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機械設計實用機構與裝置圖冊(原書D5版) | ||
| 作者: | (美)斯剋萊特|譯者:鄒平 | 開本: | |
| YJ: | 138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5-01-01 |
| 書號: | 9787111480839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機械設計實用機構與裝置圖冊 原書D5版》一書是機械類CJ暢銷書《機械設計實用機構與裝置圖冊》的全麵修訂本!上版圖冊上市四年重印11次!總銷量突破3萬冊!網站、地麵店單品排名始終名列前位!這本圖冊包括瞭1600多張不同的機構和機械裝置圖,介紹瞭典型機械零件的設計和功能,引導式點評,激發機械設計師靈感!匯集精妙圖釋,全景展現機械工程創新!
譯者序
原版書前言
編者簡介
D1章機構設計基礎1.1簡介2
1.2物理原理3
1.2.1機器效率3
1.2.2機械效益3
1.2.3速度比3
1.3斜麵4
1.4滑輪係統4
1.5螺鏇韆斤1;CY=CY5
1.6杠杆和機構6
1.6.1杠杆6
1.6.2絞盤、絞車和捲揚機7
1.7連杆機構8
1.7.1簡單平麵連杆機構8
1.7.2特殊連杆機構9
1.7.3直綫生成連杆機構10
1.7.4鏇轉或直綫連杆機構11
1.8專用連杆機構13
1.9齒輪和齒輪傳動15
1.9.1簡單的齒輪傳動鏈15
1.9.2復閤齒輪傳動鏈16
1.9.3齒輪的分類16
1.9.4實用的齒輪裝置17
1.9.5齒輪齒形18
1.9.6齒輪術語18
1.9.7齒輪動力學術語19
1.10滑輪和傳動帶20
1.11鏈輪和鏈條20
1.12凸輪機構21
1.12.1凸輪機構的分類22
1.12.2凸輪術語24
1.13離閤機構25
1.13.1外部控製摩擦離閤器25
1.13.2外部控製剛性離閤器25
1.13.3內部控製離閤器25
1.14常見的機械術語27
D2章運動控製係統2.1運動控製係統概述30
2.2運動控製術語39
2.3機械部件組成的專門運動控製係統40
2.4運動控製中的伺服電動機、步進電動機和驅動器41
2.5伺服係統的反饋傳感器50
2.6電磁閥及其應用57
D3章固定和移動式機器人3.1機器人簡介62
3.1.1機器人的定義62
3.1.2固定自主工業機器人63
3.1.3機器人曆史63
3.1.4QQ機器人市場63
3.2工業機器人64
3.2.1工業機器人的優點65
3.2.2工業機器人的特性65
3.2.3工業機器人的幾何學66
3.34種不同的ABB工業機器人69
3.3.1IRB 240070
3.3.2IRB 6400RF70
3.3.3IRB 664070
3.3.4IRB 760070
3.4自主和半自主移動機器人72
3.4.1通信和控製的選項72
3.4.2可以偵察和檢索的陸上移動機器人72
3.4.3可以搜索和探索的潛水移動機器人72
3.4.4可以搜索和摧毀的機器人飛機(無人機)73
3.4.5可以觀察和報告的行星探測機器人73
3.4.6能模仿人類行為的實驗室/科學機器人73
3.4.7可以遞送和取迴貨物的商業機器人73
3.4.8清潔地闆和修整草坪的消費機器人73
3.4.9一些娛樂或教育機器人73
3.57種移動式自主和半自主機器人74
3.5.1兩個探索火星六年的機器人74
3.5.2將取代勇氣號和機遇號工作的機器人75
3.5.3應對民間緊急情況的爪式機器人77
3.5.4運送醫療用品的機器人78
3.5.5可以偵察和攻擊敵人的遠程操控軍用飛機79
3.5.6搜尋水雷和障礙物的水下機器人81
3.5.7提供抗乾擾手術和快速恢復的係統82
3.6機器人術語83
3.7改進的四肢機器人,一個更好的攀爬者85
3.8月球重力下六足機器人在網格上爬行86
3.9兩個機器人控製另一個機器人穿越陡坡87
3.10跳躍時可操控的六足機器人88
D4章再生發電機構4.1可再生能源概述92
4.1.1核能:不可能成為主要再生能源92
4.1.2替代性可再生能源93
4.1.3基本負載和基本負載需求電廠93
4.1.4風車:早期可再生能源93
4.1.5風力發電機組:風車的後裔94
4.1.6風力渦輪機設置地點96
4.1.7聚光太陽能光熱係統97
4.1.8拋物綫式水槽鏡太陽能設備97
4.1.9電塔太陽能光熱設備98
4.1.10綫性菲涅爾(LFR)反射熱設備99
4.1.11拋物麵斯特林太陽能光熱設備100
4.1.12斯特林發動機工作原理101
4.1.13CST可再生能源的展望102
4.1.14水流動力的應用102
4.1.15潮汐發電102
4.1.16海浪動力發電103
4.1.17另一種機械的水力發電方案103
4.1.18可再生能源的相對成本104
4.2風動力葉輪發電機的術語105
D5章連杆驅動裝置和機構5.1四連杆機構及其典型的工業應用108
5.27種連杆運輸機構110
5.35種直綫運動的連杆機構113
5.412種伸展和收縮裝置115
5.54種不同運動的連杆機構116
5.69種加速減速直綫行程的連杆機構117
5.712種放大短程運動的連杆機構119
5.84種平行連杆機構121
5.97種行程放大機構121
5.109種力和行程的放大機構123
5.11微分連杆機構的18種結構形式125
5.12四連杆空間機構127
5.137種流行的三維空間驅動機構129
5.1413種不同機構中肘節連杆的應用134
5.15鉸接的連杆和扭轉襯套使傳動平穩起動136
5.168種用於帶離閤器和製動器的連杆機構137
5.17具有Z優力傳遞性能的麯柄搖杆機構的設計139
5.18四連杆角運動設計142
5.19麯綫運動的進給機構143
5.20幫助設計替代四連杆機構的羅伯特法則146
5.21麯柄滑塊機構147
D6章齒輪裝置、驅動器和機構6.1齒輪和偏心圓盤在快速轉位機構中的聯閤應用150
6.2能實現平滑的停止和運轉、形狀特殊的行星輪151
6.3控製泵行程的擺綫齒輪機構153
6.4將鏇轉運動轉換為直綫運動的機構154
6.5雙電動機行星齒輪機構提供兩種速度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54
6.6轉位和間歇機構155
6.75種萬嚮齒輪機構158
6.8受控的差動驅動160
6.9産生高效、高減速比傳動的柔性麵齒輪161
6.10緊湊的轉動時序發生器162
6.11行星齒輪係163
6.12非圓齒輪170
6.13薄金屬闆齒輪、鏈輪、蝸杆和棘輪機構174
6.14齒輪變速裝置176
6.15用於齒輪和離閤器的轉換機構178
6.16雙蝸輪傳動機構180
6.17螺鏇錐齒輪和準雙麯麵齒輪的設計181
6.18改進蝸輪嚙閤的機械加工方法181
6.19來自減速器的單嚮輸齣183
6.20齒輪傳動五連杆機構的設計184
6.21設計擺綫機構的方程188
6.22設計齒輪滑塊機構的麯綫和方程191
D7章凸輪、槽輪、棘輪驅動機構7.1凸輪控製的行星輪係196
7.25種行程放大機構197
7.3凸輪麯綫生成機構198
7.4凸輪機構的15個應用204
7.5特殊功能的凸輪206
7.6槽輪機構208
7.7改進的槽輪傳動機構212
7.8間歇機構——外槽輪機構的運動學214
7.9間歇機構——內槽輪機構的運動學217
7.10新型轉位星形輪機構挑戰槽輪傳動220
7.11棘齒變速傳動機構223
7.12改進的棘輪機構223
7.13無齒棘輪機構224
7.14棘輪結構的分析225
D8章離閤和製動裝置8.1基本的機械離閤器228
8.2彈簧纏繞的滑動離閤器230
8.3控製滑動的概念使彈簧離閤器獲得新的應用233
8.4彈簧帶夾緊來驅動超速離閤器234
8.5滑動和雙嚮離閤器的組閤來控製轉矩235
8.6多功能滑動離閤器236
8.7傳遞恒定轉矩的行走壓力盤238
8.87種超速離閤器239
8.9在單嚮離閤器中受彈簧力作用的銷輔助楔塊機構240
8.10滾子離閤器240
8.11CY離閤器圖例241
8.12超速離閤器的10種應用243
8.13楔塊型離閤器的應用245
8.14用於精密設備的小型機械離閤器247
8.15工位離閤器的機構249
8.16電磁離閤器和製動器的12種應用251
D9章鎖緊、緊固、夾緊裝置和機構9.116種彈簧鎖、肘節和觸發機構254
9.214種急動機構256
9.3遠程控製鎖緊機構260
9.4可伸縮固定器的插入、鎖緊和輕鬆釋放261
9.5自動釋放載荷的抓鈎261
9.6帶有滾珠製動的快速釋放鎖緊銷262
9.7轉矩撤消時自動閘鎖住起重機262
9.8牢固夾持物體的提升鉗機構263
9.9垂直受力鎖緊機構263
9.10快速釋放裝置264
9.11釋放閂鎖的形狀記憶閤金裝置265
9.12圓環使進入適D位置的颱式升降機夾緊267
9.13液壓缸內的凸輪爪將闆件夾緊267
9.14用於機床和固定設備上的快速作用夾具268
9.15靠摩擦力夾緊的裝置270
9.16用於阻止機械運動的製動器272
9.17JQ對齊可調整零件的夾緊裝置274
9.18受彈簧力的卡盤和夾具276
D10章鏈條和帶傳動裝置及機構10.1變速帶和鏈傳動278
10.2與混閤帶保持協調的配閤281
10.3在不影響速比的情況下改變中心距285
10.4通過電動機的安裝支點來控製張緊力285
10.5帶有襯套的滾子鏈及其改進286
10.6滾子鏈的12種創新性應用288
10.7在鏈傳動中減少跳動的機構292
D11章彈簧、螺紋裝置和機構11.1平彈簧在機構中的應用296
11.2彈簧的12種應用方式298
11.3低轉矩傳動中的彈簧限位機構300
11.4彈簧馬達及典型相關的機構302
11.5空氣彈簧機構304
11.6靠彈簧獲得變化率的機構306
11.7碟形彈簧307
11.8振動控製中的彈簧連杆機構308
11.920種螺紋裝置309
11.10應用螺紋機構的10種方式312
11.117種特殊的螺紋裝置313
11.1214種調整裝置314
11.13長衝程、高分辨率綫性驅動器315
D12章聯軸器及其連接12.1平行軸的連接318
12.2用於偏心軸連接的新型連杆聯軸器319
12.3圓盤和連杆聯軸器簡化瞭傳動320
12.4D傳遞轉矩時,內部鎖緊空間框開始彎麯321
12.5偏心銷消除瞭軸綫不重閤誤差323
12.6萬嚮聯軸器以恒速沿45°角傳遞動力324
12.710種萬嚮聯軸器325
12.8連接轉軸的方法327
12.9連杆聯軸器機構331
12.1010種不同的花鍵連接332
12.1114種把軸套固定到軸上的方法334
12.12多邊形提供更好的連接336
D13章具有特定運動的裝置、機構和機器13.1同步帶、四連杆組成的平滑轉位機構340
13.2轉位和間歇機構342
13.3鏇轉運動轉化為往復運動和歇停運動的機構344
13.4實現間歇鏇轉運動的摩擦裝置350
13.59種不同的球型直綫導軌352
13.6滾珠絲杠將鏇轉運動轉化成直綫運動354
13.7改變直綫運動方嚮的19種方法355
13.8可調節輸齣機構359
13.9換嚮機構361
13.10計算裝置362
13.11機械動力放大器的6個應用366
13.12變速機械傳動369
13.13變速摩擦傳動裝置381
13.14應用在單嚮傳動裝置中的彈簧、往復運動小齒輪和滑動球383
13.1518種不同的液體和真空泵385
13.1610種不同泵的設計講解389
13.17泵類術語392
13.18無磨損電動-發電機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長的壽命393
13.19海水脫鹽中的能量交換可以提高效率394
13.20二循環發動機提高瞭效率和性能396
D14章包裝、運輸、處理、安全方麵的機構和機器14.1分類、供料和稱量機構398
14.2切割機構402
14.3翻轉機構404
14.4振動機構404
14.57種基本的零件篩選機構405
14.611種零件傳送機構406
14.77種自動傳送機構408
14.8專用機床的傳送機構411
14.9捲繞機的橫嚮移動機構415
14.10真空拾取定位小球機構417
14.11黏貼來自料盒或滾筒的標簽的標簽機417
14.12高速黏閤機418
14.13機器産生工作故障時的自動停機機構424
14.14電子自動停止機構430
14.15機器操作的自動安全機構432
D15章轉矩、速度、張緊和限定控製係統15.1控製係統中差速捲筒的應用436
15.2如何防止反轉438
15.3在印刷機進給中,卡鉗製動器可以保持適D的張緊力439
15.4輔助離閤器、製動器的傳感器439
15.5防止構架超載的警報裝置440
15.6鋼纜張力的持續觀察440
15.7轉矩限製器用來保護輕載傳動441
15.8防止過載的限製器443
15.9限製軸鏇轉的7種方法446
15.10控製拉力和速度的機械係統448
15.11控製張力的傳動裝置452
15.12機器中的限位開關455
15.13自動調速器459
15.14機構的速度控製裝置461
15.15纜綫製動係統限製下降速率462
D16章氣動、液動、電動和電子驅動儀器及控製16.1氣缸或液壓缸驅動的機構464
16.2腳控製的製動係統466
16.3氣動的15個應用467
16.4應用金屬膈膜和膜盒的10種方式469
16.5差動變壓器傳感裝置471
16.6高速計數器473
16.7YJ磁鐵的應用474
16.8電動錘機構477
16.9恒溫機構479
16.10溫度調節機構483
16.11光電控製485
16.12液麵指示器和控製器487
16.13利用火藥的動力産生即時的衝力489
16.14離心、氣動、液壓和電動的調速器491
D17章3D數字樣機和仿真17.13D數字樣機和仿真簡介496
17.1.1工程製圖簡史496
17.1.2從黑闆到屏幕的過渡497
17.1.3CAD産品特點498
17.1.43D數字模型與快速原型498
17.1.52D圖樣繼續發揮作用499
17.1.63D數字樣機軟件中工具的功能499
17.1.73D數字樣機的文件類型500
17.1.8計算機輔助工程(CAE)501
17.1.9仿真軟件501
17.1.10模擬應力分析502
17.2計算機輔助設計術語503
D18章快 速 原 型18.1構建功能部件的快速原型506
18.2快速原型步驟507
18.3商業快速原型的選擇508
18.4商業的增材RP(快速原型)工藝509
18.5去除法和R&D實驗室工藝517
D19章機械工程領域新的發展方嚮19.1微技術在機械工程中的作用522
19.2微機械為機械設計打開一個新領域524
19.3多級製造使復雜且多功能微機電係統(MEMS)成為可能528
19.4電子顯微鏡:微米和納米技術的關鍵工具529
19.5微機電係統電子顯微圖像一覽532
19.6微機電係統執行器——熱力和靜電535
19.7微機電係統芯片成為集成微控製係統536
19.8構成微機電係統的可選擇材料539
19.9製造微小型部件可選擇的一種LIGA方法540
19.10納米技術在科學和工程中的應用542
19.11碳元素作為工程材料的前景544
19.12基於電介質靜電力的納米緻動器549
19.13月球電動車——一種月球旅行新概念551
作為一名剛剛步入機械設計領域的新人,這本書簡直就是我迷茫時的燈塔,我之前看過的教材,雖然知識體係完整,但往往過於理論化,枯燥乏味,對於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實際的工程設計,我總是感到力不從心。而這本圖冊,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圖釋”的力量。每一種機構和裝置,都不是簡單地文字描述,而是輔以大量高質量、高精度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描繪瞭機構的靜態結構,還通過動態的示意圖,清晰地展示瞭其工作原理和運動過程。我常常花很長時間去研究一張圖,仿佛我就是那個在設計颱前觀察、思考的工程師。通過這些圖,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齒輪如何嚙閤傳動,連杆機構如何實現復雜的運動,液壓係統如何工作,甚至是一些看似抽象的自動化控製原理,在圖示的幫助下,也變得觸手可及。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學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也激發瞭我對機械設計的濃厚興趣。我不再隻是死記硬背公式和定義,而是開始真正地“看到”機械的靈魂,感受到它們在運轉中的智慧。對於那些希望從理論走嚮實踐,或者對機械原理感到睏惑的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的圖解化教學方法,絕對是一劑良藥,能夠幫助你快速建立起對機械設計的直觀認識,為後續更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在技術深度和廣度上的平衡掌握得非常好,它既能夠提供足夠的技術細節,滿足工程師的專業需求,又不會讓非專業讀者望而卻步。對於每一個機構和裝置,它都盡可能地給齣瞭關鍵的設計參數、性能特點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例如,在介紹齒輪傳動時,它不僅僅展示瞭齒輪的嚙閤方式,還會討論不同齒形、模數、壓力角對傳動效率、噪音、壽命的影響,並且給齣瞭相應的計算公式和選型指導。對於一些復雜的液壓和氣動係統,它能清晰地繪製齣控製迴路圖,並詳細解釋每一個閥門和執行器的作用。然而,它又不像純粹的理論書籍那樣充斥著晦澀的數學推導,而是將大部分精力放在瞭對實際應用的直觀展示和原理的簡明扼よ. 這種“易於理解的專業性”是這本書最難得的特質。我常常在思考一個設計難題時,翻閱這本書,總能找到一些啓發性的思路,或者是一些能夠直接參考的設計方案。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最清晰的方式,將最實用的知識傳授給我,讓我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核心要點,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的設計成果。
評分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堪稱業界典範,封麵采用的是高級啞光覆膜,觸感溫潤,不易留下指紋,而且色彩飽滿, logo和書名印刷清晰,綫條銳利,毫不含糊。翻開內頁,紙張的厚度適中,既有一定的手感,又不會過於厚重,使得整本書的便攜性大大增強。墨水的使用也非常講究,文字清晰銳利,完全沒有洇墨的痕跡,即使是細小的標注和圖示,也能一覽無遺。我尤其欣賞的是它的裝訂方式,采用瞭環保的鎖綫膠裝,使得書頁能夠平鋪展開,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再也不用擔心書脊開裂的問題。這種細節上的追求,充分體現瞭齣版方對産品質量的嚴謹態度,也讓我在每一次翻閱時都能感受到一種物有所值的愉悅。我曾在書店裏翻閱過許多機械類的書籍,但真正做到印刷精美,裝幀考究到這個程度的,確實屈指可數。這本圖冊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緻”,不僅僅是內容的充實,更是其物理形態所帶來的高級感。即使是作為一件陳列品,它也能為我的書架增添不少光彩。對於我這樣熱愛書籍,並且對書籍的實體質感有一定要求的人來說,這本書的紙張、印刷、裝訂,每一個環節都達到瞭我心中理想的標準,這使得我對書中內容的期待也隨之倍增,相信它定然不會讓我失望。
評分對於從事機械維護和維修工作的人員來說,這本書同樣具有極高的價值。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復雜且難以理解的機械故障,而很多時候,我缺乏一個清晰的、直觀的圖示來幫助我理解設備的內部構造和工作原理。這本圖冊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它提供的精妙圖釋,能夠幫助我快速地定位故障點,理解部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診斷和修復。例如,在處理一颱老舊的印刷機時,我曾對其中一個復雜的傳動係統感到束手無策,直到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瞭類似的機構圖解,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是某個關鍵的軸承齣現瞭磨損,導緻瞭整個傳動鏈的不協調。這種“圖解診斷”的能力,對於提高維修效率、減少停機時間至關重要。而且,書中對一些常見故障的分析和預防措施的建議,也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瞭寶貴的指導。可以說,這本書不僅是設計者的寶典,更是維修人員的“瑞士軍刀”,能夠幫助我們在紛繁復雜的機械世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綫索。
評分這本書在概念的清晰度上做得相當齣色,尤其是在解釋那些比較抽象或者復雜的機械原理時,它總能找到最貼切、最易於理解的比喻或類比。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解釋某種棘輪機構的工作原理時,作者用瞭一個“老鼠夾”的例子,生動形象地說明瞭棘爪如何與棘輪嚙閤,從而實現單嚮轉動。又比如,在解釋液壓係統的壓力傳遞時,它用瞭一個“水管”的類比,讓我們能夠直觀地理解壓力是如何在液體中均勻傳播的。這些恰到好處的比喻,讓我在閱讀時常常會心一笑,並且能夠立刻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象的理解。這種“接地氣”的解釋方式,極大地減少瞭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礙。它避免瞭過於冗長和專業的術語堆砌,而是用最簡潔、最生動的方式,將核心的知識點傳遞給讀者。對於我這樣在工作之餘學習,並且希望快速掌握關鍵知識點的人來說,這種概念的清晰度是至關重要的,它讓我能夠高效地吸收信息,並將其迅速應用於實際工作中。
評分這本書的圖紙質量和細節呈現,真的是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我曾經仔細比對過一些圖紙,發現即使是那些非常細小的螺紋、倒角,甚至是零件錶麵的加工紋理,都得到瞭非常寫實的描繪。這種精細度,使得每一張圖都仿佛是一件藝術品,不僅僅是信息載體,更是一種視覺的享受。在理解一些復雜機構的配閤關係時,這種細緻的刻畫尤為重要。例如,在描述精密軸承的安裝方式時,它能夠清晰地展現齣軸承滾珠與保持架之間的微小間隙,以及軸承座與軸承之間的配閤精度,這對於我們理解裝配工藝和公差要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還注意到,書中對不同材料的紋理和質感也做瞭細緻的區分,比如金屬的冷峻、塑料的光滑、橡膠的彈性,都通過不同的綫條和陰影處理得到瞭生動的體現。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不僅讓圖紙更加逼真,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對真實機械部件的感性認識,從而在腦海中形成更立體、更準確的模型。我甚至會把一些特彆精美的圖紙打印齣來,單獨作為欣賞。
評分這本書提供瞭一些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極具創新性和前瞻性的機械設計思路和裝置。在翻閱過程中,我經常會因為書中展示的一些設計而感到驚喜。例如,它介紹瞭一些新型的柔性驅動機構,這些機構在傳統剛性機構難以勝任的場閤,如醫療器械、仿生機器人等領域,展現齣瞭巨大的潛力。還有一些關於智能製造和工業4.0相關的機械裝置,其設計理念和技術應用都非常前沿,讓我大開眼界。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新型減速器和高精度定位係統的章節,裏麵的設計方案簡潔高效,而且充分考慮瞭集成化和小型化的需求,這對於當前微型化、智能化機械設備的發展趨勢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些創新性的內容,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而是有具體的圖示和原理說明,讓我能夠理解其可行性和應用前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靈感書”,它能夠激發我跳齣傳統的思維定勢,去探索更先進、更高效的設計方案。它讓我意識到,機械設計領域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而這本書,正是這些可能性的一扇窗口。
評分這本書的“全景展現”絕不僅僅是口號,它確實做到瞭。在我眼中,這本書就像一個宏大的機械工程百科全書,涵蓋瞭從基礎的機械元件,到復雜的成套裝置,再到一些前沿的創新設計,幾乎無所不包。它就像在我麵前徐徐展開瞭一幅巨大的機械工程畫捲,讓我能夠從不同維度、不同層次去審視和理解這個龐大的學科。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某個大型設備時,會從整體的框架圖開始,然後層層深入,詳細解析各個子係統、關鍵部件的設計和工作原理。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迴到宏觀的視角切換,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個係統性的認知框架。它讓我明白,任何一個復雜的機械設備,都是由無數個精妙的機構和裝置協同工作的結果,而這本書,則為我提供瞭窺探這些協同機製的鑰匙。它不僅僅是關於“是什麼”,更是關於“為什麼”和“如何做”,這種全麵的信息覆蓋,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機械工程的本質和發展脈絡。
評分這本書的實用性體驗,超齣瞭我之前的任何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像是我隨身攜帶的一個“設計顧問”。在我每次遇到設計瓶頸或者需要靈感的時候,我都會翻閱它。例如,我最近在設計一個需要高精度、低噪音的傳動裝置,在書中,我找到瞭幾種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並且附帶瞭詳細的機構圖和性能參數,讓我能夠根據我的具體需求進行選型和優化。我甚至嘗試著根據書中提供的圖紙,在CAD軟件中進行三維建模,並進行仿真分析,結果發現書中的設計方案非常可靠。而且,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關於材料選擇、加工工藝的建議,以及一些常見問題的故障排除指南,這些都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非常高。它不僅僅是展示瞭“有什麼”,更是指引我“如何用”,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産力。對於我這樣一名一綫工程師來說,一本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並且能夠指導我進行有效設計的工具書,是極其寶貴的,而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的存在。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和內容組織方式,可以說是我所見過最為清晰且高效的之一。它並沒有采用傳統的按學科分類的方式,而是以“實用性”為核心,將各種機構和裝置按照其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場景和功能進行歸類。這意味著,當我需要解決某個特定的工程問題時,我能夠非常快速地找到相關的參考內容,而不需要在海量的理論知識中大海撈針。例如,如果我正在設計一個需要實現往復運動的部件,我可以直接翻閱關於往復運動機構的章節,裏麵會列舉齣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並附帶詳細的圖解和簡要的原理說明。這種“問題導嚮”的設計,極大地提高瞭查閱和學習的效率。而且,每個章節之間的過渡也十分自然,往往會從一個相對基礎的機構,引申齣更復雜、更高級的裝置,形成一個由淺入深的學習路徑。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完一個機構後,會給齣一些實際應用的案例,讓我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與真實的工業場景聯係起來,這對於理解機構的價值和意義至關重要。這種周密且貼閤實際需求的組織方式,無疑是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實用”圖冊的關鍵所在,它讓知識不再是孤立的點,而是形成瞭一個相互關聯、易於檢索的網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