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s现货 美容微针临床手册 郑荃主编/美容皮肤科基础/皮肤解剖生理/皮肤检测监测/皮肤病

wss现货 美容微针临床手册 郑荃主编/美容皮肤科基础/皮肤解剖生理/皮肤检测监测/皮肤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美容微针
  • 美容皮肤科
  • 皮肤解剖
  • 皮肤生理
  • 皮肤检测
  • 皮肤病学
  • 临床手册
  • 郑荃
  • wss现货
  • 医学美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春波碧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6203
商品编码:26122954134
丛书名: 美容微针临床手册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

美容微针临床手册
             定价 178.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开本 16
作者 郑荃 主编
装帧 精装
页数 271
字数 436000
ISBN编码 9787030546203

 

 




本书采用大篇分类方式进行归类管理,共分四篇三十八章。**一篇简要介绍美容皮肤科基础,包括皮肤的解剖生理、皮肤检测监测、皮肤病的症状学基础、皮肤病治疗学基础、皮肤损伤与修复、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美容应用和医学护肤品基础共七章。第二篇为美容微针基础。第三篇介绍常见美容皮肤病与美容微针应用。第四篇提出了皮肤亚健康与美容微针应用。本书编写宗旨为常用、实用和具有可操作性,第四篇为全新内容,力求反映zui新膨胀纹、颈横纹、深皱纹、毛孔粗大、皮肤皱纹、皮肤暗黄、皮肤干燥、皮肤松弛、脂肪臃堆等在美容微针中的应用。 

目录 
**一篇 美容皮肤科基础 
**一章 皮肤的解剖生理 3 
**一节 表皮 3 
第二节 真皮 6 
第三节 皮下组织 7 
第四节 皮肤附属器 8 
第五节 皮肤的脉管、神经和肌肉 9 
第六节 表皮屏障 10 
第七节 皮肤的吸收功能 11 
第二章 皮肤检测监测 13 
**一节 皮肤检测监测概述 13 
第二节 皮肤检测监测方法 13 
第三节 皮肤检测监测的应用 19 
第三章 皮肤病的症状学基础 21 
**一节 皮肤病的自觉症状 21 
第二节 皮肤病的他觉症状 22 
第三节 皮肤病的诊断 24 
第四章 皮肤病治疗学基础 28 
**一节 皮肤科内用药 28 
第二节 皮肤科外用药 35 
第三节 美容激光简介 37 
第四节 美容射频简介 40 
第五节 皮肤外科治疗 41 
第六节 其他美容疗法简介 43 
第五章 皮肤损伤与修复 45 
**一节 皮肤损伤概述 45 
第二节 皮肤损伤修复原理 45 
第三节 皮肤的修复再生过程 46 
第六章 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美容应用 47 
**一节 细胞生长因子概述 47 
第二节 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及其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 49 
第七章 医学护肤品基础 56 
**一节 医学护肤品概述 56 
第二节 医学护肤品的临床应用 57 
第二篇 美容微针基础 
第八章 微针疗法与美容微针疗法 63 
**一节 微针疗法概述 63 
第二节 美容微针疗法概念及定义 64 
第三节 美容微针疗法属性 66 
第四节 美容微针疗法应用概况 68 
第九章 美容微针类型 70 
第十章 美容微针基本原理 75 
第十一章 美容微针基本操作 77 
**一节 滚轮微针操作 77 
第二节 水光微针操作 82 
第三节 射频微针操作 90 
第四节 单针微针操作 92 
第五节 线性微针操作 95 
第十二章 美容微针药剂产品 97 
**一节 美容微针药剂产品类型 97 
第二节 美容微针药剂产品作用 99 
第三节 美容微针药剂产品选择 100 
第十三章 美容微针术后护理 102 
**一节 美容微针术后医学护理 102 
第二节 美容微针术后家居护理 102 
第三节 美容微针术后产品应用 103 
第十四章 美容微针应用事项 105 
**一节 美容微针医学属性 105 
第二节 美容微针适应证及选择原则 106 
第三节 美容微针禁忌证及其规避 107 
第四节 美容微针并发症及其处理 107 
第三篇 美容皮肤病与美容微针应用 
第十五章 痤疮与美容微针应用 111 
**一节 寻常痤疮概述 111 
第二节 痤疮治疗概要 111 
第三节 痤疮美容微针应用 113 
第四节 痤疮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114 
第五节 痤疮的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15 
第六节 痤疮及美容微针治疗案例呈现 117 
第十六章 玫瑰痤疮与美容微针应用 119 
**一节 玫瑰痤疮概述 119 
第二节 玫瑰痤疮治疗概述 120 
第三节 玫瑰痤疮美容微针应用 122 
第四节 玫瑰痤疮微针联合治疗 123 
第五节 玫瑰痤疮的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23 
第十七章 脂溢性皮炎与美容微针应用 125 
**一节 脂溢性皮炎概述 125 
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治疗概要 125 
第三节 脂溢性皮炎美容微针应用 127 
第四节 脂溢性皮炎美容微针的联合治疗 127 
第五节 脂溢性皮炎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28 
第十八章 脱发治疗与美容微针应用 129 
**一节 脱发的概述 129 
第二节 脱发治疗方法概要 130 
第三节 脱发治疗与美容微针应用 131 
第四节 脱发治疗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133 
第五节 脱发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33 
第六节 脱发美容微针治疗案例呈现 134 
第十九章 黄褐斑与美容微针应用 135 
**一节 黄褐斑概述 135 
第二节 黄褐斑治疗概要 136 
第三节 黄褐斑美容微针应用 138 
第四节 黄褐斑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139 
第五节 黄褐斑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39 
第六节 黄褐斑及美容微针治疗案例呈现 140 
第二十章 炎症性色素沉着与美容微针应用 143 
**一节 炎症性色素沉着概述 143 
第二节 炎症性色素沉着治疗概要 144 
第三节 炎症性色素沉着美容微针应用 145 
第四节 炎症性色素沉着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145 
第五节 炎症性色素沉着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46 
第六节 炎症性色素沉着美容微针治疗案例 147 
第二十一章 外伤性色素沉着与美容微针应用 150 
**一节 外伤性色素沉着概述 150 
第二节 外伤性色素沉着治疗概要 151 
第三节 外伤性色素沉着美容微针应用 152 
第四节 外伤性色素沉着美容微针联合应用 153 
第五节 外伤性色素沉着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54 
第六节 外伤性色素沉着及美容微针治疗案例呈现 155 
第二十二章 黑变病与美容微针治疗 157 
**一节 黑变病概述 157 
第二节 黑变病治疗概要 158 
第三节 黑变病美容微针治疗 158 
第四节 黑变病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159 
第二十三章 接触性皮炎与美容微针应用 160 
**一节 接触性皮炎概述 160 
第二节 接触性皮炎治疗概要 161 
第三节 接触性皮炎美容微针应用 161 
第四节 接触性皮炎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62 
第二十四章 化妆品皮炎与美容微针应用 163 
**一节 化妆品皮炎概述 163 
第二节 化妆品皮炎治疗概要 163 
第三节 化妆品皮炎美容微针应用 165 
第四节 化妆品皮炎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165 
第五节 化妆品皮炎美容微针治疗问题及解答 166 
第六节 化妆品皮炎及美容微针治疗案例 168 
第二十五章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与美容微针应用 175 
**一节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概述 175 
第二节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概要 176 
第三节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微针应用 177 
第四节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178 
第五节 美容微针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设问及解答 179 
第六节 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及美容微针治疗案例呈现 180 
第二十六章 季节性皮炎与美容微针应用 183 
**一节 季节性皮炎概述 183 
第二节 季节性皮炎预防与治疗概要 184 
第三节 季节性皮炎微针应用 184 
第四节 季节性皮炎微针联合应用 185 
第五节 季节性皮炎美容微针改善设问及解答 186 
第六节 季节性皮炎及美容微针治疗案例呈现 187 
第二十七章 敏感肌与美容微针应用 189 
**一节 敏感肌概述 189 
第二节 敏感肌治疗概要 192 
第三节 敏感肌美容微针应用 194 
第四节 敏感肌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195 
第五节 敏感肌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195 
第二十八章 痘坑及凹疤与美容微针应用 199 
**一节 痘坑及凹疤概述 199 
第二节 痘坑及凹疤治疗方法概要 199 
第三节 痘坑及凹疤微针应用 201 
第四节 痘坑及凹疤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202 
第五节 凹陷性瘢痕美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203 
第六节 凹陷性瘢痕及美容微针治疗案例呈现 204 
第四篇 皮肤亚健康与美容微针应用 
第二十九章 膨胀纹与美容微针应用 209 
**一节 膨胀纹概述 209 
第二节 膨胀纹改善方法概要 210 
第三节 膨胀纹美容微针应用 212 
第四节 膨胀纹美容微针联合应用 213 
第五节 膨胀纹美容微针改善设问及解答 213 
第六节 膨胀纹美容微针改善案例呈现 214 
第三十章 颈横纹与美容微针应用 217 
**一节 颈横纹概述 217 
第二节 颈横纹治疗概要 217 
第三节 美容微针在颈横纹的应用 218 
第四节 颈横纹微针联合治疗 219 
第五节 颈横纹微针治疗设问及解答 219 
第六节 颈横纹及美容微针改善案例呈现 219 
第三十一章 深皱纹与美容微针的应用 221 
**一节 深皱纹概述 221 
第二节 深皱纹改善方法概要 222 
第三节 深皱纹美容微针应用 222 
第四节 深皱纹美容微针联合运用 224 
第五节 深皱纹美容微针改善设问及解答 225 
第六节 深皱纹治疗的案例呈现 226 
第三十二章 皮肤皱纹与美容微针应用 229 
**一节 皮肤皱纹概述 229 
第二节 皮肤皱纹改善方法概要 229 
第三节 皮肤皱纹美容微针应用 231 
第四节 皮肤皱纹美容微针联合应用 232 
第五节 皮肤皱纹美容微针改善设问及解答 233 
第六节 皮肤皱纹及美容微针改善案例呈现 234 
第三十三章 肤色暗黄与美容微针应用 235 
**一节 肤色暗黄概述 235 
第二节 肤色暗黄改善方法概要 235 
第三节 肤色暗黄美容微针应用 236 
第四节 肤色暗黄美容微针联合应用 237 
第五节 肤色暗黄美容微针改善设问及解答 238 
第六节 肤色暗黄及美容微针改善案例呈现 239 
第三十四章 皮肤干燥与美容微针应用 241 
**一节 皮肤干燥概述 241 
第二节 皮肤干燥改善方法概要 242 
第三节 皮肤干燥微针改善应用 243 
第四节 皮肤干燥美容微针联合应用 243 
第五节 皮肤干燥美容微针改善设问及解答 244 
第六节 皮肤干燥及美容微针改善案例呈现 245 
第三十五章 皮肤松弛与美容微针应用 249 
**一节 皮肤松弛概述 249 
第二节 皮肤松弛改善方式概要 250 
第三节 皮肤松弛美容微针应用 250 
第四节 皮肤松弛美容微针联合应用 252 
第五节 皮肤松弛美容微针改善设问解答 252 
第六节 皮肤松弛美容微针改善案例呈现 254 
第三十六章 毛孔粗大的微针应用 255 
**一节 毛孔粗大概述 255 
第二节 毛孔粗大改善方法概要 261 
第三节 微针疗法应用于毛孔粗大 263 
第四节 毛孔粗大美容微针联合治疗 264 
第五节 毛孔粗大美容微针改善设问及解答 264 
第六节 毛孔粗大微针治疗案例呈现 265 
第三十七章 脂肪臃堆与美容微针应用 267 
**一节 脂肪臃堆概述 267 
第二节 脂肪臃堆改善法概要 267 
第三节 脂肪臃堆美容微针应用 268 
第四节 脂肪臃堆美容微针联合应用 269 
第三十八章 皮肤橘皮症与美容微针应用 270 
**一节 皮肤橘皮症概述 270 
第二节 皮肤橘皮症改善法概要 270 
第三节 皮肤橘皮症美容微针应用 271 
第四节 皮肤橘皮美容微针联合应用 271 
参考文献 272 

**一篇 美容皮肤科基础 
**一章 皮肤的解剖生理 
**一节 表皮 
皮肤位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的**一道防线,有其特有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皮肤结构与各种医学美容技术和效果密切相关。 
【皮肤概述】 
1. 皮肤是人体zui大的器官,总面积约为1.6m2,成年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m2,新生儿约为0.21m2,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 
2. 皮肤与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口、鼻、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等处与体内各种管腔表面的黏膜互相移行,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起到J其重要的作用。 
3.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4. 皮肤的厚度随年龄、部位而异,不包括皮下组织,通常为0.5~4mm。表皮的厚度从0.04mm(眼睑)到1.6mm(足跖),平均约0.1mm;真皮厚度是表皮的15~40倍。枕后、颈部、臀及掌跖等处皮肤较厚,眼睑、乳房和外阴等处皮肤较薄。 
5. 组织学上,皮肤由三部分组成,由外往里依次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图1-1)。化妆品的吸收需先渗透进入皮肤角质层,然后弥散进入表皮和真皮,zui后进入血管和淋巴管。 
图1-1 皮肤的解剖结构 
【表皮组织结构】 
表皮由胚胎期的外胚层演变而来,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和少量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构成。外用制剂,包括药物及化妆品后,其有效成分可溶解于角质层,形成储库,发挥作用。 
1. 角质形成细胞 属上皮细胞,在其分化过程中胞质内逐渐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蛋白。角蛋白是皮肤屏障zui外层角质细胞的结构成分,也是指甲、毛发中主要骨架蛋白。这种结构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及连续性。研究发现,细胞角蛋白具有J高的保守性和组织分化特异性,与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可见细胞间桥,即电镜下所见的桥粒,是细胞连接的桥梁。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阶段和特点,表皮由内向外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中,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接(图1-2)。 
图1-2 角质形成细胞结构 
(1)基底层:基底层位于表皮的zui下层,为一层排列整齐如栅栏状的柱状或立方状的基底细胞,附着于基膜带上。正常情况下约30%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并脱落又需14天,共28天,称为表皮更替时间。 
(2)棘层: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8层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越位于表层,细胞越扁平。每个细胞均有较多的胞质突,称为棘突,故此层细胞称为棘细胞。 
(3)颗粒层:颗粒层位于棘层之上,通常由2~4层扁平或梭形细胞组成,细胞质内充满粗大、深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正常皮肤颗粒层的厚度与角质层的厚度成正比,因此在角质层较厚的掌跖,颗粒层细胞可多达10层。 
(4)透明层: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角质层较厚的表皮,是一层位于颗粒层上方、角质层下方的2~3层扁平、边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是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5)角质层:角质层细胞已不含细胞核,细胞器也几乎消失,由5~10层已经死亡的细胞组成。角质层是防止外界物质进入体内和体内水分丢失的主要屏障。为了使角质层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弹性,角质层内的角蛋白必须与相应的水分水合,否则会影响皮肤的顺应性,进而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 
(6)角质形成细胞间及与基膜带的连接:角质形成细胞间依靠桥粒及细胞间黏合物质相互连接,基底细胞依靠真皮侧胞膜上的半桥粒与其下的基膜带相连接。 
(7)表皮下基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BMZ):用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染色)时,在表皮真皮连接处可见0.5~1μm厚的均匀一致的紫红色带,呈现PAS反应阳性,说明含有相当多量的中性黏多糖,称为表皮下基膜带。此带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中看不到。基膜带除连接真-表皮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作用。表皮内无血管,营养物质可通过此带进入表皮,代谢产物可通过此带进入真皮,但可限制分子质量大于40 000Da的大分子通过。当基膜带损伤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和一些大分子可通过此带进入表皮,表皮的黑素颗粒也会掉入真皮。 
2. 表皮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除角质形成细胞外,正常表皮内还有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 
(1)黑素细胞(melanocyte):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主要位于表皮的基底层,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在HE染色切片中,黑素细胞的胞质透明,胞核较小,故又称透明细胞。银染色及DOPA染色显示黑素细胞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每一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起可与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向它们输送黑素颗粒,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人体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角质形成细胞内存储的黑素。一般来讲,存储黑素多的人肤色更深,也更受到光保护。研究表明,不同种族的人的黑素细胞个数并没有明显差异。人体接受紫外线照射后,肤色深浅主要取决于黑素生成的多少和黑素转入角质细胞的多少,生成黑素蛋白越多并且转入角质细胞的越多,肤色就越深,反之就越浅。 
根据皮肤颜色对日光照射后的灼伤或晒黑的反应特点,美国皮肤科医师Fitzpatrick将人类皮肤分为Ⅰ~Ⅵ型。Ⅰ型:总是灼伤,从不晒黑;Ⅱ型:总是灼伤,有时晒黑;Ⅲ型:有时灼伤,有时晒黑;Ⅳ型:很少灼伤,经常晒黑;Ⅴ型:从不灼伤,经常晒黑;Ⅵ型:从不灼伤,总是晒黑。一般认为欧美人皮肤基底层黑素含量少,皮肤属于Ⅰ、Ⅱ型;东南亚黄色皮肤为Ⅲ、Ⅳ型,皮肤基底层黑素含量中等;非洲棕黑色皮肤为Ⅴ、Ⅵ型,皮肤基底层黑素含量很高。由此可见,无论哪种肤型,都应注意防晒,防止皮肤灼伤、晒黑,甚至患皮肤癌。 
(2)朗格汉斯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来源于骨髓及脾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中部,大多位于棘层中上层。胞质透明,占表皮细胞的3%~5%。HE染色切片中,朗格汉斯细胞难以辨认,氯化金染色能显示其树枝状突起。朗格汉斯细胞能摄取外界物质,兼有吞噬及吞饮作用,并具有抗原提呈作用,故又称其为抗原提呈细胞,在皮肤的接触性变态反应和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时的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3)梅克尔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表皮和口腔黏膜下面,相当罕见,分布不规则,在HE染色切片中,梅克尔细胞难以辨认。据推测,梅克尔细胞是一种触觉感觉细胞。 
第二节 真皮 
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可分两层,即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间无截然界线。乳头层靠近表皮下部,较薄,其乳头向上与表皮突犬牙交错相连,乳头层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有游离神经末梢;网状层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肤附属器、肌肉等结构。真皮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细胞和基质构成。 
皮肤老化主要表现为真皮的改变,光老化zui明显的组织学特征是弹性组织变性。自然老化的皮肤中糖胺聚糖减少,而光老化皮肤中可见糖胺聚糖增多、断裂的弹性纤维沉积、真皮细胞外基质蛋白和胶原减少等。因此,抗老化作用通常都是主要作用于真皮结构,包括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其1要目的都是恢复细胞外基质的正常结构,增加胶原含量。抗皮肤老化的基本要素是通过防晒、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抗氧化,促进细胞分化、增殖,增加胶原和弹性蛋白等达到目的。 
【真皮组织结构】 
1. 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在真皮内均结束,在各部位的胶原束粗细不等,在乳头层内的胶原束不但zui细,而且无一定的方向。在真皮的中、下部胶原纤维较粗,呈束状,且走向几乎与皮面平行。胶原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 
光老化皮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成熟的胶原纤维嗜碱性变。光老化皮肤真皮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而呈现慢性炎症;由于胶原网络支架的减少,血管缺乏支持而易破裂出现紫癜。由此可见,防晒、做好光防护对预防皮肤光老化至关重要,且应从小开始,而不应等到皮肤已经出现肉眼可见的老化表现时才开始。此外,皮肤胶原含量与性别相关,女性本身的胶原含量较低,因此,比男性更早显出衰老。单就皮肤而言,女性比男性要提早15年出现衰老。 
2. 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并非D立的纤维成分,仅是幼稚的、纤细的、未成熟的纤维,HE染色难以显示,银染呈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网状纤维由网状原纤维聚合而成,主要成分为Ⅲ型胶原。 
3. 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也较细,在HE染色切片中可见弹性纤维呈波浪状缠绕在胶原束之间。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弹性,拉长后可恢复原状。 
4. 细胞 真皮结缔组织间可见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以及朗格汉斯细胞、真皮树突细胞、噬黑素细胞等。成纤维细胞产生多种纤维

 


探索肌肤奥秘,解锁健康之美:一本全面深入的美容皮肤科实践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美容微针操作指南,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健康肌肤深层奥秘的大门,为每一位渴望了解、呵护并改善肌肤状态的读者提供一条系统、科学的学习路径。我们将暂且搁置具体操作技术,而是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支撑起一切美容皮肤科实践的基石——对皮肤本身的深刻认知,以及对皮肤疾病的辨别与处理。 第一章:肌肤的奥秘——从基础到进阶的皮肤解剖与生理学 要谈论“美容”,首先必须深刻理解“皮肤”。本章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带领读者深入探索皮肤的每一个层面,从最外层的屏障到最深层的结构。 宏观解剖: 我们将首先勾勒出皮肤的整体轮廓,了解其在身体中的分布、厚度差异以及不同区域的特殊性。皮肤是如何构成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延展性、张力和弹性又是如何赋予我们身体灵活性的?这些宏观的认识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微观结构: 随后,我们将潜入微观世界,详细剖析皮肤的三大主要层次——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Epidermis): 这是我们最直观能看到的皮肤表面。本章将详细介绍表皮的层状结构,包括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生发层(基底层)。我们将深入了解每个细胞层的特性、功能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协同作用。例如,角质层是如何通过角蛋白和脂质形成坚固的屏障,抵御外界侵害的?生发层中的角质形成细胞是如何不断分裂增殖,确保表皮的更新换代的?我们还会探讨表皮中其他重要的细胞类型,如黑素细胞(Melanocytes)在色素生成中的作用,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在免疫防御中的角色。 真皮(Dermis): 位于表皮之下,真皮是皮肤的“支撑骨架”和“动力引擎”。我们将详细介绍真皮的两层结构:乳头层和网状层。 乳头层: 这一层富含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以及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起始部分。我们将探讨毛细血管网络的分布和功能,它如何为表皮提供营养和氧气,又如何参与体温调节?神经末梢的感知功能,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冷、热、痛、痒?以及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在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合成中的关键作用。 网状层: 这一层由更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网构成,为皮肤提供强大的机械强度和弹性。我们将分析胶原蛋白的不同类型及其在皮肤中的分布和功能,为什么它们是维持皮肤紧致和弹性的关键?弹性纤维又是如何确保皮肤在受到拉伸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我们还会探讨真皮中的附属器官,如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和汗腺(Sweat glands),它们在皮肤润泽、排泄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皮下组织(Hypodermis): 也称为皮下脂肪层,它不仅是能量储存的场所,更扮演着保温、缓冲撞击以及连接皮肤与深层组织的重要角色。我们将了解脂肪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维持身体能量平衡中的作用。 皮肤的生理功能: 在理解了皮肤的结构后,本章将进一步阐述皮肤的多项重要生理功能,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与美丽: 保护屏障功能: 皮肤是如何构建一道物理、化学和生物屏障,抵御外界的机械损伤、紫外线辐射、微生物入侵和化学刺激的?我们将深入探讨角质层脂质、天然保湿因子(NMF)和皮脂膜在维持皮肤屏障完整性中的作用。 感觉功能: 皮肤中遍布的各种感受器,如何将外界的触觉、压觉、痛觉、温度觉等信息传递给大脑,让我们感知世界? 体温调节功能: 皮肤如何通过血管舒张收缩、汗液分泌等机制,维持体温的恒定? 代谢功能: 皮肤在维生素D的合成、某些药物的吸收以及废物的排泄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免疫功能: 皮肤中的朗格汉斯细胞和淋巴细胞如何构筑皮肤的免疫防御体系,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吸收功能: 皮肤在吸收某些外用药物、营养物质方面的潜力如何? 色素生成与保护: 黑素细胞如何产生黑色素,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同时又赋予我们不同的肤色? 皮肤的衰老与修复: 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但理解其机制有助于我们延缓衰老。本章将初步探讨皮肤衰老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例如胶原蛋白流失、弹性纤维损伤、细胞更新减缓等。同时,我们也将简要提及皮肤的天然修复机制,为后续的皮肤问题探讨打下基础。 第二章:洞悉肌肤之变——皮肤检测与监测的科学方法 了解皮肤的正常状态是识别异常的关键。本章将聚焦于科学、客观的皮肤检测与监测技术,为深入的皮肤分析提供依据。 问诊与病史采集: 任何皮肤评估都始于详细的问诊。我们将学习如何系统地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用药史、过敏史以及当前皮肤问题的发生、发展、诱因、伴随症状等,从中获取关键信息。 视诊(Inspection): 这是最基础但也最重要的检测方法。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肉眼观察皮肤的整体外观,包括肤色(均匀度、色素沉着、黄疸、苍白等)、质地(光滑、粗糙、干燥、油腻)、皮损形态(丘疹、斑块、水疱、脓疱、溃疡、鳞屑、结痂等)、分布(局限性、弥漫性、对称性等)以及有无特殊标志(如疤痕、血管扩张、色素痣)。 触诊(Palpation): 通过触摸,我们可以感知皮肤的温度、湿度、弹性、紧密度、皮损的质地(软、硬、肿胀)、以及有无疼痛或压痛。例如,触摸皮肤的弹性可以初步评估其水润度和紧致度。 皮肤镜检查(Dermoscopy): 皮肤镜是一种非侵入性、放大观察皮损的工具。本章将介绍皮肤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附件,以及如何利用皮肤镜观察皮损的表皮结构、血管模式、色素网络等,对于早期诊断皮肤肿瘤(如黑色素瘤)、鉴别良恶性皮损至关重要。 伍德灯检查(Wood's Lamp Examination): 伍德灯能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线,激发皮肤内不同物质产生荧光。我们将学习不同荧光反应所代表的意义,如某些真菌感染会呈现荧光,色素沉着和脱失在伍德灯下会更加明显,这有助于诊断某些色素性皮肤病和感染性皮肤病。 皮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O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提供皮肤浅层结构的横断面图像,分辨率极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表皮、真皮浅层以及某些皮损的层次结构,对于评估皮肤厚度、皮肤病变深度等具有重要价值。 皮肤电导率(Skin Conductance)与电阻(Skin Resistance): 这些生理参数可以反映皮肤的汗腺活动和角质层的水合程度,间接评估皮肤屏障功能和水油平衡状态。 皮肤水分测量仪(Corneometer)与皮脂测量仪(Sebumeter): 这些是现代皮肤检测中常用的仪器。Corneometer可以客观测量角质层的水分含量,评估皮肤的保湿能力;Sebumeter则能定量测量皮脂分泌量,帮助我们判断皮肤的油腻程度。 其他辅助检测方法: 根据需要,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其他可能的检测手段,如皮肤活检(Skin Biopsy)在明确诊断时的重要性,以及某些实验室检查(如真菌镜检、细菌培养)在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定期监测与评估: 皮肤问题往往需要长期观察和管理。本章将强调定期监测皮肤状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护理方案和治疗策略,实现持续性的皮肤健康管理。 第三章:常见皮肤病的面貌——基础认知与鉴别要点 在掌握了皮肤的正常结构生理以及检测方法后,我们将目光转向那些影响皮肤健康的常见疾病。本章将以基础、实用的角度,介绍部分常见皮肤病的特点,为识别和初步判断提供参考。 炎症性皮肤病: 湿疹(Eczema/Dermatitis): 详细介绍湿疹的常见类型(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的临床表现(瘙痒、红斑、丘疹、渗出、结痂),以及它们的诱发因素和好发部位。 荨麻疹(Urticaria): 描述风团(风疹块)的典型特征——短暂性、瘙痒性、风团样丘疹/斑块,以及其常见的过敏原。 银屑病(Psoriasis): 介绍其标志性的银白色鳞屑覆盖的界限清晰的红斑,以及其好发部位(头皮、肘、膝等)。 感染性皮肤病: 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s): 如脓疱疮(Impetigo)的脓疱和蜜黄色结痂,毛囊炎(Folliculitis)的毛囊周围丘疹和脓疱。 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s): 如体癣(Tinea Corporis)的环状红斑和鳞屑,足癣(Tinea Pedis)的脱屑、瘙痒和皲裂。 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s): 如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的簇集性水疱,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的沿神经分布的水疱和疼痛。 色素性皮肤病: 雀斑(Freckles)与晒斑(Sunspots): 区分它们的成因、大小、形态和颜色。 黄褐斑(Melasma): 描述其对称分布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以及与激素、日晒等因素的关系。 白癜风(Vitiligo): 介绍其边界清晰的色素脱失斑,以及其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 痤疮(Acne Vulgaris): 详细讲解痤疮的形成机制,包括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和炎症反应,以及不同类型的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的特点。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描述其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部的油腻性鳞屑和瘙痒。 汗管瘤(Syringoma)与汗孔角化症(Hidradenoma Papilliferum): 介绍这些汗腺起源的良性肿瘤的外观特点。 皮肤肿瘤(Skin Tumors)的初步认知: 强调早期识别皮肤肿瘤的重要性,简要提及一些常见的良性肿瘤(如痣、脂溢性角化病)和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的警示信号,并重申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诊断的重要性。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本书并非要取代专业的医学诊断和治疗,而是旨在为所有对皮肤健康怀有热情的人们,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认知框架。通过深入理解皮肤的解剖生理,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常见的皮肤病,读者将能够: 更科学地认识自己的皮肤: 摆脱盲目的美容误区,理解皮肤的真实需求。 更有效地选择护肤品与护理方式: 基于对皮肤的了解,做出更明智的护肤选择,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更早地发现皮肤异常: 提高对皮肤健康问题的警惕性,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更深入地理解各种皮肤美容治疗的原理: (虽然本书不直接涉及具体操作,但扎实的皮肤基础知识是理解任何美容治疗的前提。) 本书献给每一位珍视肌肤之美,渴望健康肌肤的探索者。它是一段科学启蒙之旅,帮助您真正读懂您的皮肤,从而更好地呵护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美容皮肤科的医生,一直关注着美容皮肤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这本书《wss现货 美容微针临床手册》的出版,让我感到十分欣喜,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和系统的微针治疗指南。书中不仅涵盖了微针治疗的基础理论,如其作用机制、皮肤屏障的修复过程等,更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详实的指导。从微针的适应症选择、不同类型微针(如滚针、笔式微针)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消毒、麻醉、操作深度和频率的把握,以及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处理,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微针治疗在不同皮肤问题(如痤疮瘢痕、毛孔粗大、肤色不均、皱纹等)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并结合了大量临床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术后护理的讲解非常到位,包括如何有效地缓解皮肤红肿、疼痛,如何促进皮肤修复,以及如何预防感染和色素沉着等,这些细节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们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规范、更安全地开展微针治疗。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美容这件事很感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真正改善肤质、解决皮肤问题的技术。微针之前听得比较多,但总觉得有点神秘,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效果好不好,最关键的是安不安全。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扫清了我心中所有的疑虑。它不是那种只介绍产品或者某个品牌的广告书,而是从“临床”这个角度切入,让我感觉特别专业和靠谱。书中对于微针的作用机制,为什么能刺激胶原蛋白再生,为什么对痘坑、细纹、毛孔粗大有效果,都解释得非常到位。它还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微针针头、操作深度对不同皮肤问题的影响,这让我明白原来微针操作还有这么多讲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专门提到了微针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这一点太重要了!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哪些皮肤问题可以通过微针解决,哪些情况是绝对不能做微针的,比如活动性痤疮、带状疱疹等。这不仅能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也能让我们理性地看待微针治疗的效果,不会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此外,书中对治疗后的护理也做了非常详细的指导,包括如何舒缓皮肤、如何预防感染、如何加速恢复,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信息,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怎么做对,怎么做安全”。

评分

我是一位在美容院工作多年的美容师,一直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在接触到《wss现货 美容微针临床手册》这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惊喜和振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尤其是在临床应用方面,给出了大量的指导和参考。书中对美容微针的起源、发展、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让我们能够从理论上更透彻地理解这项技术。让我特别受用的是,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皮肤问题(如痘坑、细纹、妊娠纹、色素沉着等)在进行微针治疗时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不同类型、不同直径的微针在治疗不同问题时的选择依据。这对于我们实际操作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避免了盲目操作。此外,书中对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也有着非常系统和专业的论述,这对于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的强调,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高风险顾客,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美容师学习和提升技能的宝贵资源,对于对微针治疗感兴趣的普通消费者来说,也能提供非常专业和科学的认知,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受痘痘困扰,留下了不少痘印和痘坑的人,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wss现货 美容微针临床手册》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寻宝”路上的惊喜!之前对微针有所耳闻,但总觉得它听起来有点“暴力”,担心会对皮肤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拿到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太片面了。它从头到尾都在强调“临床”和“安全”,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够感受到其严谨性。书里详细解释了微针为什么能够帮助改善痘坑和痘印,它不是简单地“破坏”皮肤,而是通过刺激皮肤自身的修复机制,生成新的胶原蛋白,从而填平凹陷,改善肤质。这一点对我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而且,它还很详细地讲解了不同类型的痘坑、痘印,以及针对不同情况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微针治疗方案,包括操作的深度、频率等等,这些信息让我觉得非常有指导意义。最重要的是,书中对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比如治疗前要避免哪些刺激,治疗后如何舒缓和修复,这些都能大大降低风险,让我觉得即使是自己在家做一些基础护理,也能更有底气。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害怕”微针的人,变成了一个“了解”并“谨慎选择”微针的人,让我对解决我的皮肤问题有了新的希望。

评分

这本《wss现货 美容微针临床手册》真是我最近的“救星”!作为一个对医美领域充满好奇但又非常谨慎的普通消费者,我一直想了解微针到底是怎么回事,效果如何,会不会有风险。以前上网搜,信息碎片化不说,很多都是广告宣传,让人真假难辨。这次拿到这本书,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首先,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而是非常有针对性地聚焦在“美容微针”这个具体项目上。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哪些情况是绝对禁忌,都写得清清楚楚,让我这个门外汉都能秒懂。而且,它还详细介绍了微针操作前后的皮肤护理,这部分是我特别关注的。毕竟,术前术后的准备和恢复,直接关系到效果和安全。书中对于不同肤质、不同问题的皮肤,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护理建议,比如针对油性皮肤的控油,针对敏感肌的镇静,还有一些日常的保湿和防晒注意事项,都非常实用。它没有用太多深奥的医学术语,而是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旁边耐心指导一样。而且,书中还配有不少图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但光是目录就觉得内容相当丰富,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让我对微针治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选择和了解正规的治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