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側鋒用筆研究

書法側鋒用筆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馮亞君 編
圖書標籤:
  • 書法
  • 側鋒
  • 用筆
  • 書法技法
  • 中國書法
  • 書法研究
  • 傳統文化
  • 藝術
  • 書學
  • 筆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火把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湖南美術
ISBN:9787535674210
商品編碼:27801226653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5-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書法側鋒用筆研究
  • 作者:馮亞君
  • 定價:40
  • 齣版社:湖南美術
  • ISBN號:9787535674210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5-08-01
  • 印刷時間:2016-01-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26

編輯推薦語

《書法側鋒用筆研究》作者馮亞君通過對墨跡本為主的曆代經典法書遺跡考察,梳理齣瞭一條側鋒用筆的曆史流變綫索。進而再從側鋒用筆審美價值的探尋中,發現側鋒用筆之法所蘊含的書法藝術審美形式與內容,與“中庸之道”並不矛盾,而且其充分體現瞭儒傢“中和之美”與道傢“自然之美”的審美價值觀。拋開前人的成見,以曆史的眼光、科學的態度來麵對書法**的諸多現象,以便*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的優良傳統。

作者簡介

馮亞君,原名馮亞軍,1976年2月生於陝西鳳翔,1995年畢業於陝西省寶雞師範學校美術專業,199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2011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藝術學專業(書法理論與創作方嚮),文學碩士。現為湖南**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書法專業講師。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筆筆中鋒”質疑
二、中、側鋒概念界定
1.中鋒考辨
2.側鋒名實
3.中、側鋒用筆技法界定
三、當代筆法研究現狀
四、本文的選題意義、研究方法
第二章 側鋒用筆的技法生成
一、側鋒生於毛筆的斜執與側運
1.斜執——書寫姿勢及執筆方式
2.側運——運筆方式與點畫形成
二、側鋒成於健筆與熟紙
1.健筆——側鋒用筆之工具要求
2.熟紙——側鋒用筆之材料選擇
第三章 側鋒用筆的曆史流變
一、側鋒用筆的濫觴——先秦
1.商代墨跡
2.西周墨跡
3.春鞦戰國墨跡
二、側鋒用筆的確立——秦漢
1.秦篆的終結——中鋒,筆法的束縛
2.隸書的形成——側鋒,筆法的解放
3.諸體的生發——側鋒,筆法的可能
三、側鋒用筆的發展——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
1.側鋒用筆與“魏晉古法”
2.側鋒用筆與北朝石刻
3.側鋒用筆與“唐人尚法”
4.側鋒用筆與《書譜》“節筆”現象
5.側鋒用筆與宋、元書法
四、側鋒用筆的變異——明清
1.明代“高堂大軸”的流行
2.清代“尊碑”書風的興起
第四章 側鋒用筆的審美價值
一、從“中庸”“中和”思想看側鋒用筆的審美價值
1.中鋒用筆與中庸之道
2.側鋒用筆與中和之美
二、從“自然”“陰陽”觀念看側鋒用筆的審美價值
1.體“法”用“勢”——書道“自然”
2.側鋒取勢——點畫“陰陽”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附圖


《筆尖上的意象:中國傳統繪畫的綫條語匯》 本書是一部關於中國傳統繪畫綫條語言的深度探析。它並非專注於某種特定的技法如書法側鋒,而是將視角放寬至整個中國繪畫體係中,審視綫條如何作為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藝術元素,承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與審美意趣。 第一章:綫條的誕生與演化——從岩畫到帛畫 遠古的迴響: 追溯中國綫條藝術的源頭,從新石器時代岩畫上那質樸而有力的刻痕談起。這些原始的綫條,記錄著先民的生活、信仰與對自然的觀察,是純粹的視覺語言的萌芽。 材料的變革與錶現力的拓展: 詳細探討紙張、絹帛等書寫繪畫材料的發明與普及,如何極大地促進瞭綫條錶現力的提升。從粗獷的綫條到細膩的墨跡,綫條的質感、粗細、濃淡變化如何隨之豐富。 帛畫中的綫條生命力: 以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為例,分析其綫條的流動性、節奏感以及如何勾勒齣人物、龍鳳等形象的生動姿態。這些綫條已經初步具備瞭寫意精神,傳遞齣藝術傢的情感。 第二章:綫條的骨骼與血肉——勾勒、皴擦、點苔的辯證關係 勾勒:造型的基石: 深入解析“勾”作為綫條的骨骼,如何構建物體的基本輪廓與形體。從工筆畫嚴謹的鐵綫描、遊絲描,到寫意畫粗放的蘭葉描、橄欖描,不同勾勒技法如何塑造齣不同的物質感與精神氣質。 皴擦:質感的肌理: 探討“皴”與“擦”作為綫條的肌理,如何錶現山石的凹凸、樹木的紋理、土壤的質地。分析披麻皴、雨點皴、斧劈皴等典型皴法,以及它們在不同畫種中的應用與創新,如何賦予畫麵獨特的空間感與立體感。 點苔:靈魂的點睛之筆: 闡述“點”與“苔”作為綫條的補充與呼應,如何豐富畫麵層次,點綴意境。分析點苔在山水畫、花鳥畫中的作用,如何錶現草木的繁茂、空氣的濕度,以及烘托畫麵的精神氛圍。 第三章:綫條的性格與情感——寫意精神的流露 “以形寫神”的奧義: 闡述中國傳統繪畫強調“以形寫神”,而非機械模仿。綫條如何超越物質形態,承載並傳達物象內在的精神氣質與藝術傢的情感。 節奏、力度與情緒: 分析綫條的快慢、疾徐、輕重、緩急所蘊含的豐富情感信息。例如,遒勁有力的綫條可能象徵堅韌與力量,而流暢舒緩的綫條則可能錶達寜靜與溫婉。 墨色的變化與綫條的靈魂: 深入研究墨色(焦、濃、重、淡、清)在綫條中的運用,如何通過墨韻的層層暈染,賦予綫條以生命感、立體感和空氣感,使之脫離平麵,呈現齣更深邃的意境。 第四章:經典畫種中的綫條敘事——山水、花鳥、人物的綫條語言 山水畫:綫條的壯遊: 分析山水畫中綫條的宏大敘事。如何運用多種綫條組閤,錶現山巒的巍峨、河流的奔騰、雲霧的飄渺。例如,李唐的斧劈皴錶現山石的剛毅,董源的披麻皴則賦予山水溫潤的江南韻味。 花鳥畫:綫條的生趣: 探討花鳥畫中綫條的靈動與細膩。如何運用工筆或寫意的手法,勾勒齣花卉的嬌艷、翎毛的蓬鬆、枝乾的遒勁。如徐熙的沒骨法,以墨色直接點染,綫條潛藏於色彩之中,彆具風韻。 人物畫:綫條的傳神: 解析人物畫中綫條的錶現力。從顧愷之的“隨形而變”到陳老蓮的“奇崛”,綫條如何刻畫人物的麵部錶情、肢體動作,傳遞齣人物的性格與命運。 第五章:綫條的意境與哲學——天人閤一的視覺錶達 留白與虛實: 探討綫條與留白之間的關係。虛實相生,綫條勾勒的實體與留白形成的虛境,共同構建齣畫麵的無限意境,引發觀者的聯想。 道傢思想的滲透: 分析綫條中所蘊含的道傢哲學思想,如“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綫條的自由舒展、氣韻生動,正是對自然規律的體悟與錶達。 現代視野下的綫條傳承與創新: 審視傳統綫條語言在當代藝術中的傳承與發展。藝術傢如何在繼承經典的同時,融入現代審美與觀念,創造齣具有時代精神的綫條作品。 本書旨在通過對中國傳統繪畫綫條語言的全麵梳理與深入剖析,幫助讀者理解綫條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語言,其豐富的錶現力、深刻的哲學內涵以及在中國美學體係中的核心地位。通過對不同畫種、不同技法的綫條特徵進行對比分析,展現中國畫“以綫立骨、以墨傳神”的獨特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書法的“法度”和“變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側鋒”用筆,在我看來,正是體現這種變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自己的書法作品雖然在基本筆畫上還過得去,但總缺乏一種生動性和趣味性,顯得過於闆滯。我瞭解到,側鋒的運用能夠為筆畫帶來一種獨特的“筋骨”,使得綫條飽滿而富有彈性,同時也能在字形結構上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究竟如何纔能掌握這種“筋骨”,如何纔能在運筆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調動側鋒的力量,我卻一直不得其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係統化的理論框架,幫助我理解側鋒的原理,以及它與中鋒、偏鋒等用筆方式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實踐指導,比如針對不同書體和不同筆畫的側鋒練習方法,甚至是通過一些“解密”式的分析,來揭示古代書法大師們是如何巧妙地運用側鋒來塑造作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側鋒並非是隨意為之,而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蘊含著豐富藝術錶現力的技巧,並能指引我如何去實踐和掌握它。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一直想找個機會好好研習一下。我平時練習書法,也接觸過一些關於用筆技巧的書籍,但總覺得不夠深入,特彆是對“側鋒”這個概念,理解得還不是很透徹。很多老師在講授時,都會強調側鋒的重要性,說它能使筆畫産生一種獨特的厚重感和立體感,甚至能影響整個字的風格走嚮。我嘗試過模仿,但往往效果不佳,要麼顯得毛躁,要麼沒有那種厚實的力量感,有時甚至覺得自己的筆畫變得鬆散無力。我總是在想,到底該如何纔能真正掌握側鋒的運用?它僅僅是改變一下握筆的角度,還是有更深層次的運筆方法和心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解答我的這些疑問,從理論上闡述側鋒的形成原理、變化規律,以及在不同書體、不同筆畫中的具體錶現。同時,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範例分析,最好能有不同書法傢使用側鋒的經典作品賞析,通過對比,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側鋒的魅力,並從中汲取經驗。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針對性的練習方法和指導,那對我來說就太有幫助瞭。畢竟,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書法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帶領我真正領略書法側鋒的獨特風采。

評分

我是一個對書法技法有著極緻追求的讀者,每當我看到那些筆力雄健、意趣盎然的書法作品時,總會對其背後的用筆之道充滿好奇。而“側鋒”這個詞,在我看來,就像書法世界裏的一道獨特風景,它能讓筆畫瞬間擁有生命力,讓墨色飽滿而又富有層次。我曾多次嘗試在練習中運用側鋒,但往往收效甚微,要麼是用筆滯澀,要麼是筆畫過於瘦弱,甚至有時會顯得不倫不類。我總是在想,這其中一定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奧秘,是那些簡單地改變握筆角度所無法觸及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探索側鋒用筆的本質,它不僅僅是技法上的一個方麵,更應該與書寫者的心境、情感以及對書法的理解緊密相連。我期待書中能夠有獨到的見解,能夠解釋側鋒在不同書體、不同風格下的錶現形式和審美價值。同時,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有切實可行的指導,能夠幫助我理解如何通過練習,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書寫能力,最終能夠運用側鋒自如地錶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提升書法藝術的著作,而“側鋒”這個概念,對我而言,一直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極具誘惑力的領域。我接觸書法多年,也閱讀瞭不少關於用筆的論述,但對於如何將側鋒運用得恰到好處,始終感到睏惑。我明白,書法不僅僅是筆畫的組閤,更是情感的錶達和個性的展現。而側鋒,似乎是能夠為筆畫增添更多層次感和生命力的重要途徑。我觀察過很多碑帖,發現那些傳世的經典作品,無不蘊含著精妙的用筆技巧,其中側鋒的運用,常常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關鍵。然而,在我自己的實踐中,卻常常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要麼是過於強調側鋒而顯得生硬,要麼是忽略瞭它的存在而導緻筆畫單薄。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深入淺齣地剖析側鋒的奧秘。我希望能看到它能夠係統地闡述側鋒在不同書體(如篆、隸、楷、行、草)中的適用性與錶現差異,並詳細講解如何在具體的筆畫(如橫、竪、撇、捺、鈎、摺)中實現有效的側鋒運用。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能夠幫助我“頓悟”的思路和方法,讓我能夠真正理解側鋒的本質,而不是停留在模仿的層麵。

評分

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對書法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好奇,尤其是一些看似微妙卻能帶來巨大影響的技法。側鋒,這個詞在我看來,就像一把開啓書法豐富錶現力的鑰匙,卻又藏著無數的奧秘。我總覺得,很多時候自己的作品雖然形似,但總少瞭那麼一股“氣韻”,而我隱隱覺得,這股“氣韻”很可能就與側鋒的運用息息相關。我曾經在臨帖時,注意到一些名傢筆下的綫條,並非總是以中鋒行筆,而是巧妙地運用側鋒,使得綫條既有挺拔的力量,又不失圓潤的豐滿,在視覺上産生一種飽滿而又不失靈動的效果。但當我試圖模仿時,卻常常用力過猛,或者角度把握不準,導緻綫條變得刻闆、粗糙,失去瞭原有的神韻。我非常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像解剖刀一樣,將側鋒的用筆拆解開來,詳細地分析其在不同起筆、行筆、收筆時的細微變化,以及如何在絞轉、提按、頓挫等動作中自然地融入側鋒的運用。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通過生動的圖示、詳實的步驟,讓我明白“如何做”,而不是僅僅知道“是什麼”。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見解,或者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側鋒運用技巧,那將是極大的驚喜。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高境界的大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