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物理学2》是“魔鬼物理学”系列丛书的一本,主要讲述了隐藏在科幻小说和漫画中的量子力学知识。《魔鬼物理学2》告诉你,抛开复杂的数学公式,量子力学其实看起来也不是那么晦涩难懂,普朗克,玻尔,爱因斯坦,薛定谔,海森堡等量子物理学家们都变成了科幻世界中的“英雄”,借助异想天开的观点,讲解量子力学知识。《自然》《柯克斯书评》《新科学家》《大众科学》好评推荐
书名:魔鬼物理学2:迷人又有趣的量子力学
定价:56.00元
作者:詹姆斯卡卡里奥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2
页码:34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4758
爱看科幻小说?
知道其中隐藏的量子力学知识吗?
这本书不仅让你读懂科幻小说,更会让你爱上物理。
对未知世界的幻想和期待,使我们对科幻世界充满了好奇:
《超人》漫画中的英雄超人是如何将煤炭挤压成两块大钻石的?
《X战警》漫画中的“万磁王”使用变种人超能力时,金属物理为什么会向着他的方向弯曲?
《海底两万里》里面的“鹦鹉螺”号为什么能远距离航行并且不需要补充燃料?
《变形金刚》中,邪恶的霸天虎是如何使用量子计算机侵入美国五角大楼电脑系统的?
《星际迷航》中,如何做到人员的“瞬间传输”?
《钢铁侠》中,“心脏反应堆”又如何为史塔克的高科技盔甲提供能量?
······
也许你从未想过,这些令人感到困惑又充满好奇的问题里面,都隐藏着量子力学知识。你以为量子力学古怪并且难以理解,那你真是错怪它了,在这里,抛开让人头昏脑胀的数学运算,普朗克、玻尔、爱因斯坦、薛定谔、海森堡等量子物理学家们都变成了科幻世界中光芒万丈的“英雄”,借助异想天开的观点,剖析令人费解的科学实验。
X射线光谱技术,了晶体结构的研究,从而解码人体组;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出现要得益于电子的自旋。量子力学的发展推动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着我们世界的方方面面。
看过这本书,科幻迷一定大呼过瘾,量子力学解答了科幻世界的所有疑惑,为我们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前言
部分 脑洞大开的故事
第1章 量子力学三部曲
第2章 得诺奖的光电效应
第3章 神奇的物质波
第4章 超能力般的粒子自旋
第二部分 探索未知的谜题
第5章 波函数的发现与认知
第6章 打开未来之门的薛定谔方程
第7章 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第8章 平行宇宙中的曼哈顿博士
第三部分 原子的传奇世界
第9章 原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第10章 或快或慢的原子核衰变
第11章 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
第四部分 量子力学的神奇力量
第12章 水火不相容的费米子
第13章 如蜜蜂般团结的玻色子
第五部分 伟大的技术与发明
第14章 荧光材料和隐形墨水
第15章 “死光”:天使还是魔鬼?
第16章 半导体和二极管
第17章 晶体管和闪存设备
第18章 自旋电子学和硬盘驱动器
第19章 X射线视力和核磁共振成像
第六部分 未来世界
第20章 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
第21章 太阳能电池和技术
后记
致谢
注释
詹姆斯 · 卡卡里奥斯 译者:孔垂鹏 张彧彧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畅销书作者。他是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一位实验物理学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材料和神经系统中的随机共振分析等。由于在科普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他曾被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科学会授予相关奖项。
一部介绍量子力学的有益的著作,既富冲击力,又不居高临下。
《大众科学》
自称是书的卡卡里奥斯,借科幻小说中的人物解释了量子世界,其中包括巴克·罗杰斯,以及《守望者》中“获得了独立控制自身量子力学波函数的能力”,因而能进行瞬间传输并改变自身体积的曼哈顿博士。卡卡里奥斯发现了科幻迷与提出量子理论的科学家之间在信念上的共通之处,即相信那些貌似不可能之事终将成真。
探索频道
可读性……卡卡里奥斯认为,将那些发展了量子力学的物理学家们比作“改变世界的英雄”绝非溢美。诚如他所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几位物理学家发现的掌控原子与光,以及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不断塑造和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新科学家》杂志
物理学家詹姆斯·卡卡里奥斯借用科幻小说,解释了量子力学如何为今天的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从DVD播放器到核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他预测,有朝一日,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利用量子力学现象为我们带来喷气飞行背包,并实现时间旅行。
《自然》杂志
量子力学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然而了解量子力学,就像了解莎士比亚或者宪法一样,是获得良好教育的必修课……关于量子力学,卡卡里奥斯给出了的一套令人愉快并且……风格奇特却又合理明智的解释,避免了电视科学纪录片式的过度简化。
《柯克斯书评》
“未来”曾两度开启:1900 年 12 月 14 日和 1928 年 8 月 26 日。
1900 年 12 月 14 日,马克斯·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会上做了有关“紫外灾难”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他指出,原子只有在不连续跃迁的过程中才会触发能量损失。这一新的理论观点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中的块,终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将物理学引向量子力学这一新的发展领域。1928 年 8 月 26 日,在夏季之末,巴克·罗杰斯在通俗科幻杂志《惊奇故事》上完成了他的处女秀。
创刊于 1926 年的《惊奇故事》,是本专门刊载科幻故事的杂志,出版人雨果·根斯巴克将此类故事命名为“科幻小说” 。该刊的座右铭是:“今日奇谈怪论……明日冷酷现实”。普朗克的突破性研究标志着一个新兴科学领域的诞生,它是一个属于“书”的研究领域。而巴克·罗杰斯的登场则开启了极客们想象中的未来世界。(我在此声明,作为一位痴迷于科幻小说和漫画书的物理学,我既是书,又是极客。)a
20 世纪初,科学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电报、电话和汽车的发明颠覆了我们的时空观,技术使世界不断浓缩。因此,《惊奇故事》的读者在 1928 年会对个人飞行座驾和分解射线的成功发明抱有期待, 也许不足为奇。
菲利普·弗朗西斯·诺兰在他的中篇小说《大决战——公元 2419 年》(Armageddon 2419 A. D.)中描写了巴克·罗杰斯的次冒险, 这篇小说发表在《惊奇故事》杂志的 1928 年 8 月刊上。次年,安东尼·罗杰斯这位 20 世纪兼 25 世纪的公民形象,以连环漫画的形式被刊登在多家报纸上,因此获得了“巴克·罗杰斯”的绰号。在探索斯克兰顿附近的一处废弃矿洞时,前空军军官巴克·罗杰斯因吸入了某种泄漏气体而进入假死状态,直到 25 世纪才苏醒,并且很快就适应了新时代的生活。诺兰笔下这位去到未来的英雄,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穿越回到亚瑟王朝的康州美国佬一样足智多谋。
在故事中,凭借未来世界的武器和在次世界大战中培养的军事才能,罗杰斯与一众士兵共同抵抗来自亚洲的邪恶“匈奴”侵略者,这些侵略者在 22 世纪早期征服了美国。事实上,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刊登在通俗科幻杂志上的很多故事中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它们对未来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保持乐观,对国际(或星系)关系的发展却保持悲观。
我通常认为科普读物在保持科学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之间很难找到完美的平衡点,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功力。它既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简化,导致核心思想失真,也没有因为追求学术上的完美而变得佶屈聱牙。它像是在走钢丝,但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作者对于关键概念的阐述,那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表达出来的清晰度,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学术底蕴。更妙的是,它在不牺牲深度的前提下,成功地将那些宏大、甚至有些形而上的物理学概念,转化成了可以被普通人清晰感知和思考的框架。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思维被拓宽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多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层次感的滤镜。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感受,就像是收到了一封来自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的私信,语气亲切、见解独到,而且充满了对年轻一代探索精神的鼓励。它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特有的、略显古朴的优雅,但绝不老套,反而赋予了严肃的科学话题一种跨越时代的魅力。在某些章节,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背后那种沉思良久后的那种豁达与幽默,他似乎在用一种过来人的姿态,邀请我们一起分享他对宇宙奥秘的震撼与喜悦。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远超了一般的知识传递,它激发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求知欲,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会不自觉地思考书中的那些奇妙现象,甚至开始对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产生科学的联想。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在处理那些看似“反直觉”的物理现象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无可匹敌的叙事力量。很多时候,科学的魅力恰恰来自于它对我们日常经验的挑战,但挑战得太突兀,读者就会产生抵触心理。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却非常善于铺垫,他会先用你完全可以理解的常识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基石,然后,只在你完全放松警惕的时候,悄悄地,但又无可辩驳地,引入那个颠覆性的概念。整个过程是如此的流畅自然,以至于你接受那个新颖的、甚至有些怪异的理论时,竟然毫无阻力,反而觉得这就是事物本该有的样子。这种高超的引导技巧,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惊喜与信服力。
评分这本关于物理学的书,我简直爱不释手,它彻底颠覆了我对那些深奥概念的固有印象。作者的叙述方式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原理,用一系列生动、甚至是有些出人意料的比喻和故事串联起来。我记得书中关于某种粒子行为的描述,一开始还以为是某种复杂的数学推导,结果他一下子跳到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我每天都会遇到的场景,一下子就把那个抽象的概念给具象化了。这种讲故事的能力,真的非常了不起,它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门学科,而是在参与一场精彩绝伦的冒险。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忍不住停下来,回味一下刚才读到的那个精妙的类比,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阅读很多其他科普读物时难以获得的。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反而充满了对世界运作机制的好奇和敬畏,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探索下一个未知的角落。那种文字的张力,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完全是为那些对科学怀有热情却又畏惧复杂公式的读者量身定制的。它似乎深谙读者的“痛点”,总是在你即将感到疲惫或困惑的那个临界点,精准地插入一段诙谐幽默的插曲或者一个极其形象化的类比,让你瞬间恢复精神,甚至带着笑意继续前行。我特别欣赏它在引入新概念时的那种循序渐进的节奏感,没有那种“一口吃成胖子”的急躁,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向导,每走一步都帮你把脚下的路看清楚,再引你走向下一个风景。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关怀,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如同探索一个充满谜题的花园,每解开一个谜题,都有新的美景展现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评分送货快
评分送货快
评分送货快
评分送货快
评分送货快
评分送货快
评分送货快
评分送货快
评分送货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