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 |
| 作者 | (德)布施曼 等 |
| 定价 | 69.00元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332158 |
| 出版日期 | 2013-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系列丛书被公认为程序员必读经典。《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是该系列丛书的第1卷,涵盖模式系统的方方面面。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分8章,第1章系统介绍模式的概念,讨论描述模式的原则;第2~4章讲解模式编目,分别阐述了架构模式、设计模式和成例;第5章揭示如何将模式组织成模式系统及其重要性;第6章探讨将模式融入软件架构的方法;第7章概述模式的历史、相关著作及模式界;第8章展望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后还给出了表示法、术语表、参考文献和索引,方便读者阅读及进阶。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适合软件架构师、设计师和开发人员阅读,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大有裨益。 |
| 作者简介 | |
| Frank Buschmann德国慕尼黑西门子技术公司高级首席工程师。Wiley软件设计模式系列图书主编。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对象技术、软件架构、产品线、模型驱动软件开发和模式。曾是ANSIC 标准化委员会X3J16的成员,于1996年发起了首届EuroPLoP会议。 Regine Meunier德国慕尼黑西门子技术公司软件工程师、科研人员,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项目带头人。此外,Regine还精通软件模式和面向服务的架构。Hans Rohnert德国慕尼黑西门子技术公司通信设备业务部门高级软件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分析大有前途的软件技术,并将它们应用到新产品中(如智能手机)。Peter Sommerlad 瑞士东部高等专业学院软件研究院院长。SecurityPatterns等畅销书作者。他的目标是通过递减开发让软件更简单,他的研究团队创建了基于Eclipse的IDE工具,主要在C 和Scala中使用。Michael Stal德国慕尼黑西门子技术公司软件工程师,在编译器和计算机图形软件开发方面经验丰富。自1992年开始,Michael一直致力于使用Sockets、CORBA、和Java开发并发和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系统。 |
| 目录 | |
| 第1章 模式 1.1 模式是什么 1.2 模式之所以为模式 1.3 模式类型 1.3.1 架构模式 1.3.2 设计模式 1.3.3 成例 1.3.4 模式分类在软件开发中的用途 1.4 模式之间的关系 1.5 模式的描述 1.6 模式与软件架构 1.6.1 作为思维构件的模式 1.6.2 打造异质架构 1.6.3 模式与方法 1.6.4 实现模式 1.7 总结 第2章 架构模式 2.1 导言 2.2 从混乱到有序 2.2.1 Layers模式 2.2.2 Pipes and Filters模式 2.2.3 Blackboard模式 2.3 分布式系统 2.4 交互式系统 2.4.1 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 2.4.2 Presentation-Abstraction-Control模式 2.5 可适应系统 2.5.1 Microkernel模式 2.5.2 Reflection模式 第3章 设计模式 3.1 导言 3.2 结构分解模式 3.3 工作组织模式 3.4 访问控制 3.5 管理模式 3.5.1 Command Processor模式 3.5.2 View Handler模式 3.6 通信模式 3.6.1 Forwarder-Receiver模式 3.6.2 Client-Dispatcher-Server模式 3.6.3 Publisher-Subscriber 模式 第4章 成例 4.1 导言 4.2 成例的用途 4.3 成例与风格 4.4 到哪里去寻找成例 第5章 模式系统 5.1 模式系统是什么 5.2 模式分类 5.2.1 模式类别 5.2.2 问题类别 5.2.3 分类方案 5.2.4 比较 5.3 选择模式 5.4 作为实现指南的模式系统 5.5 模式系统的演化 5.5.1 模式描述的演化 5.5.2 创意写作工坊式审阅 5.5.3 模式发掘 5.5.4 添加新模式 5.5.5 删除过时的模式 5.5.6 扩展组织方案 5.6 总结 第6章 模式与软件架构 6.1 导言 6.1.1 软件架构 6.1.2 组件 6.1.3 关系 6.1.4 视图 6.1.5 功能特征和非功能特征 6.1.6 软件设计 6.1.7 小结 6.2 软件架构中的模式 6.2.1 开发方法 6.2.2 开发流程 6.2.3 架构风格 6.2.4 框架 6.3 软件架构支持技术 6.3.1 抽象 6.3.2 封装 6.3.3 信息隐藏 6.3.4 模块化 6.3.5 分离关注点 6.3.6 耦合与内聚 6.3.7 充分、完整、简单 6.3.8 策略与实现分离 6.3.9 接口与实现分离 6.3.10 单个引用点 6.3.11 分而治之 6.3.12 小结 6.4 软件架构的非功能特征 6.4.1 可修改性 6.4.2 互操作性 6.4.3 效率 6.4.4 可靠性 6.4.5 可测试性 6.4.6 可重用性 6.5 总结 第7章 模式界 7.1 起源 7.2 领军人物及其成果 7.3 模式界 第8章 模式的发展方向 8.1 模式挖掘 8.1.1 软件架构模式 8.1.2 组织模式 8.1.3 领域特定的模式 8.1.4 模式语言 8.2 模式的组织和模式索引 8.3 方法和工具 8.4 算法、数据结构和模式 8.5 模式的规范化 8.6 结语 表示法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POSA系列开山之作,Jolt大奖图书;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暂无相关内容 |
《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这本书,在我眼中,是一座通往更高层次软件设计殿堂的阶梯。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关于设计模式的书,但总是感觉它们是零散的知识点,缺乏一个全局的视野。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我特别期待它能够解答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如何将各种设计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 cohesive(连贯的)且 robust(健壮的)的系统?书中“模式系统”的概念,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图景,它不仅仅是关于单个模式的运用,更是关于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演进以及如何在不同层面构建和理解它们。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模式语言”这一概念如此清晰地阐述出来,这对于提升团队沟通效率和知识传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做什么”,更提供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系统地做到”的深度思考。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提升我对软件架构的理解,从而在未来的软件开发中,构建出更具生命力、更易于演进的优秀作品。
评分这本《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实在是太厚重了,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足以让我感受到它在软件设计领域那股沉甸甸的分量。我之前接触过一些设计模式的书,但大多停留在比较零散、孤立的介绍,对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将这些模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总觉得有些模糊。这本书的标题“模式系统”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期待它能揭示模式之间的联系,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思考框架。我希望它能像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引我在复杂的软件世界里,不至于迷失方向,能够构建出更健壮、更灵活、更易于维护的系统。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模式语言”的阐述,这听起来就像是为软件架构师们量身定做的一套通用语言,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避免“各说各话”的尴尬。虽然现在还无法评价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我对作者能够从宏观角度梳理和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感到由衷的钦佩。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需要反复揣摩、练习,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化为己用。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软件工程严谨追求的态度,而这恰恰是我一直在寻求的。
评分初识《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我便被其深厚的底蕴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设计模式,它更像是要构建一个理解和构建软件架构的“元语言”。我一直认为,软件架构的精髓在于其“模式化”的思想,而这本书似乎正是将这一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模式系统”的论述,这预示着一种更高级、更系统化的学习和应用模式的方式。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清晰的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各种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作者对于“模式语言”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架构师之间更高效沟通的可能性,这对于大型项目来说至关重要。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书中所有的细节,但从整体的构思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对软件架构领域的一次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对软件设计哲学的深入探讨。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构建起更扎实的软件架构基础,提升我的设计能力。
评分不得不说,《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是一本挑战我现有认知边界的著作。我本以为我对设计模式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解,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理解的局限性。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模式,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更大的框架下进行审视,这种“系统性”的视角,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书中对于“模式”的定义、演化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都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我尤其对“模式语言”的概念着迷,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关乎如何有效地思考和交流。当我看到书中对架构决策的权衡和取舍进行深入剖析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在项目中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以及作者提供的更成熟、更系统的解决方案。虽然这本书的篇幅不小,内容也相当密集,但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头脑风暴,不断激发我新的思考。我期待在后续的阅读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书中提出的各种“模式”,并学习如何将它们灵活地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构建出真正高质量的软件。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学习之旅,让我对软件架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这本《面向模式的软件架构,卷1:模式系统》给我一种“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感觉。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软件架构的书籍,有的过于侧重技术细节,有的则流于概念炒作。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沉静、理性的方式,探讨了软件架构的核心问题。它没有炫技,没有浮夸,而是脚踏实地地剖析“模式”本身,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模式系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模式”的定义和分类,这使得原本分散的知识点,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书中对于“模式语言”的阐述,让我看到了通往更高级架构设计的路径。它不仅仅是一堆技术术语的堆砌,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沟通工具。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让我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架构选择背后的逻辑,从而在未来的项目中,做出更明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清晰的思考框架,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软件设计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