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谱管理

频谱管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丁·凯夫(MartinCave),[英] 威 著
图书标签:
  • 频谱管理
  • 无线通信
  • 电磁频谱
  • 无线电
  • 通信工程
  • 频谱分配
  • 频谱共享
  • 无线资源管理
  • 射频
  • 电磁兼容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68789
商品编码:26248000407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页数:214
字数:323000

具体描述

作  者:(英)马丁·凯夫(Martin Cave),(英)威廉·韦布(William Webb) 著;许颖 等 译 定  价:139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2月01日 页  数:214 装  帧:精装 ISBN:9787115468789 第1部分 基础知识
1 世界各国的频谱管理 3
1.1 无线电频谱的使用 3
1.2 为什么频谱需要管理 8
1.3 国家频谱管理 10
1.4 国际频谱管理 13
1.5 国家和地区差异 14
1.6 全球、区域和国家频谱管理 15
1.7 成绩与挑战 18
2 技术挑战 21
2.1 引言 21
2.2 无线电信号的发射 21
2.3 信号传播 24
2.4 干扰类型 28
2.5 干扰容限 32
2.6 规则的必要性 34
3 经济上的挑战:频谱经济学基础 36
3.1 频谱作为经济资源的特性 36
3.2 什么是频谱的有效分配 37
3.3 更为现实的解决方案 38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在这本无线电频谱管理的指南中,读者可以向从业者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频谱,使其从现在到将来始终可用。本书深度覆盖了频谱管理的所有领域,从无线电频谱管理基础、技术和经济基本原理到拍卖、交易、定价方法的细节,以及频谱共享、动态频谱接入和频谱新方法等新兴手段。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这些手段;同时,作者介绍了频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给出了关于未来主要发展趋势的宝贵见解。本书规范、与时俱进,将技术、经济和政策方面的关键问题聚焦到频谱这一决定性资源上,是所有从事无线电频谱管理相关工作或研究的人员的指南。马丁·凯夫(Martin Cave)是一名长期从事电信和频谱问题研究的规制经济学家。他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也是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的调查委员会,曾担任华威商学院教授、伦敦经济学院的BP荣誉教授、英国监管机构Ofcom的频谱咨询委员会成员。威廉·韦布等 (英)马丁·凯夫(Martin Cave),(英)威廉·韦布(William Webb) 著;许颖 等 译 Martin Cave是一名长期从事电信和频谱问题研究的规制经济学家。他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客座教授,也是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的调查,曾担任华戚商学院教授、伦敦经济学院的BP荣誉教授、英国监管机构Ofcom的频谱咨询委员会成员。
William Webb教授在设计“Weightless”这一新型无线M2M通信的优选标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Weightless SIG的执行霄,拥有17项与该技术相关的申请中或己专利。他是剑桥初创企业Neul的联合创始人和技术官,Neul旨在实现“Weightless”技术的商业化。他在2015年担任IET总裁,是Ofco等

《光影织梦》 简介 《光影织梦》是一部以视觉艺术为核心,深入探讨光线、色彩、构图与情感表达之间微妙联系的摄影艺术随笔集。本书并非技术手册,也非器材评测,而是摄影师李明远在多年创作生涯中,对“看见”与“表达”的深刻体悟与沉淀。它试图带领读者穿越镜头的方寸之地,去感受光影如何塑造形体,色彩如何唤醒情绪,构图如何引导视线,最终织就一段段触动人心的视觉叙事。 李明远,一位以其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诗意视角而闻名的摄影师。《光影织梦》是他呕心沥血之作,是他用镜头语言记录下对世界万物的感悟,并试图将这些感悟传递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读者。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创作心得以及对经典摄影作品的解读,层层剥茧,揭示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一章:光的魔术师——重塑现实的魔法 光,是摄影的灵魂。本章将深入剖析光线在摄影中的多重角色。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的温暖,到黄昏最后一抹余晖的宁静,再到阴天柔和的散射光,每一种光线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李明远将分享他如何捕捉和利用自然光,如何通过简单的反光板或柔光伞,就能轻易地改变画面的氛围和质感。他会讲述如何在逆光中勾勒出人物的轮廓,如何在侧光下雕刻出物体的立体感,以及如何利用顶光来营造戏剧性的阴影。 书中不仅会探讨硬光与软光的区别,更会深入到光线的方向、强度、色温对画面情绪的影响。例如,他会描绘在浓烈阳光下,物体投下的锐利阴影如何增添画面的张力;在柔和月光下,一切又如何变得朦胧而神秘。作者将通过具体的摄影实例,比如一张捕捉到海浪拍打礁石瞬间的特写,展示光线如何将瞬息万变的动态定格为永恒的诗意;又或者是一张描绘老街巷弄的剪影,光影交错间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更重要的是,本章将引导读者思考,摄影师如何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光的“魔术师”。通过对光的灵活运用,可以极大地改变我们对现实的感知,赋予平凡的场景以不凡的生命力。作者将鼓励读者走出舒适区,去观察、去感受不同光线下的世界,尝试用镜头去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光影之美。 第二章:色彩的交响曲——情感的调色盘 色彩,是赋予照片情感的直接方式。本章将跳脱出色彩理论的枯燥讲解,而是在感性的层面上,探讨色彩与情感的深度互动。李明远将分享他如何看待和运用色彩,无论是强烈的对比色,还是和谐的近似色,每一种色彩组合都能唤起特定的情绪。 他会讲述如何利用冷暖色调来表达画面的情绪基调:暖色调如红、橙、黄,能带来热情、活力、温暖的感觉,常用于表现日出、火焰、或是充满生机的场景;冷色调如蓝、绿、紫,则往往营造出宁静、忧郁、神秘的氛围,适用于描绘夜景、水景、或是内省的时刻。作者将通过实例,例如一张充满节日气氛的市集照片,分析红色、金色等暖色调如何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又或者是一张描绘雨后天空的摄影作品,蓝色、灰色如何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本章还将探讨色彩的饱和度、明度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高饱和度的色彩往往具有更强的冲击力,能够瞬间抓住观者的注意力,但也可能显得过于刺眼;而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更显内敛和雅致。作者还会分享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让画面更有层次和深度。例如,在一片绿色的森林中,一抹鲜艳的红色小花,会成为画面的视觉焦点,引人入胜。 最终,本章的目标是让读者明白,色彩并非是随意涂抹的颜料,而是摄影师用来“写诗”的笔墨。通过对色彩的精妙运用,摄影师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与观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照片不仅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心灵的共鸣。 第三章:构图的语言——叙事的骨架 构图,是摄影作品的骨架,是引导观者视线、构建画面秩序的艺术。本章将以一种非技术性的、更富于叙事性的角度来解读构图的重要性。李明远将分享他如何通过对线条、形状、平衡、留白等元素的运用,来赋予照片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故事性。 书中将介绍一些经典的构图法则,如三分法、黄金分割、引导线、对称构图等,但并非生硬地套用,而是通过作者的实践经验,展示这些法则如何在实际创作中发挥作用。他会讲述如何利用水平线和垂直线来营造稳定感,如何利用对角线和曲线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趣味。例如,一张广袤的原野照片,地平线的运用将直接影响到天空与大地的比例,从而塑造出画面的宏大或宁静感;又或者是一张捕捉到人群穿梭于狭窄街道的瞬间,通过引导线般的建筑线条,将观者的视线自然地引入画面深处,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节奏。 本章还会深入探讨“减法”的艺术,即如何通过精炼的构图,去除不必要的干扰,突出主体,让画面更具力量。作者将分享在面对复杂场景时,如何找到最佳的视角和取景方式,将纷繁的元素组织成简洁而有力的视觉语言。留白,也是构图中的一门学问,适当的留白不仅能让画面呼吸,更能烘托主体,引发观者的遐想。 最终,本章将强调,构图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安排,更是摄影师思想和情感的体现。一个好的构图,能够清晰地传达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主题,引导观者进入照片的世界,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故事。 第四章:情感的低语——捕捉灵魂的瞬间 摄影的最高境界,在于能够触及人心,传递情感。本章将是全书的情感核心,李明远将分享他如何通过镜头,去捕捉人物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自然景物所蕴含的细腻情感。 他将讲述如何在与拍摄对象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信任,捕捉到他们最真实、最自然的瞬间。这可能是一个孩子天真的笑容,一个老人饱经风霜的面庞,或是一对恋人深情的对视。作者会分享他如何耐心等待,如何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并将其凝固在照片中。 即使是拍摄风景或静物,作者也认为可以赋予它们情感。一棵孤零零的树,在风雨中挺立,可以传递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束夕阳下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可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他将分享如何通过光影、色彩和构图的巧妙结合,来表达出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例如,一张描绘雨中行人的照片,湿漉漉的街道、模糊的背影,可以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而一张描绘人们在阳光下欢笑的照片,则能传递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章将鼓励读者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去体会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情感。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更是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用镜头去记录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 第五章:观照与回响——摄影的生命力 摄影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更在于它能够引发观者的思考,产生共鸣,甚至改变人们的认知。《光影织梦》的最后一章,将着眼于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李明远将分享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以及如何通过摄影来反思和观照自身。他会讨论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甚至引发社会变革。作者将鼓励读者在欣赏摄影作品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享受,更要去探究照片背后的故事、摄影师的意图,以及它可能引发的思考。 本书并非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希望通过这些随笔,激发读者对摄影艺术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索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李明远相信,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拥有一双能够看见美的眼睛,而摄影,正是帮助他们将这份看见与感动,转化为永恒的作品的媒介。 《光影织梦》是一场关于视觉的旅行,一次关于情感的探索,一次关于生命的冥想。它邀请你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光影的变幻,色彩的律动,构图的韵律,以及隐藏在画面背后,那份不曾言说的动人情感。这本书,是献给所有热爱摄影,热爱生活,热爱用镜头去“织梦”的人们。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对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来达成目标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而《频谱管理》这本书,恰恰触及了我最想了解的方面。它没有给我一堆空泛的道理,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案例和分析,让我看到了“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无限可能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瓶颈突破”的章节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万能的“突破方法”,而是教会我如何识别瓶颈,理解瓶颈的成因,以及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这种“因地制宜”的思路,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这本书最让我称赞的地方在于,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理念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具体情境中,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慧眼”,能够洞察事物运作的内在逻辑,并且有信心去应对更复杂的挑战。

评分

初翻开《频谱管理》,我本以为会是一本艰深晦涩的专业书籍,可能会充斥着各种技术术语和复杂的图表,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一个看似高深的主题,拆解成了一系列易于理解的组成部分。作者的语言风格就像一位耐心友好的导师,循循善诱,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要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优先级排序”的章节,它不像其他很多管理类书籍那样,仅仅告诉你“优先考虑重要和紧急的事情”,而是深入探讨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评估“重要性”和“紧急性”,以及如何平衡不同层级的需求。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那些生动的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决策场景之中,去感受不同选择带来的后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面对复杂局面只会束手无策的人,而是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思维框架,可以更自信、更从容地应对挑战。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优化;不是命令,而是引导。

评分

这本书让我彻底颠覆了过去对“管理”这个词的认知。我原本以为管理就是一套固定的流程,或者是一些高高在上的理论,但《频谱管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一片混沌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它没有那些空洞的术语,也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数学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为什么”开始,层层递进地剖析问题的本质。我特别喜欢它对“资源分配”的阐述,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如何分配,而是让你理解分配背后的逻辑、限制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书中举的例子都非常贴近实际,让我能立刻联想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状况,然后尝试将书中的理念套用进去,惊喜地发现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在新的视角下变得迎刃而解。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试图灌输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找到最适合自己情况的解决方案。这种开放式的引导,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这比单纯记住几个管理技巧要宝贵得多。

评分

从这本书的标题《频谱管理》来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无线电通信或者某种技术性极强的学科的读物。然而,实际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 far beyond my initial expectation. 作者巧妙地将“管理”这个概念,用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进行了诠释,打破了我固有的思维定势。它所探讨的,是一种更普适的、关于如何在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并存的环境中做出最佳决策的方法论。书中那些关于“权衡取舍”、“资源再分配”以及“动态平衡”的讨论,不仅在工作中有指导意义,甚至在个人生活决策上也能给我很多启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展现出的清晰度和逻辑性,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变得引人入胜。它就像一个隐形的手,引导我去审视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去理解那些我曾觉得理所当然的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

评分

我一直对事物是如何运作的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又不太了解的“幕后机制”。《频谱管理》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探究欲。它没有直接给出“怎么做”的答案,而是带领我深入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作者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一个复杂系统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展现出来,让我对很多看似随机的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常常能触及到问题的根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一直以来我们只是看到了表象。例如,在讨论“冲突解决”的部分,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而是挖掘了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同管理方式对冲突的长期影响。这让我意识到,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对事物内在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没有冗余的内容,每一句话都充满了信息量,而且逻辑严密,读起来让人心生敬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