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见数据价值:大数据挖掘要案纪实 | ||
| 定价 | 69.00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2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毕马威中国大数据团队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302491804 | |
| 重量 | ||
《洞见数据价值:大数据挖掘要案纪实》是国际知ming咨询公司毕马威的大数据团队的集大成之作,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贴近大众生活、工作与学习实际场景,内容不拘泥于技术阐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丰富翔实的案例来解析大数据挖掘,尽量通过常见的场景来阐述数据的价值与意义。
第1章介绍大数据在银行业、征信业、审计、传统制造业、互联网行业、舆情监控、影视业、环保产业以及体育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方案和前景。第2章重点介绍大数据分析在商业工作和营销推广中的作用。第3章介绍大数据挖掘过程中涉及的数据的前期准备工作,重点介绍数据准备工作的要点和诀窍。第4章结合业务、生活、娱乐,寓教于乐,介绍大数据的实际应用方式。附录部分介绍一位数据工作者的成长之路,向感兴趣的读者介绍从事数据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掌握的技能。
《洞见数据价值:大数据挖掘要案纪实》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营销主管、分析人员、IT 人员等理解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指引,同时,《洞见数据价值:大数据挖掘要案纪实》也可供统计学、应用数学及计算机专业学者和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目录
第1章 大数据在各行各业 // 001
1.1 什么是大数据? // 002
1.1.1 非常流行的大数据概念 // 002
1.1.2 不那么流行的大数据概念 // 006
1.1.3 也许会带给你灵感的大数据概念 // 007
1.2 大数据在银行业 // 029
1.2.1 业界展望:大数据,银行业未来的核心动力 // 029
1.2.2 创新方向:大数据助力银行网点实现转型 // 036
1.3 大数据在征信业 // 041
1.3.1 业界展望:FICO 评分与芝麻信用,传统征信向大数据征信的转变 // 042
1.3.2 创新方向一:从拒绝推断看个人征信业的大有可为 // 046
1.3.3 创新方向二:论大中型客户数字化授信的可行性 // 054
1.4 大数据在审计业 // 057
1.4.1 业界展望:大数据分析如何支撑审计工作 // 057
1.4.2 创新方向:大数据能否代替传统审计? // 061
1.5 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业 // 065
业界展望:数字化企业进阶指南 // 066
1.6 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 // 069
创新方向:从滴滴收购优步看垄断企业的马太效应 // 069
1.7 大数据在舆情行业 // 076
创新方向:数据分析帮你掌握话语权 // 077
1.8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 // 086
业界展望:征服汽车后市场,大数据与你同行 // 086
1.9 大数据在影视业 // 089
创新方向:星期几上映的电影具有票房号召力 // 090
1.10 大数据在环保产业 // 098
创新方向:北京治霾,能为你做点什么 // 098
1.11 大数据在体育产业 // 104
创新方向:欧洲杯,跟着西班牙队学数据挖掘! // 105
小结 // 109
第2章 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 111
2.1 推荐算法在传统销售渠道中的应用模式 // 112
2.2 巧用运筹优化,提升整合营销管理水平 // 116
2.3 关联规则的应用 // 121
2.3.1 小谈关联规则 // 121
2.3.2 购物篮分析:绝不只是“啤酒与尿布” // 124
2.3.3 创新方向:靠关联规则重获新生的东北小馆 // 128
2.4 智能荐食模型:大数据告诉你今天吃什么 // 133
智能荐食模型 // 134
2.5 顾客时空模型: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 WiFi // 138
2.5.1 无处不在的免费 WiFi // 138
2.5.2 顾客时空模型 // 139
2.5.3 进一步挖掘 // 141
2.6 社会网络分析法,助力信贷反欺诈 // 142
2.7 数据可视化利器:SAS Visual Analytics // 145
2.7.1 为什么需要数据可视化? // 145
2.7.2 数据可视化的几个常见例子 // 146
2.8 文本挖掘,帮你识别网购评论是真是假 // 151
2.9 路径优化:如何改良快递送货路线? // 156
第3章 数据前期准备 // 171
3.1 从抗日武装的发展谈到数据治理 // 172
3.1.1 数据质量问题 // 173
3.1.2 数据应用问题 // 174
3.1.3 实施策略和路径问题 // 176
3.2 如何生成你需要的基础数据? // 182
3.3 如何利用数据仓库优化数据分析? // 189
3.4 二分类变量的数据缺失插补 // 193
3.5 数据离散化,如何避免丢失信息? // 201
3.6 如何避免数据离散化影响自变量的重要性? // 204
3.7 二分类模型中如何应对分类自变量取值过多? // 206
第4章 技术案例 // 211
4.1 建模变量太多怎么办? // 212
4.2 信用评级模型怎么评估? // 215
4.3 观察窗口怎么选? // 219
4.4 K折交叉验证怎么做? // 223
4.5 如何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230
4.6 决策树算法真的越复杂越好吗? // 235
4.7 如何精选分类模型指标? // 245
4.8 当数据分析遇上超级奶爸 // 250
4.9 深度挖掘,你的工资拖后腿了吗? // 253
4.10 用分位数回归看你的工资水平 // 258
附录A 一位数据工作者的成长之路 // 265
A.1 数据分析师入门攻略 // 266
A.2 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数据专家? // 269
A.3 一个数据仓库转型者眼中的数据挖掘 // 271
A.4 预测科学:三点经验谈实际应用 // 276
A.5 数据模型多了,应该怎么管? // 277
A.6 手握数据挖掘模型,你一定要知道怎么用 // 281
A.7 浅谈以史为鉴与数据分析 // 286
后记 // 297
阅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一种久违的掌控感重新回到了我的心中。这本书成功地将“大数据”这个庞大而抽象的概念,拆解成了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和应用的工具箱。特别是针对个人和小型企业的部分,它提供了很多立即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独角兽”级应用。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最小可行性数据分析的章节,对我们这种资源有限的团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鼓励我们从小处着手,用最经济的方式验证数据驱动决策的可行性。这种务实、接地气的风格,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远超出了预期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书,更像是一份实战指南,激发了我立刻动手实践的冲动。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数据”这个概念既好奇又畏惧,总觉得那是属于那些高智商的程序员和分析师的领域,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令人头皮发麻的算法术语,而是选择了一种类似“案件纪实”的叙事框架,将那些宏大、抽象的理论,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商业案例之中。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的门槛。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反倒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老兵,娓娓道来他亲身经历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商业博弈。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深入骨髓,让我们看到了数据决策背后那些鲜活的个体和企业的挣扎与抉择。这种情境化的学习体验,远比单纯记忆概念来得深刻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抓人眼球,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前沿的感觉。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掂量一下它的分量,就能感觉到内容的厚重。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处理得相当到位,阅读起来眼睛不易疲劳,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觉得心烦意乱。排版布局上,作者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图表和文字的穿插布局合理,逻辑清晰的图示能瞬间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这对于我们这些非技术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过渡时的设计,总能巧妙地埋下一些引人思考的小标题,让人忍不住想翻下去一探究竟。那种精心雕琢的细节,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彰显了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极致追求。整体而言,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都在无声地传递着“高质量”的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期待。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也尝试过几本号称是面向大众的数据科普读物,结果大多是虎头蛇尾,要么就是过于侧重技术细节而忽略了商业价值的阐释。但这一本的平衡感做得极其到位。它清晰地揭示了数据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原始数据的采集、清洗、建模,到最终如何转化为可执行的商业洞察和决策支持,整个流程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谈“能做什么”,还深入探讨了“不该做什么”以及潜在的伦理风险。这种审慎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团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让我对书中所传达的信息,持有百分之百的信任度。这感觉就像是有一位行业内的顶级顾问,全程陪同你进行一次系统的“数据思维”升级训练。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的匠心独运,绝对值得称赞。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数据挖掘的技术流派,而是采取了一种螺旋上升的递进方式。开篇会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定义基础概念,建立一个稳固的认知地基,然后随着章节深入,逐步引入更深层次的分析模型和应用场景。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似乎非常贴合当下商业环境的脉搏,讨论的案例和涉及的行业都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比如,关于用户行为的细粒度分析那一部分,作者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立刻联想到了我所在行业中一直悬而未决的几个难题。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分析的“思维框架”,教会我们如何去提问,如何去分解问题,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同类读物中是相当罕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