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会计简史 9787564227418

(正版) 会计简史 978756422741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严行方 著
图书标签:
  • 会计
  • 会计史
  • 财务
  • 经济
  • 历史
  • 正版书籍
  • 教材
  • 专业书籍
  • 管理
  • 金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竹云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227418
商品编码:2764374037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会计简史

定价:38.00元

作者:严行方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42274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会计简史:从结绳记事到信息化》是一本浓缩了的、用严谨和轻松笔调撰写的会计发展史。
  会计史研究在我国还只有短短三四十年。《会计简史:从结绳记事到信息化》在真实考据基础上,从会计思想、方法、工具、组织、制度、事件、纪年等角度,对会计的起源、发展和壮大过程娓娓道来,像史书一样真实,像故事一样好看。
  会计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会计简史:从结绳记事到信息化》不仅适合1500万会计人员阅读,更是事关每一个人。

目录


自序: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章 会计思想:吾将上下而求索
经济孕育会计
社会环境决定会计思想
会计和簿记的纠缠
中国会计起源于西周
西方会计起源于伊朗
世界上早的原始凭证
留存至今的张账单
焚券市义与湘军报账
会计报告源自郡国进贡
财政赤字源自朱出墨人
明成祖的“一亩三分地”
历史上的九大会计学派
1949年以来的会计
会计尚未实现世界大同

第2章 会计方法:柳暗花明又一村
会计萌芽于结绳计数
刻符记事或记账
黏土标志会计法
官厅会计凭证的演进
重义轻利导致无证记账
国外的会计凭证意识
存货核算和仓库盘点
记“帐”还是记“账”
免遭谴责的单式记账
的发明复式记账
意大利式复式记账
帕乔利和斯蒂文时代
记账符号从入出到借贷
从入出到收付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往事今生
来去匆匆的增减记账法
古人是怎么结账的
中式三账与西式三账
流水账是怎么来的
四柱结算和四柱清册
三足鼎立的三脚账
复式记账的龙门账
相对成熟的四脚账
唐代正式出现会计分析
……

第3章 会计工具:从结绳到信息化
第4章 会计组织:从官厅走向社会
第5章 会计制度:从潜规则到法治化
第6章 五大革命:树起一座座丰碑
第7章 六大事件: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8章 年谱简编:一路看尽五千年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入剖析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的理性之光到近现代的多元思辨 导读: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全面而深入的西方哲学史导览。它并非仅仅是对历代哲学家思想的简单罗列,而是一场追溯人类理性发展轨迹、探究文明基石的智力之旅。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塑造了西方思想格局、影响了政治、科学、艺术乃至日常伦理的核心议题与关键转折点。全书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西方哲学宏大图景的系统认知,并理解不同思想体系间的内在联系与张力。 第一部分:理性的黎明——古希腊哲学(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 本部分将从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的“本原”追问开始,探讨人类早期试图用理性而非神话来解释世界的努力。我们将细致考察赫拉克利特关于“变动不居”的辩证思维与巴门尼德对“存在”的永恒性论断之间的深刻对立,这是西方形而上学辩论的滥觞。 随后,重点将转向苏格拉底的精神革命。苏格拉底如何通过“助产术”——诘问(Elenchus)——将哲学的重心从自然转向人本身,探究“何为正义”、“何为美德”等伦理学命题。他的追随者柏拉图,则将这一探究提升至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们将深入分析柏拉图的“理念论”(Theory of Forms),阐释其对可知世界与可知世界(现象界与理念界)的二元划分,并探讨《理想国》中关于正义城邦与哲学王统治的政治理想。 最后,亚里士多德的登场标志着系统化知识的开端。本书将详细梳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三段论)、形而上学(实体、潜能与现实)、伦理学(幸福论与中道原则)以及政治学理论。他如何将柏拉图的超验理念“拉回”现实世界,构建了一个涵盖生物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的庞大知识体系,为后世的科学与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将是本部分的重中之重。 第二部分: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张力——中世纪哲学(约公元5世纪—14世纪) 中世纪哲学是在基督教神学统治下,试图调和希腊理性传统与犹太-基督教信仰之间关系的历史。本部分将首先概述“教父哲学”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的思想,重点分析其《忏悔录》中对时间、记忆与自我意识的深刻内省,以及他对“恩典”与“自由意志”问题的探讨。 随后,我们将进入“经院哲学”的核心阶段。托马斯·阿奎那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将剖析他如何系统性地融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特别是其对因果律和目的论的阐述)与天主教教义,形成宏大的神学哲学体系。特别是他对“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的精妙论证,体现了理性在神学框架内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本书也会探讨奥卡姆的威廉及其“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简约原则(Ockham's Razor),它如何预示着对形而上学过度思辨的反思,并间接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松绑。 第三部分:人性的觉醒与主体的确立——近代哲学(17世纪—19世纪初) 近代哲学是人类中心主义确立的时代,其核心任务是寻找知识的可靠基础。 理性主义的阵营: 我们将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出发,探讨他如何通过普遍怀疑确立了主体性思维的基石,并阐述其身心二元论的深远影响。随后,我们会追踪斯宾诺莎对“实体”的同一性论断(泛神论倾向)以及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及其预先和谐的宇宙观。 经验主义的挑战: 紧接着,本书将转向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洛克对“白板说”的提出,他如何主张所有知识来源于感觉和反思;贝克莱对“存在即被感知”的激进论断,以及休谟对因果律的彻底解构,他如何质疑我们对外部世界必然性的认知能力,将怀疑主义推向极致。 康德的综合与批判: 伊曼努尔·康德的批判哲学被视为近代哲学的顶峰。本书将详尽解读《纯粹理性批判》,解释他如何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调和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矛盾,界定了人类认知的界限——“现象界”与“物自体”。同时,对康德在伦理学中提出的“绝对命令”和“善良意志”的分析,将揭示其义务论思想的坚固内核。 第四部分:时代的变奏与精神的转向——19世纪后期的哲学思潮 在康德之后的思想领域,哲学开始从宏大的系统建构转向对价值、意志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德国唯心主义的余晖与终结: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体系,以其辩证法和历史演进的逻辑,试图把握全部现实。我们将简要概述其历史哲学观,并探讨对他的回应,尤其是青年黑格尔派(如费尔巴哈)对宗教和哲学的“人本主义”回归。 意志的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将“盲目的意志”视为宇宙的本体,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乐观态度构成了沉重打击。 权力与生命的哲学: 尼采的登场是本阶段最具颠覆性的事件。我们将深入探讨他对“上帝已死”的宣告、对“权力意志”的阐释、以及“超人”这一价值重估的理想,分析其如何挑战了数千年来西方道德和形而上学的既有基础。 结论与展望: 本书最后将简要概述19世纪末期,如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阐释,以及布伦塔诺的意向性概念如何为20世纪的现象学埋下伏笔。通过对这数千年思想演变的梳理,读者将清晰地看到西方文明是如何一步步构建其知识体系、确立其伦理框架,并最终在面对自身局限和时代挑战时,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与重塑的历程。本书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叙事风格,带领读者领略这场人类智力上最伟大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简史”类的书籍抱持着一种谨慎的观望态度,总担心它会流于表面,把复杂的概念简单粗暴地一笔带过。然而,这本书在处理时间跨度和专业深度的平衡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功力。作者似乎拥有那种罕见的“时间透视感”,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每一次会计原理变革背后的社会驱动力,而不是仅仅罗列日期和人名。比如,它对早期复式记账法诞生的社会背景的剖析,绝不是简单地提到某个意大利商人,而是深入挖掘了中世纪商业环境对精确核算的需求是如何催生了这一伟大工具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所震撼,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被驯化的历史,而是在跟随一位极其高明的向导,穿梭于文明演进的长廊。这种叙事的流畅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演变过程,变得如同观看一部精心剪辑的历史纪录片般引人入胜。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佩服的一点,是它对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会计实践的包容性与比较视角。很多同类作品往往会不自觉地将现代西方体系奉为圭臬,对其他文明的记账传统略显轻视。但在这里,作者非常耐心地花了篇幅去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泥板记录、中国的古代账房制度,以及伊斯兰金融体系中的早期核算方法。它没有用“先进”或“落后”的标签去评判,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些体系是如何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问题。这种全球化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会计”并非一个一成不变的僵硬框架,而是人类社会在管理财富和责任时所产生的各种智慧结晶。这种跨文化的对比分析,让整本书的厚度猛增,不再是单一视角的解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部全球性的“财务思想编年史”。

评分

从出版质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校对工作几乎是零瑕疵的,这在学术类书籍中是相当难得的成就。我特意去翻阅了几个关键的引文和图表标注,无论是数据的一致性还是参考文献的规范性,都达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更重要的是,附录部分的编排也极为用心。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了参考书目,而是针对每一章的重点,提供了一份精心挑选的“延伸阅读清单”,这些清单的指向性非常明确,为那些希望在某一特定领域深挖的读者指明了方向。这种对读者后续学习路径的细致关怀,体现了出版机构和作者对知识传播的责任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高质量知识生态系统的入口,让你在读完主干内容后,依然能找到可靠的支流继续探索,这种完整性和服务性,是真正优秀学术著作的标志。

评分

我通常阅读这类书籍时,习惯性地会携带笔记本,准备随时记录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但奇怪的是,在这本书里,我动笔的次数少得惊人。这并不是说它没有深度,而是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非常善于使用类比和场景还原的叙事技巧。当他需要解释某个关键概念,比如“权责发生制”的早期雏形时,他不会直接扔出一个定义,而是会先构建一个生动的商业场景,让我们沉浸其中,体会如果没有这个机制会带来多大的混乱。这种“从问题到解决方案”的代入式教学,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它仿佛在对读者耳语:“别怕,我们一步一步来,你完全可以理解这段历史的精妙之处。”这种尊重读者的叙事方式,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愉快的智力探索,而非一场艰苦的知识攻坚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那种略带复古又不过分老旧的米白色纸张,手感温润而厚实,翻动起来沙沙作响,仿佛能从中嗅到历史的尘埃和墨香。封面设计更是匠心独运,没有采用那种常见的、堆砌着各种图标和数字的“教科书式”排版,而是用了一幅简洁却意味深长的插画,寥寥数笔,勾勒出了某种古老记账工具的抽象形态,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艺术的审美价值。我特别留意了字体选择,正文用的是那种阅读体验极佳的宋体变种,字号适中,行距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每一个细节上倾注的心血,这已经超越了一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阅读艺术品。这种对物理载体的尊重和精雕细琢,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时不时拿出来摩挲一番。它成功地在内容深度和外在美感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完美的桥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