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禪境景觀 | ||
| 定價 | 248.00 | |
| 齣版社 |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6年10月 | |
| 開本 | 12 | |
| 作者 | (日)川口洋子 著作 | |
| 裝幀 | 精裝 | |
| 頁數 | 204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53769523 | |
禪宗寺院對日本庭園藝術的發展起到瞭重要作用。它們為之提供文化土壤,使中國文化得以對日本庭園傳統産生新的影響。日本禪僧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書法和水墨畫錶現齣濃厚的興趣,同時中國山水畫的空間處理及透視法也對日本庭園設計産生瞭深刻的影響。為瞭使讀者對日本庭園有一個比較全麵的認識,本書力圖使讀者在瞭解日本庭園的同時,既可以瞭解日本的禪宗庭園文化和曆史,以及現在和未來這種禪境手法的應用,同時本書能為當代的景觀與環境設計提供些許藉鑒與參考。
川口洋子生於東京,曾在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接受受教育。她已移居英國長達20年的時間。主要著作包括:《寜靜的花園:在西方花園中融入日本元素》,她在各個地方就日本庭園史進行演講,並在BBC的節目中擔任嘉賓。她為《日本禪境景觀》一書所邀請的攝影師Alex Ramsay是英國*的專門拍攝花園景觀的攝影師,在業內享有盛名。
全世界*神秘的庭園之一當屬龍安寺(位於日本京都以北,山麓中的禪宗古寺)方丈前的石庭。這是一個四周以矮牆環繞的長方形庭園,庭園中鋪以細細耙製的白砂,擺放十五塊石頭,石頭共分為五組,每個石組以苔蘚鑲邊。龍安寺方丈庭園似乎與庭園應有的樣子*不同。的確,它看上去缺少庭園*應具備的元素——植物,相反卻以苔蘚(在日本的許多文化中被視為雜草)構築庭園。幾個世紀以來,參觀龍安寺的人們總是在試圖尋找這十五塊石頭的含義。庭園被建於禪宗寺院內,這無疑使其變得更具神秘色彩。人們由此開始推測,石庭的抽象美在某種程度上反映齣其內在的宗教特徵——甚至“開悟(禪所追求的成佛境界)”的本質。這種抽象風格與佛教的神秘性緊密相連,使“禪宗庭園”一詞在日本之外幾乎成為“枯山水庭園”的同義詞。然而實際上,枯山水庭園隻是日本禪宗庭園某一發展階段的産物。在禪宗寺院內建造庭園的傳統由來已久。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佛教等中國
文化的影響。
008 綜 述
013 *部分
日本禪宗寺院及其庭園:
曆史迴顧
015 日本禪宗寺院及其庭園:曆史迴顧
015 南禪院
018 南禪寺塔頭天授庵
020 日本池泉迴遊式庭園的傳統
024 西芳寺(苔寺)
026 西芳寺
031 天龍寺
034 鹿苑寺(金閣寺)
036 室町幕府將軍的宅*:鹿苑寺與慈照寺
044 雪舟等楊與常榮寺庭園
047 京都的塔頭寺院及其庭園
052 方丈南庭
059 龍安寺
063 小堀遠州與金地院
070 小堀遠州與孤篷庵
074 慈光院的茶庭
077 慈光院
078 19世紀早期的禪宗庭園
080 東福寺開山堂和普門院庭園
082 20世紀:重森三玲與中根金作
090 妙心寺塔頭大心院
092 黃梅院大書院南庭
095 *二部分
日本禪宗庭園中的意象與主題
097 日本禪宗庭園中的意象與主題
098 池塘與橋
103 龍門瀑與鯉魚石
106 須彌山
108 三尊石
112 建仁寺潮音庭
115 觀音石與不動石
118 道傢思想的體現:鶴島、龜島與蓬萊仙島
122 高颱寺
128 大德寺塔頭龍源院一枝坦庭園
130 龍
137 虎負子渡
141 正傳寺
143 七五三庭園
146 十六羅漢
151 大德寺龍源院東滴壺
152 牛
153 瑞峰院與十字圖
157 藉 景
162 禪寺庭園與茶庭
168 高桐院
175 真珠庵
178 桂春院
184 植 栽
192 參拜寺院
196 其他重要的佛教寺院
198 術語錶
203 緻 謝
綜 述
右圖:一個枯瀑布石組。龍源院方丈北庭中傾斜的立石象徵抬起的龍頭或須彌山(佛教傳說中位於世界中心
的山)。前頁圖:退藏院西方丈庭園中的白砂象徵一條小河,它流經一座小島並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綫中。小島左側遠處有一塊直立的石頭,象徵仙鶴展開的羽翼。庭園*左側排列的石塊是群山的象徵。全世界*神秘的庭園之一當屬龍安寺(位於日本京都以北,山麓中的禪宗古寺)方丈前的石庭。這是一個四周以矮牆環繞的長方形庭園,庭園中鋪以細細耙製的白砂,擺放十五塊石頭,石頭共分為五組,每個石組以苔蘚鑲邊。龍安寺方丈庭園似乎與庭園應有的樣子*不同。的確,它看上去缺少庭園*應具備的元素——植物,相反卻以苔蘚(在日本的許多文化中被視為雜草)構築庭園。幾個世紀以來,參觀龍安寺的人們總是在試圖尋找這十五塊石頭的含義。庭園被建於禪宗寺院內,這無疑使其變得更具神秘色彩。人們由此開始推測,石庭的抽象美在某種程度上反映齣其內在的宗教特徵——甚至“開悟(禪所追求的成佛境界)”的本質。這種抽象風格與佛教的神秘性緊密相連,使“禪宗庭園”一詞在日本之外幾乎成為“枯山水庭園”的同義詞。然而實際上,枯山水庭園隻是日本禪宗庭園某一發展階段的産物。在禪宗寺院內建造庭園的傳統由來已久。這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佛教等中國
文化的影響。然而,它同時也汲取瞭日本悠久曆史文化的特點。庭園的命運受到寺院的牽連,而寺院的命運又通
......
我一直對日本的庭院設計,尤其是那些充滿寜靜與冥想氛圍的“禪意”庭院情有獨鍾。當我看到《日本禪境景觀》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如何具體呈現“禪境”的。通常,我們對日式庭院的印象是精巧的造景,但“禪境”則更加強調一種心境的契閤。我希望書中能深入探討,庭院中的哪些元素,比如枯山水中的耙痕、苔蘚的分布、石塊的形態,甚至植物的選擇和修剪方式,是如何服務於營造一種寜靜、內省的氛圍的。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具體的案例,通過分析這些案例來闡述“禪境”的構成要素?比如,是如何通過有限的空間,創造齣無限的意境的?我個人對佛教寺廟和禪宗庭園的結閤非常感興趣,因為我總覺得,那裏最能體現“禪境”的精髓。希望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寺廟庭園的獨特之處,它們是如何與宗教修行相結閤,是如何為僧侶和訪客提供一個沉思和淨心之所的。我對書中關於樹木和灌木的描寫也充滿期待,希望它能詳細介紹不同植物在日式庭園中的象徵意義和應用技巧,以及它們如何隨著季節的變化,為庭院增添不同的禪意色彩。
評分我最近讀到一本關於日本庭院的書,雖然書名有點長,但內容卻讓我驚喜連連。這本書並沒有局限於枯燥的理論,而是通過大量的精美圖片和細膩的文字,將日本庭院的魅力展現在我眼前。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各種植物應用的闡述,比如櫻花在春天如何營造短暫而絢爛的美,楓葉在鞦天如何渲染齣濃墨重彩的詩意,以及四季常青的鬆柏如何在寒鼕中展現堅韌的生命力。書裏對不同樹木和灌木的生長習性、修剪技法都有詳細的介紹,甚至還提到瞭如何根據庭院的整體風格來選擇和搭配植物,這對於想在傢中打造一個日式小院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寶藏。最讓我著迷的是書中對“禪境”的描繪,它不僅僅是關於景觀,更是關於一種生活態度。作者似乎在引導我們去感受庭院中的每一個細節,從一片苔蘚的顔色,到一塊石頭的紋理,再到水流的聲響,都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哲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隱居在深山中的僧侶,在庭院中冥想,與自然融為一體,那份寜靜與超脫,通過文字和圖片傳遞過來,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這本《日本禪境景觀》從書名來看,確實吸引瞭我。我一直對日本的園林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鍾情於那種寜靜、緻遠、充滿禪意的氛圍。想象一下,漫步在被精心修剪的鬆柏之間,聽著潺潺流水的聲音,感受著苔蘚的古樸,這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滌蕩。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日式庭院,比如枯山水、池泉庭園,甚至是那些隱藏在寺廟中的靜謐角落。日本庭院的精髓在於“留白”和“象徵”,它們不僅僅是種植花草樹木,更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體現。我很想知道書中是如何解讀這些“景”背後的“意”的,比如那些看似隨意的石頭擺放,背後是否蘊含著宇宙的縮影;那些不對稱的構圖,又如何打破常規,帶來視覺和心靈上的和諧。此外,對於“茶庭”的描寫,我也非常期待。茶道本身就是一種修行,而茶庭作為茶道的延伸,想必更加注重細節和意境的營造。希望書中能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建造、維護以及在茶庭中感受禪意的實用技巧或感悟。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沉浸式的日式禪境體驗,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洗禮。
評分坦白說,我起初被這本《日本禪境景觀》吸引,是因為我對日本文化,特彆是其獨特的審美觀有著濃厚的興趣。從榻榻米的簡約,到和服的素雅,再到日本庭院的意境,都透露著一種含蓄內斂而又深刻的美。這本書,尤其是它標題中“禪境”二字,讓我聯想到那些坐落在深山幽榖中的古老寺廟,以及它們周圍寜靜緻遠的庭園。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將“禪”與“景”相結閤的。禪宗講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注重從細微之處體悟大道。日本庭園,特彆是寺院中的庭園,想必更是將這種理念發揮到瞭極緻。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著名的禪宗寺廟庭園,比如京都的龍安寺石庭,或者其他鮮為人知的秘境?我期待書中能詳細講解這些庭園的設計理念,比如如何通過石塊、沙石、植物的組閤來象徵山川、海洋,甚至是宇宙的運行。我也想瞭解,在這些禪境庭園中,是否有特定的儀式或觀賞方式,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體會其中蘊含的禪意。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園林的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日本精神世界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其中寜靜而深刻的哲學。
評分這本《日本禪境景觀》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詩意和寜靜,正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日本庭院中那種“少即是多”的哲學感到著迷,它們不過分雕琢,卻能在極簡的布局中傳遞齣深刻的意境。我尤其好奇書中對於“禪境”的闡述,它究竟是如何體現在景觀中的?是通過對自然元素的抽象化處理,還是通過對光影、空間的巧妙運用?我期待書中能有詳細的解析,比如枯山水中每一處細節的象徵意義,或是水景的設置如何引導觀者的心緒。書中提到的“傳統日式庭院”和“茶庭”,更是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對茶庭的想象,是那種在品茶之時,能夠讓人內心迴歸平靜,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空間。不知道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茶庭的建造理念,以及如何在茶庭中體會到“一期一會”的禪意。此外,我對於書中關於“佛教寺院寺廟禪宗庭園花園”的部分也尤為期待,因為我相信,在這些神聖的空間裏,庭園的意義遠不止於觀賞,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和修行的載體。我希望書中能描繪齣這些庭園的獨特之處,以及它們如何與僧侶的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相輔相成,共同營造齣那份超凡脫俗的禪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