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译丛
循环提问 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13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Systemische Therapie in Fallbeispielen:Ein Lernbuch
丛书名: 心理治疗译丛
平装: 331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100097568, 9787100097567
条形码: 9787100097567
商品尺寸: 22.8 x 14.8 x 2.2 cm
商品重量: 399 g
品牌: 商务印书馆
编辑推荐
弗里茨·B.西蒙、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编著的《循环提问——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以具体的案例和会谈作为例证,将系统式心理治疗中一项重要的访谈技术——循环提问——的各种不同的提问技术勾画出来并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对治疗会谈的再现,本书为读者们清晰地呈现了会谈中的每一个独立的环节;借助附带的评论,本书还展现了治疗师针对不同会谈环节所做的理论上的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Fritz B. Simon(弗里茨·B.西蒙),教授,医学博士,系统式治疗师及咨询师。德国海德堡系统式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目前任该所所长。著有关于系统理论及系统式治疗的重要基础理论著作,如《我的精神病、我的自行车和我》、《不学习的艺术》、《健康的另一面》等。
作者Christel Rech-Simon(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分析治疗师。多年来从事精神病学临床工作,继而开办了自己的心理治疗诊所。与人合著有《给义父母的生存建议》。
译者于雪梅,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教育学博士及博士后,洪堡学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目前为同济大学教授。
目录
1.前言
Ⅰ、访谈
2.治疗的意义/澄清背景/治疗师的中立(施耐德一家)
3.治疗的目标(巴斯蒂安一家,第一部分)
4.解释/解构和建构/“负面思考的积极力量”(巴斯蒂安一家,第二部分)
5.互相制约/“黑色的想象”/作为权力工具的症状(格拉赫一家,第一部分)
6.问题的外部化和拟人化/对改变保持中立(卢卡斯一家,第一部分)
7.过错的分解/具体化/“奇特的结”(迪茨一家)
8.精神病院的角色/机构的帮助导致的慢性化(弗洛林先生)
9.个别治疗的问题/治疗师的帮助导致的慢性化(比格女士)
10.医生会诊/陷入僵局的个别治疗(福克斯女士)
11.夫妻治疗/症状行为对二人关系的影响(舍恩贝格先生和舍恩贝格太太,第一部分)
Ⅱ、暂停
12.中期评语:干预或交谈?
Ⅲ、结尾干预
13.改释/针对问题模式的治疗处方(格拉赫一家,第二部分)
14.“关心的围攻”(卢卡斯一家,第二部分)
15.仪式(巴斯蒂安一家,第三部分)
16.“我的酸奶,你的酸奶”(舍恩贝格先生和舍恩贝格太太,第二部分)
Ⅳ、指导帮助——工具
17.治疗会谈的理想流程
18.提问原则和提问类型
19.干预的原则和形式
20.后续说明(施耐德一家,第二部分/迪茨一家,第二部分/弗洛林先生,第二部分/比格女士,第二部分)
译后记
文摘
版权页:
12.中期评语:干预或交谈?
最近几年以来,在系统式治疗领域内存在着一场理论上的争论:治疗师是否应该、被允许或者能够“干预”到某个当事人系统中去?这场争论与认识论基本观点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系统式治疗的思想正是与这种观点息息相关的。认识论的观点导致了客观主义的世界观被避而远之,按照这种世界观,主客观之间可以被分割得泾渭分明,所以在观察者(例如治疗师)和被观察的系统(例如家庭)之间是能够有所区分的。但是随着二阶控制论的发展,即着眼于高一级的、由观察者和被观察的系统共同组成的系统,这种观点就不再能站得住脚了。观察者始终要冒着这样的危险:他自己通过观察的方法把被观察到的现象给制造出来了;换句话说:他找到了由他自己藏起来的复活节彩蛋。
另一个理论模式也影响到了有关治疗师干预的争论,这就是自主系统、自组织系统的理论在社会系统上的应用。这一理论模式导出的结论是:在系统的结构和系统的交际模式之间,就如同是在家庭和它周围的人际环境(例如治疗师)的行为之间,不存在“指令性的互动”;这就是说,在治疗师的所做或所言与家庭的所做或所言之间,不存在直线型的因果关系。
这一类思考带来的结果是,那些“反干预主义者”宣扬一种“交谈”的模式:治疗师与当事人或当事人系统处于一个“互相就谈话内容从多种角度进行权衡”的过程之中,期间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进行自我改变。按照这种理解,治疗师不是那个知道应该做什么,并且能够给予相应的引导崔“干预’’的专家;治疗系统是在朝着一个不可预见的方向“漂流”。
第三段评价: 收到《预售 循环提问 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这本书,感觉重量挺实在的,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比较充实。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心理咨询的书籍,但很多都是通用的理论介绍,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些充满实践指导和深度思考的案例分析。系统式治疗这个方向我一直觉得很吸引人,因为它强调的是关系的动态和整体性,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个体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并且这些案例能够具有代表性,能够覆盖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和来访者群体。尤其想看到作者如何通过“循环提问”来打开来访者的思维,打破僵局,促进他们自身的改变。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质量一直以来都让我很放心,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也会像它的出版方一样,值得信赖。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我才刚拿到手,封面设计得挺稳重的,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学术性比较强的书。我平时对心理咨询领域挺感兴趣的,尤其是一些实用的案例分析,所以看到《预售 循环提问 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这个书名就毫不犹豫地下单了。我最期待的就是书中的案例部分,想看看作者弗里茨·B.西蒙和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是如何将系统式治疗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咨询中的。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家庭治疗的书,但总觉得理论性太强,缺乏具体操作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提问技巧、会谈流程,以及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来访者时,如何灵活运用系统式思维来解读和干预。商务印书馆出的书,质量上应该是有保障的,印刷和纸张应该都不错。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了,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能够指导我未来实践的宝贵经验。
评分第五段评价: 拿到《预售 循环提问 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其精炼的书名,它直接点明了核心概念:循环提问与系统式治疗的结合,这对于我这个在心理治疗领域摸索多年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方向。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来访者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于其关系网络和系统互动之中。系统式治疗恰恰能够提供一种宏观且深入的视角来解读这些复杂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且作者能够细致地展示如何运用“循环提问”这一核心技术,如何在实践中观察、理解并介入来访者的系统。弗里茨·B.西蒙和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作为作者,他们的经验和理论融会贯通,我相信这本书定能为我带来启发。商务印书馆的严谨出版态度,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充满了期待。
评分第二段评价: 这本《预售 循环提问 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真是来得太及时了!我最近正在一个心理咨询的进阶课程,课程中就提到了系统式治疗,但很多概念对我来说还是有点抽象,需要有实际案例来辅助理解。我特别想知道书里是如何讲解“循环提问”这个概念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沟通方式,能够深入挖掘来访者的关系模式和认知视角。弗里茨·B.西蒙和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这两位作者的名字我虽然之前没有特别关注,但能被商务印书馆引进并出版,肯定是有其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案例剖析,比如一个家庭矛盾的案例,是如何通过一步步的循环提问,让家庭成员看到彼此的立场,最终找到解决方案的。希望这本书能帮我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更好地连接起来,提升我的咨询能力。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书名《预售 循环提问 系统式治疗案例教程》就已经很吸引我了。我是一名正在学习心理咨询的学生,对于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咨询技巧一直感到困惑。系统式治疗一直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向,因为它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个体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家庭和关系方面。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如何通过“循环提问”来引导来访者思考的,这其中的逻辑和技巧是怎样的。弗里茨·B.西蒙和克里斯特尔·莱西-西蒙这对作者组合,听起来就很有默契,他们的案例教程一定充满了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案例演示,最好能有详细的对话记录和治疗师的思考过程,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模仿。商务印书馆的出品,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