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是否是套装: 否书名: 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定价: 78.00元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作者: 刘明华、李小娟作者地区: 中国大陆书名: 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ISBN编号: 9787122303165
本书系统介绍了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的机理及方法。全书共分12章,首先总结和阐述了废旧塑料的分类、鉴别、分选、清洗、破碎、造粒、成型加工等方法及工艺设备;然后论述了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后详细阐述了各种通用塑料(聚烯烃、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工程塑料、热固性塑料、泡沫塑料、透明塑料等的回收利用。
本书可供从事废旧塑料循环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选作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
第1章废旧塑料的产生及其危害
1.1塑料工业的发展001
1.1.1塑料的成分001
1.1.2塑料的特性002
1.2废旧塑料的来源003
1.2.1树脂生产中产生的废料003
1.2.2成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003
1.2.3配混和再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004
1.2.4二次加工中产生的废料004
1.2.5消费后的塑料废料004
1.2.6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004
1.3废旧塑料的危害004
1.3.1对生物体的毒害性005
1.3.2对土壤和大气环境的危害005
1.3.3浪费大量不可再生资源006
1.3.4视觉污染006
1.4国内外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概况006
1.4.1国外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概况006
1.4.2国内废旧塑料回收概况007
1.5解决废旧塑料污染的措施008
1.5.1技术研发现状008
1.5.2政策及综合治理012
参考文献013
第2章废旧塑料的分类与鉴别
2.1废旧塑料的分类015
2.1.1理化特性分类法015
2.1.2原材料分类法016
2.1.3用途分类法017
2.1.4制品分类法017
2.1.5来源分类法017
2.2废旧塑料的鉴别017
2.2.1外观鉴别法017
2.2.2密度鉴别法019
2.2.3折射率鉴别法020
2.2.4静电试验鉴别法022
2.2.5溶解鉴别法022
2.2.6燃烧鉴别法022
2.2.7热裂解鉴别法023
2.2.8显色反应鉴别法024
2.2.9元素鉴别法026
2.2.10仪器分析法028
2.2.11塑料薄膜物理性能试验鉴别法029
2.2.12塑料的综合鉴别030
参考文献032
第3章废旧塑料的前期处理
3.1废旧塑料的收集033
3.2废旧塑料的分选与分离034
3.2.1手工分选034
3.2.2光学分选035
3.2.3颜色分选036
3.2.4重力分选036
3.2.5浮选040
3.2.6磁选041
3.2.7电选041
3.2.8选择性溶解分离042
3.2.9温差(低温)分离043
3.2.10超临界流体分选043
3.2.11其他分选方法044
3.2.12废旧塑料与其他物质的分离045
3.3废旧塑料的破碎与增密047
3.3.1破碎的基本形式047
3.3.2破碎设备048
3.3.3废旧塑料的增密054
3.4废旧塑料的清洗与干燥054
3.4.1清洗与干燥方法054
3.4.2清洗设备055
3.4.3干燥设备056
3.4.4清洗剂的组成与选择058
3.5混合、塑化与造粒059
3.5.1主要助剂060
3.5.2混合设备064
3.5.3造粒071
参考文献073
第4章废旧塑料成型工艺
4.1挤出成型074
4.1.1挤出机075
4.1.2吹膜辅机077
4.1.3挤管辅机080
4.1.4挤板(片)辅机084
4.1.5挤出成型工艺过程086
4.1.6挤出成型新技术086
4.2注射成型088
4.2.1注射成型设备088
4.2.2注射成型工艺过程091
4.2.3注射成型新技术093
4.3压延成型094
4.3.1压延成型设备095
4.3.2压延成型工艺过程096
4.4中空吹塑成型097
4.4.1挤出中空吹塑097
4.4.2注射吹塑098
4.4.3拉伸吹塑098
4.5其他成型方法099
4.5.1发泡成型099
4.5.2浇铸成型099
4.5.3热成型101
4.5.4模压成型101
参考文献102
第5章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5.1物理回收104
5.1.1熔融再生105
5.1.2改性再生105
5.2化学回收(油化分解)117
5.2.1热分解117
5.2.2化学分解123
5.3能量回收125
5.3.1专用焚烧炉回收125
5.3.2高炉喷吹废旧塑料技术126
5.3.3水泥回转窑喷吹废旧塑料技术127
5.3.4废旧塑料制作垃圾固形燃料127
参考文献128
第6章废旧聚烯烃塑料的回收与利用
6.1国内外废旧聚烯烃塑料的再生利用现状129
6.2废旧聚烯烃塑料的来源130
6.3聚烯烃类塑料的应用现状130
6.3.1农用薄膜130
6.3.2包装薄膜和容器131
6.3.3不同种类聚烯烃塑料的主要应用131
6.4废旧聚烯烃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132
6.4.1薄膜的回收技术132
6.4.2容器的回收技术135
6.4.3编织袋、周转箱及其他烯烃用品的回收136
6.4.4再生制品的开发和应用136
参考文献141
第7章废旧聚氯乙烯塑料的回收与利用
7.1概述143
7.2国外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再生利用现状144
7.3废聚氯乙烯塑料的来源145
7.3.1工业废料145
7.3.2废弃物中的塑料146
7.3.3废聚氯乙烯塑料的处理146
7.4废聚氯乙烯塑料的焚烧147
7.5废聚氯乙烯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148
7.5.1废的硬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再生利用148
7.5.2废的软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再生利用152
7.5.3聚氯乙烯增塑糊产品的回收159
参考文献159
第8章废旧聚苯乙烯塑料的回收与利用
8.1国内外废旧聚苯乙烯塑料再生利用现状161
8.2废旧聚苯乙烯塑料的来源162
8.3废旧聚苯乙烯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163
8.3.1混合废旧塑料的分离163
8.3.2直接再生利用164
8.3.3热分解回收苯乙烯和油类166
8.3.4制备涂料和黏合剂169
8.4国内外废聚苯乙烯塑料再生利用的问题171
参考文献172
第9章废旧工程塑料的回收与利用
9.1概述174
9.1.1工程塑料的应用174
9.1.2废旧工程塑料再生利用现状174
9.1.3废旧工程塑料回收与处理方案175
9.2废旧工程塑料的来源175
9.2.1工业废料175
9.2.2消费后的废料175
9.3消费后工程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177
9.3.1废汽车上塑料件的再生利用技术177
9.3.2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再生利用技术190
9.3.3废旧ABS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200
9.3.4废旧聚碳酸酯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201
9.3.5废旧聚甲醛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204
9.3.6废旧聚酰胺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205
9.3.7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醚及其他废旧工程塑料的再生
利用技术211
9.3.8废旧混合工程塑料和聚合物合金的再生利用技术211
参考文献212
第10章废旧热固性塑料的回收与利用
10.1废旧热固性塑料的来源214
10.1.1聚氨酯215
10.1.2酚醛树脂215
10.1.3不饱和聚酯215
10.1.4环氧树脂216
10.2废旧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216
10.2.1机械回收216
10.2.2化学回收219
10.2.3裂解222
10.2.4能量回收223
10.3废旧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224
10.3.1废旧热固性塑料用作填料224
10.3.2废旧热固性塑料生产塑料制品224
10.3.3废旧热固性塑料生产活性炭225
10.3.4废旧热固性塑料裂解小分子产物225
10.3.5废旧热固性塑料降解生产低聚物226
10.3.6废旧热固性塑料生产改性高分子226
参考文献226
第11章泡沫塑料的回收与利用
11.1泡沫塑料回收的问题228
11.1.1泡沫塑料概况228
11.1.2泡沫塑料回收的经济和社会问题230
11.2去泡方法233
11.2.1机械破泡法234
11.2.2熔融破泡法234
11.3泡沫塑料的裂解回收234
11.3.1裂解制油、气方法234
11.3.2油化的工业方法237
11.4PVC泡沫塑料裂解回收239
11.4.1HCl的脱除及利用239
11.4.2聚氯乙烯裂解制油、气240
11.5PE泡沫塑料裂解回收242
11.5.1废旧PE塑料裂解制取燃料油的工艺方法242
11.5.2聚乙烯催化裂解机理243
11.5.3裂解反应的影响因素243
参考文献244
第12章透明塑料的回收与利用
12.1用SBS对PS回料的改性及其应用245
12.1.1热塑性弹性体的概念245
12.1.2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特征和性能246
12.1.3SBS的基本特性246
12.1.4PS的基本特性247
12.1.5SBS在PS回收料中的改性效果247
12.2用SBS对AS回料的改性及其应用247
12.2.1AS的基本特性247
12.2.2SBS在AS回料中的改性效果247
12.3聚碳酸酯塑料回料的改性248
12.3.1聚碳酸酯的基本特性248
12.3.2聚碳酸酯塑料的增强改性249
12.3.3聚碳酸酯塑料回料的共混改性249
12.4有机玻璃的回收与利用250
12.4.1有机玻璃特性250
12.4.2有机玻璃再生利用250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2016年10月01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264848
所属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化学工业>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
快速直达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目 录
前 言
书摘插画
下载免费读书
编辑推荐
这一领域既是环境保护也是塑料的再加工,介绍了一些新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基础理论到方法技术、工艺与实例都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有理论又有对实践应用的指导,对中国塑料、资源环境事业的引导发展以及新型生态材料学的孵化发展均颇有裨益。
该书可供塑料、资源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 录
章绪论/1
节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概述1
一、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的分类1
二、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的来源1
三、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的危害3
四、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法5
第二节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加工的环境污染与治理12
一、塑料废弃物加工的环境影响与措施12
二、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加工的污染来源与主要污染类别12
三、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加工的主要污染治理工艺13
第三节国内外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与产业近期进展16
一、国外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近期进展16
二、国内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近期进展18
三、国内外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产业发展近期进展21
第四节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与工艺32
一、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技术32
二、能源回收利用技术36
三、化学回收利用技术37
四、废旧高分子材料油化工艺38
第五节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处理加工中存在的问题42
一、如何经营废旧塑料处理加工厂42
二、废塑料处理存在的问题42
三、国内浙江台州路桥废旧塑料整治疏堵结合举例43
第二章废旧高分子材料的鉴别和分选与分离方法/45
节废旧高分子材料的鉴别方法45
一、回收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区分45
二、常规废旧高分子材料的鉴别方法45
三、常见废塑料的感官及燃烧鉴别方法46
四、快速鉴别进口废塑料技巧47
五、生活中典型的新旧塑料制品辨别方法48
第二节废旧高分子材料废弃物的分选48
一、尺寸的变小48
二、分选方法48
第三节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分离方法53
一、塑料和纸的分离53
二、从涂布塑料的织物上分离塑料55
三、其他分离方法56
第四节混合废旧高分子废弃物的分选与分离方法56
一、混合废塑料的来源57
二、混合废塑料回收利用的途径57
三、国外对其混合废旧高分子废弃物的分选与分离举例58
第三章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与利用技术实例/60
节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艺与技术60
一、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法61
二、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化学处理再生63
三、瓶类的再生塑料回收63
四、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应用65
五、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艺65
六、塑料包装原料型再生塑料利用的工艺流程67
第二节废聚烯烃塑料的回收技术68
一、薄膜的回收技术68
二、容器的回收技术72
第三节废聚苯乙烯塑料回收利用技术75
一、混合废塑料的分离75
二、回收工艺及设备77
第四节废丙烯酸系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83
一、化学回收83
二、塑料回收处理新技术88
第四章废旧高分子工程塑料的回收与利用技术实例/92
节废ABS工程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93
一、ABS工程塑料概况93
二、回收过程中ABS壳体材料性能变化93
三、国内废旧电器外壳用ABS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概况94
四、ABS金属与塑料的回收技术95
五、ABS塑料电镀件回收的理论基础95
六、国内回收废电镀件中的ABS塑料和铜、镍金属研究进展96
七、回收ABS塑料评价97
第二节废聚碳酸酯工程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98
一、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回收利用概况98
二、怎样回收利用聚碳酸酯塑胶原料98
三、CD盘聚碳酸酯的回收技术99
四、报废计算机外壳回收利用技术103
第三节废聚甲醛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103
第四节废聚酰胺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105
一、聚酰胺工程塑料概况105
二、怎样识别聚酰胺塑料制品105
三、PA产品的回收技术105
第五节废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醚及其他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111
一、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醚及其他工程塑料概况111
二、怎样识别废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醚112
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醚产品的回收技术113
第六节废混合工程塑料和聚合物合金的回收利用技术115
一、混合工程塑料概况115
二、怎样识别废混合工程塑料和聚合物合金116
三、混合工程塑料产品的回收技术116
第五章废塑料再生回收成型加工机械设备/118
节废塑料再生回收机械设备概述118
一、废塑料再生回收的机械设备118
二、废塑料成套再生回收设备123
第二节国内废塑料回收利用机械130
一、废塑料清洗设备130
二、废塑料粉碎设备130
三、废塑料造粒设备131
四、泡沫塑料造粒机全套设备139
第三节国外废塑料再生回收利用机械140
一、美国Envion公司开发的废塑料回收设备140
二、奥地利Erema公司废塑料回收技术与设备141
三、德国帕尔曼公司废塑料回收设备143
四、法国SMS公司Selarplast废塑料再造系统143
五、意大利废塑料回收技术与设备143
六、日本塑料复合回收装置145
第六章废橡胶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工艺及技术实例/150
节废橡胶的分类与辨识及回收现状150
一、废橡胶的分类与辨识150
二、废旧橡胶的回收利用现状151
三、区别再生胶与硫化胶粉151
第二节我国废橡胶综合利用现状与未来展望151
一、天然橡胶现状简述151
二、正确处理废橡胶152
三、展望未来——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155
四、再生胶、胶粉的市场价值及发展前景156
五、中国废橡胶综合利用有创新思路157
第三节废旧橡胶再生利用生产技术与方法158
一、再生胶的概述158
二、利用废旧轮胎加工的胶粉159
三、胶粉的制造方法159
四、胶粉的活化与改性160
五、气体改性法161
六、核�部歉男苑�161
七、胶粉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161
第四节废橡胶综合利用工艺实例165
一、废橡胶生产胶粉工艺165
二、硫化橡胶粉法166
三、丁基再生胶工艺技术167
四、子午胎胶粉生产再生胶167
第五节我国废旧轮胎生产胶粉技术与生产的发展概况168
一、概述168
二、废旧轮胎胶粉及再生胶的用途169
三、废旧橡胶 (轮胎) 常温法精细胶粉成套生产线170
四、废旧轮胎生产胶粉的市场利用空间171
五、轮胎胶粉的改性工艺技术172
六、废旧轮胎生产胶粉企业需要政策扶持173
第六节废橡胶塑料与胶粉的应用产品状况173
一、废轮胎可炼成“环保沥青”173
二、废轮胎制取柠檬油精产品174
三、废橡胶塑料可生产高聚物单体174
四、废橡胶再生制取软化油175
五、高新技术改造再生胶生产175
六、新型环保聚氨酯翻新轮胎关键技术175
第七节国内典型废橡塑回收利用机械设备177
第八节我国废旧橡胶综合利用新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79
一、概述179
二、废橡胶综合利用新成果179
三、废橡胶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180
四、废橡胶综合利用发展的建议181
第七章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再生处理方法与工艺实例/184
节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再生处理技术184
一、回收后再生处理技术概述184
二、回收热能法185
三、分类回收法186
四、化学还原法186
五、氢化析解法186
六、减类设计法187
七、生物降解法187
第二节废旧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回收为高级新型塑料工艺实例189
一、合成与改性回收为高级新型塑料189
二、高效吸水母粒解决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难题190
三、回收塑料的增韧改性技术191
四、化学改性回收利用技术195
五、采用黄豆基材料改性PVC195
第三节废塑料综合利用工艺实例196
一、废泡沫塑料制备工艺实例196
二、废塑料生产汽油、柴油工艺实例197
三、热分解回收苯乙烯和油类工艺实例199
四、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取涂料及胶黏剂工艺实例213
第八章塑料废弃物裂解方法与生产工艺及设备/216
节塑料废弃物裂解方法与工艺技术216
一、塑料废弃物裂解原理216
二、塑料废弃物裂解方法218
三、塑料废弃物催化裂解汽柴油232
第二节废塑料裂解工艺实例与设备233
一、废塑料裂解制取液体燃料油工艺实例233
二、废塑料裂解反应器的装置与设备247
三、废塑料裂解生产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64
第九章废旧高分子材料制造涂料/胶黏剂及配方/274
节废塑料制造油漆生产工艺与配方274
一、溶剂型丁腈橡胶黏合剂274
二、废塑料制造涂料275
三、由氧化残渣制备醇酸树脂漆275
四、由回收对二甲苯酯合成聚酯绝缘漆276
五、废聚酯代替苯酐生产醇酸树脂漆277
六、废涤纶料生产粉末漆277
七、废涤纶料研制聚氨酯聚酯地板漆278
八、废涤纶料生产1730聚酯绝缘漆278
第二节废聚苯乙烯塑料制涂料279
一、利用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涂料279
二、废聚苯乙烯作为涂料的基料280
三、废泡沫塑料制备防腐涂料280
四、用废聚苯乙烯制底漆281
五、废聚苯乙烯制涂料282
六、废聚苯乙烯制水乳多彩涂料283
七、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水包油多彩涂料284
八、废聚苯乙烯制特种涂料285
九、废聚苯乙烯改性路标涂料285
十、改性聚苯乙烯路标涂料286
十一、废聚苯乙烯RC道路标线涂料287
十二、废聚苯乙烯制备防水涂料288
十三、掺入废聚苯乙烯的低成本多彩涂料288
十四、用废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制备防水涂料290
十五、利用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水乳型纸箱防水涂料291
十六、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防潮增光剂291
十七、废聚苯乙烯制备防潮涂料292
十八、废聚苯乙烯生产纸箱防潮专用涂料293
十九、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上光清漆293
二十、废聚苯乙烯塑料制造油漆294
二十一、用废聚苯乙烯制备石油树脂调合漆294
二十二、废旧聚苯乙烯制造色漆295
二十三、废聚苯乙烯作为涂料的基料296
二十四、废聚苯乙烯制GPS涂料296
二十五、用废聚苯乙烯改性水溶性带锈涂料298
二十六、废聚苯乙烯制防腐蚀涂料299
二十七、耐酸碱防腐涂料299
二十八、可剥性涂料300
二十九、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防腐涂料300
三十、废聚苯乙烯改性地板涂料301
三十一、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生产地板涂料302
三十二、改性聚苯乙烯涂料303
三十三、废旧聚苯乙烯生产高分子快干漆304
三十四、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水包油乳液304
三十五、废聚苯乙烯改性外墙涂料305
三十六、废聚苯乙烯建筑涂料306
三十七、利用废聚苯乙烯泡沫制备建筑涂料306
第三节废聚苯乙烯制备胶黏剂307
一、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不干胶(1)307
二、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不干胶(2)308
三、废聚苯乙烯用松香来改性胶黏剂308
四、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酚醛树脂胶308
五、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309
六、用废聚苯乙烯制备建筑用胶黏剂310
七、废聚苯乙烯回收制备抗冻胶黏剂310
八、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建筑用密封胶311
九、废聚苯乙烯制备密封胶312
十、废聚苯乙烯塑料制备密封胶313
十一、废聚苯乙烯制备浅色密封胶313
十二、废聚苯乙烯塑料生产胶黏剂313
十三、由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备无毒胶黏剂314
十四、废聚苯乙烯制医用胶黏剂315
十五、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改性胶黏剂315
十六、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耐水胶黏剂315
十七、废聚苯乙烯代替白乳胶类316
十八、废聚苯乙烯白乳胶替代胶316
十九、废聚苯乙烯塑料制压敏胶317
二十、改性废聚苯乙烯胶黏剂317
二十一、废聚苯乙烯制异氰酸酯胶黏剂318
二十二、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胶黏剂318
二十三、乙酸乙酯改性废聚苯乙烯塑料制胶黏剂319
二十四、邻苯二甲酸酯改性废聚苯乙烯塑料胶黏剂319
二十五、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改性制聚苯乙烯胶黏剂320
二十六、利用废聚苯乙烯改性胶黏剂320
二十七、用废聚苯乙烯制备改性乳液型胶黏剂321
二十八、用废聚苯乙烯生产胶黏剂322
参考文献/323
显示部分信息
前 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化学工业“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环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尤其对“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综合利用”提出:加强综合治理,采取回收利用、降解等防与治相结合的方针。2015年8月21日—23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危险废物专业委员会成立,表示我国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更加重视。“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化学工业的“十三五”规划中支撑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环境化建设绿色产业,又是一件对于保护全国老百姓的健康刻不容缓的大事。
当前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利用和开发降解塑料已成为各国防止塑料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重要途径。
本书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有效地促进化学工业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综合利用。我国的化学工业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综合利用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免受工业废弃物的侵蚀,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从20世纪开始,全国增加了对工业废弃物的管理,致力于使中国成为生产、研究和开发的循环型社会而努力。
本书全面阐述了国内有关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路等。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家小区里废旧塑料垃圾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大家对如何正确分类回收都很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实用的指导,让我能更好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去,甚至能在家里面对一些简单的废旧塑料进行二次利用。拿到书后,我先翻阅了目录,发现它不仅有“分类鉴别”的内容,还深入探讨了“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这比我预想的要深入得多。我最感兴趣的是“废旧塑料再利用技术”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比如热塑性塑料的熔融再造、热固性塑料的化学解聚、以及将废旧塑料转化为能源的各种方法。书中还附带了很多流程图和技术参数,这让我感觉非常专业。虽然有些技术我可能暂时无法在家里实现,但了解这些技术原理,能让我对整个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产业链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关于“分类鉴别”的讲解也十分到位,列举了各种塑料的标识,并给出了实用的鉴别方法,这对我解决小区的垃圾分类问题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废旧塑料巨大的潜力,也让我对接下来的环保工作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我平时就喜欢研究各种技术类的书籍,对于工业领域的一些问题也颇感兴趣。这次偶然看到了这套关于废旧塑料的书籍,立刻就被它所吸引了。书的厚度和严谨的标题就告诉我,这绝对是一本“干货”。我首先翻阅了“分类鉴别”部分,这一块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作者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不同塑料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能,以及如何通过燃烧实验、密度测量等方法进行鉴别。这对于我们这些对材料学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资料。很多时候,很多技术的发展都取决于对原材料的精准把握,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基础。接着,我深入研究了“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的章节。这里面涉及到了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化学回收技术,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将废旧塑料解聚成单体或低聚物,然后再重新聚合。这让我看到了“变废为宝”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重塑,更是对材料本质的再创造。同时,书中也对各种回收技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进行了评估,这对于我们进行实际项目开发非常有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扎实的工具书,是任何想深入了解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领域的人都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更多是出于好奇心,被“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这个题目所吸引。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尤其是塑料垃圾,是一个巨大的环境难题,如果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那将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当我拿到这本书后,它的厚度让我有些吃惊,我以为它会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列举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如何处理废旧塑料,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探讨了整个废旧塑料的产业链,包括它的来源、种类、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各种先进的回收技术和再利用的途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分类鉴别”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塑料的标识、特性,以及在回收过程中如何进行精确的分类,这对于提高回收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实际案例,比如将废旧塑料制成建筑材料、纺织品、能源等,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废旧塑料无限的可能性。虽然有些技术细节我可能暂时无法完全理解,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专业知识。这本书让我对废旧塑料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激发了我对环保事业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厚重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甚至有点怀疑自己能不能一口气读完。封面设计倒挺朴实无华的,没有太多花哨的图形,就是书名和作者名,一看就是那种埋头做学问的风格。我个人对环保话题一直挺感兴趣的,尤其是关于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觉得这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翻了几页,发现内容真的非常扎实,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从最基础的塑料分类鉴别,到各种复杂的高分子材料回收技术,再到具体的再利用案例,几乎涵盖了废旧塑料处理的方方面面。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塑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在不同处理过程中的反应。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之前对塑料的认识很肤浅,只知道有硬塑料、软塑料之分,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之甚少。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一点一点地揭示了塑料世界的奥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分类鉴别”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用了很多图表和实物照片来展示不同塑料的标志、熔点、密度等关键信息,还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塑料制品,让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如何区分它们。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将废旧塑料准确投放到回收渠道,非常有指导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下去,希望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体型”着实让我有些震撼。我平常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轻松愉快的书籍,但对于环保这个话题,我一直抱有很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对“废旧塑料”的处理,总觉得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决定要好好研读一下。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分类鉴别”的详尽阐述。我一直以为塑料就是塑料,但书中却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塑料的特性,比如它们的密度、熔点、透光性等等,并且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鉴别方法。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塑料的认识是多么的浅显。我特别喜欢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释这些内容,让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接着,我深入阅读了“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的部分。这里的内容更加专业,详细介绍了各种回收技术,比如物理回收、化学回收、能源化回收等等。作者对每一种技术的原理、流程、优缺点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还引用了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让我对废旧塑料的“再利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将废弃物填埋或焚烧,而是可以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未来的环保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是被“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这个标题吸引的,觉得这个方向非常有前景。这本书的篇幅相当可观,让我意识到内容肯定非常丰富。当我翻开它,尤其是看到“分类鉴别”这部分时,就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塑料就是塑料,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细致的区分,比如PP、PE、PVC、PET等等,而且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作者用了很多图示和表格来展示这些信息,让我更容易理解。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准确的分类是回收利用的第一步。如果分类不准确,很多回收技术就无法有效实施。接着我深入看了“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专业和系统。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回收方法,从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到能源化利用,每一种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其原理、工艺流程、以及优缺点。这让我对废旧塑料的“再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地将其粉碎再制成新产品,而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级的处理方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废旧塑料再利用技术”的具体案例很感兴趣,比如如何将废旧塑料转化为建筑材料、服装纤维、甚至燃料。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废旧塑料的巨大价值和无限可能。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毕竟我平时阅读的更多是轻松愉快的读物,但环保的使命感驱使我翻开了它。开篇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图示,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我以为这本书会像很多科普读物一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结果发现它走的是硬核路线,对读者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要求。不过,当我耐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阅读,并结合书中的图解反复揣摩时,我渐渐领略到了其中的精妙之处。作者的逻辑非常严谨,每一步的论证都建立在科学原理之上。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的深入剖析,从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到能源化回收,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都讲解得清清楚楚,还引用了很多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这让我看到了废旧塑料并非“垃圾”,而是可以变废为宝的宝贵资源。书中对一些特殊的、难以处理的高分子材料,比如复合材料、混合塑料等,也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这解决了我在思考这些问题时的一些困惑。虽然阅读过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每一次的理解和顿悟,都让我觉得收获颇丰,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评分我一直对环保行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尤其是看到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化利用,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它不仅涵盖了“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的宏观层面,还深入到“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的具体技术细节,甚至细致到“分类鉴别”的入门级知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分类鉴别”的讲解,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图片,为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打开了通往塑料世界的大门。我之前对塑料的认识仅限于“软塑料”和“硬塑料”,现在我才了解到,原来它们之间有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差异。而更令我着迷的是“废旧塑料再利用技术”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先进的回收技术,从物理回收的精细化处理,到化学回收的深度转化,再到能源化利用的创新模式,每一种技术都让我看到了废旧塑料的无限潜能。我曾经以为废旧塑料只能被简单地粉碎再利用,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可以被转化成高品质的再生材料,甚至可以成为能源的来源。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思想的启迪者,让我对“变废为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可持续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对环保产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这本书的标题——“2册 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 废旧塑料再利用技术书籍 分类鉴别分选”,就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关注点。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其丰富的内涵所吸引。我最先仔细阅读的是“分类鉴别”部分,因为我认为这是整个回收利用链条的基础。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塑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能,以及可以通过哪些简便的方法进行识别,比如密度、熔点、燃烧气味等。这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能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处理废旧塑料。随后,我深入研究了“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的部分。这里的内容更加专业和系统,涵盖了物理回收、化学回收、生物回收等多种技术。作者详细阐述了每种回收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设备要求,以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回收技术的前沿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这让我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此外,“废旧塑料再利用技术”部分的丰富案例,从再生塑料在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到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创新实践,都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并激发了我对未来环保产业的无限遐想。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给“硬核”玩家准备的。我平时喜欢研究点技术性的东西,也经常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但遇到像《2册 废旧塑料资源综合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 废旧塑料再利用技术书籍 分类鉴别分选》这样系统、详尽的资料还是头一次。从目录上看,它就不是一本随便翻翻的书,而是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啃。我最看重的是它的“分类鉴别”部分,因为在我看来,万事万物,要解决问题,首先得了解问题。废旧塑料千差万别,如果不能准确地识别它们,那么后续的回收和利用就无从谈起。书中对各种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测试来鉴别它们,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介绍,甚至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通过燃烧气味、外观形态来判断。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而且,它还不仅仅局限于“鉴别”,更延伸到了“综合利用”和“回收”。我粗略地翻阅了一下,里面涉及到的技术之多,让我瞠目结舌。从简单的机械破碎,到复杂的化学解聚,再到能源回收,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可能性。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参考书,也是我案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