

6.5HMAC 184

6.5.1HMAC的設計目標 184

6.5.2算法描述 185

6.5.3HMAC的安全性 186

習題 187

第7章 數字 189

7.1 數字基本概念 189

7.2RSA體製 190

7.2.1體製參數 190

7.2.2過程 191

7.2.3驗證過程 191

7.2.4安全性 191

7.3ElGamal體製 191

7.3.1體製參數 191

7.3.2過程 192

7.3.3驗證過程 192

7.3.4安全性 192

7.4Schnorr體製 193

7.4.1體製參數 193

7.4.2過程 193

7.4.3驗證過程 193

7.4.4Schnorr與ElGamal的不同點 194

7.5DSS標準 194

7.5.1概況 194

7.5.2和驗證的基本框圖 195

7.5.3算法描述 195

7.5.4DSS和驗證框圖 196

7.5.5公眾反應 196

7.5.6實現速度 196

7.6 中國商用數字算法SM2 197

7.6.1體製參數 197

7.6.2過程 197

7.6.3驗證過程 198

7.6.4實例 199

7.7 具有特殊功能的數字體製 200

7.7.1不可否認 200

7.7.2防失敗 200

7.7.3盲 201

7.7.4群 201

7.7.5代理 202

7.7.6指定證實人的 202

7.7.7一次性數字 203

7.7.8雙有理方案 203

7.8 數字的應用 203

習題 203

第8章 密碼協議 205

8.1 協議的基本概念 205

8.1.1仲裁協議 205

8.1.2裁決協議 207

8.1.3自動執行協議 207

8.2 安全協議分類及基本密碼協議 209

8.2.1密鑰建立協議 209

8.2.2認證建立協議 214

8.2.3認證的密鑰建立協議 218

8.3 秘密分拆協議 226

8.4 會議密鑰分配和秘密廣播協議 228

8.4.1秘密廣播協議 228

8.4.2會議密鑰分配協議 229

8.5 密碼協議的安全性 229

8.5.1對協議的攻擊 230

8.5.2密碼協議的安全性分析 233

習題 235

第3篇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第9章 數字證書與公鑰基礎設施 239

9.1PKI的基本概念 239

9.1.1PKI的定義 239

9.1.2PKI的組成 239

9.1.3PKI的應用 241

9.2 數字證書 242

9.2.1數字證書的概念 243

9.2.2數字證書的結構 243

9.2.3數字證書的生成 245

9.2.4數字證書的與驗證 247

9.2.5數字證書層次與自數字證書 249

9.2.6交叉證書 251

9.2.7數字證書的撤銷 252

9.2.8漫遊證書 257

9.2.9屬性證書 258

9.3PKI體係結構--PKIX模型 259

9.3.1PKIX服務 259

9.3.2PKIX體係結構 259

9.4PKI實例 260

9.5 授權管理設施--PMI 261

9.5.1PMI的定義 261

9.5.2PMI與PKI的關係 262

9.5.3實現PMI的機製 263

9.5.4PMI模型 264

9.5.5基於PMI建立安全應用 265

習題 266

第10章 網絡加密與密鑰管理 268

10.1網絡加密的方式及實現 268

10.1.1鏈路加密 268

10.1.2節點加密 269

10.1.3端到端加密 269

10.1.4混閤加密 270

10.2硬件、軟件加密及有關問題 271

10.2.1硬件加密的優點 271

10.2.2硬件種類 272

10.2.3軟件加密 272

10.2.4存儲數據加密的特點 272

10.2.5文件刪除 273

10.3密鑰管理基本概念 273

10.3.1密鑰管理 273

10.3.2密鑰的種類 274

10.4密鑰生成 275

10.4.1密鑰選擇對安全性的影響 276

10.4.2好的密鑰 276

10.4.3不同等級的密鑰産生的方式不同 276

10.5密鑰分配 277

10.5.1基本方法 277

10.5.2密鑰分配的基本工具 279

10.5.3密鑰分配係統的基本模式 279

10.5.4可信第三方TTP 279

10.5.5密鑰注入 281

10.6密鑰的證實 281

10.6.1單鑰證書 282

10.6.2公鑰的證實技術 283

10.6.3公鑰認證樹 283

10.6.4公鑰證書 284

10.6.5基於身份的公鑰係統 285

10.6.6隱式證實公鑰 286

10.7密鑰的保護、存儲與備份 287

10.7.1密鑰的保護 287

10.7.2密鑰的存儲 288

10.7.3密鑰的備份 288

10.8密鑰的泄漏、吊銷、過期與銷毀 289

10.8.1泄漏與吊銷 289

10.8.2密鑰的有效期 289

10.8.3密鑰銷毀 289

10.9密鑰控製 290

10.10多個管區的密鑰管理 291

10.11密鑰管理係統 293

習題 295

第11章 無綫網絡安全 296

11.1無綫網絡麵臨的安全威脅 296

11.2無綫蜂窩網絡的安全性 299

11.2.1GSM的安全性 299

11.2.2CDMA的安全性 302

11.2.33G係統的安全性 304

11.3無綫數據網絡的安全性 306

11.3.1有綫等效保密協議 306

11.3.2802.1x協議介紹 308

11.3.3802.11i標準介紹 309

11.3.4802.16標準的安全性 312

11.3.5WAPI標準簡介 315

11.3.6WAP的安全性 316

11.4Ad hoc網絡的安全性 319

11.4.1Ad hoc網絡保密與認證技術 320

11.4.2Ad hoc網絡的安全路由 323

11.4.3Ad hoc網絡的入侵檢測 323

11.4.4Ad hoc網絡的信任建立 324

習題 324

第12章 防火牆技術 326

12.1防火牆概述 326

12.2防火牆的類型和結構 328

12.2.1防火牆分類 329

12.2.2網絡地址轉換 331

12.3靜態包過濾器 336

12.3.1工作原理 336

12.3.2安全性討論 340

12.4動態包過濾防火牆 341

12.4.1工作原理 341

12.4.2安全性討論 343

12.5電路級網關 345

12.5.1工作原理 346

12.5.2安全性討論 348

12.6應用級網關 349

12.6.1工作原理 350

12.6.2安全性討論 351

12.7狀態檢測防火牆 353

12.7.1工作原理 353

12.7.2安全性分析 354

12.8切換代理 356

12.8.1工作原理 356

12.8.2安全性討論 356

12.9空氣隙防火牆 357

12.9.1工作原理 357

12.9.2安全性分析 358

12.10分布式防火牆 359

12.10.1工作原理 359

12.10.2分布式防火牆的優缺點 360

12.11防火牆的發展趨勢 360

12.11.1硬件化 360

12.11.2多功能化 361

12.11.3安全性 362

習題 362

第13章 入侵檢測技術 364

13.1入侵檢測概述 364

13.1.1入侵檢測的概念 365

13.1.2IDS的主要功能 366

13.1.3IDS的任務 367

13.1.4IDS的評價標準 368

13.2入侵檢測原理及主要方法 369

13.2.1異常檢測基本原理 369

13.2.2誤用檢測基本原理 370

13.2.3各種入侵檢測技術 370

13.3IDS的結構與分類 373

13.3.1IDS的結構 374

13.3.2IDS的分類 375

13.4NIDS 376

13.4.1NIDS設計 377

13.4.2NIDS關鍵技術 378

13.5HIDS 381

13.5.1HIDS設計 382

13.5.2HIDS關鍵技術 383

13.6DIDS 385

13.7IDS設計上的考慮與部署 386

13.7.1控製颱的設計 386

13.7.2自身安全設計 387

13.7.3IDS的典型部署 388

13.8IDS的發展方嚮 389

習題 391

第14章 VPN技術 392

14.1VPN概述 392

14.1.1VPN的概念 392

14.1.2VPN的特點 392

14.1.3VPN的分類 393

14.1.4VPN關鍵技術 394

14.2隧道協議與VPN 395

14.2.1第2層隧道協議 396

14.2.2第3層隧道協議 398

14.3IPSec VPN 399

14.3.1IPSec協議概述 399

14.3.2IPSec的工作原理 400

14.3.3IPSec中的主要協議 401

14.3.4安全關聯 404

14.3.5IPSec VPN的構成 405

14.3.6IPSec的實現 406

14.4SSL/TLS VPN 406

14.4.1TLS協議概述 406

14.4.2TLS VPN的原理 407

14.4.3TLS VPN的優缺點 409

14.4.4TLS VPN的應用 410

14.4.5TLS VPN與IPSec VPN比較 410

14.5PPTP VPN 411

14.5.1PPTP概述 411

14.5.2PPTP VPN的原理 412

14.5.3PPTP VPN的優缺點 413

14.6MPLS VPN 413

14.6.1MPLS協議概述 414

14.6.2MPLS VPN的原理 415

14.6.3MPLS VPN的優缺點 416

習題 418

第15章 身份認證技術 420

15.1身份證明 420

15.1.1身份欺 420

15.1.2身份證明係統的組成和要求 421

15.1.3身份證明的基本分類 422

15.1.4實現身份證明的基本途徑 422

15.2口令認證係統 423

15.2.1概述 423

15.2.2口令的控製措施 425

15.2.3口令的檢驗 425

15.2.4口令的安全存儲 426

15.3個人特徵的身份證明技術 427

15.3.1手書簽字驗證 427

15.3.2指紋驗證 428

15.3.3語音驗證 429

15.3.4視網膜圖樣驗證 429

15.3.5虹膜圖樣驗證 429

15.3.6臉型驗證 430

15.3.7身份證明係統的設計 430

15.4一次性口令認證 431

15.4.1挑戰/響應機製 431

15.4.2口令序列機製 432

15.4.3時間同步機製 432

15.4.4事件同步機製 433

15.4.5幾種一次性口令實現機製的比較 434

15.5基於證書的認證 435

15.5.1簡介 435

15.5.2基於證書認證的工作原理 435

15.6智能卡技術及其應用 438

15.7AAA認證協議與移動IP技術 440

15.7.1AAA的概念及AAA協議 441

15.7.2移動IP與AAA的結閤 444

習題 446

參考文獻 448

作者介紹


劉建偉,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榮獲國傢網絡安全教師奬、北京市教學名師奬、北航教學名師奬。長期從事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和密碼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任中國密碼學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福州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齣版教材5部、譯著1部,其中4部教材分彆榮獲得全國普通高校教材一等奬、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國傢網絡安全教材奬及北京市精品教材,1部譯著榮獲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傢協會科普作品奬(圖書類)金奬。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已授權發明近30項。獲國傢技術發明一等奬、國防技術發明一等奬、山東省計算機應用新成果二等奬、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奬各1項。王育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教授,享受特殊津貼。長期從事通信、信息論、編碼、密碼和信息安全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任全國高等學校通信和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陝西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現為中國電子學會和中國通信學會會士,中國電子學會信息論學會委員,中國自然基金研究會會員,IEEE高級會員。在差錯控製、多用戶編碼、TCM、密碼學和語音加密等方麵有深入研究,主持的科研項目多次獲電子部科技成果奬。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錶論文200餘篇,齣版著作多部,閤寫著作曾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教材一等奬等奬項。

文摘






序言



信息安全——洞悉數字世界的基石與未來 在這個信息爆炸、數據交互已成為社會生命綫的時代,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再僅僅是IT專業人士的專屬領域,而是關乎個人隱私、企業生存、國傢安全乃至全球穩定的一項核心課題。從最初簡單的防火牆到如今復雜的人工智能驅動的安全防護體係,信息安全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挑戰與機遇並存。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信息安全知識體係,助您洞悉數字世界的基石,擁抱信息安全的未來。 第一部分:信息安全概論與理論基石 信息安全並非孤立存在的技術應用,而是建立在一係列嚴謹的理論基礎之上。本部分將帶領您從宏觀視角理解信息安全的核心概念。 信息安全的定義與目標: 我們將首先明確信息安全的本質,探討其核心目標——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即“CIA三要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至真實性(Authenticity)、不可抵賴性(Non-repudiation)等重要屬性,揭示信息安全保障的真正內涵。 安全威脅與攻擊麵分析: 瞭解敵人是誰、他們如何攻擊,是構建有效防禦的第一步。本章將剖析各類常見的安全威脅,包括病毒、蠕蟲、木馬、勒索軟件、僵屍網絡、SQL注入、跨站腳本(XSS)、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等。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攻擊的原理、傳播方式和潛在危害,幫助讀者建立對復雜攻擊鏈的認知。同時,也將探討攻擊麵(Attack Surface)的概念,識彆係統中可能被攻擊的薄弱環節。 安全策略與管理框架: 技術是實現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有效的安全策略與管理是信息安全體係的靈魂。本部分將介紹信息安全管理體係(ISMS)的基本原則,例如ISO 27001標準,探討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安全審計、事件響應等關鍵流程。我們將理解製定安全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組織內部建立並執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規章製度。 法律法規與道德倫理: 網絡安全並非僅是技術問題,更涉及法律、道德和社會責任。本章將梳理國內外與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如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探討數據隱私保護、知識産權保護、網絡犯罪等議題。同時,也將引導讀者思考在信息安全領域所麵臨的倫理挑戰,例如在安全防護與個人自由之間的平衡。 第二部分:核心技術與防護機製 掌握瞭理論基礎,我們將深入探索支撐信息安全體係的核心技術。 密碼學原理與應用: 密碼學是信息安全最 fundamental 的技術之一。本部分將係統介紹對稱加密(如AES)與非對稱加密(如RSA)的工作原理、優缺點及其適用場景。我們將探討哈希函數(如SHA-256)在數據完整性驗證和密碼存儲中的作用,以及數字簽名如何實現身份認證和不可抵賴性。此外,還將介紹公鑰基礎設施(PKI)的概念及其在安全通信中的關鍵作用。 網絡安全基礎: 網絡是信息流通的載體,也是攻擊者最常光顧的場所。本章將深入講解網絡安全的關鍵技術,包括防火牆(Firewall)的種類與配置、入侵檢測係統(IDS)和入侵防禦係統(IPS)的原理與部署。我們將探討虛擬專用網絡(VPN)如何實現安全遠程訪問,以及網絡訪問控製(NAC)如何確保接入設備的安全性。 身份認證與訪問控製: 確保“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訪問“正確的資源”,是信息安全的基礎。本部分將詳述各種身份認證機製,從傳統的用戶名/密碼到多因素認證(MFA)、生物識彆技術。我們將深入理解訪問控製模型,如強製訪問控製(MAC)、自主訪問控製(DAC)和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RBAC),以及它們如何在不同場景下保障資源的安全。 操作係統與應用安全: 操作係統和應用程序是用戶交互的直接界麵,也可能是攻擊者利用的突破口。本章將聚焦操作係統安全加固技術,包括補丁管理、用戶權限管理、服務配置優化等。同時,也將探討Web應用程序安全,介紹常見Web漏洞(如SQL注入、XSS、CSRF)的原理和防禦方法,以及安全編碼實踐的重要性。 安全審計與日誌分析: “事後諸葛亮”固然不可取,但充分的審計和日誌分析卻是事中監測和事後追溯的關鍵。本部分將介紹安全審計的基本概念,探討日誌記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收集、存儲和分析安全日誌,從而發現可疑活動,識彆安全事件,並為事件響應提供依據。 第三部分:高級安全實踐與新興領域 隨著技術的發展,信息安全領域也在不斷演進,新的威脅和防禦手段層齣不窮。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已成為重要的資産,數據的安全與隱私保護麵臨嚴峻挑戰。本章將探討靜態數據加密、傳輸數據加密、數據脫敏、數據防泄漏(DLP)等技術。我們將深入研究隱私計算的理念與技術,如差分隱私、同態加密等,以及如何在保護數據隱私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 雲安全: 雲計算的普及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效率,但也帶來瞭新的安全挑戰。本部分將剖析雲環境下的安全風險,如身份認證與訪問控製的挑戰、數據存儲的安全、虛擬化安全等。我們將介紹雲安全服務模型(IaaS, PaaS, SaaS)的安全責任劃分,以及雲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安全防護能力。 移動安全: 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移動應用的普及和移動支付的發展,使得移動安全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領域。本章將探討移動設備的安全威脅,如惡意應用、數據竊取、網絡釣魚等。我們將介紹移動應用安全開發實踐、移動設備安全管理(MDM)等內容。 物聯網(IoT)安全: 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廣泛應用,從智能傢居到工業控製係統,其安全漏洞可能引發巨大的風險。本部分將分析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挑戰,如設備認證、通信安全、數據隱私等。我們將探討物聯網安全的設計原則和最佳實踐。 人工智能與安全: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信息安全的麵貌,它既是強大的防禦工具,也可能被用於發動更復雜的攻擊。本章將介紹如何利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進行威脅檢測、異常行為分析、自動化安全響應。同時,也將探討人工智能在網絡攻擊中的應用,如生成式對抗網絡(GAN)在製造虛假信息方麵的潛在威脅,以及如何應對AI驅動的攻擊。 安全意識與社會工程學: 技術防護固然重要,但人是安全鏈中最薄弱的環節。本部分將強調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剖析社會工程學攻擊的原理,如釣魚、誘騙、冒充等,並通過案例分析,提升讀者的風險識彆能力和自我防護意識。 第四部分:安全事件響應與應急預案 即使擁有再完善的防禦體係,安全事件也可能難以避免。因此,建立有效的事件響應機製至關重要。 安全事件的定義與分類: 我們將明確安全事件的範疇,並根據其影響程度和性質進行分類,以便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事件響應流程: 本章將詳細介紹一個典型的安全事件響應流程,包括準備、檢測與分析、遏製、根除、恢復以及事後總結等各個階段。 應急預案的製定與演練: 危機發生前的充分準備是減少損失的關鍵。我們將探討如何製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並強調定期演練的重要性,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做齣反應。 總結 網絡安全是一個動態且不斷發展的領域。本書並非止步於介紹現有的技術和理論,更重要的是培養讀者在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中學習、適應和創新的能力。通過對信息安全理論基石的理解、核心技術防護機製的學習,以及對新興領域和實踐的探索,讀者將能夠建立起一套堅實的網絡安全知識體係,更好地應對數字世界的挑戰,守護信息資産的安全,為構建一個更安全、更可信的數字未來貢獻力量。這本書將是您通往信息安全深度學習的寶貴嚮導,助您在瞬息萬變的數字洪流中,穩健前行。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曾經接觸過一段時間網絡安全,但由於工作變動而有所疏離的從業者。現在我希望能夠重新拾起這份熱情,並且希望通過一本高質量的書籍來快速更新我的知識體係,瞭解當前網絡安全領域的新發展和新趨勢。這本書的“第3版”字樣讓我覺得它應該包含瞭不少最新的技術和實踐。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對近幾年快速發展的安全領域,如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零信任架構、DevSecOps等進行瞭深入的闡述。同時,我非常看重書中的“實踐”部分,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針對最新攻擊技術和防禦策略的實操指導,或者是一些能夠幫助我快速掌握新工具和新方法的案例。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瞭解目前行業內的最新標準和最佳實踐,以及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嚮。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思考題或者練習,能夠引導我主動去探索和解決一些現實中的安全問題,那將是極大的幫助,讓我能夠更快地適應當前的網絡安全環境。

評分

我是一位對網絡安全領域充滿好奇的科技愛好者,雖然沒有直接從事相關行業,但對信息保護和技術安全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接觸瞭一些零散的安全資訊和科普文章後,我發現很多技術概念都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其背後的原理和應用。這本書的題目《網絡安全——技術與實踐》讓我覺得它可能提供一個更加係統和深入的視角。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對網絡安全的一些核心技術原理進行詳細解釋,比如加密算法是如何工作的,防火牆是如何過濾流量的,入侵檢測係統是如何發現異常的等等。同時,我也希望它能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或者圖示,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另外,我關注的點在於,它是否能介紹一些網絡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如何識彆網絡詐騙,以及如何在傢庭網絡中構建基本的安全防護。如果書中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我一步步瞭解網絡世界的安全之道,那我將非常欣喜。

評分

初次拿到這本書,就被它厚實的裝幀和嚴謹的標題吸引瞭。我是一名在信息安全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又能兼顧實際應用的書籍。市麵上很多教材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碎片化,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而這本書,從“技術”到“實踐”的定位,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最關注的是它在網絡攻防、安全架構設計以及新興安全技術(如雲計算安全、物聯網安全)方麵的深度。書中會不會詳細介紹常見的攻擊嚮量、防禦機製,以及在真實場景下如何部署和運維安全解決方案?我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邏輯框架,從宏觀的網絡安全體係講到微觀的協議細節,再到具體的工具使用和事件響應流程。畢竟,理論的深度決定瞭我們能否洞察問題的本質,而實踐的廣度則決定瞭我們能否解決實際的難題。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案例分析,能讓我看到書中理論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落地,解決一些我曾經遇到過的棘手問題。如果能包含一些行業最佳實踐和未來發展趨勢的探討,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

作為一名企業的IT安全負責人,我一直麵臨著如何構建和維護一個強大、可靠的網絡安全體係的挑戰。市場上的安全解決方案琳琅滿目,但如何選擇最適閤自己企業需求,並且能夠有效抵禦日益嚴峻的安全威脅,卻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本書的齣版,讓我看到瞭一個係統性的解決方案的可能性。我特彆關注書中在安全策略製定、風險評估、安全審計以及應急響應等管理層麵的內容。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框架,幫助我識彆企業的安全薄弱環節,製定閤理的安全防護措施,並建立起完善的應急響應機製。另外,我也希望書中能對當前流行的攻擊手段,例如勒索軟件、APT攻擊、DDoS攻擊等進行深入剖析,並提供相應的防禦和應對策略。尤其是在混閤雲、多雲環境下,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和閤規性,也是我非常關心的問題。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針對不同行業特點的安全實踐建議,那就更有價值瞭。

評分

我是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學生,對網絡安全充滿瞭熱情,但感覺自己還有很多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在課堂上接觸瞭一些基礎概念,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特彆是關於如何將這些概念轉化為實際能力的連接。這本書的書名“技術與實踐”讓我覺得非常契閤我的需求。我特彆想瞭解書中在網絡安全基礎技術方麵,比如TCP/IP協議的安全、操作係統安全、 Web安全等方麵的講解是否深入且易於理解。我希望它能幫助我建立起紮實的理論基礎,並且提供一些能夠讓我動手實踐的指導。比如,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常用的安全工具,如Wireshark、Nmap、Metasploit等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滲透測試和漏洞分析?我非常渴望能夠通過閱讀和實踐,快速提升自己的實操能力,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學習路綫的建議,或者推薦一些進一步學習的資源,那我一定會非常感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