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钜惠】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 自然摄影的拍摄技巧 摄影原理以及各种摄影器材的选择和有效使用等知

【感恩钜惠】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 自然摄影的拍摄技巧 摄影原理以及各种摄影器材的选择和有效使用等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力 译
图书标签:
  • 自然摄影
  • 摄影技巧
  • 摄影原理
  • 摄影器材
  • 风光摄影
  • 摄影入门
  • 摄影指南
  • 摄影教学
  • 摄影
  • 摄影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论图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61226
商品编码:27893755646
丛书名: 后浪摄影学院 2 拍摄最美大自然 第2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平装: 286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510061226
  • 条形码: 9787510061226
  • 商品尺寸: 23.6 x 17 x 1.4 cm
  • 商品重量: 567 g
  • 品牌: 后浪出版公司

《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中作者以当今数码摄影师惯用的简单易行的技法轻轻松松地拍摄出高品质照片。书中自始至终充满了朴素、实用的气息,作者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诸多摄影中的实用技巧及原理知识,而这些技巧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摄影中。
《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对自然摄影的拍摄技巧介绍得非常全面、细致。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章涵盖相应的必备技法,通过图示及文字清晰阐述,不仅可以解决实际拍摄中的大量问题,同时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是数码摄影的必备手册,不仅适合广大的普通爱好者,也适合拥有中、高档摄影器材的摄影人士。相信《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会成为想要拍出专业级数码照片,却缺乏实际摄影技巧的用户的实用指南。通过书中大量的摄影作品读者也能真切的体会出作者置身于野外的心情,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以及摄影带来的乐趣和享受。
《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涵盖所有拍摄大自然时应注意的细节。
?作者对器材非常了解,参考他的建议可以令你少走弯路。
?教你如何用所拍照片继续全球摄影旅行。
李力,电影编剧、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出版学术专著《众妙:阅读电影之美》、《电影色彩学》、《影视摄影艺术学》、《镜头在说话》等。主要电影编剧作品:《都市童话》、《夏天,有风吹过》、《等开花》、《光明之光》、《警报157》等。曾任《时尚》、《追求》、《深圳都市报》、《人文荆州》等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专题节目撰稿人。
《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由浅入深,全面细致地讲解了自然摄影的拍摄技巧,摄影原理以及各种摄影器材的选择和有效使用等知识。同时,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他们的摄影作品及拍摄心得。《拍摄美大自然(第2版)》作者有三十多年的专业自然摄影拍摄及教学经验,以摄影师在户外实践拍摄的角度,运用其独特的拍摄手法与高超的技术教授读者拍摄出佳的图像。无论是对专业摄影师还是对摄影爱好者来说,都能从书中学习和借鉴到宝贵的摄影知识及拍摄经验。
第一章数码摄影带来的兴奋27 
1.1为什么要拍摄自然风光图片31 
1.2自然摄影的佳地点31 
1.3小心翼翼踏上这片土地32 
1.4质量问题32 
1.5使用优良的设备36 
1.6养成好的拍摄习惯36 
1.7成为一个更好的博物学家37 
1.8专业和业余自然摄影师38 
1.9获得优秀自然摄影图片的三要素39 
第二章提高你的拍摄技巧45 
2.1学习说明书46 
2.2使用设备46 
2.3订阅杂志47 
2.4参加摄影俱乐部50 
2.5加入摄影教学项目52 
2.6加入摄影工作室52 
2.7参加摄影旅游团53 
2.8阅读自然摄影书籍54 
2.9收集精美的图片集54 
2.10使用互联网58 
2.11拍摄图片58 
2.12不懈努力提高58 
2.13享受过程!59 
第三章选择数码相机61 
3.1数码的优势64 
3.2相机的选择65 
3.3专业相机与业余相机65 
3.4优秀的相机65 
3.5必不可少的相机功能66 
反光板预升锁定功能 
可调节的定时器 
安装快门释放线 
选择RAW还是JPEG格式 
大液晶显示屏 
点测光 
机身后部的对焦按钮 
3.6保护你的相机73 
3.7对付寒冷和高温74 
3.8不要摔打你的设备75 
3.9相机背带75 
3.10保持镜头清洁!76 
3.11保持相机和传感器的清洁!76 
3.12清洁传感器78 
3.13相机电池78 
3.14数码存储78 
3.15购买相机79 
第四章曝光要点83 
4.1RAW格式和JPEG格式图片84 
JPEG的优点 
JPEG的缺点 
RAW的优点 
RAW的缺点 
4.2选择哪种文件格式?85 
4.3JPEG文件的正确曝光87 
4.4RAW图像的正确曝光88 
4.5曝光理论88 
光圈值 
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单位为秒 
光圈档位 
等效曝光(互易律) 
4.6了解测光系统92 
环境光和反射光的问题 
机身自带测光表的问题 
测光选择 
评价测光或彩色矩阵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局部测光 
点测光 
选择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快门优先 
手动曝光 
4.7帮助你获得佳曝光99 
直方图 
直方图形状 
高光警告 
自动曝光的问题情境 
一个严重的自动曝光问题 
4.8曝光补偿103 
了解曝光补偿按钮 
手动曝光补偿 
包围曝光 
4.9感光度(ISO)注意事项105 
数码噪点 
数码噪点 
4.10感光度使用策略106 
4.11后的思考107 
第五章有效使用镜头109 
5.1镜头工作原理110 
5.2焦距110 
5.3大光圈112 
高速镜头的优点 
高速镜头的缺点 
5.4景深113 
5.5裁切系数113 
5.6带图像稳定器的镜头117 
5.7透视118 
5.8镜头的选择119 
变焦和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恒定光圈与可变光圈 
拍摄现场使用变焦镜头 
广角镜头 
标准镜头 
中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 
超长焦镜头 
特殊镜头 
移轴镜头T 
微距镜头 
5.9配件130 
遮光罩 
增距镜 
5.10维护你的镜头132 
第六章坚持拍摄清晰图片135 
6.1使用三脚架136 
6.2三脚架的选择136 
6.3值得推荐的三脚架功能137 
6.4携带三脚架140 
6.5选择三脚架140 
6.6三脚架的云台140 
三维云台 
球形云台 
万向节云台 
6.7三脚架配件142 
快装板 
L型支架(L—brackets) 
三脚架的问题 
手持拍摄 
图像稳定器镜头(防抖镜头) 
图像稳定技术 
获得更清晰的效果 
保持镜头的清洁 
避免使用保护滤镜 
佳光圈 
反光板预升锁定功能 
按动快门 
定时的问题 
有线或无线的快门线 
RAW和JPEG注意事项 
6.8仔细对焦151 
6.9手动对焦152 
手动对焦技术 
自动对焦 
6.10实用对焦技巧153 
单次自动对焦 
持续自动对焦 
机背对焦按钮 
第七章光线的魔力163 
7.1奇妙易逝的光线164 
7.2光线的品质165 
7.3光量165 
7.4太多的光?168 
7.5利用一天的优势时间169 
7.6中性灰滤镜169 
7.7光的色彩169 
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 
日光,阴影,阴天 
钨丝灯和荧光灯 
自定义白平衡 
色温 
如何控制对比度 
7.8JPEG和RAW白平衡注意事项175 
7.9选择色域176 
7.10光线的方向性177 
顺光 
侧光 
逆光 
7.11对比度180 
7.12反光板182 
7.13电子闪光灯降低对比度182 
7.14分裂式中灰密度镜183 
7.15电脑软件的后期调整183 
7.16滤镜183 
偏振镜是关键 
解决暗角问题 
偏振滤镜使用策略 
第八章强大的构图187 
8.1什么是构图?188 
8.2摄影构图指南189 
手持摄影的构图方法 
何时在三脚架上构图 
保持水平 
视角的选择 
8.3长焦镜头使用策略192 
8.4广角镜头的视点194 
8.5长焦镜头194 
8.6请勿中心构图194 
8.7三分法则195 
8.8图像边缘197 
8.9保持图像的简洁198 
8.10被摄主体的数量199 
8.11使用向导性的线条199 
水平线 
垂直线条 
对角线 
曲线 
8.12格式202 
方形格式 
矩形格式 
全景格式 
8.13奇妙的全景图像202 
选择大的全景拍摄主体 
8.14三脚架的水平203 
8.15相机的水平206 
8.16使用特定的白平衡206 
8.17使用手动曝光206 
8.18仔细对焦206 
8.19标注全景图像序列207 
8.20开始拍摄全景图像207 
8.21全景图像软件207 
第九章特写与微距镜头下的精彩世界211 
9.1放大率212 
9.2真实的微距镜头215 
9.3长微距镜头的优缺点216 
9.4100mm微距镜头注意事项217 
9.550mm微距镜头的问题218 
9.6特写镜头和变焦镜头218 
9.7选择尼康还是佳能219 
优点 
缺点 
9.8近摄接圈220 
9.9清晰的图像技术222 
9.10使用佳光圈获得清晰度223 
9.11解决风的问题225 
9.12定时功能注意事项225 
9.13植物夹来补救225 
9.14预升反光板227 
9.15奇妙光线之于特写镜头228 
柔光片 
柔光布 
9.16反光板229 
使用反光板 
使用反光板形成交叉照明 
9.17特写的闪光灯技术230 
如何摆放闪光灯 
手持使用闪光灯 
遥控闪光灯 
专用闪光灯连线 
无线引闪器 
使用内置闪光灯触发主闪光灯 
补充闪光的技巧 
使用补充闪光 
补充闪光的例子 
第十章有效使用闪光灯237 
10.1相机自带闪光灯的问题238 
闪光灯的优点 
缺点 
10.2平方反比定律241 
10.3选择闪光灯243 
决定闪光灯曝光 
当TTL闪光失败时

 

不利的是,裁切系数不是真的更放大。它是在从前24×36mm大小图片上进行的裁切。扫描一张35ram反转片,然后裁剪,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用全画幅的佳能1Ds Mark Ⅱ,我常常剪裁图像,不用担心画框内的小鸟或其它哺乳动物显得比较小。我也不用靠得很近,因为后期可以轻易地裁切。当然,你记录的主体像素越多,以后打印大图片时选择就越多。一个带裁切系数的传感器记录的像素(图片内容)无法与全画幅相比,但是这像素的确记录了镜头中心区域的光线信息,相对于镜头玻璃的边缘部分,其中心部分的不完善已大大减小。由于使用镜头的“甜美”部分拍摄,所以从某种程度减轻了像素减少的问题。 
裁切系数在广角镜头上的问题为严重。1.6倍裁切系数会将一只24mm广角镜头转换成接近标头的38.4mm镜头。一只17mm镜头是很好用的广角镜头,但是在1.6倍裁切系数的作用下却转换成为27.2mm的镜头。请注意,数码相机有很多不同的裁切系数,比如1.3倍,1.5倍,2倍或其他的倍率,这些都取决于你拥有的相机本身。如果你偏爱拍摄广角画面,这是让人沮丧的问题。幸运的是,相机产商已经听到这种呼声,现在生产出与有裁切系数相机相匹配的广角变焦镜头。佳能近就增加了焦距10—22mm、光圈f/3.5的新变焦镜头。这是为有裁切系数的相机生产的,它不能在全画幅相机上使用,因为它没有足够大的成像圈去充分覆盖全画幅传感器。尼康近推出了12—24mm、光圈f/4的镜头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厂家也在推出类似镜头。这样的镜头只能用于具有裁切系数的相机上,包括佳能EF—S以及尼康DXED—1F系列。由于这些镜头不需要更大的图像框,所以它们较小,也更轻。 
5.6带图像稳定器的镜头 
这种镜头保证你在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时还能手持,并能获得清晰的图像。佳能把这样的镜头称为图像稳定器(IS)镜头,因为里面有一组特殊的可以移动的光学元件用来弥补相机的晃动,产生更为清晰的图像。尼康将这种镜头称为减震(VR)镜头。看来所有的镜头厂商都会生产一些具有图像防抖技术的镜头。比如索尼,宾得,三星公司都有这种基于传感器的图像稳定系统,所以这些镜头都使相机有防抖功能。 
防抖技术真的很好。如果没有防抖功能,只有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才能有效使用手持摄影,使用的快门速度等于焦距的倒数,才能拍出清晰的图像。比如一只30mm的镜头,快门速度1/30秒才够。200mm的镜头,安全的快门速度为1/200秒,因为长焦镜头的放大率增加了。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摄影师,有些人的手持要比其他人稳定得多。我们有几只佳能和尼康防抖镜头,当必须手持时——比如在一只摇晃的船上进行拍摄的时候,就确实需要它。当然,只要有可能,我们仍然使用三脚架。在三脚架上拍摄时,建议关闭这个功能。


捕捉天地灵韵:一本关于自然影像的探索之旅 当我们谈论自然摄影,并非仅仅是按下快门,定格眼前的风景。它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一次与地球脉搏的深刻对话,一种将瞬息万变的壮丽与永恒的静谧融于一体的艺术。这套书籍,正是为所有渴望以影像语言解读自然之美,探寻光影背后无穷奥秘的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而精心打造。它并非是技术手册的简单堆砌,而是一场由浅入深、从心出发的自然摄影探索之旅。 第一卷:光影的舞者——自然摄影的艺术精髓 这一卷,我们将拂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深入理解自然摄影的艺术本质。我们不拘泥于器材的参数,而是着眼于如何用眼睛去“看见”自然。 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们开始捕捉光影之前,首先要学会如何真正地“看见”。这一部分将引导您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细节:一滴露珠折射的彩虹,一片枯叶纹理的沧桑,一缕晨曦穿透林间的斑驳。我们将探讨构图的黄金法则,如何运用引导线、对称、留白等经典手法,以及如何打破常规,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光线条件下的表现力——黎明时分的柔和暖色,正午时分的硬朗直射,黄昏时分的戏剧性金色,以及夜晚星空的神秘深邃。每一缕光线、每一片阴影,都蕴含着表达情感和叙事的强大力量,我们将逐一解析它们的运用之道。 色彩的语言: 自然界的色彩是无穷的宝藏。从春天的嫩绿到秋天的金黄,从夏日的热烈到冬日的素雅,色彩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信息。我们不会局限于RGB的数值,而是探讨色彩的心理学效应,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与对比来营造特定的氛围——温暖、宁静、神秘、活力。我们将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典型色彩特征,以及如何捕捉和还原这些色彩的微妙之处。 形态的韵律: 山川的巍峨,河流的蜿蜒,树木的挺拔,花朵的娇艳,动物的灵动……自然界的形态万千,它们构成了视觉的骨骼。这一卷将引导您理解线条、形状、纹理在画面中的作用,如何通过对形态的捕捉和表现,赋予作品生命力。我们还将探讨抽象化的可能性,如何将具象的自然景物提炼出更具艺术表现力的图形语言。 故事的讲述者: 优秀的自然摄影作品,往往能够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不只是记录,更是情感的传递者。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连贯的画面,捕捉事件的发生,表现生命的顽强,或者仅仅是传递一份宁静与祥和。从宏大的风光叙事到微观世界的细腻情感,都将是探讨的范畴。 情绪的共鸣: 摄影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交流。什么样的画面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如何通过色彩、光影、构图来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摄影师的情感注入作品,让观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带来的喜悦、敬畏、宁静或震撼。 第二卷:光影的构建——自然摄影的技术实践 在理解了艺术的精髓之后,我们将深入技术层面,掌握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工具与方法。这一卷将聚焦于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表达。 曝光的艺术: 曝光是摄影的基石。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欠曝”、“正常曝”、“过曝”的概念上,而是深入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和创意需求,精准控制曝光。从理解直方图的奥秘,到掌握测光模式的运用,再到全手动模式下的精妙调校,我们将一步步解锁曝光的艺术。 HDR(高动态范围)和包围曝光技术的应用,也将帮助您在光比极大的环境中,保留丰富的细节。 景深的魔术: 景深是控制画面焦点与虚实关系的利器。我们将详细讲解光圈、焦距、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拍摄主体和想要表达的意境,选择合适的景深。从强调主体,虚化背景,营造梦幻氛围,到保持整个场景清晰锐利,我们都将一一实践。 锐度的追求: 清晰锐利的画面是自然摄影的重要指标。我们将探讨影响锐度的各种因素,包括镜头素质、相机传感器、快门速度、对焦精度以及后期处理。了解如何利用三脚架、快门线、反光镜预升等技巧,最大限度地提升画面的锐度。 白平衡的调色板: 白平衡是决定照片色彩基调的关键。我们将深入理解不同光源下的色温变化,以及如何准确设置白平衡,还原真实的色彩,或者利用白平衡进行创意性的色彩表达。色温的调节,如同在画布上挥洒不同的颜料,能极大地影响画面的整体情绪。 对焦的精准度: 准确的对焦是保证画面清晰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讲解单次对焦、连续对焦、手动对焦的使用场景,以及如何应对移动主体、弱光环境等挑战。我们还将探讨眼部对焦、人脸识别等智能对焦技术的运用。 快门速度的定格与流动: 快门速度是捕捉瞬间动态的魔法。从极快的快门定格飞鸟掠过的瞬间,到慢快门描绘流水潺潺的丝绸般质感,再到星轨拍摄的漫长曝光,都将是这一部分的精彩内容。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 ND 滤镜和渐变灰滤镜,在白天实现慢快门效果,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 滤镜的妙用: 滤镜是自然摄影师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我们将详细介绍偏振镜(CPL)如何消除反光、增强色彩饱和度,渐变灰镜(GND)如何平衡高光与阴影的曝光,ND 镜(减光镜)如何实现慢快门效果,以及各种创意滤镜的应用。 后期的延伸: 后期处理并非对原图的“修饰”,而是对摄影师创意和技术表达的延伸。我们将深入探讨 RAW 格式的优势,以及如何在不失真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曝光、对比度、色彩、锐度等参数,进一步提升画面的表现力。局部调整、蒙版的使用,以及如何利用曲线、色阶等工具进行精细化处理,都将是重点。我们将强调“适度”的原则,让后期服务于原图的灵魂,而非改变原图的本质。 第三卷:自然的低语——风光、动物与微距的专项突破 在掌握了基础的艺术理念和技术实践后,我们将在这一卷中,针对自然摄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领域——风光、动物和微距,进行深入的专项探讨。 风光摄影的壮丽史诗: 从巍峨的山峦到辽阔的草原,从宁静的湖泊到奔腾的海岸线,风光摄影是对自然宏伟画卷的捕捉。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最佳的拍摄时机,如何利用天气变化来增强画面的戏剧性,如何运用全景接片技术展现宽广的视野,以及如何表现自然元素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我们将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风光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镜头和构图方式。 动物摄影的耐心与智慧: 拍摄野生动物,需要的是极致的耐心、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动物习性的深入了解。我们将分享如何在不打扰动物的前提下,接近并捕捉它们的精彩瞬间。从选择合适的长焦镜头,到掌握追焦技巧,再到利用自然光线突出动物的形态和神韵,都将是探讨的重点。我们还会讲解如何预测动物的行为,以及如何捕捉它们与环境的和谐互动。 微距摄影的奇幻世界: 在微距镜头下,一个细小的昆虫、一朵野花,都可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和色彩。我们将深入探究微距摄影的独特魅力,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微距镜头和附件,如何控制极浅的景深,如何利用自然光或补光来展现被摄体的纹理和质感。我们将带领您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发现生活在我们身边却常常被忽视的奇妙世界。 第四卷:相伴而行——摄影器材的选择与有效运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卷并非仅仅是器材的罗列,而是围绕着“为我所用”、“有效运用”展开。 相机系统的选择: 从全画幅到 APS-C,从单反到无反,我们将剖析不同相机系统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它们在自然摄影中的适用性。我们会从传感器的尺寸、像素密度、高感表现、连拍速度、对焦系统等多个维度,帮助您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选择。 镜头的哲学: 镜头是摄影师的眼睛。我们将深入讲解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特点,广角、标准、长焦镜头的适用范围,以及特殊镜头(如移轴镜头、微距镜头)的独特价值。我们会强调“为什么选择这款镜头”,而非仅仅是“选择这款镜头”。 脚架与配件: 稳定的支撑是保证画质的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材质、不同类型的脚架,以及云台的选择。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快门线、快门遥控器、电池、存储卡、清洁用品等辅助配件的重要性。 灯光与闪光灯的探索: 虽然自然摄影以自然光为主,但在某些场景下,补光和人造光源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巧妙运用闪光灯的离机拍摄,以及反光板、柔光罩等简单工具,来改善光线效果。 器材的保养与维护: 珍贵的器材需要细心的呵护。我们将提供实用的器材保养和维护建议,帮助您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最佳性能。 这套书籍,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自然摄影的指南,更是一份与自然对话的邀请函。它鼓励您走出户外,用您的镜头去感受,去记录,去讲述。它将帮助您提升摄影技巧,拓展艺术视野,更重要的是,引导您在每一次按下快门的过程中,与伟大的自然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连接。愿您的镜头,能够捕捉到天地间最动人的瞬间,将自然的壮丽与温柔,永远定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对自然摄影一直充满向往,但又常常被复杂器材和专业术语吓退的初学者,我拿到这本书简直如获至宝。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大堆专业名词,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理解构图的艺术,比如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三分法来平衡画面,让原本杂乱的景物变得有条理、有韵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线”的讲解,以前只觉得拍出来亮就行,看了才知道,早晨的柔和晨曦、傍晚的金黄夕阳、甚至是阴天特有的散射光,都有不同的表现力,如何捕捉和利用这些光线,让照片充满了情绪和生命力,这一点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它还提到了如何观察和预测天气,这对于拍摄风光大片简直是至关重要。我常常觉得自己拍的照片“缺了点什么”,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是少了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光影的敏感捕捉。它让我明白,好的自然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更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用心灵去感受的过程。

评分

我一直觉得摄影是一门“玄学”,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这本书却用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的方式,把“玄学”变成了“科学”。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摄影的基本原理,比如曝光三角形(光圈、快门、ISO)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决定照片的亮度和景深,这一点让我以前模糊的概念一下子清晰了很多。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时候照片会太亮或者太暗,为什么背景虚化得不够或者过于模糊,原来都是这些参数设置的功劳。而且,它还把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拍摄场景紧密结合,比如在拍摄高对比度的日出日落时,应该如何进行曝光补偿,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又该如何快速调整快门速度。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后期处理的技巧,但并不是让你把照片“P”得不像样子,而是教你如何通过后期来优化照片的细节,比如调整色彩、对比度和锐度,让照片的呈现效果更接近拍摄时的真实感受,甚至超越现实。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让我觉得一定要花大价钱去买最顶级的器材。相反,它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析了不同类型摄影器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比如,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款入门级的单反或者微单,搭配一两支基础镜头,就已经足够应对大部分的自然风光拍摄需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焦段镜头的视角差异,为什么长焦适合拍远处的景物,广角又能如何囊括广阔的天地,还有微距镜头在捕捉细节上的神奇之处,这些都让我对镜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讲了“买什么”,还讲了“怎么用”。我之前总觉得镜头是越贵越好,用了才知道,很多时候是操作不当,没有发挥出镜头的真正潜力。书中关于光圈、快门速度、ISO的配合使用,还有白平衡的设置,这些基础但关键的参数,它都讲解得非常透彻,而且通过大量的实例,让我能直观地理解这些设置对最终成像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讲解,还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它没有把摄影当作一种纯粹的记录行为,而是强调了摄影师与自然之间的一种互动和共鸣。比如,它提到拍摄动物时,需要耐心等待,尊重它们的习性,不要去打扰它们的生活,甚至要学会预测它们的行为。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触动,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拍照时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太过急于按下快门,反而错过了最真实的瞬间,或者对自然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扰。书中还分享了许多摄影师的经验和感悟,他们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创作,如何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这些故事都让我倍感鼓舞,也让我对自然摄影这项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自然摄影,是记录自然的美,更是传递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旅行路上的“宝藏指南”!之前我出去玩,总是随手拍拍,回家翻照片,感觉都差不多,缺乏亮点。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寻找拍摄机会。比如,去山区,它会教你如何利用高低落差和云海来创造戏剧性的画面;去海边,它会讲解如何捕捉海浪的动感或者平静海面的倒影;甚至是在公园里,它也能教你如何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的纹理,或者一只小昆虫的姿态。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季节变化”的篇章,不同的季节,大自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和氛围,书中提供了针对不同季节的拍摄建议,让我知道春天可以去拍嫩芽和花海,秋天可以去捕捉金黄色的落叶和层林尽染,这让我对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有了更期待的拍摄计划。这本书让我感觉,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发现美的眼睛,都能拍出有故事的照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