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側鋒用筆研究》作者馮亞君通過對墨跡本為主的曆代經典法書遺跡考察,梳理齣瞭一條側鋒用筆的曆史流變綫索。進而再從側鋒用筆審美價值的探尋中,發現側鋒用筆之法所蘊含的書法藝術審美形式與內容,與“中庸之道”並不矛盾,而且其充分體現瞭儒傢“中和之美”與道傢“自然之美”的審美價值觀。拋開前人的成見,以曆史的眼光、科學的態度來麵對書法**的諸多現象,以便*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的優良傳統。
馮亞君,原名馮亞軍,1976年2月生於陝西鳳翔,1995年畢業於陝西省寶雞師範學校美術專業,199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2011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藝術學專業(書法理論與創作方嚮),文學碩士。現為湖南**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書法專業講師。
第一章 緒論
一、“筆筆中鋒”質疑
二、中、側鋒概念界定
1.中鋒考辨
2.側鋒名實
3.中、側鋒用筆技法界定
三、當代筆法研究現狀
四、本文的選題意義、研究方法
第二章 側鋒用筆的技法生成
一、側鋒生於毛筆的斜執與側運
1.斜執——書寫姿勢及執筆方式
2.側運——運筆方式與點畫形成
二、側鋒成於健筆與熟紙
1.健筆——側鋒用筆之工具要求
2.熟紙——側鋒用筆之材料選擇
第三章 側鋒用筆的曆史流變
一、側鋒用筆的濫觴——先秦
1.商代墨跡
2.西周墨跡
3.春鞦戰國墨跡
二、側鋒用筆的確立——秦漢
1.秦篆的終結——中鋒,筆法的束縛
2.隸書的形成——側鋒,筆法的解放
3.諸體的生發——側鋒,筆法的可能
三、側鋒用筆的發展——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
1.側鋒用筆與“魏晉古法”
2.側鋒用筆與北朝石刻
3.側鋒用筆與“唐人尚法”
4.側鋒用筆與《書譜》“節筆”現象
5.側鋒用筆與宋、元書法
四、側鋒用筆的變異——明清
1.明代“高堂大軸”的流行
2.清代“尊碑”書風的興起
第四章 側鋒用筆的審美價值
一、從“中庸”“中和”思想看側鋒用筆的審美價值
1.中鋒用筆與中庸之道
2.側鋒用筆與中和之美
二、從“自然”“陰陽”觀念看側鋒用筆的審美價值
1.體“法”用“勢”——書道“自然”
2.側鋒取勢——點畫“陰陽”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附圖
我一直對書法的“法度”和“變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側鋒”用筆,在我看來,正是體現這種變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自己的書法作品雖然在基本筆畫上還過得去,但總缺乏一種生動性和趣味性,顯得過於闆滯。我瞭解到,側鋒的運用能夠為筆畫帶來一種獨特的“筋骨”,使得綫條飽滿而富有彈性,同時也能在字形結構上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究竟如何纔能掌握這種“筋骨”,如何纔能在運筆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調動側鋒的力量,我卻一直不得其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係統化的理論框架,幫助我理解側鋒的原理,以及它與中鋒、偏鋒等用筆方式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實踐指導,比如針對不同書體和不同筆畫的側鋒練習方法,甚至是通過一些“解密”式的分析,來揭示古代書法大師們是如何巧妙地運用側鋒來塑造作品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側鋒並非是隨意為之,而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蘊含著豐富藝術錶現力的技巧,並能指引我如何去實踐和掌握它。
評分這本書我早就聽說過,一直想找個機會好好研習一下。我平時練習書法,也接觸過一些關於用筆技巧的書籍,但總覺得不夠深入,特彆是對“側鋒”這個概念,理解得還不是很透徹。很多老師在講授時,都會強調側鋒的重要性,說它能使筆畫産生一種獨特的厚重感和立體感,甚至能影響整個字的風格走嚮。我嘗試過模仿,但往往效果不佳,要麼顯得毛躁,要麼沒有那種厚實的力量感,有時甚至覺得自己的筆畫變得鬆散無力。我總是在想,到底該如何纔能真正掌握側鋒的運用?它僅僅是改變一下握筆的角度,還是有更深層次的運筆方法和心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解答我的這些疑問,從理論上闡述側鋒的形成原理、變化規律,以及在不同書體、不同筆畫中的具體錶現。同時,我也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大量的範例分析,最好能有不同書法傢使用側鋒的經典作品賞析,通過對比,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側鋒的魅力,並從中汲取經驗。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一些針對性的練習方法和指導,那對我來說就太有幫助瞭。畢竟,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書法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帶領我真正領略書法側鋒的獨特風采。
評分我是一個對書法技法有著極緻追求的讀者,每當我看到那些筆力雄健、意趣盎然的書法作品時,總會對其背後的用筆之道充滿好奇。而“側鋒”這個詞,在我看來,就像書法世界裏的一道獨特風景,它能讓筆畫瞬間擁有生命力,讓墨色飽滿而又富有層次。我曾多次嘗試在練習中運用側鋒,但往往收效甚微,要麼是用筆滯澀,要麼是筆畫過於瘦弱,甚至有時會顯得不倫不類。我總是在想,這其中一定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奧秘,是那些簡單地改變握筆角度所無法觸及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探索側鋒用筆的本質,它不僅僅是技法上的一個方麵,更應該與書寫者的心境、情感以及對書法的理解緊密相連。我期待書中能夠有獨到的見解,能夠解釋側鋒在不同書體、不同風格下的錶現形式和審美價值。同時,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有切實可行的指導,能夠幫助我理解如何通過練習,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書寫能力,最終能夠運用側鋒自如地錶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提升書法藝術的著作,而“側鋒”這個概念,對我而言,一直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極具誘惑力的領域。我接觸書法多年,也閱讀瞭不少關於用筆的論述,但對於如何將側鋒運用得恰到好處,始終感到睏惑。我明白,書法不僅僅是筆畫的組閤,更是情感的錶達和個性的展現。而側鋒,似乎是能夠為筆畫增添更多層次感和生命力的重要途徑。我觀察過很多碑帖,發現那些傳世的經典作品,無不蘊含著精妙的用筆技巧,其中側鋒的運用,常常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關鍵。然而,在我自己的實踐中,卻常常是“畫虎不成反類犬”,要麼是過於強調側鋒而顯得生硬,要麼是忽略瞭它的存在而導緻筆畫單薄。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深入淺齣地剖析側鋒的奧秘。我希望能看到它能夠係統地闡述側鋒在不同書體(如篆、隸、楷、行、草)中的適用性與錶現差異,並詳細講解如何在具體的筆畫(如橫、竪、撇、捺、鈎、摺)中實現有效的側鋒運用。我更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能夠幫助我“頓悟”的思路和方法,讓我能夠真正理解側鋒的本質,而不是停留在模仿的層麵。
評分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對書法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好奇,尤其是一些看似微妙卻能帶來巨大影響的技法。側鋒,這個詞在我看來,就像一把開啓書法豐富錶現力的鑰匙,卻又藏著無數的奧秘。我總覺得,很多時候自己的作品雖然形似,但總少瞭那麼一股“氣韻”,而我隱隱覺得,這股“氣韻”很可能就與側鋒的運用息息相關。我曾經在臨帖時,注意到一些名傢筆下的綫條,並非總是以中鋒行筆,而是巧妙地運用側鋒,使得綫條既有挺拔的力量,又不失圓潤的豐滿,在視覺上産生一種飽滿而又不失靈動的效果。但當我試圖模仿時,卻常常用力過猛,或者角度把握不準,導緻綫條變得刻闆、粗糙,失去瞭原有的神韻。我非常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像解剖刀一樣,將側鋒的用筆拆解開來,詳細地分析其在不同起筆、行筆、收筆時的細微變化,以及如何在絞轉、提按、頓挫等動作中自然地融入側鋒的運用。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通過生動的圖示、詳實的步驟,讓我明白“如何做”,而不是僅僅知道“是什麼”。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見解,或者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側鋒運用技巧,那將是極大的驚喜。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更高境界的大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