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陈伟群主编的《中国茶历(2018年农历戊戌年)(精)》填补了中国茶日历的空白。为人们提供了科学实用的、信息生动的、通俗易懂的、携带方便的、笔记本式的年日历茶书。365天每天一茶,各类茶叶165种(绿茶113种、黄茶6种、白茶3种、青茶16种、红茶12种、黑茶8种、花茶7种),还有节气茶、节气饮茶、节目饮茶、茶旅游目的地、茶博物馆、茶谚语、茶史迹、有名茶诗、饮茶画、茶经典、茶典故、茶演进,一本生活实用茶百科(附有中国茶历索引,编号对应月日,如0101对应一月一日)。拿到《中国茶历2018年》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只觉得是一本打发时间的读物。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精彩。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它对中国茶种的细致分类和介绍。从绿茶的清新淡雅,到红茶的醇厚甘甜,再到乌龙茶的复杂多变,以及普洱茶的陈年韵味,书中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每一个茶种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种植工艺和品鉴技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茶的冲泡水温、投茶量以及品饮顺序的指导,这对我这个平时只是随意泡茶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通过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真正地去“品”一杯茶,而不是“喝”一杯茶。它激发了我对中国茶的探索欲,让我开始关注自己喝的每一杯茶究竟是什么来历,又该如何更好地去享受它。
评分《中国茶历2018年》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关于“生活美学”的指南。它没有枯燥的说教,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一种温润如玉的笔触,讲述着茶与中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茶与人”关系的探讨。它讲述了古往今来,不同的人如何通过茶来寄托情感,交流思想,甚至疗愈心灵。读到那些关于茶馆的描写,我仿佛能听到嘈杂的人声与茶香交织在一起,感受到市井的烟火气。而读到关于隐士在山间煮茶品茗的段落,我又被那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所吸引。这本书让我明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纽带。它教会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处宁静的角落,用一杯茶来安抚自己焦躁的心。
评分这本《中国茶历2018年》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起初,我以为它会是一本严肃的茶文化百科全书,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历史文献。然而,当我翻开它,却被书中鲜活的叙事和生动的笔触所打动。它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茶师,耐心而细致地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进中国茶的奇妙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茶与节气”的关联性描述。作者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当季最适宜饮用的茶品联系起来,并配以相应的养生建议。这让我不仅能品味到当季的鲜味,还能了解到如何通过茶来顺应自然、调养身体。这本书让我觉得,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珍视身边的每一份美好。
评分老实说,当初买这本《中国茶历2018年》完全是出于好奇。我对各种“历”类的书籍一向没什么抵抗力,总觉得里面藏着不少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这本关于中国茶的,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巧妙地将日历的实用性与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融为一体,实在是别出心裁。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关于不同节气与茶的联系的解读。比如,某个节气对应着某种新茶的上市,书中就会详细介绍这种茶的特点、冲泡方法,甚至还附带了产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将时间、自然与饮品相结合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接地气,也更有代入感。我常常在喝茶的时候翻开它,看着今天的日期,再读读关于茶的小故事,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喝一杯水,更是在品味一份属于这个时节的独特韵味。它让我意识到,原来喝茶也可以如此有仪式感,如此富有文化内涵。
评分一本《中国茶历2018年》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初见时,它身上的那一抹古韵就吸引了我。翻开书页,仿佛穿越了时空,我看到了古人如何将饮茶作为一种生活哲学,如何品味一杯茶中的禅意与诗意。它不仅仅是记录了2018年的日历,更像是一本浓缩的中国茶文化史。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茶道起源的章节,文字细腻,考据严谨,让我对中国茶的悠久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些关于不同朝代茶俗的描绘,生动形象,仿佛能闻到历史的芬芳。读到那些关于文人雅士在茶香中吟诗作画的段落,我总会想象自己也身处其中,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雅致。书中的插图也十分精美,古朴的画风与文字相得益彰,为我打开了一扇窥探古代饮茶之美的窗口。这本书让我对“茶”这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精神的符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