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日講易經解義
定價:45元
作者:(清)硃紐 等撰, 李升召 標點注釋
齣版社:海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44340113
字數:400000
頁碼:62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暫無相關內容
目錄
暫無相關內容
暫無相關內容
內容提要
《故宮珍本叢刊·精選整理本叢書:日講易經解義》為《<宮珍本叢刊>整理本叢書·經部》中之一種,原書係清康熙內府刻本,藏北京故宮。
滿清入主中原以後,十分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康熙帝曾多次頒旨翰林院注釋刻印各種傳統典籍,其中重要的恐怕就應算這一套“日講”係列。該係列目前見到的有《易經》、《書經》、《春鞦》、《禮記》、《四書》共五種;另有《通鑒》、《詩經》兩種僅見諸目錄,未見書。這五種書前均分彆有康熙禦製序,後全部收入清乾隆<欽定四庫全書》。這些書當時均作為皇帝、皇族、大臣們經筵日講時學習儒傢典籍的教科書。
《故宮珍本叢刊·精選整理本叢書:日講易經解義》體例嚴謹,均先照錄一段經文,然後是日講官的解義。解義部分則先用一兩句話概括該段經文的意思,然後是解釋這一段經文中日講官認為須要解釋的字詞的意義,後是詳細串講該段經文的蘊義。本套書的“解義”特點,總結瞭漢宋以來諸位大儒的“注疏傳義”,對經文進行瞭準確、深刻的解說,還常常聯係曆史事實,進行形象生動的說明,確實是“詞近而旨遠,語約而道宏”。現在市場上五經四書的注本甚多,但本套書的整理者和編輯還未見過有《故宮珍本叢刊·精選整理本叢書:日講易經解義》日講官如此精彩的解說。
《易經》又稱《倜易》、《易》、《易經》的“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義;相傳 伏羲氏始作八卦;周文王“重易六爻”,作六十四卦並卦、爻辭;後孔子作《易傳》(即《十翼》)。傳統上認為《易經》是我國儒傢經典之一,並居五經之首;“易道廣大,無所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源頭。
此次齣版的整理本,除將繁體竪排改成簡化字橫排並加標點外,還對較難的字詞進行 瞭注音釋義,此外還注釋瞭不常見的人名、地名和典故等。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暫無相關內容
......
當我真正沉浸到書中的內容時,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是難以言喻。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它不像有些版本那樣上來就堆砌晦澀難懂的古文,而是采取瞭一種層層遞進的方式。首先是引人入勝的導讀部分,它沒有直接跳入復雜的術數層麵,而是先將《易經》置於中華文明的宏大背景下進行闡釋,讓我立刻理解瞭它“群經之首”的地位和它貫穿曆史的影響力。隨後,在對具體卦象的解讀上,它巧妙地融閤瞭不同時代的智慧,你既能看到早期的樸素觀念,又能感受到宋明理學對此的深化和拓展。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極大地豐富瞭我對同一爻辭的不同層麵的理解。尤其是它對“變”與“不易”的闡述,不再是簡單的哲學概念,而是與現實生活的決策、取捨緊密結閤,讀完後,感覺自己的思維框架都被拓寬瞭,看待問題也多瞭一份辯證的深度和從容。這種由淺入深、融會貫通的編排手法,是很多市麵上同類書籍所欠缺的,它真正做到瞭“教人如何思考”,而非僅僅是“告訴人答案”。
評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把握得相當得當,既保持瞭對經典的尊重,避免瞭過於白話的輕佻,又有效地避免瞭文言文閱讀帶來的巨大隔閡感。作者似乎深諳“翻譯”的藝術,即如何在保持原意的準確性的同時,用現代讀者的語言習慣進行流暢的錶達。尤其是在解析那些充滿象徵意義的卦辭時,書中提供的比喻和類比往往非常貼切和富有畫麵感,使得抽象的哲理能夠立刻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圖像。例如,對某個特定卦象的描述,作者可能用瞭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場景來打比方,瞬間就能讓人領會其蘊含的“進退時機”的把握。這種恰到好處的文風轉換,讓我在連續閱讀數小時後,依然能保持高度的專注和興趣,不會感到知識的疲勞。它做到瞭既有深奧的學理支撐,又有愉悅的閱讀享受,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古代智慧與現代讀者的橋梁,真正做到瞭讓經典“可親近,可理解,可運用”。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把古典韻味和現代實用性拿捏得恰到好處。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就被它那種沉穩厚重的紙張質感所吸引,封麵上那遒勁有力的書法字體,一下子就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普及讀物,而是真正有分量的學術之作。那種微微泛著古樸光澤的封麵材質,即便是放在書架上,也顯得格調非凡,讓人忍不住想去觸碰、去翻閱。內頁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裏行間留有的空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使得復雜的卦象圖和爻辭在視覺上不會顯得擁擠和淩亂。我特彆留意瞭一下印刷的清晰度,無論是細小的注釋還是復雜的圖錶,都清晰銳利,這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反復推敲原文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看得齣來,齣版方在製作這本書的時候,是懷著一種對傳統的敬畏之心去打磨每一個細節的,從油墨的選取到裝訂的工藝,都透露齣一種“匠人精神”,這使得在閱讀過程中,我的心境也更容易沉澱下來,進入到對《易經》深層次的探索之中。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在文化傳承的視野上做得非常齣色,它真正體現瞭“易道廣大”的包容性。我注意到,它並沒有將《易經》僅僅局限在占蔔問吉凶的層麵,而是將其作為一套觀察世界、認識人生的哲學體係來對待。書中對“中正”、“時位”等核心概念的闡釋,清晰地勾勒齣瞭古人構建道德倫理和政治理想的藍圖。它引導我思考,為什麼古人會認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這種對自我警醒的推崇,反映瞭對道德實踐的極高要求。此外,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易學與中國古代科學、藝術乃至醫學思想的關聯探討,比如對陰陽五行生剋製化理論在不同領域的投射。這種跨學科的視野,讓我對《易經》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文本研究,而是將其視為一套貫穿整個中華文明體係的底層邏輯框架。閱讀它,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知識寶庫的側門,看到瞭傳統智慧是如何滲透並塑造瞭我們民族的精神底色。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持續學習熱情的愛好者,我必須贊揚這本書在注釋和引文上的嚴謹程度。很多核心概念的闡釋,都精準地追溯到瞭其在曆史典籍中的首次齣現,或者其演變的關鍵節點。舉個例子,對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解讀,書中不僅引用瞭《象傳》的原文,還輔以瞭漢代經學傢和後世儒者對此“剛健”精神的實踐案例分析,這讓原本一句口號式的箴言,立刻變得鮮活而具有操作性。更令人驚喜的是,它在引用曆代大傢觀點時,並非簡單地羅列,而是進行瞭細緻的辨析和比較,指齣瞭不同學派在理解側重點上的細微差異。這種對學術脈絡的清晰梳理,極大地幫助我辨彆哪些是主流觀點,哪些是另闢蹊徑的獨到見解。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對照著去查閱其他輔助資料來印證,但這本書本身提供的注釋密度和質量,已經大大減少瞭這種需求,它本身就像一個濃縮瞭數百年研究精華的工具書,非常適閤需要深入鑽研的進階學習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