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典人物原型45种
——创造独特角色的神话模型(第三版)重点作品引进国内,作家书架案头书
作者简介
维多利亚·林恩·施密特,著有《高级写作技巧》、《一个月完成一本书》、《故事结构设计师》等。国际公认的创作者们关于原型方面的导师。毕业于UCLA的电影项目,获Loyola Marymount大学写作硕士学位。心理学博士。她在写作之余任教于多所大学。
内容简介
想要使你的角色和故事更吸引人、更复杂,比以往的作品都更加新颖吗?《经典人物原型45种》能帮助你探索普遍的男性和女性原型,这些神秘的、跨文化的人物模型就是所有角色的源头。
剖析一系列的角色,包括主角、反派和配角。
学会使用原型来创造独特的角色。
审视男女主人公的神秘旅程——使主角性格得以发展的一系列事件,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来扩充你的故事。
书中有大量选自文学作品、影视剧的例子,它们证明了这些原型多么有效和令人难忘——从洛奇?巴尔博亚的“角斗士”和亚哈船长的“国王”原型,到神奇女侠的“女子”和格温娜维尔的“少女”原型。任何一个生动的故事都需要大英雄和大反派,本书将帮你创造出能经受时间考验的角色!
目录
部分 开始
1什么是原型?创作者为什么要使用它们?
2如何使用原型?
第二部分 创造女主角与反面人物
3阿芙洛狄忒:诱人缪斯与蛇蝎美人
4阿尔忒弥斯:女子与蛇发女妖
5雅典娜:父的女儿与背后中伤者
6得墨忒耳:养育者与过度控制的母
7赫拉:女族长与被嘲笑的女人
8赫斯提亚:神秘主义者与背叛者
9伊西斯:女救世主与毁灭者
10珀耳塞福涅:少女与问题少女
第三部分 创造男主角与反面人物
11阿波罗:商人与背叛者
12阿瑞斯:保护者与角斗士
13哈迪斯:隐士与巫师
14赫尔墨斯:愚者与无业游民
15狄奥尼索斯:妇女之友与引诱者
16欧西里斯:男救世主与惩罚者
17波塞冬:艺术家与虐待者
18宙斯:国王与独裁者
第四部分 创造配角
19配角简介
20朋友
21对手
22象征
第五部分 女性和男性的旅程
23原型旅程简介
24构建女性旅程
25构建男性旅程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无可匹敌的“激活力”。我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学院派写作者,我更依赖直觉和感觉来推动故事,但正是这种直觉,常常让我陷入自我重复的怪圈。阅读《经典人物原型45种》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自己内心深层思维模式的对话。每翻过一个章节,就像清理掉一堆堆积的思维垃圾,为新的创意腾出空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把这些原型塑造成僵硬的模板,而是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可塑性。它鼓励你把两种看似矛盾的原型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复杂、更贴近真实人性的角色。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将“殉道者”原型与“反英雄”原型结合的讨论,提供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角色弧线构建思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但又不失启发性,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腔调,读起来很“接地气”,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低语,指导你如何避免那些常见的叙事陷阱。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混迹于剧本创作领域的人士,我必须说,市面上讲解人物塑造的书籍大多停留在“外在表现”层面,比如“他要很聪明”、“她必须很勇敢”。但这本书的格局显然高了一个层次。它探讨的是原型(Archetype),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深度。我以前总觉得原型是文学批评家的术语,离实际创作很远,但这本书硬是把它拉到了案头,用一种非常实用的方式进行了解构和重组。它就像一个古代炼金术士的笔记,里面记录的不是如何把铅变成金子(生硬的技巧),而是关于构成“人性”的基本元素。我惊喜地发现,很多我曾经觉得是自己独创的情节转折,追根溯源都能在这些古老的神话模型中找到影子。这让我对自己创作的“原创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真正的原创,往往是建立在对经典模型的深刻理解和巧妙颠覆之上的。这本书对叙事结构和人物动机的交叉分析,对我们这种需要快速捕捉观众心理的剧作者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战略指南。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看任何经典电影或小说时,眼光都会变得不一样,能直观地看到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深层结构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写小说写到卡壳的创作者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最近在构思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长篇,里面的主角性格设定一直找不到一个扎实的基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扁平得像张纸。翻开这本厚厚的书,里面对各种原型人物的剖析简直细致入微,从英雄的旅程到智慧老者的指引,那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和心理学洞察力,让我茅塞顿开。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有个英雄”,而是告诉你英雄的原型是怎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演变的,以及如何在现代故事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它对“阴影面”的探讨,很多新手作者都倾向于塑造完美无缺的主角,但这本书却用非常生动、甚至是带点黑暗的笔触,教你如何把角色内在的冲突和缺陷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物瞬间立体起来。光是读完关于“变形者”和“浪子回头”那几章,我就对手头的角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和重构方向。对于任何想让笔下人物不再是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写作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工具箱是无价的,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而非死板的公式。
评分说实话,当我拿起这本书时,内心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45种原型”听起来有点像是在凑数,担心内容会流于表面。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的密度完全不成正比,它在有限的篇幅内,对每一种原型都进行了极具穿透力的分析。它不仅提供了“是什么”(定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为什么”(心理根源)和“怎么用”(应用实例)。比如,书中关于“欺骗者”这个原型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变体分析,就让我这个非虚构写作背景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原型微妙差异的探讨,也展现了编纂者深厚的跨文化研究功底。我记得其中有一段对比了东方和西方叙事中对“救世主”的不同期望,这种精妙的比较,直接解决了我在尝试创作国际化故事时遇到的文化隔阂问题。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也做得非常好,那些标注的外部参考资料,足够我再开辟出好几个新的阅读方向。它不是让你照猫画虎,而是激发你去探索原型背后的文化土壤。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写作技巧手册”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人类行为模式图鉴”。我以前总觉得,人物塑造需要大量的外部观察和生活积累,当然这很重要,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如果缺乏对深层心理结构的理解,所有的观察都可能停留在表象。它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那些潜藏在神话、民间故事和集体潜意识中的规律提炼了出来。我拿起它,不是为了寻找“下一个畅销书公式”,而是为了理解为什么某些故事总能跨越时代和地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书中对原型如何与叙事主题相互作用的分析,尤其精彩。它教会我,角色不是为了推动情节而存在的,而是情节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这种“以人物为核心驱动力”的写作思路,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叙事习惯。对于想要追求故事持久生命力的创作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深远的哲学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