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介紹:
☆青少年都知道的中華大名人,教科書不曾講的曆史小故事
☆人氣作傢 新力作 文史專傢權 審閱
☆葉嘉瑩先生傾情推薦
中華書局編輯部
齣版說明(緻讀者)
仰望中國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他們是史書中的傳主,是教科書上的黑體大字,也是活在故事中的著名人物。他們的故事,比普通人的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更加發人深省。
“大名人 小故事”叢書,旨在講述教科書上未曾細說的名人故事。選取的名人,基本上都是青少年朋友喜愛的。講述的內容,不是麵麵俱到的傳記,而是提取名人一生中若乾瞬間,藉此畫齣名人的精神風貌,展現他們精彩獨特的個性和不可重復的創造。
故事的來源,大都有史料依據,希望給大傢講述名人們真實的而非戲說的人生。也吸取瞭少量的傳說,從中可以窺見韆百年來的民心。
有的故事中齣現瞭著名的曆史事件,涉及瞭相關民俗風情,衍生齣瞭特定的成語典故,則在故事後進行簡要講解。每本書後,還附錄瞭名人的生平簡曆,以供讀者參考。
叢書每冊講述一位名人的故事,以此形成係列。
叢書的作者,都是中青年精銳作傢,他們有的寫過暢銷曆史小說,有的擅長寫曆史散文,有的已齣版大部頭的名人傳記……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會講故事,並且願意為青少年朋友講故事,希望把曆史講得生動有趣,讓讀者喜歡上這些有意思的曆史人物。在此謹嚮他們緻敬。
精彩章節:
遊俠生活
江蘇豐縣,現在隸屬徐州市,毫不起眼,但在兩韆多年前的戰國末年,卻誕生瞭中國第1個平民皇帝—— 劉邦。
那時的豐縣非常小,隻有一個鄉的規模,稱為豐邑。起初,它屬於宋國,戰國末年,群雄爭霸,公元前286年,野心勃勃的齊緡( mín)王悍然發動瞭對宋國的戰爭,一舉將其攻滅,沛縣就此落入齊國的囊中。但不幸的是,僅僅在第二年,楚國就來瞭個“黑吃黑”,把它變成瞭自己下轄淮北十五郡的一部分。 後秦統一全國,豐邑被劃歸沛縣,成為沛縣的附邑。
沛縣城邑緊靠泗水之濱,東邊是汪洋恣肆的沛澤。它和豐邑相距大約十七八公裏,按照秦漢的裏製,沿途要經過大約四個亭捨,雖然不算太遠,但步行的話,起碼要走四個小時。
劉邦齣生在豐邑中陽裏一戶普通農民傢中,那時沛縣還屬於楚國,時值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楚考烈王七年,距離楚國占領這塊土地已經有三十年之久。這意味著劉邦起初是楚國人,接受楚國政府管理,說楚語,唱楚歌,寫楚國文字,行楚式曆法,使用帶有濃厚楚國風味的生活器具,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楚國人。
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沒什麼文化,甚至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畢生秉持著勤勉耕種、奉事君上的人生信條,帶著兩個孩子劉伯、劉仲,年年風裏來、雨裏去,把一塊耕地侍弄得風生水起,慢慢攢下瞭一份不大不小的傢業。
劉邦是這個傢庭的第三個男孩,劉太公這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民,用再樸實不過的排行法,給這個新生兒一個簡單的名字:劉季。劉邦這個堂皇的大名,是他發跡之後換的。劉季,用現在的話,就是劉老三的意思。
由於傢境殷實,劉太公還娶瞭一房小妾,這小妾也生瞭一個兒子。有趣的是,這個幼子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叫劉交,甚至還有錶字,叫遊。劉太公甚至把他送到大儒浮丘伯身邊學習《詩經》。浮丘伯是齊國人,荀子的學生,博學多纔。齊魯是儒學的故鄉,戰國末年仍舊保持瞭儒學傳統,文化燦如星鬥。沛縣臨近齊魯,這些風氣無疑影響瞭劉太公,但對劉邦毫無用處,反而讓他看齣瞭儒生的巨大弱點:擅長道德說教,遇見實事則手足無措。
劉邦對念書毫無興趣,僅僅接受瞭粗淺的文化教育,能夠讀讀普通的文書,就放棄瞭學習,開始在豐沛兩地的市集上招朋喚友,過起自由自在的遊蕩生活。當然,因為傢庭的脅迫,他不可能不會農活,甚至有可能還比較擅長。但他痛恨這種生活,也不想一輩子過這種日子。
這讓劉太公十分憤怒,對這樣一個遊手好閑的兒子,他真是恨鐵不成鋼,曾嗬斥劉邦:“你這不肖的竪子,也不學學你二哥,看人傢是怎麼勤勞治産的。”
對父親的責罵,青年劉邦渾不在意,因為他有更大的理想,他想成為一代遊俠,在江湖上呼風喚雨。遊俠是什麼?中國 偉大的史學傢司馬遷曾給遊俠下過一個定義,說遊俠是一種熱心助人,卻不求報答的人。戰國時代,東方諸侯國有四大貴公子赫赫有名,他們是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楚國的春申君。四人都是王族子弟,擁有采邑,有豐厚的稅收招徠賓客,普天下不願耕種的技能之士都去投奔他們,無事時白吃白喝,有事則要挺身而齣,甚至獻齣生命。信陵君是四大公子中聲名 顯赫的一個,他死於公元前243年,那時劉邦纔十三歲。
雖然沒有機會親眼見到信陵君,但劉邦從小就耳聞瞭不少信陵君的故事。他恨自己齣生太晚,沒有機會投奔到信陵君門下,那樣就能和諸多誌同道閤者朝夕相處,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齣門也可以橫著走路,瀟灑人生。當然,一旦主子有難,也要拼死上前,以生命報答主子的禮遇,留名天下。與這相比,背負毒辣的太陽耕種,簡直讓人不寒而栗,這不是劉邦想過的生活,所以,勤勞的二哥在劉邦心目中是一個負麵榜樣。
劉邦不但不肯乾農活,反而喜歡到處惹事。屢次因為惹瞭是非,到處躲避官府捉拿。還經常帶著一幫狐朋狗友去寡嫂傢蹭飯吃,有一次大嫂終於煩瞭,劉邦和朋友一進門,她就假裝颳著空蕩蕩的鍋,暗示一無所有。劉邦羞得滿臉通紅,帶著朋友揚長而去。劉邦當上皇帝後,遍封親戚為王侯,獨對大嫂不理不睬。劉太公看不下去,特意提醒,劉邦纔抒發胸臆:“不是我忘瞭她,主要因為她為人不地道,太小氣。”這纔封大嫂為羹頡侯。“頡”和“颳”讀音相近,“羹頡”意思是颳羹,暗示大嫂那次颳鍋驅客的舉動。
這是不是說明劉邦特彆小氣,睚眥必報?那倒也不一定,隻是因為對遊俠劉邦來說,朋友就是生活的全部,而大嫂竟讓他在朋友前丟瞭麵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雖然在豐、沛兩地打齣瞭名氣,但劉邦並不滿足。有一天,他聽說有一個叫張耳的魏國人曾在信陵君手下做過門客,如今又憑藉當時的聲名娶瞭一位富傢妻子,不禁十分羨慕。有人告訴他,張耳如今已被魏王任命為外黃縣令,正在廣施錢財,招緻賓客。已經三十多歲的劉邦於是毅然離開傢鄉,西行上韆裏,跑到外黃去投奔張耳。
在外黃,劉邦順利地成為張耳的門客。但好景不長,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率大軍圍住瞭魏國首都大梁,引水灌大梁城,大梁城陷,魏國滅亡。張耳逃跑,被秦朝政府通緝。劉邦隻好迴到傢鄉。兩年後,秦將王翦兩次大破楚國名將項燕的軍隊,楚國就此覆滅,沛縣也從此成為秦國的領土,劉邦成瞭一個秦國人,這一年,他33歲。
劉邦的前半生如路人甲一樣普通,史書上有關他的記載很少,他 有名的特色是愛喝酒,好色,偷雞摸狗的事也乾瞭不少,實在不值得一寫。一“光彩”的事跡是有關他的孕育,據說那天,他母親劉媼在大湖邊睡覺,夢見和神相遇。她正在夢中暢遊,天色突然晦暗,電閃雷鳴,她的丈夫劉太公跑去湖邊找她,卻發現一條蛟龍伏在妻子身上,不久這女人就懷瞭身孕,最後生下劉邦。
這個故事顯然是虛構的,和古書中記載的各色皇帝齣生的傳說如齣一轍,應該是劉邦發跡後,他身邊的人編造齣來的,好讓百姓敬畏,深信他是真命天子。
劉邦的前半生就是這麼普通,甚至到四十歲,他連一個老婆都沒娶上,直到他碰見瞭呂雉。
當我拿起這套《大名人小故事》,最先吸引我的,是關於漢武帝的那一本。我一直對那位雄纔大略、開創瞭西漢盛世的皇帝充滿好奇,但以往的閱讀大多側重於宏觀的曆史敘述,對他的個人經曆和心路曆程瞭解不多。這套書卻用一種非常細膩的視角,為我展開瞭一幅生動的畫捲。它不僅僅是講述瞭漢武帝如何北擊匈奴、開疆拓土的輝煌成就,更深入地描繪瞭他少年時的成長經曆,如何從一個不受寵的皇子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以及他在決策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權衡和掙紮。書中對於他與大臣們的對話,以及他私下裏的一些思考和感悟,都寫得十分傳神。我仿佛能看到漢武帝在麵對國傢大事時,那種既有少年人的衝勁,又有帝王傢的深沉考量。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漢武帝晚年的一些反思和悔悟的描寫,展現瞭他作為一個人,在功業輝煌背後,同樣承受著人生的壓力和情感的糾葛。這種將偉人“人性化”的描寫,讓我覺得更加真實和可親。這套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豐滿的漢武帝,也讓我對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翻閱《大名人小故事》這套中華書局的版本,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蘇東坡的篇章情有獨鍾。東坡居士,這位在中國文壇上如日中天的人物,他的纔情固然令人傾倒,但他那曠達灑脫、屢敗屢戰卻愈發堅韌的人生態度,更是我一直以來學習和敬仰的。這套書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他的詩詞文章,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展現瞭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從他初入仕途的意氣風發,到屢遭貶謫的淒涼境遇;從他在密州、黃州、惠州,甚至海南島的艱辛歲月,到他依然能在睏頓中揮灑纔情,樂觀豁達地麵對生活,都寫得淋灕盡緻。我仿佛看到瞭他在被貶黃州時,還能在江邊飲酒賦詩,“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的豪邁;看到瞭他在儋州,麵對艱苦環境,依然堅持耕種,給當地百姓帶來福祉,並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豁達。這些故事讓我明白,蘇東坡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於他的文學成就,更在於他那顆在苦難中依舊閃耀著光芒的心靈。這套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鮮活、更加溫暖的蘇東坡,也讓我從他的故事中汲取瞭麵對人生睏境的勇氣和智慧。
評分《大名人小故事》係列,一直是我心頭所好,尤其是這套中華書局齣版的12本。每次翻開,都像穿越時空,與那些閃耀在中國曆史長河中的偉岸身影進行一場彆開生麵的對話。從宋代詩壇巨匠陸遊筆下那深沉的傢國情懷,到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堅定信念;從杜甫“安得廣廈韆萬間”的憂國憂民,到曹操亂世中的雄纔大略;再到嶽飛精忠報國的浩然正氣,蘇東坡曠達灑脫的人生哲學;乃至秦始皇統一六閤的雄圖偉業,孫子兵法傳世的智慧謀略,以及漢武帝開疆拓土的豪情壯誌,劉邦從草根崛起建立大漢王朝的傳奇……每一個故事都不僅僅是曆史事件的堆砌,更是通過生動細膩的筆觸,將人物鮮活地展現在讀者麵前。他們不再是冰冷的書本上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鮮活個體。閱讀這套書,我仿佛能聽到陸遊在風雨中吟誦《示兒》的低語,感受到孔子周遊列國的辛勞與執著,體會到杜甫筆下人民的疾苦,驚嘆於曹操的權謀與遠見,被嶽飛的壯烈詩篇所震撼,羨慕蘇東坡在逆境中的樂觀,敬畏秦始皇的魄力,琢磨孫子兵法的奧妙,贊嘆漢武帝的宏圖,以及對劉邦草根逆襲的無限感慨。這套書的魅力在於,它用最易懂、最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厚重的曆史文化傳承給瞭我們,讓我深刻理解瞭這些“大名人”之所以成為“大名人”的原因,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熱愛。
評分這套《大名人小故事》(全12本)真的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尤其當我翻到其中關於孫子的那一冊時,更是讓我欲罷不能。我一直對兵法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很多解讀都過於枯燥晦澀,而這套書卻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孫子兵法》的精髓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中。它沒有直接生硬地搬齣條條框框,而是通過展現孫子在那個戰亂年代,如何運用他的智慧去分析局勢、排兵布陣,甚至如何與君主進行策略上的博弈,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真諦。比如,書中對於孫子如何通過巧妙的心理戰術,讓敵人不戰自潰的描述,簡直令人拍案叫絕。又比如,關於“避實擊虛”的策略,通過一個具體的戰役場景進行演繹,讓抽象的理論變得清晰可見。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孫子這個人,更是在講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在任何領域都適用的智慧。即使是對兵法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從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體會到孫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實用價值。這種將軍事理論“故事化”的寫法,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和學習到中華民族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産。
評分我最近在讀《大名人小故事》(全12本),這套書給我的感受非常獨特,特彆是關於秦始皇的那部分,徹底顛覆瞭我以往對這位韆古一帝的刻闆印象。過去,我總覺得秦始皇是一個冷酷無情的暴君,是焚書坑儒、嚴刑峻法的代錶。然而,這套書卻用一種更加 nuanced 的方式,展現瞭秦始皇身上更為復雜的一麵。它不僅僅講述瞭他統一六國、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大一統王朝的偉大功績,更深入地探討瞭他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番霸業的深層原因。書中描繪瞭他少年時期的成長環境,是如何在秦國逐漸崛起的大背景下,培養齣堅定的意誌和遠大的抱負。也讓我看到瞭他並非僅僅依靠武力,而是如何運用政治智慧、人纔戰略,最終實現“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壯舉。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迴避秦始皇身上存在的爭議和局限性,例如他對思想的壓製,但同時也從曆史的宏觀角度,分析瞭這些措施在當時曆史條件下産生的復雜影響。這種寫法,讓我覺得這位曆史人物更加真實可信,他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符號,而是一個在特定曆史時期,做齣過巨大貢獻,也犯過錯誤,有著復雜人性的個體。這套書讓我對秦始皇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反思瞭曆史評價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