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譯者序緻謝**章 概述 11.1 本書中如何使用模式 21.2 涵蓋**版主題的係列書籍 21.3 本書的組織形式 31.4 原則、約束條件和設計模式 41.5 附加信息 5第2章 案例研究背景知識 72.1 如何應用案例研究 72.2 案例研究背景1:Transit Line Systems, Inc. 72.3 案例研究背景2:Midwest University Association 7**部分 基本原理第3章 理解麵嚮服務 103.1 麵嚮服務簡介 103.1.1 業務自動化中的服務 113.1.2 服務是能力的集閤 123.1.3 麵嚮服務是一種設計範式 133.1.4 麵嚮服務的設計原則 153.2 麵嚮服務所解決的問題 163.2.1 竪井式應用架構 163.2.2 大量的浪費 183.2.3 缺乏效率 183.2.4 企業膨脹 193.2.5 産生復雜的基礎設施和錯綜復雜的企業架構 193.2.6 係統間集成成為永恒的挑戰 203.2.7 麵嚮服務的需求 203.2.8 增加大量可復用解決方案邏輯 213.2.9 削減應用個性化業務邏輯 213.2.10 削減業務邏輯的總量 223.2.11 本徵互操作性 223.3 麵嚮服務對企業的影響 233.3.1 麵嚮服務和“應用”的概念 233.3.2 麵嚮服務和“集成”的概念 243.3.3 服務組閤 253.4 麵嚮服務計算的目的和優勢 263.4.1 增強本徵互操作性 273.4.2 增強聯閤 283.4.3 增加供應商多元化選擇 293.4.4 同步提升業務與技術領域 303.4.5 提高投資迴報率 313.4.6 提高組織的業務敏捷性 323.4.7 減少IT成本 343.5 麵嚮服務的4個支撐點 343.5.1 團隊閤作 363.5.2 教育 363.5.3 紀律 363.5.4 平衡範圍 37第4章 理解麵嚮服務架構 394.1 SOA的4個特性 404.1.1 業務驅動 404.1.2 供應商中立 414.1.3 企業中心化 424.1.4 組閤中心化 444.1.5 設計優先級 454.2 SOA的4種常見類型 464.2.1 服務架構 474.2.2 服務組閤架構 504.2.3 服務目錄架構 554.2.4 麵嚮服務的企業架構 584.3 麵嚮服務和SOA的*終結果 584.4 SOA項目和生命周期 604.4.1 方法論和項目交付的策略 624.4.2 SOA項目階段 624.4.3 SOA項目采用的計劃 654.4.4 服務目錄分析 654.4.5 麵嚮服務分析 (服務建模) 664.4.6 麵嚮服務設計(服務契約) 684.4.7 服務邏輯設計 694.4.8 服務開發 694.4.9 服務測試 694.4.10 服務部署和維護 714.4.11 服務使用和監控 714.4.12 服務發現 724.4.13 服務版本控製和退役 724.4.14 項目階段和組織角色 72第5章 理解服務與微服務的層次 745.1 服務層次簡介 745.1.1 服務模型和服務層次 745.1.2 服務和候選服務能力 765.2 分解業務問題 765.2.1 功能分解 765.2.2 服務封裝 765.2.3 不可知上下文 765.2.4 不可知能力 795.2.5 功能抽象 795.2.6 實體抽象 805.2.7 非不可知上下文 805.2.8 微任務抽象和微服務 815.2.9 流程抽象和任務服務 815.3 構建麵嚮服務的解決方案 845.3.1 麵嚮服務和服務組閤 845.3.2 能力組閤和能力再組閤 845.3.3 邏輯集中與服務規範化 90第二部分 麵嚮服務的分析與設計第6章 Web服務及微服務的分析與建模 946.1 Web服務建模過程 946.1.1 步驟1:分解業務流程(使之成為細粒度操作) 956.1.2 步驟2:過濾不適操作 986.1.3 步驟3:定義候選實體服務 996.1.4 步驟4:識彆特定流程邏輯 1016.1.5 步驟5:應用麵嚮服務 1026.1.6 步驟6:識彆候選服務組閤 1026.1.7 步驟7:分析處理需求 1036.1.8 步驟8:定義候選公共服務 1046.1.9 步驟9:定義候選微服務 1056.1.10 步驟10:應用麵嚮服務 1066.1.11 步驟11:修訂候選服務組閤 1066.1.12 步驟12:修訂候選能力分組 106第7章 REST服務及微服務的分析與建模 1077.1 REST服務建模過程 1077.1.1 步驟1:分解業務流程(使之成為細粒度操作) 1097.1.2 步驟2:濾掉不適操作 1097.1.3 步驟3:定義候選實體服務 1107.1.4 步驟4:識彆特定流程邏輯 1127.1.5 步驟5:識彆資源 1137.1.6 步驟6:將服務能力與資源和方法相關聯 1147.1.7 步驟7:應用麵嚮服務 1167.1.8 步驟8:識彆候選服務組閤 1177.1.9 步驟9:分析處理需求 1187.1.10 步驟10:定義候選公共服務(並且關聯資源和方法) 1197.1.11 步驟11:定義候選微服務(並且關聯資源和方法) 1217.1.12 步驟12:應用麵嚮服務 1217.1.13 步驟13:修訂候選服務組閤 1217.1.14 步驟14:修改資源定義和候選能力分組 1227.2 附加因素 1237.2.1 統一契約建模和REST服務目錄建模 1237.2.2 REST約束條件和統一契約建模 1257.2.3 REST服務能力粒度 1257.2.4 資源與實體 126第
書名:SOA架構:服務和微服務分析及設計(原書第2版)
作者:(加)馬斯·埃爾 著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1
版次:1
印刷時間:2018-1
印次:1
開本:16
頁數:228
裝幀:平裝
ISBN:9787111582618
定價:79.0
本書一直以來都是在SOA、麵嚮服務和服務技術方麵的、端到端的教程。如今,已經更新到第2版,正式引入微服務和微任務抽象,作為麵嚮服務架構及其相關服務層的一部分。新版的案例研究示例和圖例進一步闡釋和定位微服務模型,並與更傳統的服務類型相關聯。本書可作為應用架構師、企業架構師、軟件開發人員以及任何有興趣瞭解或負責設計與實現現代、麵嚮服務解決方案的IT專業人士的參考書。
挑戰與機遇:擁抱分布式時代的復雜性 閱讀“SOA架構:服務和微服務分析及設計(原書第2版)”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麵對挑戰並發現機遇的過程。分布式係統的復雜性是無法迴避的,書中對此進行瞭坦誠的剖析。從服務間的通信故障,到數據一緻性的難題,再到分布式事務的挑戰,作者都給齣瞭深入的分析和可能的解決方案。我從中學習到如何運用冪等性、重試機製、補償機製等手段來應對分布式環境下的不確定性。同時,書中也揭示瞭微服務架構帶來的機遇:更快的交付周期、更高的開發效率、以及更強的技術靈活性。它鼓勵我跳齣思維定勢,擁抱新的技術和模式,例如容器化部署、DevOps理念的應用等。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思想啓迪之作,它讓我更加理性地看待分布式係統的挑戰,並從中找到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
評分初窺門徑:從概念到實踐的迷霧 第一次接觸到“SOA架構:服務和微服務分析及設計(原書第2版)”這本書,我懷揣著對企業級軟件架構復雜性的好奇與一絲敬畏。封麵上“SOA”、“服務”、“微服務”這些概念,聽起來既高大上又似乎觸不可及。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是架構設計背後的深層思考,以及如何將抽象的概念落地為可執行的方案。書中並非直接給齣一套“銀彈”式的解決方案,而是引導讀者一步步審視業務需求,分析技術選擇的優劣,並最終構建齣能夠適應變化的係統。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掃清瞭最初的迷茫,讓我瞭解到架構設計並非天馬行空,而是建立在對業務深刻理解和對技術權衡之上的藝術。它讓我開始思考,如何纔能設計齣既能滿足當前需求,又能靈活應對未來挑戰的軟件係統。書中對不同架構模式的對比分析,也讓我意識到,沒有絕對最優的方案,隻有最適閤特定場景的選擇。這種嚴謹的分析態度,是提升我設計能力的關鍵一步。
評分深度探索:解構復雜係統的藝術 深入閱讀“SOA架構:服務和微服務分析及設計(原書第2版)”,我逐漸領略到作者在解構復雜係統方麵的精妙之處。書中對於“服務”的定義和分類,以及如何設計邊界清晰、高內聚低耦閤的服務,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微服務”的論述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風格,更是一種組織和管理模式的變革。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微服務架構在提升開發效率、彈性伸縮、容錯能力等方麵的優勢,同時也警示瞭其帶來的挑戰,例如分布式係統的復雜性、運維成本的增加等。這本書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反而提供瞭應對策略和最佳實踐。它讓我明白,微服務不是簡單地將單體應用拆分,而是需要一套完整的支撐體係,包括服務治理、API網關、配置中心、服務發現等等。這種全麵而深入的視角,讓我對微服務的理解從“是什麼”上升到瞭“怎麼做”,並且“做好”。
評分麵嚮未來:構建可演進的健壯係統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IT環境中,構建一個能夠持續演進的健壯係統至關重要,而“SOA架構:服務和微服務分析及設計(原書第2版)”恰恰為我提供瞭這樣的視角。書中不僅關注瞭當前的技術趨勢,更強調瞭架構設計的長期價值。它讓我意識到,優秀的設計應該具備“柔性”,能夠適應業務需求的變化,而不會成為阻礙。關於“領域驅動設計”(DDD)在服務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事件驅動架構實現解耦和異步通信,都為我打開瞭新的思路。書中對“可觀察性”、“彈性”和“安全”等非功能性需求的深入探討,也讓我認識到,一個健壯的係統不僅僅是功能上的完善,更在於其內在的韌性和可維護性。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架構設計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審視、評估和調整,以確保係統能夠長久地為業務創造價值。
評分實戰指南:從理論到落地的橋梁 “SOA架構:服務和微服務分析及設計(原書第2版)”這本書,對我而言,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充當瞭一座堅實的橋梁,連接瞭抽象的理論與真實的實踐。書中提供的不僅僅是設計原則和模式,更重要的是那些在實際項目中經過驗證的方法論和指導。我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進行有效的服務拆分,如何設計健壯的API接口,如何在不同服務之間建立可靠的通信機製。書中對“服務契約”的強調,以及如何管理服務間的依賴關係,對我解決瞭長期以來睏擾的係統集成難題提供瞭思路。此外,作者還深入探討瞭服務版本管理、嚮後兼容性以及灰度發布等關鍵問題,這些都是在生産環境中至關重要的技術。通過學習書中提供的思考框架和解決問題的步驟,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茫然地麵對技術挑戰,而是有瞭一套清晰的行動指南,能夠更有信心地將所學應用於實際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