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会上提出“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倡议用“百篇”的形式编纂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选,以起到推广传统文化、避免断章取义的作用,用以育人资政、传诸后世。
?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先生领衔主编,精选底本,细注详析,历九审三校,方付印面世。
?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历时数千年,既是历代名著名篇的精粹选本,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较小体量的缩影。
?文前有“题解”介绍背景,文中有“注释”解析疑难,文后有“解析”阐释文章主题,发掘深刻内涵。
?站在当代视角,强调经世致用。对前人的经典选本有继承,亦有创新;60%的篇目为《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所未收。
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并为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助力,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特此编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本书选入的101篇经典作品,包括先秦诗歌、辞赋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记、序跋、尺牍等各种文体,不仅涉及哲学、社会科学,还涉及科学技术、中外关系、军事思想等领域,尤其注重那些关乎修身立德、治国理政、伸张大义、嫉恶刺邪、亲情伦理的传世佳作。
皋陶谟 …………………………… 《尚书》
洪 范 …………………………… 《尚书》
无 逸 …………………………… 《尚书》
《周易》二卦………………………《周易》
乾 卦
坤 卦
《诗经》四篇 ……………………… 《毛诗》
关 雎
鹿 鸣
文 王
清 庙
子产不毁乡校 ……………………《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牧 民 ……………………………《管子》
《老子》九章……………………… 《老子》
《论语》二十六章…………………《论语》
《孙子》二篇…………………《孙子兵法》
计 篇
势 篇
兼 爱 ……………………………《墨子》
非 攻 ………………………… 《墨子》
《孟子》三章……………………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天时不如地利
民为贵
逍遥游 ………………………… 《庄子》
秋 水 ………………………… 《庄子》
更 法 ……………………… 《商君书》
劝 学 ………………………… 《荀子》
天 论 ………………………… 《荀子》
五 蠹 ……………………… 《韩非子》
《孝经》四章…………………… 《孝经》
邲之战 ……………………… 《公羊传》
礼 运 ………………………… 《礼记》
中 庸 ………………………… 《礼记》
大 学 ………………………… 《礼记》
察 今 …………………… 《吕氏春秋》
上古天真论 ……………… 《黄帝内经》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触詟说赵太后 ……………… 《战国策》
离 骚 ………………………… ﹝战国﹞屈原
谏逐客书 …………………… ﹝秦﹞李斯
过秦论 …………………… ﹝西汉﹞贾谊
论贵粟疏 ………………… ﹝西汉﹞晁错
举贤良对策 …………… ﹝西汉﹞董仲舒
越王句践世家 ………… ﹝西汉﹞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西汉﹞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序 ……… ﹝西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 ﹝西汉﹞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序…………… ﹝东汉﹞班固
苏武传 …………………… ﹝东汉﹞班固
张骞传 …………………… ﹝东汉﹞班固
论衡?自纪篇……………… ﹝东汉﹞王充
说文解字叙 ……………… ﹝东汉﹞许慎
刺世疾邪赋 ……………… ﹝东汉﹞赵壹
典论?论文……………… ﹝三国魏﹞曹丕
周易略例?明象………… ﹝三国魏﹞王弼
出师表 ……………… ﹝三国蜀﹞诸葛亮
庄子注序 ………………… ﹝西晋﹞郭象
崇有论 …………………… ﹝西晋﹞裴頠
桃花源记 ……………… ﹝东晋﹞陶渊明
北山移文……………… ﹝南朝齐﹞孔稚圭
齐民要术序 ………… ﹝北朝魏﹞贾思勰
涉 务 ……………… ﹝北朝齐﹞颜之推
鉴 识 …………………… ﹝唐﹞刘知幾
《贞观政要》三则…………… ﹝唐﹞吴兢
君 道
择 官
慎 终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 ﹝唐﹞陆贽
原 毁 ……………………… ﹝唐﹞韩愈
师 说 ……………………… ﹝唐﹞韩愈
捕蛇者说 ………………… ﹝唐﹞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 ﹝唐﹞柳宗元
阿房宫赋 …………………… ﹝唐﹞杜牧
僧玄奘传 ………… ﹝五代后晋﹞刘昫等
待漏院记 ……………… ﹝北宋﹞王禹偁
岳阳楼记 ……………… ﹝北宋﹞范仲淹
六国论 …………………… ﹝北宋﹞苏洵
朋党论 ………………… ﹝北宋﹞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 ﹝北宋﹞欧阳修
爱莲说 ………………… ﹝北宋﹞周敦颐
谏院题名记 …………… ﹝北宋﹞司马光
西 铭 …………………… ﹝北宋﹞张载
答司马谏议书 ………… ﹝北宋﹞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 ﹝北宋﹞王安石
赤壁赋 …………………… ﹝北宋﹞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 ………… ﹝北宋﹞苏轼
中庸章句序 ……………… ﹝南宋﹞朱熹
指南录后序 …………… ﹝南宋﹞文天祥
正气歌序 ……………… ﹝南宋﹞文天祥
学政说 …………………… ﹝金﹞元好问
吏 道 ……………………… ﹝元﹞邓牧
送东阳马生序 ……………… ﹝明﹞宋濂
答顾东桥书 ……………… ﹝明﹞王守仁
报刘一丈 …………………… ﹝明﹞宗臣
五人墓碑记 ………………… ﹝明﹞张溥
狱中上母书 ……………… ﹝明﹞夏完淳
几何原本序 ……………… ﹝明﹞徐光启
海瑞传 ………………… ﹝清﹞张廷玉等
郑和传 ………………… ﹝清﹞张廷玉等
原 君 …………………… ﹝清﹞黄宗羲
《日知录》二则…………… ﹝清﹞顾炎武
正 始
廉 耻
读通鉴论?叙论…………… ﹝清﹞王夫之
狱中杂记 …………………… ﹝清﹞方苞
哀盐船文 …………………… ﹝清﹞汪中
原 学 …………………… ﹝清﹞章学诚
畴人传序 …………………… ﹝清﹞阮元
病梅馆记 ………………… ﹝清﹞龚自珍
海国图志原叙 ……………… ﹝清﹞魏源
养晦堂记 ………………… ﹝清﹞曾国藩
译《天演论》自序………… ﹝近代﹞严复
原 强 …………………… ﹝近代﹞严复
少年中国说 …………… ﹝近代﹞梁启超
本书引用参考书目
后 记/袁行霈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它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力量。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学者,最初购买这本书,只是抱着一种“想要了解点传统文化”的模糊愿望。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阅读压力,反而像是一位温和的向导,引领我一步步走入中华文化的殿堂。从《周易》的宇宙观,《孙子兵法》的谋略智慧,到《红楼梦》的人情世故,《西厢记》的爱情故事,这些经典看似各不相同,却又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书中对每一篇经典的介绍都力求简洁明了,但又点出了其最核心的要义,让我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重点。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中获得不少启发。例如,读到《菜根谭》的处世哲学,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行为;读到陶渊明的田园诗,我似乎也找到了内心深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套书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古董”,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宝藏。
评分初拿到这套书,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翻开第一页,一股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让我立刻进入了一种平和、专注的阅读状态。这套书的内容选择非常契合我一直以来对中华文化“精髓”的追求。它不仅仅罗列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更重要的是,它挖掘了一些被遗忘却同样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珍品。从《尚书》的古老叙事,到《易传》的宇宙奥秘,再到魏晋风度的文学作品,以及宋明理学的思想探索,无不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篇经典的引言部分,往往寥寥数语,却能精准地概括出该篇的精髓,让我能迅速把握其核心思想。而随后的注释和解读,更是将我从生涩难懂的古文障碍中解脱出来,让我能够更专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被书中某些句子所打动,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又如《世说新语》中那些充满智慧和趣味的对话,让我感受到古人别样的风采。这套书让我感觉到,中华传统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流淌着智慧、情感和生命力。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和哲学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总是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所困扰,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真的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首先,它的内容选择非常考究,涵盖了从先秦诸子到明清的诸多重要典籍,比如《庄子》的浪漫想象,《孟子》的仁政思想,《史记》的史诗叙事,以及唐诗宋词的绝代风华,等等。这些内容并非简单堆砌,而是呈现出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让我能够沿着历史的脉络,逐步理解不同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许多我鲜有耳闻但却极具价值的经典篇章,这无疑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阅读体验也是极佳的,每一篇的开篇都有简短的背景介绍,点明其作者、成书年代及主要思想,这为我理解原文提供了必要的铺垫。此外,注释也相当细致,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让我阅读起来毫不费力。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了更强的认同感。
评分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给像我这样想“补课”的普通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阅读他们的经典。但市面上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琳琅满目,良莠不齐,很容易让人无从下手。这套《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则解决了这个难题。它以“百篇”为尺度,既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又避免了过于庞杂而难以消化。我特别喜欢它的编排方式,每一册的内容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组织,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历史散文和文学名篇的部分,例如《离骚》的浪漫主义情怀,《古文观止》的文笔精炼,还有明清小说的市井百态,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每一篇经典的解读都非常到位,既有对其历史背景的介绍,也有对其思想内涵的剖析,同时还辅以恰当的注释,让我在阅读中能够轻松理解。这本书让我感到,传统文化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依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采用素雅的宣纸质感,烫金的书名散发出沉静的历史气息。翻开第一册,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没有刺鼻的油墨味,这让我能安心地沉浸其中。内容上,编者在选取“百篇”经典时,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诗经》的质朴歌谣,到《论语》的智慧箴言,再到《道德经》的玄远哲思,几乎涵盖了中华文化发展脉络中的重要节点。每一篇文献的编排都恰到好处,既有宏观的体系性,又不失个体经典的独立价值。文字的排版清晰,注释详尽,对于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尤其是一些古籍原文的旁边,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翻译,这让我能够直接领略原文的神韵,又不会因为生涩的古文而望而却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某一句精辟的论述而驻足,反复品味其中的深意,仿佛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对话。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