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英语考研红皮书:2019王江涛考研英语(二)满分写作 | ||
| 定价 | 41.90 |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 版次 | 第壹版 | |
| 出版时间 | 2018-03-01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王江涛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13598439 | |
| 重量 | 390 | |
《2019王江涛考研英语(二)满分写作》是外研社联合新东方考研写作首*主讲王江涛共同打造的,囊括了考研英语(二)写作备考所需的*实用的内容。本书包括三大部分。第壹部分解读了*新的考研英语(二)写作大纲并提供了写作攻略的详解;第2部分是考研英语(二)写作大、小作文的60个精准预测话题及范文,范文的语言地道、构思新颖、妙词佳句迭出,并配有中文译文、王老师点评、素材词汇和短语、亮点表达和佳句拓展。第三部分为历年考研英语写作真题详解,对2010年到2018年考研英语(二)的写作真题进行了详细解析和范文讲解。《2019王江涛考研英语(二)满分写作》中共包括78篇英语(二)写作范文,其中新增6篇热点话题范文,更有王老师精彩授课视频和范文英美音慢读MP3录音可免费下载或在线播放。
坦率地说,我购买这本书是冲着“王江涛”这个名字去的,因为他早年在其他公开课上的讲解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种既幽默又充满洞察力的风格,让人很容易接受。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说实话,不算特别新潮,但非常“耐看”。我尤其欣赏它在“作文审题立意”部分所花费的心思。很多考生拿到题目后,要么审题跑偏,要么立意过于肤浅。这本书里关于“如何快速锁定核心冲突点”的步骤分解,对我这种容易“想太多”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提供了一个快速筛选有效信息、舍弃干扰项的思维模型。举个例子,对于一篇关于“传统与创新”的题目,它明确指出了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辩证分析,并给出了不同观点的支持句型。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竟然还收录了一些“反面论证”的经典句式。这在很多只强调“歌颂光明”的范文书中是看不到的。能正视并有效论述反面观点,恰恰是高分作文体现逻辑严谨性的关键。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写出多么华丽的辞藻,而在于教你如何“赢得”阅卷老师的信任,即你的论述是站得住脚的。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上感觉分量很实在,不像有些辅导书内容稀疏,靠大字体和空白页来凑数。我最欣赏它在“常见失误分析”部分的处理方式。它并非泛泛而谈,而是通过大量“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对比范例,直观地展示了哪些表达是考研英语写作中的“高危地带”。比如,它特别指出了中文思维直译的几个陷阱,例如在描述抽象概念时,中文习惯用动词,而英文更倾向于使用名词化结构。书中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提供了“中文思路——错误表达——地道表达”的完整修正路径。这对我这种“中式英语”根深蒂固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此外,它对于限时写作的心理调适也给出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建议,比如在拿到题目后应该如何分配审题、列提纲、写作和检查的时间比例。这说明作者不仅是语言专家,更是深谙考场实际操作的“老兵”。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战性和针对性,它把写作这门看起来玄乎的学问,拆解成了可以量化、可以训练的具体步骤,让我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多了一份踏实的把握。
评分我是一名基础相对薄弱的二战考生,对于写作,我最大的恐惧是“无话可说”和“词汇贫乏”。当我打开这本书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对基础词汇和句型的“再加工”能力。它并没有推荐那些晦涩难懂的GRE词汇,而是聚焦于如何将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但使用频率不高的基础词汇,通过巧妙的搭配和置换,瞬间提升其“考研档次”。比如,对于“重要”这个词,它不是简单地给出important,而是提供了诸如“paramount significance”、“pivotal role”等多种场景下的替换方案,并且在例句中明确标示了适用范围。这比死记硬背单词书有效率高出百倍。另一个亮点是它对“句子结构多样化”的讲解。它没有陷入复杂的从句嵌套,而是侧重于如何通过主动被动语态的灵活切换,以及插入语的巧妙运用,来打破段落内句式的单调。我用书中教的方法修改了我自己写的一篇模拟作文,仅仅是调整了几个句子的主语和结构,文章的流畅度和气势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本书的精髓在于“举一反三”,它提供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套可以灵活套用于任何题型的“思维工具箱”。
评分我对这本封面设计略显传统的写作指导书,最初的期待值是中等的,毕竟“满分”二字在考研辅导界未免有些夸张的成分。我更看重的是它在“应试技巧”和“语言地道性”之间的平衡。当我翻到关于“看图作文”的章节时,我立刻被它对“画面解读”的深度分析所吸引。很多书只是简单地告诉你“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但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去剖析图画背后的社会现象或价值观冲突,这对于写作的“立意拔高”至关重要。比如,它解析了一幅关于“科技依赖”的漫画,并没有停留在“低头族”这种表层现象,而是深入探讨了人与工具关系的哲学思辨,并给出了几种不同深度的论证层次。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框架。此外,它对于“高级连接词”和“过渡句”的用法讲解得非常细致,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告诉你哪个词在哪个逻辑位置使用最自然,避免了“用错地方的高级词汇”带来的尴尬。这种对细节的把控,正是我在模拟写作中屡屡失分的地方。我感觉这本书更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导师,在你即将犯错时,及时用精准的红笔点出来,而不是一股脑地塞给你一堆理论知识。
评分这本所谓的“红皮书”,我拿到手时内心是忐忑的,毕竟考研英语二的写作部分,向来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关键。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市面上主流的写作辅导书,但总感觉那些所谓的“模板”生硬得像塑料花,用在真题上总显得格格不入,阅卷老师一眼就能识破。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逻辑衔接和语篇结构上的处理。拿到这本书后,我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从头到尾翻阅了它的例句和解析。我发现它似乎没有过多纠结于那些华而不实的复杂句式,反而将重点放在了如何用最地道、最自然的表达方式来构建论点和支撑论据。尤其是在图表作文的处理上,它给出的几种不同的叙事角度,让我眼前一亮。过去我总是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描述数据,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先总结趋势,后深入挖掘原因”的思路,这在考场上无疑能更快地抓住阅卷人的眼球。而且,它的许多范文,我尝试着在脑海中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发现其核心思想的传达是清晰而有力的,这比单纯堆砌高级词汇要实用得多。对于我这种写作基础一般,但渴望在短期内找到得分捷径的考生来说,这种注重实用性和可模仿性的内容,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希望能从中找到那种“一通百通”的感觉,而不是仅仅记住几段固定的“套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