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記兩捲,以編年為體,記載中國上古北方君王世係,從皇帝到戰國時期魏國魏襄王為止。學界一般稱此為“今本”,而“古本”,則指從古代典籍、古書注釋中匯輯原本《竹書紀年》佚文而成的本子。18世紀以來,一般斥“今本”《竹書紀年》為僞書。 倪德衛著的《竹書紀年解謎》通過考古學、古文字學、天文學等多方麵信息來分析“今本”之價值,並對今本《竹書紀年》進行剖析論證,從而得齣其並非僞書的結論。
倪德衛(1923年1月--2004年10日),西方漢學研究泰鬥,美國斯坦福大學榮休講座教授。1940年考入哈佛大學,受業於華裔著名學者洪業和楊聯陞兩位先生,跟隨他們學習中國史學和中國哲學史,並研修西方哲學。自1948年開始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任教,教授中西哲學和古代漢語。任Walter Y.Evans-Wentz東方哲學、宗教與倫理學講座教授,並為哲學係、宗教係、亞洲語文係三係閤聘教授。還擔任過斯坦福大學哲學係主任、亞洲語文係代主任。 代錶作《章學誠的生平與思想》。著有論文集《儒學之道:中國哲學之探討》(1996年),另有祝壽文集《中國語言、思想和文化:倪德衛與他的評論者》。2009年齣版英文版《<竹書紀年>解謎》。
中文版修訂及翻譯序言
導言
第一章 武王剋商之日期
附錄一:剋商戰役的前役之謎團
附錄二:十二辰、十二木星位次、陰曆月及陽曆月:公元前1040年4月18日牧野之戰的星相學
第二章 三代年代學之關鍵:“今本”《竹書紀年》
附錄一:先周紀年的發展
附錄二:其他剋商年份之解說
附錄三:黃帝至西周之年錶
第三章 《竹書紀年》原文在竹簡裹的係統排列
第四章 《竹書紀年》簡文:從黃帝至晉武公
附錄:修復後簡文評注
第五章 戰國時代《竹書紀年》原文的演變
第六章 雙元年假說
附錄:公元前853年問題:如何解讀《竹書紀年》中的年份
第七章 商代晚期周祭係統:徵夷方甲骨蔔辭(及其意義)
第八章 四要素俱全的青銅器絕對年代的推定
後記
參考文獻及縮略語
中譯本跋
當我看到《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瞬間燃起瞭研究的火花。我一直對《竹書紀年》這部史書懷有極大的興趣,它在中國古代史研究領域,特彆是關於夏商周時期的斷代和事件梳理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同時也因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一些爭議性記載,給研究者帶來瞭巨大的挑戰。《竹書紀年解謎》這個書名,直擊瞭我對於這部史書最核心的疑問,我迫切地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套科學、嚴謹的解謎方法。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結閤最新的考古發現,例如二裏頭遺址、殷墟遺址等,來印證或修正《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同時,對於那些與《史記》等主流史書存在差異的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進行細緻的文本比對和邏輯推演,從而給齣令人信服的解釋。作為“早期中國研究叢書”中的一員,這本書的意義必然超越瞭單純的文本解讀,它將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早期中國社會結構、政治運作、文化思想乃至價值觀的形成。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獲得對那個遙遠時代的全新認知,並能激發我對中國古代曆史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這本書,光是看書名就足以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認為,《竹書紀年》是中國古代史研究中最具吸引力也最富爭議性的文獻之一,它以一種與我們熟悉的《史記》截然不同的視角,記錄瞭夏商周的興衰曆史,其中蘊含著無數等待被發掘的秘密。《竹書紀年解謎》這個部分,正是我最期待的。我希望書中能夠係統地介紹作者是如何運用現代學術工具,例如古文字釋讀、考古證據的比對、文獻學考證等,來破解《竹書紀年》中的難解之謎。特彆是關於夏商周的年代劃分,以及書中記載的某些重大曆史事件,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通過嚴謹的論證,來給齣新的見解,甚至是對現有曆史認知進行修正。作為“早期中國研究叢書”中的一部重要作品,這本書的價值將遠不止於對《竹書紀年》的解讀,它更是一個深入瞭解早期中國政治製度、社會結構、文化信仰以及人們世界觀的絕佳窗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邏輯鏈條和翔實的證據支撐,帶領讀者一同踏上一場激動人心的曆史探索之旅。
評分我對《竹書紀年》這部著作,一直抱有一種既敬畏又好奇的態度。它作為一部與《史記》同等重要的史書,卻在流傳和解讀上充滿瞭麯摺,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與主流史書的差異,使得它成為瞭研究夏商周曆史的一個關鍵而又復雜的存在。《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理解這部古籍的大門。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解謎”的部分,它承諾將揭示《竹書紀年》隱藏的真相。我希望作者能夠運用最新的考古學研究成果,例如那些來自二裏頭、殷墟等重要遺址的發現,來對《竹書紀年》中的記載進行驗證和解讀。同時,對於書中那些令人費解的文字和事件,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通過精密的文獻比對和曆史邏輯推理,來闡釋其背後的含義。作為“早期中國研究叢書”的一部分,這本書的意義不應僅限於對《竹書紀年》文本本身的闡釋,它更應該是一個深入理解早期中國社會、政治、文化麵貌的窗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引人入勝的敘述,為我展現一個更加真實、立體、鮮活的早期中國。
評分《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這個書名,一眼就能抓住我這個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先秦時期充滿求知欲的讀者。我一直認為,《竹書紀年》是理解夏商周曆史的一把關鍵鑰匙,但它同時也是一把充滿謎團的鑰匙,它的解讀始終是學術界的一大挑戰。《竹書紀年解謎》這個部分,正是我最渴望深入瞭解的。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作者是如何運用多學科的知識,比如古文字學、考古學、文獻學等,來層層剝開《竹書紀年》的神秘麵紗。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處理《竹書紀年》中那些與傳統史書描述不符的地方,是如何辨析其真僞,以及如何將其中的記載與最新的考古發現相結閤,從而形成一套自洽且有說服力的解讀體係。作為“早期中國研究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的視野必然是宏大的,它不僅僅是對《竹書紀年》的孤立研究,更是將這部文獻置於整個早期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真實、立體、鮮活的早期中國曆史的新窗口,並提供關於那個時代前所未有的深刻洞見。
評分對於《竹書紀年》這部文獻,我總有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麵”的感覺。它與《史記》並列,但又呈現齣截然不同的風貌,其獨特的視角和內容,讓它成為研究先秦史,尤其是夏商周時期曆史繞不開的關鍵文本。而《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這個書名,就像一把鑰匙,承諾要打開這扇緊鎖的門。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如何處理《竹書紀年》的“疑案”的,例如關於其成書年代的爭議,以及其中一些記載與主流史觀的衝突。這本書的“解謎”部分,無疑將為我解開諸多睏惑。我期待作者能夠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最新的考古學成果,比如殷墟、三星堆等重大發現,來佐證或反駁《竹書紀年》中的記載,從而為我們還原一個更接近事實的曆史真相。作為“早期中國研究叢書”中的一員,這本書的意義絕非僅僅停留在文本解讀,它更是一個觀察早期中國文明形態的絕佳切入點。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對《竹書紀年》的深入分析,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社會組織和權力結構,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
評分看到《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這個書名,我就知道這絕對是一本我不能錯過的書。我一直對《竹書紀年》這部古籍感到著迷,因為它提供瞭一個與傳統史書記載不盡相同的視角,尤其是在早期曆史的斷代和事件敘述上,它充滿瞭神秘感和爭議性。本書的“解謎”二字,恰恰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迫切想知道作者將如何運用現代學術的眼光和方法,來解讀這部古老而又重要的文獻。《竹書紀年》的獨特性,使得它在研究夏商周時期曆史,尤其是政治史和軍事史方麵,具有極高的價值。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作者是如何對《竹書紀年》的文本進行細緻的梳理和考證,如何辨析其真僞,以及如何將其中的記載與考古發現進行比對,從而得齣令人信服的結論。此外,作為“早期中國研究叢書”的一部分,這本書的意義遠不止於對《竹書紀年》本身的解讀,它更提供瞭一個理解早期中國社會、政治體製、文化觀念的窗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見解,為我們呈現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早期中國。
評分終於收到這本《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瞭,光是翻開它的第一頁,那種厚重感就撲麵而來,仿佛穿越瞭時空,迴到瞭那個充滿神秘與未知的先秦時代。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屬上乘,讓人一看就心生喜愛。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曆史,尤其是先秦時期的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竹書紀年》作為一部與《史記》齊名的史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這部史書的解讀一直充滿瞭爭議和挑戰,《竹書紀年解謎》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承諾要揭開這部古籍的麵紗,探尋其中隱藏的真相。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書中是如何運用最新的考古發現、文獻比對以及語言學分析來解讀那些晦澀難懂的篇章的。特彆是關於夏商周的年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史學界爭論的焦點,《竹書紀年》的齣現,無疑為這些討論提供瞭新的視角和證據。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更是一次對曆史認知的重塑。它可能打破我們長久以來對某些曆史事件的固有印象,也可能為我們揭示齣前所未知的曆史細節。作者在序言中提到,本書的寫作過程充滿瞭艱辛,但同時也充滿瞭發現的樂趣,這種分享的態度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期待。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所有熱愛中國古代史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它不僅能夠滿足我們對知識的渴求,更能激發我們對曆史的更深層次思考。
評分這部《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的書名,就足以點燃我作為曆史愛好者的熱情。我一直覺得,《竹書紀年》是中國古代史研究中一塊極具挑戰性的“硬骨頭”,它就像一個隱藏在迷霧中的寶藏,裏麵或許藏著顛覆傳統史觀的驚人秘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給瞭我們一個進入這片寶藏區域的嚮導。《竹書紀年》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保留瞭一些與主流史書不盡相同的敘事,尤其是在關於商周時期的記載上,它似乎提供瞭一個來自不同視角的曆史敘述。這使得它在考證夏商周斷代工程、探究早期政治權力運作等方麵,具有非凡的意義。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作者是如何辨析《竹書紀年》的真僞,如何解讀其中晦澀的文字,以及如何結閤其他古代文獻和考古發現,來還原曆史的真相。作為“早期中國研究叢書”的重要一員,我相信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對《竹書紀年》本身的解讀,更在於它能為我們理解早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結構提供深刻的洞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既有嚴謹的學術論證,又能讓普通讀者也能夠領略到曆史研究的魅力。
評分我一直對《竹書紀年》這部奇書充滿好奇,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瞭曆史,其敘事風格和內容都與我們熟知的《史記》有著明顯的差異,這使得它在研究先秦曆史時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而《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這本書,正是抓住瞭這一核心,承諾要為我們揭開這部古籍的神秘麵紗。我對書中關於“解謎”的部分尤為期待。眾所周知,《竹書紀年》的真僞、成書年代以及其中記載的曆史事件的真實性,都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這本書將如何運用嚴謹的考證方法,結閤最新的考古成果,來解決這些長久以來的學術難題,是我最想瞭解的。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研究過程和證據鏈,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推理,最終得齣結論的。同時,作為“早期中國研究叢書”的一部分,本書的視野應該不僅僅局限於《竹書紀年》本身,還會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早期中國曆史背景下進行考察。這包括對當時的社會製度、政治格局、文化思想的分析,從而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竹書紀年》所反映的那個時代。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提升我們對早期中國曆史的認識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評分拿到《竹書紀年解謎/早期中國研究叢書》後,我立刻被它深邃的學術氣息所吸引。書中關於“早期中國”的研究,讓我聯想到那些塑造瞭我們文明根基的早期王朝和文化。這本書的主題,特彆是對《竹書紀年》的深入解讀,無疑觸及瞭中國曆史最核心的議題之一。我一直認為,理解早期中國,是理解整個中華文明發展脈絡的關鍵。而《竹書紀年》作為一部可能直接來源於當時的史料,又帶有不同於官方史書視角的存在,其價值不言而喻。《竹書紀年解謎》這本書,在“早期中國研究叢書”這個大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僅僅是對一本古籍的解讀,更是對那個時代社會結構、政治製度、文化觀念乃至世界觀的一次全景式掃描。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考古學、古文字學、宗教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勾勒齣早期中國令人信服的圖景。讀一本曆史書,有時候就像在進行一次考古挖掘,每一段文字,每一個注釋,都可能是一個寶貴的碎片,等待被發掘和拼接。這本書的書名“解謎”,更是直接點齣瞭其核心的探索精神,它承諾的是一場智力的冒險,一次對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我深信,這本書的問世,將為早期中國研究領域帶來新的突破,也為普通讀者打開一扇通往更為真實、更為鮮活的曆史世界的大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