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包郵 程序是怎樣跑起來的+計算機是怎樣跑起來的+網絡是怎樣連接的 計算機組成原理教程書

正版包郵 程序是怎樣跑起來的+計算機是怎樣跑起來的+網絡是怎樣連接的 計算機組成原理教程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計算機原理
  • 計算機組成原理
  • 程序運行
  • 網絡原理
  • 計算機基礎
  • 科普
  • 教材
  • 計算機科學
  • 包郵
  • 正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92275
商品編碼:27566720024

具體描述

下午5點前下單,當天發貨






















書名:程序是怎樣跑起來的 計算機是怎樣跑起來的 網絡是怎樣連接的
齣版社:任命郵電齣版社
叢書名:圖靈叢書
包 裝:平裝
正文語種:中文
用紙:膠質紙




  日文版重印41次!
  “計算機組成原理”圖解趣味版
  蹲馬桶就能看懂的編程基礎知識
  如何嚮小學生講解CPU和二進製?
  如何嚮中學生講解內存和磁盤?
  如何嚮女高中生講解操作係統的原理?
  如何嚮老奶奶說明顯示器和電視的不同?
  如果你完全沒有思路,就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以圖配文,深入講解編程基礎知識
  語言通俗,即使是文科生也能看得懂
  特設“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專欄,生動有趣





  《圖靈程序設計叢書:程序是怎樣跑起來的》一書從計算機的內部結構開始講起,以圖配文的形式詳細講解瞭二進製、內存、數據壓縮、源文件和可執行文件、操作係統和應用程序的關係、匯編語言、硬件控製方法等內容,目的是讓讀者瞭解從用戶雙擊程序圖標到程序開始運行之間到底發生瞭什麼。同時專設瞭“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介紹?”專欄,以小學生、老奶奶為對象講解程序的運行原理,頗為有趣。《圖靈程序設計叢書:程序是怎樣跑起來的》圖文並茂,通俗易懂,非常適閤計算機愛好者及相關從業人員閱讀。






計算機是怎樣跑起來的第1章 計算機的三大原則 11.1 計算機的三個根本性基礎 31.2 輸入、運算、輸齣是硬件的基礎 41.3 軟件是指令和數據的集閤 61.4 對計算機來說什麼都是數字 81.5 隻要理解瞭三大原則,即使遇到難懂的最新技術,也能輕鬆應對 91.6 為瞭貼近人類,計算機在不斷地進化 101.7 稍微預習一下第2章 13第2章 試著製造一颱計算機吧 152.1 製作微型計算機所必需的元件 172.2 電路圖的讀法 212.3 連接電源、數據和地址總綫 232.4 連接I/O 262.5 連接時鍾信號 272.6 連接用於區分讀寫對象是內存還是I/O的引腳 282.7 連接剩餘的控製引腳 292.8 連接外部設備,通過DMA輸入程序 342.9 連接用於輸入輸齣的外部設備 352.10 輸入測試程序並進行調試 36第3章 體驗一次手工匯編 393.1 從程序員的角度看硬件 413.2 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 443.3 Z80 CPU的寄存器結構 493.4 追蹤程序的運行過程 523.5 嘗試手工匯編 543.6 嘗試估算程序的執行時間 57第4章 程序像河水一樣流動著 594.1 程序的流程分為三種 614.2 用流程圖錶示程序的流程 654.3 錶示循環程序塊的“帽子”和“短褲” 684.4 結構化程序設計 724.5 畫流程圖來思考算法 754.6 特殊的程序流程——中斷處理 774.7 特殊的程序流程——事件驅動 78COLUMN 來自企業培訓現場 電阻顔色代碼的諧音助記口訣 82第5章 與算法成為好朋友的七個要點 855.1 算法是程序設計的“熟語” 875.2 要點1:算法中解決問題的步驟是明確且有限的 885.3 要點2:計算機不靠直覺而是機械地解決問題 895.4 要點3:瞭解並應用典型算法 915.5 要點4:利用計算機的處理速度 925.6 要點5:使用編程技巧提升程序執行速度 955.7 要點6:找齣數字間的規律 995.8 要點7:先在紙上考慮算法 101第6章 與數據結構成為好朋友的七個要點 1036.1 要點1:瞭解內存和變量的關係 1056.2 要點2:瞭解作為數據結構基礎的數組 1086.3 要點3:瞭解數組的應用——作為典型算法的數據結構 1096.4 要點4:瞭解並掌握典型數據結構的類型和概念 1116.5 要點5:瞭解棧和隊列的實現方法 1146.6 要點6:瞭解結構體的組成 1186.7 要點7:瞭解鏈錶和二叉樹的實現方法 120第7章 成為會使用麵嚮對象編程的程序員吧 1257.1 麵嚮對象編程 1277.2 對OOP的多種理解方法 1287.3 觀點1:麵嚮對象編程通過把組件拼裝到一起構建程序 1307.4 觀點2:麵嚮對象編程能夠提升程序的開發效率和可維護性 1327.5 觀點3:麵嚮對象編程是適用於大型程序的開發方法 1347.6 觀點4:麵嚮對象編程就是在為現實世界建模 1347.7 觀點5:麵嚮對象編程可以藉助UML設計程序 1357.8 觀點6:麵嚮對象編程通過在對象間傳遞消息驅動程序 1377.9 觀點7:在麵嚮對象編程中使用繼承、封裝和多態 1407.10 類和對象的區彆 1417.11 類有三種使用方法 1437.12 在Java和.NET中有關OOP的知識不能少 145第8章 一用就會的數據庫 1478.1 數據庫是數據的基地 1498.2 數據文件、DBMS和數據庫應用程序 1518.3 設計數據庫 1548.4 通過拆錶和整理數據實現規範化 1578.5 用主鍵和外鍵在錶間建立關係 1598.6 索引能夠提升數據的檢索速度 1628.7 設計用戶界麵 1648.8 嚮DBMS發送CRUD操作的SQL語句 1658.9 使用數據對象嚮DBMS發送SQL語句 1678.10 事務控製也可以交給DBMS處理 170COLUMN 來自企業培訓現場 培訓新人編程時推薦使用什麼編程語言? 172第9章 通過七個簡單的實驗理解TCP/IP網絡 1759.1 實驗環境 1779.2 實驗1:查看網卡的MAC地址 1799.3 實驗2:查看計算機的IP地址 1829.4 實驗3:瞭解DHCP服務器的作用 1849.5 實驗4:路由器是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指路人 1869.6 實驗5:查看路由器的路由過程 1889.7 實驗6:DNS服務器可以把主機名解析成IP地址 1909.8 實驗7:查看IP地址和MAC地址的對應關係 1929.9 TCP的作用及TCP/IP網絡的層級模型 193第10章 試著加密數據吧 19710.1 先來明確一下什麼是加密 19910.2 錯開字符編碼的加密方式 20110.3 密鑰越長,解密越睏難 20510.4 適用於互聯網的公開密鑰加密技術 20810.5 數字簽名可以證明數據的發送者是誰 211第11章 XML究竟是什麼 21511.1 XML是標記語言 21711.2 XML是可擴展的語言 21911.3 XML是元語言 22011.4 XML可以為信息賦予意義 22411.5 XML是通用的數據交換格式 22711.6 可以為XML標簽設定命名空間 23011.7 可以嚴格地定義 XML的文檔結構 23211.8 用於解析XML的組件 23311.9 XML可用於各種各樣的領域 235第12章 SE負責監管計算機係統的構建 23912.1 SE是自始至終參與係統開發過程的工程師 24112.2 SE未必擔任過程序員 24312.3 係統開發過程的規範 24312.4 各個階段的工作內容及文檔 24512.5 所謂設計,就是拆解 24712.6 麵嚮對象法簡化瞭係統維護工作 24912.7 技術能力和溝通能力 25012.8 IT不等於引進計算機 25212.9 計算機係統的成功與失敗 25312.10 大幅提升設備利用率的多機備份 255 
 
 
網絡是怎樣連接的第1章 瀏覽器生成消息 1 ——探索瀏覽器內部 1.1 生成HTTP請求消息 5 1.1.1 探索之旅從輸入網址開始 5 1.1.2 瀏覽器先要解析URL 7 1.1.3 省略文件名的情況 9 1.1.4 HTTP的基本思路 10 1.1.5 生成HTTP請求消息 14 1.1.6 發送請求後會收到響應 20 1.2 嚮DNS服務器查詢Web服務器的IP地址 24 1.2.1 IP地址的基本知識 24 1.2.2 域名和IP地址並用的理由 28 1.2.3 Socket庫提供查詢IP地址的功能 30 1.2.4 通過解析器嚮DNS服務器發齣查詢 31 1.2.5 解析器的內部原理 32 1.3 全世界DNS服務器的大接力 35 1.3.1 DNS服務器的基本工作 35 1.3.2 域名的層次結構 38 1.3.3 尋找相應的DNS服務器並獲取IP地址 40 1.3.4 通過緩存加快DNS服務器的響應 44 1.4 委托協議棧發送消息 45 1.4.1 數據收發操作概覽 45 1.4.2 創建套接字階段 48 1.4.3 連接階段:把管道接上去 50 1.4.4 通信階段:傳遞消息 52 1.4.5 斷開階段:收發數據結束 53 
怪傑Resolver 55 
第2章 用電信號傳輸TCP/IP數據 57 ——探索協議棧和網卡 2.1 創建套接字 61 2.1.1 協議棧的內部結構 61 2.1.2 套接字的實體就是通信控製信息 63 2.1.3 調用socket時的操作 66 2.2 連接服務器 68 2.2.1 連接是什麼意思 68 2.2.2 負責保存控製信息的頭部 70 2.2.3 連接操作的實際過程 73 2.3 收發數據 75 2.3.1 將HTTP請求消息交給協議棧 75 2.3.2 對較大的數據進行拆分 78 2.3.3 使用ACK號確認網絡包已收到 79 2.3.4 根據網絡包平均往返時間調整ACK號等待時間 83 2.3.5 使用窗口有效管理ACK號 84 2.3.6 ACK與窗口的閤並 87 2.3.7 接收HTTP響應消息 89 2.4 從服務器斷開並刪除套接字 90 2.4.1 數據發送完畢後斷開連接 90 2.4.2 刪除套接字 92 2.4.3 數據收發操作小結 93 2.5 IP與以太網的包收發操作 95 2.5.1 包的基本知識 95 2.5.2 包收發操作概覽 99 2.5.3 生成包含接收方IP地址的IP頭部 102 2.5.4 生成以太網用的MAC頭部 106 2.5.5 通過ARP查詢目標路由器的MAC地址 108 2.5.6 以太網的基本知識 111 2.5.7 將IP包轉換成電或光信號發送齣去 114 2.5.8 給網絡包再加3個控製數據 116 2.5.9 嚮集綫器發送網絡包 120 2.5.10 接收返迴包 123 2.5.11 將服務器的響應包從IP傳遞給TCP 125 2.6 UDP協議的收發操作 128 2.6.1 不需要重發的數據用UDP發送更高效 128 2.6.2 控製用的短數據 129 2.6.3 音頻和視頻數據 130 
插進Socket裏的是燈泡還是程序 132 
第3章 從網綫到網絡設備 135 ——探索集綫器、交換機和路由器 3.1 信號在網綫和集綫器中傳輸 139 3.1.1 每個包都是獨立傳輸的 139 3.1.2 防止網綫中的信號衰減很重要 140 3.1.3 “雙絞”是為瞭抑製噪聲 141 3.1.4 集綫器將信號發往所有綫路 146 3.2 交換機的包轉發操作 149 3.2.1 交換機根據地址錶進行轉發 149 3.2.2 MAC地址錶的維護 153 3.2.3 特殊操作 154 3.2.4 全雙工模式可以同時進行發送和接收 155 3.2.5 自動協商:確定最優的傳輸速率 156 3.2.6 交換機可同時執行多個轉發操作 159 3.3 路由器的包轉發操作 159 3.3.1 路由器的基本知識 159 3.3.2 路由錶中的信息 162 3.3.3 路由器的包接收操作 166 3.3.4 查詢路由錶確定輸齣端口 166 3.3.5 找不到匹配路由時選擇默認路由 168 3.3.6 包的有效期 169 3.3.7 通過分片功能拆分大網絡包 170 3.3.8 路由器的發送操作和計算機相同 172 3.3.9 路由器與交換機的關係 173 3.4 路由器的附加功能 176 3.4.1 通過地址轉換有效利用IP地址 176 3.4.2 地址轉換的基本原理 178 3.4.3 改寫端口號的原因 180 3.4.4 從互聯網訪問公司內網 181 3.4.5 路由器的包過濾功能 182 
集綫器和路由器,換個名字身價翻倍? 184 
第4章 通過接入網進入互聯網內部 187 ——探索接入網和網絡運營商 4.1 ADSL接入網的結構和工作方式 191 4.1.1 互聯網的基本結構和傢庭、公司網絡是相同的 191 4.1.2 連接用戶與互聯網的接入網 192 4.1.3 ADSL Modem將包拆分成信元 193 4.1.4 ADSL將信元“調製”成信號 197 4.1.5 ADSL通過使用多個波來提高速率 200 4.1.6 分離器的作用 201 4.1.7 從用戶到電話局 203 4.1.8 噪聲的乾擾 204 4.1.9 通過DSLAM到達BAS 205 4.2 光縴接入網(FTTH) 206 4.2.1 光縴的基本知識 206 4.2.2 單模與多模 208 4.2.3 通過光縴分路來降低成本 213 4.3 接入網中使用的PPP和隧道 217 4.3.1 用戶認證和配置下發 217 4.3.2 在以太網上傳輸PPP消息 219 4.3.3 通過隧道將網絡包發送給運營商 223 4.3.4 接入網的整體工作過程 225 4.3.5 不分配IP地址的無編號端口 228 4.3.6 互聯網接入路由器將私有地址轉換成公有地址 228 4.3.7 除PPPoE之外的其他方式 230 4.4 網絡運營商的內部 233 4.4.1 POP和NOC 233 4.4.2 室外通信綫路的連接 236 4.5 跨越運營商的網絡包 238 4.5.1 運營商之間的連接 238 4.5.2 運營商之間的路由信息交換 239 4.5.3 與公司網絡中自動更新路由錶機製的區彆 241 4.5.4 IX的必要性 242 4.5.5 運營商如何通過IX互相連接 243 
名字叫服務器,其實是路由器 246 
第5章 服務器端的局域網中有什麼玄機 249 5.1 Web服務器的部署地點 253 5.1.1 在公司裏部署Web服務器 253 5.1.2 將Web服務器部署在數據中心 255 5.2 防火牆的結構和原理 256 5.2.1 主流的包過濾方式 256 5.2.2 如何設置包過濾的規則 256 5.2.3 通過端口號限定應用程序 260 5.2.4 通過控製位判斷連接方嚮 260 5.2.5 從公司內網訪問公開區域的規則 262 5.2.6 從外部無法訪問公司內網 262 5.2.7 通過防火牆 263 5.2.8 防火牆無法抵禦的攻擊 264 5.3 通過將請求平均分配給多颱服務器來平衡負載 265 5.3.1 性能不足時需要負載均衡 265 5.3.2 使用負載均衡器分配訪問 266 5.4 使用緩存服務器分擔負載 270 5.4.1 如何使用緩存服務器 270 5.4.2 緩存服務器通過更新時間管理內容 271 5.4.3 最原始的代理——正嚮代理 276 5.4.4 正嚮代理的改良版——反嚮代理 278 5.4.5 透明代理 279 5.5 內容分發服務 280 5.5.1 利用內容分發服務分擔負載 280 5.5.2 如何找到最近的緩存服務器 282 5.5.3 通過重定嚮服務器分配訪問目標 285 5.5.4 緩存的更新方法會影響性能 287 
當通信綫路變成局域網 291 第6章 請求到達Web服務器,響應返迴瀏覽器 293 ——短短幾秒的“漫長旅程”迎來終點 6.1 服務器概覽 297 6.1.1 客戶端與服務器的區彆 297 6.1.2 服務器程序的結構 297 6.1.3 服務器端的套接字和端口號 299 6.2 服務器的接收操作 305 6.2.1 網卡將接收到的信號轉換成數字信息 305 6.2.2 IP模塊的接收操作 308 6.2.3 TCP模塊如何處理連接包 309 6.2.4 TCP模塊如何處理數據包 311 6.2.5 TCP模塊的斷開操作 312 6.3 Web服務器程序解釋請求消息並作齣響應 313 6.3.1 將請求的URI轉換為實際的文件名 313 6.3.2 運行CGI程序 316 6.3.3 Web服務器的訪問控製 319 6.3.4 返迴響應消息 323 6.4 瀏覽器接收響應消息並顯示內容 323 6.4.1 通過響應的數據類型判斷其中的內容 323 6.4.2 瀏覽器顯示網頁內容!訪問完成! 326 
Gateway是通往異世界的入口 328 附錄 330 後記 334 緻謝 334 作者簡介 335







《代碼的律動:解密計算機的內心世界》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籍中,我們將一同踏上探索計算機奧秘的奇妙旅程。這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一部關於“生命”的敘事,講述那些在矽晶片上跳躍的電子,如何匯聚成我們賴以生存的數字世界。我們將深入剖析那些驅動著從智能手機到超級計算機的“程序”,探究它們如何在冰冷的硬件中獲得“生命”,又如何以令人驚嘆的效率和秩序運轉。 第一章:代碼的種子——程序如何誕生 一切的起點,是人類的智慧凝結而成的“代碼”。在本章,我們將揭示代碼的本質,理解它如何從人類的語言轉化為計算機能夠理解的指令。我們將探討編程語言的多樣性,從高級語言的抽象優雅,到低級語言的精妙操控,體會不同層麵代碼所承載的思維方式。我們還會觸及編譯器和解釋器這兩個神秘的“翻譯官”,它們如何將我們編寫的“詩歌”轉化為機器能夠執行的“行動”。我們將不僅僅是學習語法,更重要的是理解編程的思想,如何將復雜的問題分解,如何用邏輯構建解決方案,讓代碼這顆種子,在計算機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編程語言的進化史: 從機器碼到高級語言,語言的抽象化如何解放瞭程序員的雙手,又帶來瞭哪些新的挑戰? 編譯與解釋的藝術: 深入剖析編譯器和解釋器的工作流程,理解它們在程序執行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算法與數據結構: 探索構建高效程序的基石,理解“做什麼”和“怎麼做”之間的權衡。 變量、控製流與函數: 剖析構成程序的語言元素,以及它們如何組閤成復雜的邏輯。 調試的藝術: 學習如何像偵探一樣,在代碼的迷宮中找到並修復錯誤,確保程序的健壯性。 第二章:心髒的搏動——中央處理器(CPU)的秘密 程序得以運行,離不開計算機的“大腦”——中央處理器(CPU)。在本章,我們將深入CPU的內部,探尋它如何指揮整個計算機係統。我們將瞭解CPU的核心組件,如算術邏輯單元(ALU)、控製單元(CU)和寄存器,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執行一條條指令的。我們將揭示CPU的時鍾信號,它如何如同心跳般,驅動著指令的有序執行。更重要的是,我們將理解CPU的流水綫技術,它如何通過並行處理,極大地提升瞭運算速度,讓計算機在眨眼間完成海量計算。 CPU的架構: 理解RISC與CISC指令集的區彆,以及它們對計算機性能的影響。 指令的生命周期: 從取指、譯碼到執行,CPU如何一步步處理每一條指令。 高速緩存(Cache)的奧秘: 探究CPU如何利用緩存來加速數據訪問,減少對主內存的依賴。 多核處理器的崛起: 理解多個核心如何協同工作,實現真正的並行計算。 超綫程技術: 揭示CPU如何在一個物理核心上模擬多個邏輯核心,提升資源利用率。 第三章:記憶的洪流——內存與存儲器的協同 程序在CPU中運行,但它需要一個地方來存放數據和指令,這就是內存(RAM)和存儲器(硬盤、SSD)。在本章,我們將探討內存與存儲器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為CPU提供源源不斷的信息。我們將理解內存的速度優勢,以及它為何是程序運行時的“臨時工作颱”。同時,我們將深入瞭解存儲器的持久性,它如何將數據安全地保存下來,即使在斷電後也不會丟失。我們將探討內存管理單元(MMU)的作用,它如何幫助CPU有效地管理和訪問內存空間,防止數據衝突。 內存的層級結構: 從寄存器到L3緩存,再到主內存,理解不同速度的存儲介質如何協同工作。 內存尋址的藝術: 探究CPU如何通過地址找到所需的數據,以及虛擬內存的概念。 固態硬盤(SSD)與傳統硬盤(HDD)的對比: 理解不同存儲技術的原理、性能差異與適用場景。 文件係統的運作: 揭示文件如何在存儲設備上組織和管理,以及目錄結構的意義。 I/O(輸入/輸齣)設備: 探討鍵盤、鼠標、顯示器等設備如何與計算機進行數據交換。 第四章:信息高速公路——總綫與接口的連接 CPU、內存、存儲器以及各種外圍設備,並非孤立存在,它們之間需要高效的“通信通道”。在本章,我們將聚焦於總綫和接口,它們如同信息高速公路,確保數據在計算機內部暢通無阻。我們將瞭解不同類型的總綫,如數據總綫、地址總綫和控製總綫,以及它們各自承擔的職責。我們將探討PCIe等現代總綫技術,理解它們如何實現高速、大容量的數據傳輸。此外,我們還將觸及USB、HDMI等各種接口,它們如何將計算機與外部世界緊密連接。 總綫的工作原理: 理解數據、地址和控製信號如何在總綫上流動。 總綫帶寬與速度: 探討總綫性能如何影響整個係統的吞吐量。 中斷機製: 學習CPU如何響應來自外部設備的請求,以及中斷的優先級。 DMA(直接內存訪問): 瞭解DMA如何允許設備直接讀寫內存,減輕CPU負擔。 各種接口的標準與應用: 從SATA到Thunderbolt,探索不同接口的特點和演進。 第五章:操作係統的指揮棒——管理與調度 當大量的程序同時運行時,誰來負責分配CPU時間?誰來管理內存?答案是——操作係統。在本章,我們將揭示操作係統的核心作用,它如同一個勤勞的“管傢”,負責協調和管理計算機的各種資源。我們將深入理解進程與綫程的概念,它們是程序在操作係統中的存在形式。我們將探討CPU調度算法,理解操作係統如何公平有效地分配CPU時間給各個進程。我們還將瞭解內存管理策略,操作係統如何將物理內存劃分為更小的單元,並將其分配給不同的程序。 進程與綫程的區彆: 理解程序執行的基本單元,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CPU調度的藝術: 探討先來先服務、時間片輪轉、優先級調度等經典算法。 內存分頁與分段: 深入理解操作係統如何管理和優化內存使用。 文件管理: 瞭解操作係統如何提供對文件係統的訪問接口,以及權限管理。 用戶界麵(UI): 探討圖形用戶界麵(GUI)和命令行界麵(CLI)的實現原理。 第六章:數字世界的脈搏——網絡連接的基石 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網絡。在本章,我們將從最基礎的層麵,揭示網絡是如何構建和運作的。我們將從比特流開始,理解數據如何在物理介質上傳輸。我們將探討TCP/IP協議族,它是互聯網的通用語言,我們將深入瞭解IP地址、端口號以及TCP和UDP協議的差異。我們將理解路由器和交換機在網絡中的作用,它們如何指引數據包找到正確的目的地。本書將不會深入到復雜的網絡安全或高級網絡技術,但會為理解互聯網的基礎架構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特、字節與數據編碼: 理解數字信號的本質,以及信息是如何被錶示的。 物理介質: 從網綫到光縴,瞭解數據在不同介質上傳輸的原理。 MAC地址與IP地址: 理解設備在局域網和廣域網中的唯一標識。 TCP與UDP: 深入理解兩種主要傳輸協議的特點與應用場景。 HTTP協議: 揭示我們日常上網瀏覽網頁背後的通信方式。 DNS(域名係統): 理解我們如何通過易於記憶的域名來訪問網站。 第七章:從零到一的奇跡——計算機的未來展望 在旅程的最後,我們將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進行展望。從更強大的處理器,到更智能的操作係統,再到更廣泛的網絡連接,我們將思考未來的計算機將呈現齣怎樣的形態。我們將簡要探討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以及它們可能對計算機運行方式帶來的顛覆性變革。這本書的目標是為你打開一扇瞭解計算機世界的大門,讓你不再感到它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黑箱,而是能夠理解其中精妙的邏輯和令人驚嘆的創造力。 摩爾定律的延續與挑戰: 探討半導體技術的極限與未來的突破方嚮。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 瞭解AI如何影響程序的編寫與運行。 物聯網(IoT): 探討海量設備的互聯互通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雲計算與邊緣計算: 理解計算能力如何從本地設備延伸至雲端或更靠近數據源。 人機交互的未來: 展望更自然、更直觀的交互方式。 《代碼的律動:解密計算機的內心世界》是一次對數字文明進行深度剖析的探索。它旨在通過清晰易懂的語言,帶領讀者穿梭於代碼的邏輯、硬件的脈搏、網絡的連接之中,最終領略計算機係統從無到有的奇妙過程。這是一場思維的冒險,一次對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科技的深刻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說實話,我有點猶豫。畢竟“程序是怎樣跑起來的”這種題目,聽起來就挺硬核的,我擔心會太偏理論,讀起來會很枯燥。但是翻開後,發現它在內容的組織上,真的做瞭很多巧妙的設計。它並沒有一開始就直接進入代碼和匯編的深水區,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比如操作係統如何管理進程,內存是如何被分配和使用的,一步步地引導你去理解“程序運行”這個復雜的過程。 書中的語言風格也比較獨特,不像那種冷冰冰的技術文檔,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給你娓娓道來。它會用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解釋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把內存比作圖書館,把CPU比作勤奮的圖書管理員,這樣一來,即使是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抓住核心的思路。而且,它還會在講解的過程中,時不時地拋齣一些小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 我尤其欣賞它在講解“操作係統”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那種層次分明的分析。它詳細地解釋瞭進程、綫程、調度算法等等,並且會說明每一種設計背後所要解決的問題和權衡。這一點對於理解現代操作係統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因為它讓你明白,我們現在看到的流暢的界麵和快速的響應,背後是多麼精妙的設計和復雜的協作。 這本書在處理“內存管理”這一塊的內容時,也顯得尤為用心。它不僅僅是列齣各種內存分配算法,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需要這些算法,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以及在不同的場景下應該如何選擇。這種“理解背後原理”的教學方式,對於真正掌握計算機的運作非常有幫助。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程序運行”這件事。它沒有讓我覺得自己在啃一本晦澀難懂的技術寶典,反而像是在跟隨一位良師益友,一步步地解開計算機世界的奧秘。它讓那些原本遙不可及的計算機概念,變得觸手可及,並且充滿瞭趣味性。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其實挺吸引人的,那種藍綠漸變的風格,加上簡潔的字體,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科技感和知識的深度。我當初買這本書,也是被這個封麵吸引住瞭,感覺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那種“大而全”的教材,反而透著一股“精煉”的氣質。拿在手裏,紙張的質感也還不錯,不是那種特彆光滑反光的,摸起來挺舒服的,閱讀起來不容易疲勞。 書的整體排版也比較閤理,圖文結閤的地方處理得恰到好處。很多技術類的書籍,最怕的就是全是文字或者全是枯燥的圖錶,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挺好,能夠把抽象的概念用圖示的方式清晰地錶達齣來,而且圖示也比較簡潔易懂,不會過於復雜。章節之間的邏輯過渡也很順暢,讀起來感覺一環扣一環,不會有那種突然跳躍或者銜接不上的感覺。 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一些底層原理的時候,那種循序漸進的解釋方式。比如講到CPU的工作流程,它不會一開始就拋齣一堆術語,而是從最基本的數據流和指令執行的邏輯開始講起,然後慢慢引入寄存器、ALU、控製單元這些核心概念。這種方式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夠逐步理解,而不是被信息淹沒。而且,它還會穿插一些實際的例子,讓你知道這些原理在實際應用中是怎麼體現的,感覺特彆接地氣。 讓我驚喜的是,它對一些“為什麼”的解釋也很到位。比如,為什麼要設計緩存?它的作用是什麼?這本書會從性能瓶頸的角度來分析,告訴你沒有緩存的話,CPU的等待時間會是多麼漫長,然後引齣緩存的優勢。這種解釋不僅讓你知其然,更讓你知其所以然,對計算機係統運行的整體邏輯理解會加深很多。 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視角去理解計算機係統的運作。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讀完之後,你會感覺自己對電腦的認識不再是停留在“開關機”和“跑軟件”的層麵,而是能更深入地理解背後到底發生瞭什麼。對於想構建紮實計算機基礎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非常寶貴的財富。

評分

我一直對計算機的“底層”運作機製非常感興趣,但市麵上能找到的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又過於碎片化,很難形成一個係統的認知。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恰好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從“程序是如何跑起來的”這個核心問題齣發,逐步深入到計算機的各個層麵,為我構建瞭一個非常清晰的知識框架。 書中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作者非常瞭解讀者的需求。它在解釋復雜的概念時,會運用大量的圖錶和實例,並且善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釋。比如,在講解“內存地址”的時候,它會將內存想象成一棟大樓,每個房間都有自己的門牌號,這樣一來,即使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相關知識的人,也能迅速理解其核心概念。 我對它在“計算機是如何跑起來的”這一部分的敘述尤其感到震撼。它詳細地解釋瞭CPU的工作原理,從指令的獲取、解碼、執行到寫迴,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瞭細緻的剖析。它還介紹瞭流水綫、緩存等提高CPU效率的技術,讓我對現代CPU的強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更讓我覺得有價值的是,它並沒有止步於硬件層麵,而是將目光投嚮瞭“網絡是如何連接的”。它詳細地介紹瞭TCP/IP協議棧的各個層次,以及數據包在網絡中傳輸的整個過程。這一點對於理解互聯網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進行網絡故障排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教程,更像是一堂生動的計算機導論課。它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復雜的計算機知識呈現在讀者麵前,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並掌握。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計算機的理解不再是浮於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其核心,這對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將大有裨益。

評分

收到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是它真的“沉甸甸”的,無論是物理重量還是知識分量,都讓人感受到一種紮實的學術底蘊。我一直對計算機的“內部運作”充滿好奇,但很多資料要麼太過於基礎,要麼又太過於晦澀。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的這種需求。它在內容的選擇上,可以說非常到位,涵蓋瞭從硬件基礎到軟件交互的方方麵麵,但又不會讓人覺得雜亂無章。 書中的講解方式,對我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一點。它沒有采用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是更側重於“啓發式”。它會先拋齣一個問題,然後引導讀者去思考,接著再給齣詳細的解釋和論證。這種方式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學習,而是在主動地探索和發現,整個學習過程充滿瞭成就感。 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數據在計算機中的錶示”這一部分時,那種嚴謹而不失生動的論述。它從最基本的二進製、八進製、十六進製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浮點數的錶示,以及各種編碼格式。它不僅解釋瞭這些錶示方法的規則,更重要的是說明瞭為什麼計算機要這樣設計,以及這些設計如何影響程序的運行和數據的存儲。 書中對“指令集架構”的介紹,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解釋瞭不同指令集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們對CPU性能和功耗的影響。這一點對於理解為什麼不同架構的處理器性能差異如此之大,以及軟件是如何針對特定架構進行優化的,都有瞭非常清晰的認識。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教授知識,更是塑造思維。它教會我如何去分析和理解計算機係統,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遇到的問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計算機的理解已經提升瞭一個檔次,不再是那個隻知道使用軟件的用戶,而是開始能夠洞察其內部的奧秘。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立刻投入閱讀,而是花瞭一些時間去研究它的目錄和前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有條理,它不是簡單地堆砌概念,而是有清晰的邏輯脈絡,從基礎到深入,層層遞進。我覺得這一點對於學習一門復雜的學科至關重要,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係。 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講解一些比較抽象的計算機概念時,非常注重結閤實際的例子和場景。比如,在解釋“網絡通信”的原理時,它不會僅僅停留在TCP/IP協議的理論層麵,而是會用生動的比喻,將數據包在網絡中傳輸的過程描繪得栩栩如生,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人也能輕鬆理解。 它對於“計算機硬件是如何工作的”這部分的闡述,尤其讓我覺得精彩。它不僅僅是列舉瞭CPU、內存、硬盤等部件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解釋瞭它們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以及各種硬件設計上的權衡和選擇。這種“係統性”的講解,讓我對計算機的整體架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對一些“網絡連接”的細節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它解釋瞭DNS是如何解析域名的,HTTP協議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各種網絡設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這些細節雖然聽起來可能很零散,但正是這些細節,構成瞭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互聯網世界。 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計算機世界的重重迷霧。它不僅給瞭我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那些看似復雜的技術。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計算機的認識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瞭一個更清晰、更完整的圖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