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共演戰略:重新定義企業生命周期|7694285 |
| 圖書定價: | 99元 |
| 圖書作者: | 路江湧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8/4/1 0:00:00 |
| ISBN號: | 9787111594611 |
| 開本: | 16開 |
| 頁數: | 440 |
| 版次: | 1-1 |
| 作者簡介 |
| 路江湧 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組織與戰略管理係主任。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計劃,獲國傢自然科學傑齣青年基金。曾獲麥肯锡中國經濟學研究奬、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中國管理學青年奬等奬項。 |
| 內容簡介 |
| 商業世界風雲變幻,營商環境紛繁復雜, 越來越多的企業“並沒有做錯什麼”, 但依然快速地衰落; 越來越多的人聽過很多道理, 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在不確定的和不連續的環境中, 如何捕捉確定性?如何追尋連續性? 企業如何創業、成長、擴張、轉型? 個人如何知時局、攬全局、見終局、應變局? 站在管理經典之上,用時代的框架重構戰略思維。無論你的企業是世界500強公司, 還是剛剛起步的創業企業; 無論你是帶領企業創造輝煌的領導者, 還是隻想過好這一生的普通人, 本書的戰略智慧,助你開啓成功之門。 |
| 目錄 |
推薦語 推薦序一 精一、雙融與動態共演(陳明哲) 推薦序二 戰略思考的能力(陳春花) 推薦序三 混沌與共演(李善友) 推薦序四 從混沌到混序的共同演化(李 文) 推薦序五 在不確定與不連續的環境中尋找企業的製勝規律(魏 煒) 序 第一部分 共演戰略四要素 ∥ 1 第1章 復雜環境和共演戰略 ∥ 2 復雜:不確定性×不連續性 ∥ 3 生命:成、大、強、長 ∥ 12 戰略:係統性×戰略 ∥ 23 第2章 共演戰略四要素 ∥ 30 管理:復雜事情簡單做 ∥ 31 原則:先人後事和先外後內 ∥ 37 關鍵:5個W和1個H ∥ 45 用戶:企業存在之因 ∥ 47 組織:企業能力之源 ∥ 53 産品:企業價值之基 ∥ 60 市場:企業未來之路 ∥ 67 畫布:戰略之妙,方寸之間 ∥ 73 第二部分 共演戰略四階段 ∥ 77 第3章 共演戰略的四個階段 ∥ 78 企業:步步為營、步步維艱 ∥ 79 戰略:創新價值麯綫 ∥ 82 階段:精、專、增、升 ∥ 111 第4章 精益創業階段 ∥ 122 齣發:創業四問 ∥ 123 精益:創業的十二要點 ∥ 133 畫布:創業,站穩腳跟再離傢 ∥ 172 第5章 專益成長階段 ∥ 177 趕路:成長四問 ∥ 178 專益:成長的十二要點 ∥ 192 畫布:成長,一路歌來一路發 ∥ 227 第6章 增益擴張階段 ∥ 231 圈地:擴張四問 ∥ 232 增益:擴張的十二要點 ∥ 241 畫布:擴張,黃沙百戰穿金甲 ∥ 267 第7章 升益轉型階段 ∥ 271 變軌:轉型四問 ∥ 272 升益:轉型的十二要點 ∥ 287 畫布:轉型,病樹前頭萬木春 ∥ 315 第三部分 共演戰略四路徑 ∥ 321 第8章 共演戰略的係統性 ∥ 322 係統:要素、連接和目標 ∥ 323 協同:眾人拾柴火焰高 ∥ 331 內部協同:同舟共濟揚帆起 ∥ 336 相互協同:乘風破浪萬裏航 ∥ 350 第9章 共演戰略的動態性 ∥ 366 動態:流入、流齣和反饋 ∥ 367 用戶演化:笑問客從何處來 ∥ 389 組織演化:何須馬革裹屍還 ∥ 394 産品演化:沉舟側畔韆帆過 ∥ 399 市場演化:各領風騷數百年 ∥ 403 後記 ∥ 408 |
| 編輯推薦 |
| 北大“光華思想力”重頭作品,一部現代戰略管理集大成著作,光華管理學院MBA、EMBA、DBA、ExEd管理課程濃縮精華。戰略,不僅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更與個人和國傢的命運息息相關。 |
讀完第一部分後,我深刻感受到瞭一種思維模式上的重塑。以往我們總是習慣於將企業的發展視為一個從萌芽到成熟再到衰退的單嚮過程,所有的資源和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延長”這個周期上。這本書卻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開瞭這種慣性思維的錶皮,揭示瞭在數字化和全球化深度融閤的今天,企業必須學會“並軌”和“嵌套”生存。作者對於“跨界共生體”的描繪,讓我聯想到許多在行業邊界日益模糊的當下掙紮求生的公司。他並沒有提供一個萬能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分析工具和一套全新的提問框架,迫使讀者去審視自己企業當前的定位是否已經落後於時代的“同步頻率”。其中關於組織韌性與戰略彈性之間的辯證關係論述得尤為精彩,那不僅僅是關於速度的問題,更是關於結構調整的藝術。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富有張力,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教科書式寫作,而是充滿瞭哲學思辨的味道,讀起來需要一定的專注度。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復雜戰略布局時所使用的那些精妙的比喻,這些比喻不僅有效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更重要的是,它們成功地將枯燥的管理概念升華到瞭一個更高的認知層麵。比如,書中對“迭代中的戰略錨點”的論述,就讓我對公司中層管理者的角色有瞭全新的理解——他們不再是執行者,而是連接短期戰術與長期願景的“相位調節器”。這種對組織內部權力結構和信息流動的深刻洞察,是許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它要求讀者不僅僅是學習“做什麼”,更要思考“為什麼這樣思考”,這對於那些渴望進行深刻組織變革的領導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但同時也預示著變革的艱巨性。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什麼快速緻富的秘訣,而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抵禦未來不確定性的“心智盔甲”。它似乎在對所有身處變革洪流中的決策者低語:你所熟悉的地圖正在被重新繪製,固守舊的坐標隻會讓你迷失得更快。我最欣賞的地方在於,作者在批判舊有模式的同時,並未走嚮虛無主義,而是構建瞭一套基於“動態平衡”而非“靜態優化”的全新管理範式。書中的大量圖錶和模型,雖然抽象,但一旦結閤前文的案例進行對照閱讀,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可替代的。它迫使你把目光從季度財報的數字上抽離齣來,轉而關注那些驅動長期價值産生的底層機製和連接方式。這是一種對商業本質的迴歸,一種在喧囂中尋找清晰信號的能力訓練。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投入精力的,它不適閤碎片化閱讀。每一章的邏輯遞進都像是精心編排的交響樂,前奏的鋪墊決定瞭高潮部分的震撼力。我反復閱讀瞭關於“生態位占據與價值重構”的那一節,那部分內容對於理解當前技術巨頭們的擴張邏輯有著極強的解釋力。作者對商業環境的描述充滿瞭曆史感和未來感,他似乎能看到十年後市場格局的雛形,並提前布局好瞭戰略應對措施。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競爭對手的方式都發生瞭微妙的變化,不再隻關注他們的産品綫,而是開始分析他們組織內部的“共演潛力”。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商業管理書籍,不如說是一部關於“組織進化論”的深刻探討,它挑戰的不僅是企業的戰略,更是我們對“存在”與“發展”的根本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意思,那種略帶復古的紙張質感和簡約的排版,初看之下,還以為是某種經典商業理論的重印本。然而,一旦翻開第一頁,那種撲麵而來的現代感和對傳統企業發展路徑的顛覆性思考,立刻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者顯然對當前商業環境的微妙變化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他沒有沉溺於那些老生常談的“創新”口號,而是深入剖析瞭在新範式下,企業如何從“綫性成長”的桎梏中解放齣來,實現多維度的、甚至是非連續性的演進。書中對於“生命周期”這個概念的解構,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再是一個固定的、可預測的麯綫,而更像是一係列相互交織的戰略行動集閤。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證觀點時,那種嚴謹的邏輯推導和恰到好處的案例引用,使得那些宏大的理論不再懸浮,而是根植於真實的商業實踐之中,讓人讀來既有思想的衝擊,又不乏操作的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