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产品参数信息由天猫提供,仅作参考,下面是唐人图书专营店提供的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修订第六版) |
作者或编译者: | 作者:李泽厚 著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
ISBN: | 9787108026002 |
: | 46元 |
出版日期[仅参考]: | 2007年10月 |
装帧及开本: | 精装32开 |
页数[仅参考]: | 464页 |
其他参考信息: | 我的确很高兴看到近期西方康德研究的“路向”与我三十年前《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一书有相当接近处。这就是从传统偏重康德的先验主义、个体主义、理性主义、第二批判,转到重视康德的经验主义、集体主义、感性主义、第三批判和康德有关政治、历史、宗教的许多论说;也就是说转到重视康德的人类学和历史观并据此来解读康德。 ——李泽厚 |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 |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写成于“文革”,初版于1979年春。一读者言曰,读此书始知什么是哲学,俩们著名美国华人学者曾不约而同地认为此书乃有关康德哲学的佳中文著作。该书一扫陈陈相因的论调模式,论述了康德先验论在哲学史上的枢纽意义,谈论了认识论(真)、伦理学(善)、美学和目的论(美)三大领域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究竟何在,作者创造性地运用实践观点逐一予以后具体剖析,径而申说了作者本人的哲学;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类社会的根基,以“人类如何可能“回应了康德的”的著名课题。 |
作者简介 | |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曾就读于宁乡四中,湖南省师范,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 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李泽厚成名于五十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 拓展其学术论域,促引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九十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美学三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2010年2月,美国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式层与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位中国学人。 |
目录 | |
内容提要 章 思想来源和发展过程 一 时代背景和政治倾向 二 思想资料 三 牛顿和卢梭的决定性影响 四 前批判期 五 “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 六 “回到康德”的现代思潮 第二章 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一 所谓“批判哲学” 二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三 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四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五 “综合”是改造对象 六 关于数学的本质 第三章 认识论:(二)空间与时间 一 时、空是“感性直观形式” 二 “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三 现代西方哲学批判康德的时、空观 四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第四章 认识论:(三)范畴 一 范畴作为“知性纯粹概念” 二 “先验构架” 三 “知性的先验理”:甲、“量”与“质” 四 “知性的先验理”:乙、“实体”与“因果” 五 “知性的先验理”:丙、“交互”与“经验思维三准则” 六 自然科学因果性理论中的康德主义 七 “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 第五章 认识论:(四)“自我意识” 一 “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 二 “主观演绎” …… 第六章 认识论:(五)“二律背反” 第七章 认识论:(六)“物自体” 第八章 伦理学:(上)道德律令 第九章 伦理学:(下)宗教、政治、历史观点 第十章 美学与目的论 后记 再版后记 三十周年修订第六版后记 附录:循马克思、康德前行 |
精彩内容及插图 |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