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本《有机固体物理(第2版)》主要阐述有机分子及其固体的结构、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等物理性质,涉及当前有机固体物理中一些成熟的物理图像,并论述相关前沿研究现状。本书共九章。靠前章概述固体物理一般概念和图像;第2章简述有机分子及其固体的结构;第3至第7章介绍有机固体中的元激发、导电、光学、磁学等特性;第8章为生物大分子物理简介;第9章则介绍全碳材料,如碳纳米管、富勒烯和石墨烯等材料的性质。本书可供凝聚态物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或作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注质量令人称赞。在如此一个高度依赖视觉辅助的学科中,清晰的图示是理解复杂概念的关键。拿光电效应和晶体光学那几章来说,作者用了很多精美的二维和三维图来展示布里渊区中的等能面,以及偏振光在各向异性晶体中的传播路径。特别是关于晶体的对称性和群论在能带结构简并性分析中的应用部分,作者没有过多纠缠于复杂的群论数学细节,而是巧妙地用对称操作来解释为什么某些能带会发生简并或非简并,这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历史回顾与展望”小节,这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核心的理论推导,但它能帮助读者将书本知识与学科发展脉络联系起来,了解哪些理论是如何被提出和证实的。这种人文关怀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相结合,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愉悦。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晶体缺陷如何影响材料电学特性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缺陷能级和费米能级移动的分析也相当到位。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对于那些只接触过入门级普通物理的读者来说,前几章的数学预备知识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复习。作者在量子力学基础的引入上相当简洁,他假设读者已经对薛定谔方程、算符和本征值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如果你是直接从零开始接触固体物理,可能会在初期感到吃力。但是,一旦你跨过了前期的陡坡,后续内容的深入和系统的构建会让你感到物有所值。例如,在讲解磁性时,从朗之万理论到居里-外斯定律的推导,再到量子力学对磁性的起源——自旋——的解释,逻辑链条非常完整且无懈可击。他并没有回避处理费米液体理论的复杂性,而是通过费米面附近的准粒子概念,提供了一个理解强关联体系的有效框架。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和一本教科书的混合体,它既能系统地传授知识,又提供了解决实际研究中遇到的理论难题的思维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冷静的精确性”。它几乎没有使用任何花哨或煽情的词汇来描述物理现象,而是完全依靠严密的逻辑和数学语言来构建体系。这使得它在处理介观效应和拓扑绝缘体的前沿课题时,显得尤为可靠。虽然这本书是“第2版”,但它在引入新概念时,依然保持了对经典物理的尊重和深入挖掘。例如,在讨论介电响应时,从宏观的德鲁德模型过渡到微观的极化子模型,再到晶格的介电函数,每一个层次的细节都被充分暴露。我发现书中对不同晶体结构的对比分析非常到位,无论是面心立方、体心立方还是六方紧密堆积,作者都清晰地展示了其倒易点阵的差异,并说明了这种差异如何影响电子的有效质量和能带结构。总而言之,这本书是那种你会在科研生涯中反复查阅、并在不同阶段都能从中获得新理解的经典之作。它建立的物理图像是如此扎实,以至于后续接触到的任何新型固体材料,你都能用它提供的基本原理去进行分析和预测。
评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那种带着年代感的深蓝色调,让我想起大学时代图书馆里那些厚重的教材。我翻开目录,首先吸引我的是关于晶格振动和电子能带结构那几个章节。作者对晶格热力学和声子概念的阐述非常深入,绝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介绍。比如,在解释德拜模型时,他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更是详细推导了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并用图示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温度下比热的演化过程,这对于初次接触固体物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盏明灯。接着深入到电子部分,费米能级、能带结构、布洛赫定理的引入都极其严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布洛赫波时,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从周期势场下的薛定谔方程出发,一步步推导出电子在晶格中运动的特性,那种数学上的美感和物理上的洞察力结合得恰到好处。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复杂的理论迷宫中被指引方向。虽然有些推导过程需要反复咀嚼,但一旦理解,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全书的习题设计也相当巧妙,既有基础概念的巩固,也有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的挑战性问题,这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实践感。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个项目研究的瓶颈期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有机半导体的载流子迁移率问题感到非常困惑,特别是如何用微观理论来解释宏观的传输现象。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关于传输性质和输运理论的部分,简直是救星。它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半导体器件物理,而是从玻尔兹曼输运方程入手,详尽地讨论了散射机制,包括声子散射、杂质散射以及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影响。作者对弛豫时间和平均自由程的讨论非常透彻,特别是当他将这些概念应用于描述有机材料中常常存在的无序性时,那种处理“不完美晶体”的细腻之处令人印象深刻。我记得关于极化子效应的章节,作者引用了几个经典实验数据来佐证理论模型,这使得原本抽象的极化子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虽然全书的重点偏向于传统晶体结构,但它提供的坚实的理论框架,完全可以作为分析有机半导体中电荷传输行为的坚实基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你如何思考物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公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