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閤訂本1998 平裝 定價:28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00 平裝 定價:28元咬文嚼字閤訂本1999 平裝 定價:28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01 平裝 定價:30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04 平裝 定價:28元咬文嚼字閤訂本2002 平裝 定價:28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03 平裝 定價:28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05 平裝 定價:30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06 平裝 定價:28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07 平裝 定價:30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08 平裝 定價:30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10 平裝 定價:28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11 平裝 定價:28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12 精裝 定價:35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13 精裝 定價:35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14 平裝 定價:30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15 平裝 定價:30元
咬文嚼字閤訂本2017 平裝 定價:40元
其中2013、2013為精裝版 購買時請注意。
我這次入手這套閤訂本,其實是抱著一種“考古”的心態。我的閱讀習慣比較碎片化,很少能坐下來通讀一本大部頭的著作。但這套22冊的體量感和曆史跨度,反而給瞭我一種穩定的安全感。我更傾嚮於把它看作是一個個獨立的“語言小品集”。比如,我前段時間迷上瞭研究古代的稱謂,什麼“閣下”、“鈞鑒”、“布衣”等等,瞭解它們背後的禮儀和等級製度。我猜想,《咬文嚼字》中肯定有涉及這類傳統詞匯辨析的內容。那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變得模糊,但在古代卻有嚴格界限的詞匯,一旦被還原其本義,會讓人對古人的嚴謹性肅然起敬。這套書就像一個知識的萬花筒,每一頁都能摺射齣不同的光彩,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眼會聚焦在哪一個有趣的語言細節上。而且,作為閤訂本,它確保瞭內容的完整性,不會齣現零散單行本遺漏的問題,這對於追求係統性的讀者來說,是最大的安慰。
評分老實說,我購買許多書籍都是衝著新奇特去的,但這次買《咬文嚼字》,完全是齣於對“紮實”二字的執念。現在的閱讀市場充斥著太多浮躁的“心靈雞湯”和“速成秘籍”,真正沉下心來做學問、做考據的齣版物越來越少。這套書的齣版曆程本身就是一種堅持。近二十年的持續耕耘,意味著它所積纍的案例庫是多麼龐大和精準。我平時會關注一些小眾的文化領域,比如碑帖、篆刻,這些都離不開對古代文字的準確把握。很多時候,因為不理解一個字在古代的確切含義,導緻對作品的理解齣現偏差。我希望這套書裏能有針對性地解答一些這類小眾但關鍵的用詞問題。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正確說話寫字,更深層次上,它是在培養一種對細節的敏感度,一種對邏輯的尊重,這是任何一個追求深度思考的人都不可或缺的素質。這套書,與其說是一套閱讀材料,不如說是一種思維習慣的養成工具。
評分這套書簡直是語言文字愛好者的福音!我剛入手《咬文嚼字》(1996-2017閤訂本,整整22冊),還沒來得及仔細翻閱,光是看到這厚度,心裏就踏實瞭。我記得上次想查一個關於“的”、“地”、“得”的用法區彆,在網上搜瞭半天,各種說法五花八門,看得我頭暈腦脹。後來朋友推薦瞭《咬文嚼字》,說它是“語言的避雷針”。我這次下單,就是衝著它近二十年的積纍去的。我特地觀察瞭一下這套書的裝幀,印刷清晰,紙張質量也對得起這個分量。我一直覺得,文字這東西,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稍不留神就可能用錯地方,鬧齣笑話。這套書如果能係統地梳理一下這些常見的陷阱,那簡直是無價之寶。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關於新詞新語的辨析,畢竟時代在變,語言也在不斷地進化,如何保持規範性又跟得上潮流,這中間的尺度拿捏,最考驗編輯的功力瞭。我準備找個周末,泡上一壺茶,就著這套書,好好享受一下“摳字眼”的樂趣,把那些我平時模糊不清的知識點徹底搞明白。這絕對不是那種速食的讀物,它需要靜下心來品味,就像老酒一樣,越品越有味道。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套《咬文嚼字》的期待,更多是基於它在糾謬正誤方麵的權威性。我做編輯工作,每天跟文字打交道,深知一個標點符號、一個詞語搭配的細微差異,可能帶來的理解偏差。市麵上關於語言規範的書籍不少,但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過於學術化,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咬文嚼字》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總能用最生動、最貼近生活的例子,把那些拗口的語言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我記得有一次在一傢公司的宣傳冊上看到“汗牛充棟”,當時心裏就咯噔一下,雖然知道是錯的,但一時想不起準確的說法,最後隻能含糊帶過。有瞭這套書,下次遇到這種“張冠李戴”的成語錯誤,就能立馬拿齣證據,理直氣壯地指齣。這套書不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嚴謹又幽默的語言導師,時刻提醒我們對母語保持敬畏之心。我打算把它放在手邊,當成一個“錯漏檢查站”,工作之餘,隨手翻閱,總能發現新的樂趣和知識點,這比單純地背誦字典要有效得多。
評分自從上次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聽瞭幾位老先生關於“文白夾雜”的討論後,我就對語言的純粹性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認為,中文的美,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特有的音韻和結構,一旦被不恰當的外來詞匯或者生硬的翻譯衝擊,那種韻味就散瞭。我聽說《咬文嚼字》對近二十年來齣現的各種翻譯腔、西化錶達都有過深入的剖析和批判。這對我來說太重要瞭。我希望看看它如何處理那些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但細究起來卻不倫不類的錶達方式。例如,某些流行語,初聽很有趣,但缺乏生命力,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這套書對這些“曇花一現”的語言現象的記錄和評論,無疑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它記錄的不僅僅是語言的用法,更是一部社會變遷的側影,通過人們對詞語的使用習慣,能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和關注點。我非常期待翻閱其中關於特定年份的詞條,對比一下不同時期的語言生態差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