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瘍科心得集

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瘍科心得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田代華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
  • 瘍科
  • 臨床
  • 傷科
  • 經驗方
  • 醫案
  • 傳統醫學
  • 外科
  • 病例分析
  • 瘍科心得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翰林學府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ISBN:9787117076975
商品編碼:27440526190
包裝:01
開本:09
齣版時間:2006-08-08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

書名:瘍科心得集

定價:12.00元

作者:(清)高秉鈞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17076975

字數:

頁碼:153

版次:1

裝幀: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瘍科心得集》分上中下3捲,方匯1捲,成書於嘉慶十年(1805),是高氏30餘年外科臨證經驗的總結。初刊於嘉慶十一年(1806),很快流傳全國,深受外科醫傢歡迎,僅時隔三年,盡心齋便於嘉慶十四年(1809)再版印行。現存版本除上述兩種外,尚有光緒二十七年(1901)無锡日升山房刻本,光緒三十二年(1906)文瑞樓石印本等。

內容提要


本書為清代名醫高秉鈞撰著。高氏字錦庭,锡山(今江蘇無锡)人。精通內外科,尤以外科馳名於江浙問。
本書共3捲,成書於嘉慶十年(1805),是高氏外科臨證經驗的總結。高氏窮研《內經》,博綜經典,主張治外必本於內,治瘡瘍須分陰陽虛實,提齣“毒攻五髒”的主要證候,確立瞭“按部求因”的辨證方法,創立瞭“兩證互相發明”的外科編寫體例。並於書後匯集瞭260餘1外科常用方劑。該書對當今中醫外科臨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次整理,以嘉慶十一年(1806)初刻本為底本,精審精校,使內容更加準確。書前增加導讀,書末附有方劑索引,便於讀者查閱。本書為中醫外科醫生所必備,也可供其他中醫工作者參考。

目錄


捲上
瘍證總論
瘍科調治心法略義
申明外瘍實從內齣論
辨腦疽對口論
腦疽後論
辨百會疽玉枕疽論
辨夭疽銳毒虛實論
辨大頭瘟抱頭火丹毒論
辨鬢疽額疽論
辨鳳眉疽眉心疔眉發論
辨眼丹眼漏論
辨眼胞菌毒眼胞痰核論
辨鼻淵鼻痔鼻衄論
辨龍泉疔虎須疔顴骨疔論
辨唇疔繭唇舔唇疳論
辨口瘡口糜論
辨嬰孩螳螂子雪口疳梅花疳論
辨牙咬托腮寒熱虛實傳變骨槽論
骨槽風後論
辨牙漏牙宣牙疔論
辨走馬牙疳風熱牙疳牙菌論
辨舌喑舌痹論
辨木舌舌衄論
辨舌疳牙岩舌疔論
辨懸癰撞舌論
辨喉蛾喉癰論
辨纏喉風虛實不同及小兒馬脾風論
辨喉疳喉菌論
辨喉痹喉癬論
辨梅核氣喉喑論
辨爛喉丹痧順逆論
附:王步三先生爛喉丹痧論
辨耳癰耳菌虛實論
辨鸕鶿瘟耳根癰異證同治論
辨發頤豌豆瘡論
辨頸癰鎖喉癰論
辨風熱痰驚痰論
辨瘰癧癭瘤論
辨缺盆疽腑癰胛癰論
附:湯森亭先生肩背臂膊諸痛論
辨夾癰米疽論
辨臂癰魚肚發論
辨骨螻疽垂臂發論
辨石榴疽鶿癰論
辨螻蛄串肘癰肘後毒論
……
捲中
捲下
方匯
方劑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名醫臨證驗案精萃——集腋成裘,融匯古今,啓迪醫道 本書籍並非《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瘍科心得集》的續篇或姊妹篇,而是另一部凝聚曆代名醫臨床智慧與豐富經驗的珍貴醫案匯編。它著眼於中醫整體觀與辨證施治的精髓,精選數百則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醫案,涵蓋瞭內、外、婦、兒、五官等多個科室,力求呈現中醫臨床治療的博大精深與實用價值。本書旨在為中醫學習者、臨床工作者乃至對中醫養生保健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生動的中醫學習範本。 內容概述: 本書的編纂宗旨在於“集腋成裘,融匯古今,啓迪醫道”。我們深知,中醫的生命力在於其臨床實踐與經驗傳承。古今醫傢,如同星辰大海中的璀璨明珠,他們的醫案不僅是疾病治療的記錄,更是思想碰撞、理論升華的載體。本書精心挑選瞭那些具有代錶性、創新性、療效卓著的醫案,力求做到: 跨越時空,博采眾長: 既有源遠流長的經典醫案,如張仲景、孫思邈等先賢的治療思路;也收錄瞭近現代名醫的實踐經驗,如葉天士、吳鞠通、蒲輔周、李可染等大傢的臨證絕技。這些醫案跨越瞭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反映瞭中醫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發展演變,展現瞭中醫理論的普適性與地域性。 科室全麵,癥狀萬象: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病種或科室,而是以“臨床”為導嚮,涵蓋瞭中醫常見的內科雜病(如咳嗽、哮喘、泄瀉、眩暈、失眠、心悸等)、外科傷科(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的辨證治療)、婦科常見病(如月經不調、帶下、不孕、妊娠相關疾病)、兒科疾病(如小兒感冒、消化不良、驚厥等)、五官科常見病(如眼疾、耳疾、鼻疾、咽喉疾病)等。通過對不同病癥的醫案分析,讀者可以係統地瞭解中醫辨證論治的普遍規律,以及針對具體病證的個性化治療策略。 醫案精讀,深入淺齣: 每一則醫案的選錄都經過嚴格的篩選,力求在真實性、典型性、代錶性方麵做到最優。每則醫案都包含詳細的病史、脈象、舌苔、癥狀描述,以及醫傢的詳細辨證施治思路,包括病因病機分析、治則治法確立、方藥選擇與加減、用藥劑量與煎服方法,甚至還可能涉及針灸、推拿、膏丹丸散等其他療法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本書不僅僅羅列醫案,更注重對醫案的深入解讀。每則醫案的編者會根據現代醫學的認知,結閤中醫理論,對醫案的療效、思路進行分析和評述,闡釋其理論價值和臨床意義,幫助讀者理解醫傢“病機何在,治法何從”的思維過程。 理論與實踐並重,啓迪思維: 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其“啓迪醫道”的功能。通過對這些經典醫案的研讀,讀者不僅能學到具體的病證治療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夠領悟到名醫們是如何通過望聞問切,捕捉病機的細微之處;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癥狀中,抓住病邪的關鍵;是如何根據患者的體質、情誌、環境等多種因素,製定齣最恰當的治療方案。本書旨在培養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其創新思維,使其在未來的臨床實踐中,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中醫理論。 本書特色: 1. 係統性與全麵性: 不同於單一病種或單一療法的書籍,本書展現的是中醫臨床的廣闊圖景,使讀者對中醫的整體治療體係有一個宏觀的認識。 2. 權威性與經典性: 醫案均精選自曆代名傢,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臨床指導意義,是中醫臨床寶貴的財富。 3. 實用性與可操作性: 詳細的辨證論治過程和方藥配伍,為臨床醫生提供瞭直接可藉鑒的參考,也為初學者提供瞭模仿和學習的範本。 4. 啓發性與創新性: 通過對醫案的深入剖析,引導讀者理解中醫的思維模式,鼓勵其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5.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必要時,書中會配以脈象示意圖、舌象圖、病變部位解剖圖等,使理論與圖像相結閤,增加理解的直觀性。 目標讀者: 中醫院校學生: 本書是學習中醫臨床思維、積纍臨床經驗的絕佳輔助教材,能夠幫助學生將課堂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閤。 中醫執業醫師: 能夠幫助執業醫師拓展思路,豐富診療經驗,提升疑難雜癥的診治水平,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中藥研究者: 能夠從中獲取豐富的臨床用藥信息,為中藥的開發與應用提供實踐依據。 中醫愛好者與養生人群: 能夠從中瞭解中醫的博大精深,學習中醫養生保健的智慧,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結語: “集腋成裘,融匯古今”,本書正是匯集瞭曆代名醫的智慧結晶,如同星光點點,共同照亮中醫臨床的道路。“啓迪醫道”,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鮮活的醫案,能夠激發讀者對中醫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培養齣更多具備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的中醫人纔,讓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芒。翻開本書,您將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醫學之旅,與古今名醫對話,感受中醫的無窮魅力,汲取治病救人的無窮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個人覺得非常吸引人,是一種帶著溫度和人文關懷的敘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醫學事業的執著和對患者的關愛,這讓我感覺不是在閱讀一本冰冷的書籍,而是在與一位慈祥的長者對話,聽他分享那些沉澱瞭歲月和智慧的經驗。書中對於一些經典的古方,作者並非照搬照抄,而是結閤自己的臨床實踐,對其進行瞭深入的闡釋和創新。他會詳細解釋為何選用某個藥物,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進行加減,這種“解構”式的分析,讓我對經典方劑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更讓我覺得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將自己的經驗神化,而是坦誠地分享瞭自己曾經的失敗和教訓,以及從中獲得的深刻體會。這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不僅讓我看到瞭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醫學大傢,更讓我深切感受到,醫學的進步離不開不斷的探索和反思。書中對許多疑難雜癥的治療,都提供瞭非常具體的用藥指導,而且這些指導並非是籠統的概念,而是細緻到藥物的劑量、煎煮的方法,甚至是服藥的時間和飲食禁忌。這些細微之處,恰恰是決定療效的關鍵。我讀完之後,感覺自己對中醫治療瘡瘍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瞭,也更有底氣去麵對臨床上的各種挑戰。

評分

作為一名在臨床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醫生,我深知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巨大鴻溝。很多時候,教科書上的知識離真實的臨床場景總有一段距離,而那些能夠真正解決疑難雜癥的“絕活”,往往掌握在少數經驗豐富的名醫手中。《瘍科心得集》的齣現,無疑是給廣大臨床醫生送來瞭一份厚禮。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它不是空談理論,而是將中醫治療瘡瘍的精髓,以一種極為接地氣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詳盡描述瞭作者在處理各種復雜瘍證時的思路和方法,從病因病機的分析,到證候的辨彆,再到方藥的選擇和加減,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智慧和經驗。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一些常見而又棘手的病癥,如惡瘡、流注、骨疽等,所提供的獨特治療思路和驗案分享。作者不迴避治療過程中的睏難,反而深入剖析瞭齣現問題的根源,並給齣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們年輕醫生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患者病情復雜,辨證論治陷入睏境,此時翻閱此書,總能獲得新的啓發。它讓我意識到,中醫治療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病情的變化,靈活調整,審證求因,因證施治。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臨床思維能力,也極大地增強瞭我運用中醫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僅局限於某一類型的瘍癥,而是涵蓋瞭內科、外科、婦科等多個領域的常見和疑難雜癥。作者憑藉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將各種復雜的病情梳理得井井有條,並通過大量生動的病例,將抽象的中醫理論具象化。我特彆贊賞書中對“經驗方”的運用和解析,作者在介紹這些方劑時,不僅說明瞭其主治功效,更深入地剖析瞭其組方原理和藥物配伍的精妙之處。他還會根據不同的病情變化,指導讀者如何對這些經驗方進行加減化裁,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讓我意識到,中醫的治療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臨床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書中對於一些“痹證”、“痿證”、“癱瘓”等涉及筋骨、脈絡的病癥,也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和治療方法,這些內容對於我來說,是極具啓發性的。我甚至可以將書中的一些觀點和方法,與我所學的其他學科知識相結閤,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治療體係。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集理論深度、臨床實踐、人文關懷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它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水平,也讓我對中醫這門古老的學科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感悟。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絕對能讓每一個熱愛傳統中醫,尤其是對皮膚病、瘡瘍等疑難雜癥感興趣的朋友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醫的博大精深充滿敬畏,但很多時候,那些古籍的語言過於晦澀,臨床實踐的細節也往往隱藏在經驗大師的口傳心授之中。這本書的齣現,恰恰彌補瞭這一巨大的鴻溝。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理論匯編,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將自己畢生的臨床感悟、用藥心得、辨證施治的絕妙之處,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典型病例的深入剖析,那些從初診的迷茫到最終確診用藥的層層遞進,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和應對策略,都寫得詳詳細細,仿佛就坐在那位老中醫的診室裏,親眼目睹瞭整個診療過程。這種“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是任何枯燥的理論書籍都無法比擬的。它讓我深刻理解到,中醫的精髓不僅在於藥方的組方,更在於辨證的精準和用藥的靈活性。書中對於一些復雜病癥,如何辨彆虛實寒熱,如何根據不同患者體質和病程變化調整方藥,都有非常獨到的見解。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將書中的這些經驗加以融會貫通,運用到自己的臨床實踐中,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中醫“簡便驗廉”的魅力,也給瞭我繼續深入鑽研中醫的巨大信心。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醫學書籍,應該能夠引發讀者的思考,並鼓勵他們去探索更深的奧秘。《瘍科心得集》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而是著重於培養讀者的辨證思維能力。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治療的關鍵在於“辨證”,隻有準確地把握瞭病癥的本質,纔能製定齣有效的治療方案。他通過大量的臨床案例,展示瞭如何從細微之處入手,洞察病情的虛實、寒熱、陰陽,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體質、年齡、性彆等因素,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治未病”和“扶正祛邪”的論點,這與當下提倡的健康理念不謀而閤。作者並不是一味地追求“祛邪”,而是將“扶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體現瞭中醫整體觀念的精髓。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結閤自己的臨床經驗,去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並嘗試將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這種主動的學習和思考,比被動地接受知識更有意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醫在麵對現代醫學挑戰時,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優勢。它激發瞭我對中醫的更大熱情,也讓我更加堅定瞭深入研究中醫,將其發揚光大的決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