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現代化”的概念來取代“西化”概念,這絕不僅是一個修辭上的問題,而是對觀察現代世界的“西方中心論”觀點的修正和突破,這在本世紀70年代以來的西方近現代史著作中,有明顯的轉嚮。在這裏,美國著名曆史學傢帕爾默(R.R.Palmer)與科爾頓(JoelColton)閤著的《現代世界史》。《現代世界史(插圖·第10版)》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現代世界”的形成為主綫,從“現代化”的新視角來觀察近期世界曆史的進程。
內容簡介
自1950 年初版以來,帕爾默等人所著的《現代世界史》便一直被譽為是一部級的曆史學術教科書,並被廣泛采用作教材。在近60 年的時間裏,本書作者不斷修訂,如今已齣至第10 版,其銷量在同類作品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世界史教科書中壽命長、讀者多、影響大的一部。
《現代世界史》內容豐富、領域寬廣,以洋洋百餘萬文字闡述瞭現代歐洲的崛起這一世界性的事件。在作者筆下,曾經默默無聞的歐洲(或曰西方),在從16 世紀初至今的五百多年裏,逐漸創造齣瞭一個輻射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諸方麵的世界體係。
作為一部將傳統敘事與結構分析相結閤的作品,作者在以政治和製度的演變為主綫的同時,對於社會史、文化史、宗教史諸方麵也作瞭簡潔而生動的闡釋。全書貫穿瞭作者的人文關懷和現實情懷,思想的火花與睿智的錶達時時可見,使得閱讀本書成為一次美妙的思想之旅。
作者簡介
R.R. 帕爾默(R.R.Palmer,1909—2002),美國著名曆史學傢,1934 年獲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1936—1977年間先後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華盛頓大學和耶魯大學。作為法國大革命研究權*,以及美法兩國革命比較研究的先驅,帕爾默曾先後擔任美國法國史研究協會主席(1961),美國曆史學會主席(1970),同時也是美國哲學學會、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活躍成員,並被歐美多所大學授予榮譽學位。1990 年,帕爾默被意大利林琴科學院授予費爾特裏內利奬。
本書是帕爾默的代錶作,此外他還著有《18 世紀法國的天主教徒和不信教者》(1939),《民主革命的年代:美國與歐洲的政治史》(1959)等。
喬· 科爾頓(Joel Colton),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1950—1989 年任教於杜剋大學曆史係,曾任洛剋菲勒人文科學奬學金與研究項目主席,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古根海姆基金會、洛剋菲勒基金會成員。
勞埃德· 剋萊默(Lloyd Kramer),康奈爾大學哲學博士,北卡羅萊納大學曆史係教授,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兼職教授。
目錄
齣版前言
簡 目
序一 用“現代化”的視角解讀現代世界史 羅榮渠
序二 現代世界史的標準著作 何兆武
序三 曆史教科書的黃金標本 劉北成
緻中國讀者
第十版序
第五版序
大事年錶及地圖、圖錶目錄
導 論:地理與曆史
歐洲在現代史上的影響
精彩書摘
在1600年,各階級的民眾都參加上述那些節日活動。到下一世紀,無論是新教還是天主教改革派都擴大瞭自己的影響,教士對他們認為過分的此類活動進行瞭清除。隨著國傢的成長,市民當局也開始對會引起破壞作用的這些活動感到不滿。到1700年,富有的、時尚的、受過教育的精英文化人士傾嚮於減少外齣,或隻作為去消遣的觀眾參加普通民眾的單純娛樂活動。在18世紀,由於各種精英采取更正規的舉止風度,以及開始喜愛新古典主義的文藝,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間的鴻溝更為擴大。教士發動反對巫術的運動,並試圖抑製可疑的地方聖徒的朝拜和崇敬等現象。由於醫學業的發展,民間治療者和叫賣祖傳秘藥的小販被視為騙子和庸醫。由於受過教育的精英中的科學與其他知識的增加,那些缺乏此類知識的人似乎就被認為是迷信或無知的人。可以認為,精英已從大眾文化退齣瞭,但人民總體上還未被帶入較高的文明範圍。總之,階級的差彆變得空前尖銳。但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一直靜止不動,1800年前,精英文化中的一些人就開始“重新發現”民眾瞭,去收集民謠和神仙故事,這就為19世紀所謂的“民俗學”奠定瞭基礎。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