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译者序致谢**章 概述 11.1 本书中如何使用模式 21.2 涵盖**版主题的系列书籍 21.3 本书的组织形式 31.4 原则、约束条件和设计模式 41.5 附加信息 5第2章 案例研究背景知识 72.1 如何应用案例研究 72.2 案例研究背景1:Transit Line Systems, Inc. 72.3 案例研究背景2:Midwest University Association 7**部分 基本原理第3章 理解面向服务 103.1 面向服务简介 103.1.1 业务自动化中的服务 113.1.2 服务是能力的集合 123.1.3 面向服务是一种设计范式 133.1.4 面向服务的设计原则 153.2 面向服务所解决的问题 163.2.1 竖井式应用架构 163.2.2 大量的浪费 183.2.3 缺乏效率 183.2.4 企业膨胀 193.2.5 产生复杂的基础设施和错综复杂的企业架构 193.2.6 系统间集成成为永恒的挑战 203.2.7 面向服务的需求 203.2.8 增加大量可复用解决方案逻辑 213.2.9 削减应用个性化业务逻辑 213.2.10 削减业务逻辑的总量 223.2.11 本征互操作性 223.3 面向服务对企业的影响 233.3.1 面向服务和“应用”的概念 233.3.2 面向服务和“集成”的概念 243.3.3 服务组合 253.4 面向服务计算的目的和优势 263.4.1 增强本征互操作性 273.4.2 增强联合 283.4.3 增加供应商多元化选择 293.4.4 同步提升业务与技术领域 303.4.5 提高投资回报率 313.4.6 提高组织的业务敏捷性 323.4.7 减少IT成本 343.5 面向服务的4个支撑点 343.5.1 团队合作 363.5.2 教育 363.5.3 纪律 363.5.4 平衡范围 37第4章 理解面向服务架构 394.1 SOA的4个特性 404.1.1 业务驱动 404.1.2 供应商中立 414.1.3 企业中心化 424.1.4 组合中心化 444.1.5 设计优先级 454.2 SOA的4种常见类型 464.2.1 服务架构 474.2.2 服务组合架构 504.2.3 服务目录架构 554.2.4 面向服务的企业架构 584.3 面向服务和SOA的*终结果 584.4 SOA项目和生命周期 604.4.1 方法论和项目交付的策略 624.4.2 SOA项目阶段 624.4.3 SOA项目采用的计划 654.4.4 服务目录分析 654.4.5 面向服务分析 (服务建模) 664.4.6 面向服务设计(服务契约) 684.4.7 服务逻辑设计 694.4.8 服务开发 694.4.9 服务测试 694.4.10 服务部署和维护 714.4.11 服务使用和监控 714.4.12 服务发现 724.4.13 服务版本控制和退役 724.4.14 项目阶段和组织角色 72第5章 理解服务与微服务的层次 745.1 服务层次简介 745.1.1 服务模型和服务层次 745.1.2 服务和候选服务能力 765.2 分解业务问题 765.2.1 功能分解 765.2.2 服务封装 765.2.3 不可知上下文 765.2.4 不可知能力 795.2.5 功能抽象 795.2.6 实体抽象 805.2.7 非不可知上下文 805.2.8 微任务抽象和微服务 815.2.9 流程抽象和任务服务 815.3 构建面向服务的解决方案 845.3.1 面向服务和服务组合 845.3.2 能力组合和能力再组合 845.3.3 逻辑集中与服务规范化 90第二部分 面向服务的分析与设计第6章 Web服务及微服务的分析与建模 946.1 Web服务建模过程 946.1.1 步骤1:分解业务流程(使之成为细粒度操作) 956.1.2 步骤2:过滤不适操作 986.1.3 步骤3:定义候选实体服务 996.1.4 步骤4:识别特定流程逻辑 1016.1.5 步骤5:应用面向服务 1026.1.6 步骤6:识别候选服务组合 1026.1.7 步骤7:分析处理需求 1036.1.8 步骤8:定义候选公共服务 1046.1.9 步骤9:定义候选微服务 1056.1.10 步骤10:应用面向服务 1066.1.11 步骤11:修订候选服务组合 1066.1.12 步骤12:修订候选能力分组 106第7章 REST服务及微服务的分析与建模 1077.1 REST服务建模过程 1077.1.1 步骤1:分解业务流程(使之成为细粒度操作) 1097.1.2 步骤2:滤掉不适操作 1097.1.3 步骤3:定义候选实体服务 1107.1.4 步骤4:识别特定流程逻辑 1127.1.5 步骤5:识别资源 1137.1.6 步骤6:将服务能力与资源和方法相关联 1147.1.7 步骤7:应用面向服务 1167.1.8 步骤8:识别候选服务组合 1177.1.9 步骤9:分析处理需求 1187.1.10 步骤10:定义候选公共服务(并且关联资源和方法) 1197.1.11 步骤11:定义候选微服务(并且关联资源和方法) 1217.1.12 步骤12:应用面向服务 1217.1.13 步骤13:修订候选服务组合 1217.1.14 步骤14:修改资源定义和候选能力分组 1227.2 附加因素 1237.2.1 统一契约建模和REST服务目录建模 1237.2.2 REST约束条件和统一契约建模 1257.2.3 REST服务能力粒度 1257.2.4 资源与实体 126第
书名: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
作者:(加)马斯·埃尔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1
印次:1
开本:16
页数:228
装帧:平装
ISBN:9787111582618
定价:79.0
本书一直以来都是在SOA、面向服务和服务技术方面的、端到端的教程。如今,已经更新到第2版,正式引入微服务和微任务抽象,作为面向服务架构及其相关服务层的一部分。新版的案例研究示例和图例进一步阐释和定位微服务模型,并与更传统的服务类型相关联。本书可作为应用架构师、企业架构师、软件开发人员以及任何有兴趣了解或负责设计与实现现代、面向服务解决方案的IT专业人士的参考书。
面向未来:构建可演进的健壮系统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IT环境中,构建一个能够持续演进的健壮系统至关重要,而“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的视角。书中不仅关注了当前的技术趋势,更强调了架构设计的长期价值。它让我意识到,优秀的设计应该具备“柔性”,能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而不会成为阻碍。关于“领域驱动设计”(DDD)在服务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事件驱动架构实现解耦和异步通信,都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书中对“可观察性”、“弹性”和“安全”等非功能性需求的深入探讨,也让我认识到,一个健壮的系统不仅仅是功能上的完善,更在于其内在的韧性和可维护性。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架构设计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审视、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系统能够长久地为业务创造价值。
评分实战指南:从理论到落地的桥梁 “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充当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了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实践。书中提供的不仅仅是设计原则和模式,更重要的是那些在实际项目中经过验证的方法论和指导。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进行有效的服务拆分,如何设计健壮的API接口,如何在不同服务之间建立可靠的通信机制。书中对“服务契约”的强调,以及如何管理服务间的依赖关系,对我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的系统集成难题提供了思路。此外,作者还深入探讨了服务版本管理、向后兼容性以及灰度发布等关键问题,这些都是在生产环境中至关重要的技术。通过学习书中提供的思考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步骤,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茫然地面对技术挑战,而是有了一套清晰的行动指南,能够更有信心地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
评分初窥门径:从概念到实践的迷雾 第一次接触到“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这本书,我怀揣着对企业级软件架构复杂性的好奇与一丝敬畏。封面上“SOA”、“服务”、“微服务”这些概念,听起来既高大上又似乎触不可及。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架构设计背后的深层思考,以及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落地为可执行的方案。书中并非直接给出一套“银弹”式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审视业务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的优劣,并最终构建出能够适应变化的系统。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扫清了最初的迷茫,让我了解到架构设计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建立在对业务深刻理解和对技术权衡之上的艺术。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设计出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能灵活应对未来挑战的软件系统。书中对不同架构模式的对比分析,也让我意识到,没有绝对最优的方案,只有最适合特定场景的选择。这种严谨的分析态度,是提升我设计能力的关键一步。
评分挑战与机遇:拥抱分布式时代的复杂性 阅读“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面对挑战并发现机遇的过程。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是无法回避的,书中对此进行了坦诚的剖析。从服务间的通信故障,到数据一致性的难题,再到分布式事务的挑战,作者都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从中学习到如何运用幂等性、重试机制、补偿机制等手段来应对分布式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同时,书中也揭示了微服务架构带来的机遇:更快的交付周期、更高的开发效率、以及更强的技术灵活性。它鼓励我跳出思维定势,拥抱新的技术和模式,例如容器化部署、DevOps理念的应用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思想启迪之作,它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分布式系统的挑战,并从中找到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评分深度探索:解构复杂系统的艺术 深入阅读“SOA架构:服务和微服务分析及设计(原书第2版)”,我逐渐领略到作者在解构复杂系统方面的精妙之处。书中对于“服务”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如何设计边界清晰、高内聚低耦合的服务,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微服务”的论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风格,更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微服务架构在提升开发效率、弹性伸缩、容错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警示了其带来的挑战,例如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运维成本的增加等。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反而提供了应对策略和最佳实践。它让我明白,微服务不是简单地将单体应用拆分,而是需要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包括服务治理、API网关、配置中心、服务发现等等。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对微服务的理解从“是什么”上升到了“怎么做”,并且“做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