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天勤计算机考研高分笔记4本套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 | ||
| 定价 | 191.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率辉 | |
| 装帧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1587460 9787111588672 9787111588849 9787111588665 | |
| 重量 | ||
··············
......
至于《计算机网络》,说实话,我对这部分知识的接受度一直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协议栈太庞大,涉及的细节太多,很容易记混。但是,这本笔记在处理网络协议部分时,展现出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它没有简单地按照OSI七层模型或者TCP/IP四层模型进行机械式罗列,而是巧妙地将重点放在了不同层次的关键技术点上,并且对数据帧结构、头部字段的含义做了表格化的总结。比如,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细节,它用一张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序列号(Seq)和确认号(Ack)的增减变化,这比我之前背诵的教材上的文字描述要清晰百倍。更重要的是,它对于网络安全部分,比如IPSec、HTTPS的原理,没有蜻蜓点水,而是深入到了加密算法的选择和隧道模式的理解,这表明编写者对近年来的考研趋势有非常精准的把握,避免了我们把精力浪费在那些几乎不会考的冷门知识点上。
评分这套“天勤”的系列笔记,说实话,是我今年考研复习的定海神针。我之前买过好几家机构的资料,看得我眼花缭乱,重点抓不住,感觉自己像在黑暗中摸索。直到我接触到这第四本,那感觉就像是忽然被一束强光照亮了。尤其是关于《数据结构》的那部分,它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的教科书式罗列,而是非常注重“如何考”的实战性。比如,图的遍历算法,它不仅给出了伪代码,还深入剖析了不同场景下BFS和DFS的选择逻辑,甚至还穿插了一些历年真题中经常考查的细节陷阱,比如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优劣势对比,清晰到让人觉得出题人的思路都快被它摸透了。我记得我之前对堆排序的理解总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但笔记里用流程图和大量的文字描述,把建堆和调整堆的过程讲得极其细腻,每一个节点上浮或下沉的比较操作都交代得明明白白。对我这种对底层逻辑有执念的学习者来说,这种深度的解析简直是救命稻草。它真正做到了把“厚书读薄,薄书读透”的理念贯彻到底,让我能高效地把精力集中在最核心、最容易失分的地方。
评分整体而言,这四本笔记共同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且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四个孤立的知识模块。阅读体验上,排版清晰,重点标记明确,关键术语的定义都加粗或用不同颜色区分,这对于长时间高强度阅读的考研生来说,是极大的友好。我原本以为这种“高分笔记”可能会牺牲理论的深度去追求简洁,但事实证明,它在保持精炼的同时,将那些最核心、最常考的原理挖掘到了极致。它不是让你少学知识,而是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该学的知识点吃得最透、最牢固。可以说,这套资料帮助我建立起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逻辑的完整计算机科学思维框架,让我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不再是抱着侥幸心理,而是有了真正的信心。
评分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我必须得说,这部分内容是公认的难啃骨头,但这份笔记处理得非常漂亮,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教材那种枯燥乏味的印象。它在讲解如流水线技术和存储器层次结构时,采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甚至还有手绘的示意图,我怀疑作者在编写的时候一定是自己画了无数遍流程图才总结出的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例如,讲到Cache的映射方式,它没有直接抛出公式,而是先模拟了一个小型的内存块访问过程,一步步展示直接映射、全相联和组相联的区别,那种“带着你一起思考”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更让我惊喜的是,对于“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这种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它竟然能用相对简洁的语言勾勒出CPU的工作脉络,而不是陷入到冗长的硬件描述中。这套笔记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把我从“这是什么”的初级阶段,直接拉升到“它是怎么协同工作”的中高级理解水平,对于后续复习《操作系统》中关于中断和异常处理的知识也有极大的衔接作用。
评分操作系统的部分,通常是考研试卷中体现区分度的关键科目,而这套笔记的精髓,我个人认为体现在它对“并发与同步”的讲解上。很多资料把信号量、管程这些概念讲得过于抽象,初学者往往会混淆它们的适用场景。天勤的这本,非常细致地区分了这几种机制的应用边界,并且给出了非常经典的“生产者-消费者”和“读者-写者”问题的代码级伪实现分析,这比单纯看书上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我尤其欣赏它对“死锁”的处理,它不仅涵盖了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和预防/避免/检测/解除策略,还针对性地加入了针对不同考纲要求的侧重点说明,比如有些年份更偏向于银行家算法的实践应用,而有些则侧重于资源分配图的化简。这种针对性的指导,让我的复习策略不再是“雨露均沾”,而是“重点突破”,感觉每一点投入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效率直线飙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