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共演战略:重新定义企业生命周期(签名本)|7807290 |
| 图书定价: | 99元 |
| 图书作者: | 路江涌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4/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594611Q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40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路江涌 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组织与战略管理系主任。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曾获麦肯锡中国经济学研究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管理学青年奖等奖项。 |
| 内容简介 |
| 商业世界风云变幻,营商环境纷繁复杂, 越来越多的企业“并没有做错什么”, 但依然快速地衰落; 越来越多的人听过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在不确定的和不连续的环境中, 如何捕捉确定性?如何追寻连续性? 企业如何创业、成长、扩张、转型? 个人如何知时局、揽全局、见终局、应变局? 站在管理经典之上,用时代的框架重构战略思维。无论你的企业是世界500强公司, 还是刚刚起步的创业企业; 无论你是带领企业创造辉煌的领导者, 还是只想过好这一生的普通人, 本书的战略智慧,助你开启成功之门。 |
| 目录 |
推荐语 推荐序一 精一、双融与动态共演(陈明哲) 推荐序二 战略思考的能力(陈春花) 推荐序三 混沌与共演(李善友) 推荐序四 从混沌到混序的共同演化(李 文) 推荐序五 在不确定与不连续的环境中寻找企业的制胜规律(魏 炜) 序 第一部分 共演战略四要素 ∥ 1 第1章 复杂环境和共演战略 ∥ 2 复杂:不确定性×不连续性 ∥ 3 生命:成、大、强、长 ∥ 12 战略:系统性×战略 ∥ 23 第2章 共演战略四要素 ∥ 30 管理:复杂事情简单做 ∥ 31 原则:先人后事和先外后内 ∥ 37 关键:5个W和1个H ∥ 45 用户:企业存在之因 ∥ 47 组织:企业能力之源 ∥ 53 产品:企业价值之基 ∥ 60 市场:企业未来之路 ∥ 67 画布:战略之妙,方寸之间 ∥ 73 第二部分 共演战略四阶段 ∥ 77 第3章 共演战略的四个阶段 ∥ 78 企业:步步为营、步步维艰 ∥ 79 战略:创新价值曲线 ∥ 82 阶段:精、专、增、升 ∥ 111 第4章 精益创业阶段 ∥ 122 出发:创业四问 ∥ 123 精益:创业的十二要点 ∥ 133 画布:创业,站稳脚跟再离家 ∥ 172 第5章 专益成长阶段 ∥ 177 赶路:成长四问 ∥ 178 专益:成长的十二要点 ∥ 192 画布:成长,一路歌来一路发 ∥ 227 第6章 增益扩张阶段 ∥ 231 圈地:扩张四问 ∥ 232 增益:扩张的十二要点 ∥ 241 画布:扩张,黄沙百战穿金甲 ∥ 267 第7章 升益转型阶段 ∥ 271 变轨:转型四问 ∥ 272 升益:转型的十二要点 ∥ 287 画布:转型,病树前头万木春 ∥ 315 第三部分 共演战略四路径 ∥ 321 第8章 共演战略的系统性 ∥ 322 系统:要素、连接和目标 ∥ 323 协同:众人拾柴火焰高 ∥ 331 内部协同:同舟共济扬帆起 ∥ 336 相互协同:乘风破浪万里航 ∥ 350 第9章 共演战略的动态性 ∥ 366 动态:流入、流出和反馈 ∥ 367 用户演化:笑问客从何处来 ∥ 389 组织演化:何须马革裹尸还 ∥ 394 产品演化:沉舟侧畔千帆过 ∥ 399 市场演化:各领风骚数百年 ∥ 403 后记 ∥ 408 |
| 编辑推荐 |
| 北大“光华思想力”重头作品,一部现代战略管理集大成著作,光华管理学院MBA、EMBA、DBA、ExEd管理课程浓缩精华。战略,不仅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更与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对它的期望值并不高,市面上这类商业战略类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都是在重复咀嚼那些老掉牙的理论,换个包装又拿出来卖。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带着一点复古又有点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翻开第一页,作者的行文风格就给我一种强烈的冲击感,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家,更像是一个跟你一起在牌桌上博弈的资深玩家,用最接地气、最生动的语言,拆解着那些看似玄奥的企业生命周期问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共演”这个概念时的那种细腻入微。他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合作共赢”的口号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与生态伙伴之间权力、资源和信息流动的动态平衡。书中很多案例都非常新颖,不像那些传统教材里只会拿福特或者通用开头的案例来举例,而是选择了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兴行业中的隐形冠军,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感。特别是关于如何构建“韧性循环”的那几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让我对企业长期生存有了更立体和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的线性思维,去拥抱复杂性,去理解变化本身就是常态。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号称“颠覆性”的商业书籍,读完后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要么是过于空泛,要么是局限于特定行业。这本书却提供了一种罕见的普适性与操作性的完美结合。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风险偏好”在生命周期中的动态调整这一块的论述。传统观点认为成熟企业应该规避风险,但作者通过几个令人信服的案例指出,在特定“共演窗口期”,适度的风险承担甚至是一种必要的生存策略。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它挑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保守思维定式。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战略层面,更是触及到了组织文化和领导力范畴。如何培养一种能够持续“共演”的组织文化?领导者需要具备哪些“跨界思维”?这些问题都被作者以一种非常实在的方式探讨了。我感觉自己像是上了一堂由一位经验极其丰富、视野极其开阔的行业大师亲自授课的顶级MBA课程,那种知识的密度和广度是难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你如何像作者一样去观察和分析商业世界。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读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佳的。它的逻辑层次非常清晰,每一章的过渡都像搭建一座精密的桥梁,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概念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巧妙地避免了过度学术化的枯燥。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常常会穿插一些非常精妙的比喻,比如将企业的转型比作“在高速公路上更换引擎”,这种形象化的描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即便是初次接触企业战略理论的新手,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义。我发现,这本书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前瞻性。它不仅仅是在总结过去的成功或失败,更是在为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商业环境做“预演”。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顶级的思考工具箱。例如,书中对“数字化重塑”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分析,比市面上大多数只谈技术堆砌的书籍要深刻得多,它关注的是技术如何改变了“共演”的本质。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在旁边空白处画图梳理作者的逻辑线,可见其思维框架的强大吸引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时机非常巧妙,它仿佛是为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大环境量身定做的指南针。我注意到作者对“非线性增长”的讨论尤为精彩,很多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都会遭遇增长的瓶颈,传统的方法论往往束手无策,但本书提供的“共演战略”模型,提供了一种打破僵局的思路,即通过重新定义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来激活新的增长曲线。它不是教你如何“做大”,而是教你如何“持续演化”。我对书中关于“生态位迁移”的部分印象深刻,那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形态的深刻洞察,预示着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点对点的竞争,而是网络对网络的较量。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映射到我正在负责的项目上,每一次对照,都有新的领悟。这本书的好处是,它没有给你一个一劳永逸的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不断迭代和优化的思维框架。它更像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对话伙伴,而不是一本简单的说明书。读完它,你会发现,你对“竞争”和“合作”的理解都被悄然重塑了。
评分我是一个深耕行业多年的管理者,经历过好几次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再到转型阵痛的全过程,所以对“生命周期”这个词汇特别敏感。很多企业管理书籍把生命周期画成一条清晰的S曲线,然后告诉你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水土不服。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彻底打破了这种僵硬的阶段划分。作者提出的“共演战略”,与其说是一种战略,不如说是一种哲学。它强调的是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节点上,如何与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供应商、甚至用户)进行深度的“角色互换”与“价值共塑”。书中关于“反脆弱性”的探讨,结合了系统论的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我尤其记住了作者关于“战略锚点”的论述,那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而是一个能让企业在快速迭代的市场中保持核心身份感的准绳。读完后,我立即组织我们中高层管理者进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大家对于如何将书中的理论转化为我们自身的“共演蓝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本书的文字是沉稳的,但它激发的思考却是爆炸性的,它迫使你重新审视过去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管理信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