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小窗幽记 目录】 卷 集醒…………………………005 第二卷 集情…………………………030 第三卷 集峭…………………………043 第四卷 集灵…………………………056 第五卷 集素…………………………073 第六卷 集景…………………………092 第七卷 集韵…………………………101 第八卷 集奇…………………………109 第九卷 集绮…………………………115 第十卷 集豪…………………………120 第十一卷 集法………………………131 第十二卷 集倩………………………143 |
| 精彩书摘 | |
卷 集醒 食中山之酒①,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②,人人解酲③,集醒。 【注释】 ①中山之酒:传说中的一种烈性美酒。出自晋干宝《搜神记》:“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 ②清凉散:一种使人神清气爽的中药。 ③酲:醉酒,身体不适。 【译文】 喝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烈酒,zui多也就是醉上一千日罢了。而当今之人总是浑浑噩噩仿佛每日都在沉醉中度过,这些人也是喝了一种酒而醉成这样,这就是由名利作为酒曲,以声色作为水,zui终酿出的欲望之酒。偏偏是这种酒,它对任何一个人都适合,而太多人更是沉醉于此无法自拔,甚至明知它是坏的,也不愿舍弃。人心失落在名利之中,追求着自以为享受实则虚幻的生活,那些极少数清醒的人,告诉这些醉了的人一些清醒的话,而醉了的人还以为是清醒的人醉了!喝醉的人有一剂清醒药就可以了,但醉心于名利的人如何唤醒?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要务,只有醒了,生命才可贵。 1.1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①;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②。 【注释】 ①射影之虫:蜮(yù),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射人的虫子。 ②照胆之镜:传说秦官有一面神镜,能照人五脏六腑。 【译文】 倚仗才华出众而心生傲慢,容易招致嫉妒者背后的小动作。装扮成忠厚老实的样子来欺骗人,恐怕面前会有能够将邪念照出的镜子。 1.2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①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注释】 ①颠倒:混淆是非。 【译文】 责备那些小兴颠倒是非,陷害忠良,却不知道只有习惯于干这些事情的人,才能称为小人;可怜同道中人饱受世间折磨,却不知道只有经历了折磨才能看到同道人的英雄本色。 1.3 花繁柳密①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②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注释】 ①花繁柳密:代指纷繁复杂的环境。 ②风狂雨急:代指紧急危难的情形。 【译文】 将复杂的局面控制得好,才是真正有手段的人;能够在危难时刻岿然不动,才是真正坚定的人。 1.4 淡泊之守,须从秾艳场①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②过。 【注释】 ①秾(nōng)艳场:指具备歌舞楼台的富贵之地。 ②勘:勘察,考验。 【译文】 淡泊志向,需要经过富贵奢华场合的考验才能真正体现出来,镇定如一的节操,还需要通过纷杂复杂的环境来验证。 1.5 市恩①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②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注释】 ①市恩:同“施恩”,给别人恩惠希望回报。 ②要誉:同“邀誉”,极力求取名声。 【译文】 期待别人感恩不如真心报答别人,追求声誉不如摆脱声誉,伪装自己不如坦诚相待。 1.6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1.7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原其可从①。 【注释】 ①原其可从:考虑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译文】 批评别人的丑恶不要太过严厉,要考虑对方是否能接受;教导别人要与人为善,不要要求过高,应该看他能否遵从。 1.8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1.9 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①;见悻悻自好②之徒,应须防口。 【注释】 ①输心:放下戒备,推心置腹。 ②悻悻自好:易怒而又固执。 1.10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①,勿以用之救死扶危之日。 【注释】 ①绳趋尺步之规:行动举止合乎规范。出自《宋史·朱熹传》: “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 1.11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 之虑。 【译文】 议论事情的人不直接参与这件事,应该了解事情的利害得失;处理事情的人本身就在事情当中,应该放下利害得失的顾虑。 1.12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①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谦②,多出机心。 【注释】 ①懿:美好。 ②曲谦:过度谦虚而显得不够正直。 【译文】 节俭是美德,太过就变成了吝啬,是浅薄的庸俗,反而有伤雅道;谦让,是美好的德行,太过就变成了过度的谦让,反而显得不正直,多是出于机巧之心。 1.13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1.14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①,欲不胜餍②,利交所以必忤。 【注释】 ①望不胜奢:期望没有止境。 ②餍:满足。 1.15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1.16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①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②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注释】 ①迓(yà):迎接。 ②厄:通“隘”,窄小。 【译文】 命运让我的福分浅薄,我靠增加自己的德行来面对它;命运让我的筋骨劳累,我便放松自己的心情来弥补;命运让我的际遇窘迫,我便加强自己的德行来让它通达。 1.17 淡泊之士,必为秾艳者所疑;检饰①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②。 【注释】 ①检饰:行为检点,慎重。 ②生成的德量:成熟的道德修养。 【译文】 淡泊名利的人,必然会被欲望强烈的人猜忌;行为检点的人,必然会被行为纷乱的人嫉妒。走投无路的人,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初衷;有成就的人则应该看一下zui后的结果。将美和丑分得太清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将贤与愚分得太明确,则不能与人近。应该做到内心精明,而处世厚道,让美与丑能够和谐,贤愚双方都能得到好处,这成熟的道德修养。 1.18 好辩以招尤,不若讱①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②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③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注释】 ①讱:出言缓慢谨慎。 ②索:单独。 ③楹:房前的柱子,这里用作量词,指房屋的数量。 1.19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①,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②,召亡国之祸。 【注释】 ①当厄的壶浆:典出《左传·宣公二年》,晋国名叫灵辄的人三天没有吃饭,赵盾给了他饭食救了他一命。后来晋灵公想要杀掉赵盾,于是在宫中埋伏好士兵,招赵盾来宫中赴宴。当时作为晋灵公甲士的灵辄临危倒戈,帮助赵盾逃脱。 ②伤心的杯羹: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楚国人向郑灵公上贡鼋,郑灵公和士大夫一起吃,但唯独不给在宴的公子宋分享,公子宋生气吃了后就走了,郑灵公认为自己受辱,于是要杀公子宋,但没想到公子宋早有预谋,在那年夏天先动手杀了郑灵公。 1.20 仕途须赫奕①,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须纷华,常思泉下②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 【注释】 ①奕:盛大。 ②泉下:九泉之下,地府。 |
| 前言 | |
前言 《小窗幽记》共十二卷,是明代陈继儒编撰的一本小品文集锦。整本书看似是一种对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的记录,而实则是对内心感悟的梳理,悟的是一种人生百态,悟的是一种世间真情,悟的也是一种人生真谛。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一本书可以作为工作繁忙时的休憩,作为心灵餐桌上的一杯香茗,而它其中蕴含的古风兰草香气,又非常值得细细品味。本书保留《小窗幽记》全本原文,只在必要词语上追加注释,在隐晦的文言后简要语译,为的是尽可能让读者领略到《小窗幽记》的风采,同时不对读者做思维的限制,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感悟出自己独特的内心。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其性好山水,看淡功名利禄,曾多次被举荐为官,但一直辞而不就。擅书法绘画,书法师从米芾、苏轼,绘画精于墨梅、山川,传世之作除《小窗幽记》之外,还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明史》赞其“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兼能绘事。又博闻强识,经史诸子、术伎稗官与二氏家言,靡不较核。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小窗幽记》并不是陈继儒个人著述,而是他摘取各个文章中的经典言语,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所编纂的一本格言形式的随文集,成书之后受到当时文人的青睐,更得到历代文人学者较高的赞誉。清代陈文敬赞扬这本书说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而现今的文学研究者更是将这本书与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经典。本书是精选版本,鉴于文字阅读难度并不大,所以尽量多地集结经典篇幅,而不拘泥于传统的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板块,形式相对灵活。《小窗幽记》以“醒”开始,仿佛要给人当头棒喝,要惊醒这个世上还在彷徨、迷茫、不知所以的人们,整本书为世人带来的是中国悠悠历史中的智慧和思想结晶,表现的是古人丰厚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全书虽然成书于明代,其书意却贯穿古今,每一个人都能从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作为一名对手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抱有敬意的读者,我对这种致力于“经典精粹”的出版物总是抱着审慎的态度。然而,《小窗幽记 译注》这次的表现,着实令人惊喜。它显然是花费了大量心血在“译”与“注”的环节上,绝非简单的文字转译。很多地方,译者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阐述了该谋略背后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语境,这对于理解其“精粹”之处至关重要。例如,对于某些涉及古代官场或士人交往的段落,注释部分的补充材料极其精准和到位,避免了现代读者因缺乏背景知识而产生的误读。这种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保障了本书的可靠性,让我在学习那些谋略时,心中有底,知道自己所学的是经过考证的,而非坊间的戏说。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种“国学经典精粹”的读物难免会流于表面,充斥着一些空泛的口号和陈旧的教条,但《小窗幽记》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经过精心筛选和提炼的“人生锦囊”,里面的每一篇文字都像一颗打磨光滑的鹅卵石,圆润却又蕴含着坚韧的力量。我最喜欢它对“时势造英雄”与“个人修养”之间关系的阐述。它不像一些历史书那样将人物的成功简单归功于天时地利,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特定环境下,一个人如何通过自我修炼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将“幽微”的个人特质转化为影响宏局的“谋略”。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对人性的洞察,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阅读的过程是享受,也是一种自我的反省,它促使我思考:在日常的交流与决策中,我是否忽略了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和潜在的风险。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后退一步看世界”的视角。在当今这个节奏极快、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陷入即时反应和短期利益的泥淖中。而翻开《小窗幽记》,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时间胶囊,让你有机会从古人的经验中汲取定力。它教的不是如何“取巧”,而是如何“布局”,如何在大局上保持清醒和从容。我尤其留意到其中关于“内省”与“外察”的平衡论述,这种看似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度远超“处世谋略”这个标签所暗示的狭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内心秩序、并以此为基础去应对外部世界的指南。每次合上书本,都感觉自己的心境被拓宽了一圈,对未来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性也有了更包容和更具前瞻性的理解。
评分这本薄薄的小蓝本,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不是说它重量有多大,而是它所蕴含的智慧分量着实令人敬畏。初翻几页,就被那种古朴典雅的文字风格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是文白对照的形式,但即便是对古文不太熟悉的我,也能大致领略到其中精髓。译注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像一位耐心的老先生在耳边细细讲解,让人不至于在晦涩的词句中迷失方向。那种对古人处世哲学的现代解读,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可操作性。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谋略时,没有采取说教式的口吻,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古人的智慧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筹帷幄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清爽,32开的大小,无论是放在书包里还是床头柜上,都非常方便取阅,随时都能翻开汲取一点养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那个“小蓝本”的称呼真贴切,透露着一股低调的内敛美学。我平时对书的物理形态要求不高,但看到这本,心里就觉得舒服。纸张的质感很好,墨色清晰,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重点是,它并非那种把所有内容一股脑塞给你的“大部头”,而是采用了精炼的章节结构,让人能够每次只专注消化一小块内容,这对繁忙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经常利用午休时间,随机翻开一页,读上几句,马上就能感觉到思维被拉回一个更沉静、更具远见的频道。这种“碎片化阅读”的体验,在这本书上被完美地提升了层次,它将复杂的处世哲学拆解成了可以随时取用的“智慧片段”,非常实用,绝非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