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 [Economics]

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 [Economic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萨缪尔森,美诺德豪斯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曼昆
  • 教材
  • 大学
  • 经济学原理
  • 双语
  • 第19版
  • 入门
  •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28717
商品编码:2761213710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3-1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经济学(19版,双语注疏版)(萨缪尔森绝笔之作加中文注疏)
作者 (美)萨缪尔森,(美)诺德豪斯
定价 158.00元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 9787115328717
出版日期 2013-1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1.703Kg

   内容简介

  《经济学》19 版的双语注疏版是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经济学》19 版自1948 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是有史以来发行量*、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本书在经历了前18个版本的积累和沉淀后,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及数据。以此为基础,为了让广大读者对萨翁经典有更好的了解,我们添加了词句解释和注疏——既有译者对标题和难懂的词句的中文注释,也有译者对英文原文中的语言、原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经济学家和企业等的注疏。
  《经济学》19版注疏本共31章,包括经济学核心概念、现代混合经济、供给与需求、消费与投资、商业周期与总需求、货币与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与经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失业、通货膨胀等。每章都有译者的详尽注释和精彩注疏。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美国个获得此项大奖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为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担任咨询专家。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一次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15 个子孙。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美国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现任耶鲁大学斯特林经济学教授,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宽,包括环境、能源、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以及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对经济政策研究非常感兴趣。1977~1979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曾多次出席顾问委员会的会议,不时为《纽约图书评论》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他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教授与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教学写作之余,他喜欢音乐、旅游、滑雪,和家人在一起。


   目录

编 基本概念
章 经济学的主要概念
章附录 如何看图
第2章 现代混合经济
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 供给和需求:弹性和应用
第5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5 章附录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第6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第7章 成本分析
第7 章附录 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及垄断
0章 几个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1章 不确定性经济学

第三编 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和资本
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3章 劳动市场
4章 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
5章 资本、利息和利润

第四编 经济学原理的应用
6章 税收和支出
7章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8章 国际贸易

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9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9章附录 美国宏观经济数据
第20章 经济活动的测量
第21章 消费与投资
第22章 商业周期与总需求
第23章 货币与金融体系
第24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

第六编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
第25章 经济增长
第26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27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28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29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30章 通货膨胀
第31章 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编辑推荐

  《经济学》(19版,双语注疏版)在萨缪尔森版的基础上对难懂的词句和人名以及写作背景等做了精彩注释,既让读者读到萨缪尔森的原文,又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萨缪尔森的文字。


   文摘
 

   序言
 

剖析人类行为的基石:一部超越学科边界的社会科学巨著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它并非仅仅是一本介绍市场机制或宏观指标的教科书,而是对人类社会中资源稀缺性、选择行为及其后果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权威性著作。通过严谨的逻辑推演和生动的案例分析,本书带领读者跨越纯粹的数学模型,直抵经济学思想的内核,探讨如何理解和优化人类的决策过程。 第一部分:方法论与微观基础的构建 本书开篇即奠定了坚实的分析基础。首先,它深入阐释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核心方法论:理性选择理论、边际分析以及均衡概念。这种分析工具的引入,不是为了炫耀模型的复杂性,而是为了提供一套清晰的、可操作的框架,用以解构日常生活中看似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围绕个体和企业的行为展开。消费者理论被详尽剖析,从偏好、预算约束到效用最大化,构建了需求曲线的理论根基。本书尤其强调了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的最新进展,指出传统经济学模型在解释非理性决策时的局限性,例如锚定效应、损失厌恶以及时间不一致性如何影响储蓄、投资和消费决策。 生产与成本理论部分,则将视角转向企业。我们不仅研究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短期、长期生产决策,更着墨于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这些概念被放在更广阔的制度环境中加以考察,而非孤立地处理。 市场结构的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书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在寡头垄断部分,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和博弈论(Game Theory)的应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以解释企业间策略性互动的复杂性,无论是卡特尔的形成与瓦解,还是差异化产品市场中的定价策略。 第二部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经济学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描述市场如何运作,更在于识别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的领域,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合理边界。 本书对外部性(Externalities)的探讨是深入且富有批判性的。无论是正外部性(如教育和研发)还是负外部性(如污染),都不仅仅停留在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的理论层面,而是详尽分析了皮古税(Pigouvian Taxes)、管制标准和可转让排放许可(Cap-and-Trade)等实际政策工具的优劣。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的供给问题,如国防和基础科学研究,是集体行动的经典难题。本书通过对“搭便车者问题”(Free-Rider Problem)的细致描绘,论证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最优供给水平的确定方法。 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本书在分析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后,转向现实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对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的分析辅以对累进税制、社会保障、最低工资等收入再分配工具的跨国比较研究,促使读者思考效率与公平之间动态的、非静态的平衡点。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动态图景 宏观经济学部分着眼于经济体的整体运行与政策干预。本书采取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并重的立场,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理解经济波动的框架。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分析,是理解短期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基石。但本书并未止步于简单的AD-AS模型,而是深入探讨了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对宏观政策有效性的挑战。我们考察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不同预期环境下的传导机制和实际效果。 货币与金融市场是理解宏观经济动态的关键。从货币的定义、中央银行的职能,到货币乘数和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本书提供了详尽的机制解释。对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及其社会成本的分析,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经济增长理论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从早期的索洛模型(Solow Model)对技术进步的内生性讨论,到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对人力资本、知识积累和创新活动的强调,本书清晰地勾勒出长期经济繁荣的驱动力所在。 最后,国际经济学的章节,将分析的视野拓展至全球。从比较优势理论到要素禀赋理论,再到汇率决定机制(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本书为理解国际贸易的结构和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跨境传导机制,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语: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读者运用经济学思维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它教会我们如何识别潜藏的权衡取舍(Trade-offs),如何量化决策的成本与收益,以及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构建更加稳健和有效的社会制度与个人选择。它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复杂世界的工具书,而非提供简单答案的说明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简直是我的学习救星!一直以来,我对经济学总是有点望而却步,觉得它晦涩难懂,充斥着各种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模型。但从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开始,这种感觉就烟消云散了。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解经济学的原理。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经济学理论是如何运作在现实世界中的,比如为什么商品价格会波动,为什么会有失业现象,政府又是如何通过各种政策来调控经济的。双语注疏的设计更是贴心至极,对于那些对英文术语不太熟悉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当遇到一个新的英文词汇,旁边立刻就有中文的解释和更详细的阐述,这不仅帮助我理解了术语本身,更让我能够顺畅地阅读英文原文,体会原汁原味的表达。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其中的某个宏观经济学章节,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来解释货币乘数效应,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而且,书中的图表设计也非常直观,那些曲线和图示清晰地展示了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容易理解。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经济一窍不通的小白了,而是开始能够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周遭的世界。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准备考研的学生,所以对各种经济学教材都有些涉猎。《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在我看来,绝对是市面上的一股清流。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内容陈旧,或者过于偏重理论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紧密结合了当下最新的经济发展动态。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讨论,这些章节用了很多现实世界的案例,比如二手车交易市场和环境污染问题,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经济学原理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的。双语注疏的设计,对我来说简直是锦上添花。我习惯于阅读英文原版,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或者习语。这时候,书中的中文注释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提供了准确的翻译,还经常补充一些背景信息或者解释,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原文的含义。我记得我曾经花了一个晚上来研究“囚徒困境”的案例,通过书中提供的英文原文和中文注释,我不仅理解了这个经典的博弈论模型,还开始思考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应用场景,比如企业之间的定价策略或者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冲突。

评分

作为一名对经济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我曾经以为经济学是一门只属于专业人士的学科,充满了冰冷的数字和复杂的公式。然而,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经济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讲解,以及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弹性”的章节,作者用购买日常用品的例子,生动地解释了需求弹性是如何影响商品价格和销量的。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经济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采用了双语注疏的形式。这意味着我可以在阅读英文原文的同时,随时查阅中文注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也帮助我更精准地理解每一个词汇和句子背后的深层含义。我记得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公共物品”这个概念,书中不仅给出了严格的定义,还用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如公园和国防,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和重要性。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经济学的世界,让我对这个学科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

我不得不说,《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的编辑团队真的非常用心。这本书的编排和设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中的艺术品。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供需关系开始,一步一步地构建起复杂的经济学大厦。每一章都紧密衔接,既不会让你感到知识的断裂,也不会让你觉得内容过于重复。更令人赞赏的是,书中引入了大量的“思考题”和“应用题”,这些题目不仅仅是检验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引导你去思考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我记得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解答一道关于市场失灵的题目,通过查找书中的相关案例和理论,我最终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那种成就感无与伦比。此外,双语注疏的设计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当我阅读英文原版时,如果遇到不确定的词汇或者句子,旁边的中文注释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随时解答我的疑惑,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这种双重的阅读体验,既保证了我对知识的精准把握,又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一举两得。

评分

坦白讲,我当初购买这本《经济学(第19版,双语注疏版)》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经济学在我看来一直是一个高冷的学科。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并没有像其他教材那样,一上来就抛出一堆枯燥的理论模型,而是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经济现象入手。比如,书中关于“机会成本”的解释,就用了一个非常 relatable 的例子——你选择看一场电影,就意味着放弃了打工赚钱或者陪伴家人的时间,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在日常决策中发挥作用的。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一点也不生硬。英文原文和中文注释的结合,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当我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英文表达时,旁边的中文注释立刻就为我解开了疑惑,而且还会提供一些更深入的解释,让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同一个概念。我记得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边际效用递减”这个概念,书中通过对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的分析,生动地展示了为什么我们越是拥有某种东西,对它的渴望程度就越低。这种将抽象理论具象化的能力,真的让我对经济学刮目相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