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浅出通信原理 | ||
| 定价 | 89.00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陈爱军 著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51 | |
| 字数 | 452000 | |
| ISBN编码 | 9787302483861 | |
《深入浅出通信原理》的主要内容源于作者在通信人家园上的“深入浅出通信原理”系列连载,汇编成为继承了连载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并在连载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从信号和频谱讲起,以通信模型为主线,对信道、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交织、脉冲成形、调制、天线技术、复用和多址技术等做了系统讲解。
《深入浅出通信原理》针对真正希望搞清楚通信原理的读者编写,适用于高等院校通信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职的电信行业工程师,也适用于对通信原理具有浓厚兴趣的非通信专业人士。
陈爱军,1997年毕业于西安交大无线电专业,进入华为公司,迄今已逾20年。先后从事GSM、CDMA、WiMAX、LTE等无线产品研发工作。对无线和数据通信原理有深刻理解,在公司内举办无线通信原理、CDMA原理、OFDM原理、TCP性能分析及应用等课程几十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2010年开始在通信人家园论坛bbs.c114.net上连载“深入浅出通信原理”原创帖,受到广大在校通信专业师生和业内人士的热烈欢迎,迄今为止的访问量已经超过800万人次。
通信人家园论坛总点击量800万的神帖,七年磨一剑,被网友称为通信界的《明朝那些事儿》。比《大话通信》《大话无线通信》《大话移动通信》更基础全面的计算机IT学科普及书。
作者的话
“深入浅出通信原理”系列连载于2010 年4 月8 日在通信人家园论坛上线,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欢迎。很多网友回帖表示肯定和支持,也给了不少改进建议。例如,有网友反馈:连载讲了很多通信原理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得很清楚,但这些知识点在通信系统的哪个地方会用到缺少必要的说明,希望能够出书,对通信原理知识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介绍。
为了将连载的内容集结成书,我利用周*和节假日的时间,以通信系统模型为主线,对连载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查缺补漏,补充了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天线技术、复用和多址技术等方面的很多内容。
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积累,《深入浅出通信原理》这本书终于即将出版了。2017年8 月14 日是我进入华为工作满20 周年的日子,《深入浅出通信原理》这本书的出版也算是我20 年工作和学习的经验总结,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目 录
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1
1.1 什么是通信 1
一、广义的通信 1
二、狭义的通信 2
1.2 什么是通信系统 2
一、有线模拟通信系统 3
二、无线模拟通信系统 4
三、有线数字通信系统 5
四、无线数字通信系统 10
1.3 通信系统模型 10
一、信源和信宿 11
二、信道 12
三、发信机和收信机 12
1.4 信道 13
一、有线信道 13
二、无线信道 15
1.5 信号变换 19
一、信源编码 19
二、信道编码和交织 19
三、脉冲成形 20
四、调制 21
五、天线技术 24
1.6 复用和多址技术 25
一、复用技术 26
二、多址技术 26
第2章 信号与频谱 27
2.1 概述 27
2.2 正弦信号 28
一、正弦信号的波形 28
二、正弦信号的特性 29
2.3 复指数信号 32
一、欧拉公式 32
二、如何理解复数 33
三、如何理解复信号 36
四、复指数信号的特性 41
2.4 信号的相和相位 42
一、概述 42
二、什么是Phase 43
三、月亮的相和相位 43
四、什么是相 46
五、什么是相位 47
六、什么是相位差 55
七、波的干涉 61
2.5 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65
一、正弦信号作为基本信号 65
二、复指数信号作为基本信号 69
2.6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 76
一、傅里叶级数展开的定义 76
二、傅里叶级数展开的几何意义 76
三、傅里叶系数计算公式 77
四、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系数 77
五、周期矩形信号的傅里叶系数 79
2.7 周期信号的离散谱 80
一、两类频谱 80
二、常用周期信号的频谱 82
2.8 非周期信号的连续谱 90
一、非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离散谱 90
二、非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连续谱 92
2.9 傅里叶变换 94
一、傅里叶正变换 94
二、傅里叶逆变换 95
三、傅里叶变换 96
四、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97
五、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00
六、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 105
七、延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108
八、信号乘积的傅里叶变换 110
九、信号卷积的傅里叶变换 128
2.10 离散傅里叶变换 137
一、离散傅里叶正变换 137
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 148
第3章 信道 153
3.1 噪声和干扰 153
3.2 信道带宽 153
3.3 信道容量 154
3.4 移动衰落信道 155
一、路径损耗 155
二、大尺度衰落 156
三、小尺度衰落 156
第4章 信源编码 169
4.1 模/数转换 169
一、采样 169
二、量化 177
三、编码 180
四、实现 181
4.2 音频编码 186
一、G.711 PCM 186
二、RPE-LPT 186
三、AMR-NB 187
四、AMR-WB 187
4.3 视频编码 188
一、概述 188
二、模/数转换 190
三、视频压缩 194
第5章 信道编码与交织 201
5.1 FEC 201
一、重复码 201
二、分组码 202
三、卷积码 206
5.2 交织 218
一、交织 218
二、去交织 219
5.3 反馈重传 219
一、ARQ 219
二、HARQ 220
三、HARQ+ARQ 220
第6章 基带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221
6.1 脉冲成形 221
一、矩形脉冲 221
二、sinc脉冲 223
6.2 基带滤波器 224
一、理想低通滤波器 224
二、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225
6.3 眼图 229
一、什么是眼图 229
二、眼图的生成原理 229
第7章 频带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234
7.1 模拟调制 234
一、标准幅度调制 235
二、双边带调制 239
三、单边带调制 243
四、IQ调制 247
7.2 数字调制 251
一、数字调制 251
二、PSK调制 251
三、QAM调制 253
四、数字调制的实现 254
五、星座图 263
六、数字调制的映射关系 266
七、调制效率 269
7.3 变频技术 270
一、直接变频 270
二、间接变频 272
三、数字变频 275
四、带通采样 276
第8章 天线技术 284
8.1 天线的功能 284
8.2 电磁波辐射原理 284
一、辐射能力与导线形状的关系 285
二、辐射能力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285
8.3 半波对称振子 285
8.4 全向天线 286
8.5 定向天线 287
8.6 多天线技术 287
一、分集技术 287
二、MIMO 289
三、波束赋形 306
第9章 复用和多址技术 312
9.1 TDM/TDMA 312
一、概念 312
二、实现 313
三、应用 313
9.2 FDM/FDMA 314
一、概念 314
二、实现 315
三、应用 316
9.3 OFDM/OFDMA 316
一、概念 316
二、实现 318
三、应用 327
9.4 CDM/CDMA 327
一、概念 327
二、实现 328
三、应用 338
第10章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340
10.1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340
10.2 模拟通信系统 340
一、概述 341
二、有效性 341
三、可靠性 341
10.3 数字通信系统 342
一、概述 342
二、有效性 345
三、可靠性 347
参考文献 350
我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为了给我的弟弟找一本学习资料。他今年高考完,对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很感兴趣,我听他说起过对通信原理的困惑。我希望他能够在这个专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知识。这本书的“计算机IT学科普及原理教程”这个副标题,以及“陈爱军著”这个信息,让我觉得它可能是一本适合初学者,又能深入讲解基础概念的书。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弟弟建立起对通信系统整体的认知,理解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以及最终的信息恢复过程。我没有深入看过这本书的内容,但我的期待是,它应该涵盖了从最基础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到各种调制解调技术,比如AM、FM、PSK、QAM等等,以及信道编码、纠错码等内容。我希望它能用清晰的图示和恰当的比喻,让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变得容易理解,引导他领略通信工程的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颗播撒在年轻心灵里的种子,激发他对这个领域的浓厚兴趣,并为他未来的学习之路提供坚实的启蒙。
评分这本书我买回来也有一段时间了,但老实说,我还没有真正开始深入阅读。它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偶尔被我翻几页,但总有其他更紧迫的阅读任务或者工作上的琐事把我拉走。我最开始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封面上“深入浅出”这四个字,加上“通信原理”这个听起来就很高深却又至关重要的领域,我当时就觉得,这一定是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概念的理想读物。我之所以还没读完,可能也是因为我一开始对通信原理的认知还停留在一些非常基础的概念上,比如信号的传输、编码解码之类的,而这本书的篇幅和它所承诺的深度,让我觉得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才能真正消化。我一直计划着找一个周末,或者在假期里,能够不受打扰地沉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啃读,把里面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解都弄明白。我希望这本书能像它的名字一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通信原理,用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讲解清楚,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现代通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背后的科学原理又是什么。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而渊博的老师,引导我一步一步地探索这个迷人的领域。
评分这本书我还在犹豫是否要入手。我的一个朋友,他是一名做通信设备研发的工程师,他之前向我推荐过一些关于通信原理的书籍,提到说,很多时候,技术问题追根溯源,最终都会回到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原理上。这本书的标题,比如“深入浅出通信原理”、“现代通信原理教程”,听起来确实非常契合。我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软件开发领域,虽然偶尔会接触到一些网络通信相关的接口和协议,但对于底层的信号传输、噪声抑制、编码效率等问题,我的理解还比较模糊。我购买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填补我在这个领域的知识空白,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整个通信系统的运作流程,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应用层。我希望它能够从最基础的电磁波传播、信道模型开始,逐步深入到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比如OFDM、MIMO等,并且能够解释清楚它们为什么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并且提供了足够的工程实践背景,那么它将是我学习通信原理的一个非常理想的起点。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购买经历有点阴差阳错。我本来是在网上浏览一些关于数据通信和网络协议的书籍,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当时我关注的重点是网络传输的实际应用和底层技术,比如TCP/IP协议栈的细节,或者一些路由器的配置方法。然而,这本书的标题和介绍,虽然也提到了“通信原理”,但我把它归类到了更偏理论和基础的范畴,感觉它可能更适合那些想从头开始建立扎实理论基础的人。所以,我购买它更多的是一种“备用”的心态,希望将来有时间或者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回过头来系统地学习一下。我目前的工作更偏向于系统集成和故障排除,对于通信的底层理论,除非遇到非常棘手的、需要追溯到源头的问题,否则我不太会主动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物理层、链路层的一些基本概念,但更现实地说,我目前更需要的是能够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手册或者实践指南。这本书的定位,或许和我当前的学习和工作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本经典参考书的价值,只是我的个人使用场景还没有完全匹配上。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我还没有开始读。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我手头上还有几本急需完成的英文原版技术书籍,它们直接关系到我目前正在负责的一个项目,需要我迅速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其次,我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更多地是源于对无线通信和信号处理的一些应用层面的好奇,比如Wi-Fi、蓝牙、5G等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可能更偏向于去阅读一些关于这些最新技术的应用、架构或者开发实践的书籍,而不是从最基础的原理开始。这本书的厚度和它所承诺的“深入浅出”,让我预感到它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来消化,并且可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作为支撑。我目前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被分配到了那些能够直接产出成果或者解决眼前问题的任务上。不过,我承认,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技术发展的根基,我将来总有一天会找时间来系统学习这本书,尤其是当我遇到一些瓶颈,或者想更深入地理解某些技术背后的原理时,它一定会成为我宝贵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