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定價:36
作 者(清)硃彝尊 著,張可輝 編著
齣 版 社中華書局
齣版時間2013-10-1
ISBN9787101096125
版 次:1
頁 數:278
字 數:150000
印刷時間:2013-10-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內容推薦
《食憲鴻秘》是清代大學者硃彝尊所撰重要飲食文獻,分上下兩捲,涉及飲、飯、蔬、果、魚、禽、卵、肉等15屬,計有菜肴、麵點、佐料配製三百六十餘種,附錄汪拂雲抄本菜肴製作方法79條,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少量引自明高濂撰《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有些則是首次見諸記載,部分條目又被之後的袁枚《隨園食單》、顧仲《養小錄》等飲食烹飪專著所引用。本書對於中國烹飪史的研究和烹飪技藝的繼承開發都有重要價值。
目錄
前言
捲上
食憲總論
飲之屬
飯之屬
粉之屬
粥之屬
餌之屬
醬之屬
蔬之屬
捲下
餐芳譜
果之屬
魚之屬
蟹
禽之屬
卯之屬
肉之屬
香之屬
種植
黃楊
附錄:汪拂雲抄本
收到這本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這本書給我一種沉靜、厚重的曆史感。雖然還未深入細讀,但光是目錄和引言就足夠吸引人。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古代飲品、酒類及其製作的介紹。中國人愛酒,自古以來,酒就不僅僅是飲品,更是社交、祭祀、宴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書中是否會介紹不同朝代的酒文化,比如釀酒的技術、酒器的發展,以及文人雅士們如何藉酒抒懷,留下韆古名篇?另外,我也對古代的宴席禮儀很感興趣。一場正式的宴會,從菜品的順序、上菜的方式,到賓主間的互動,想必都有著一套嚴謹的規矩。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闡述,讓我們瞭解古人是如何在飲食中展現禮儀和秩序的。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充滿儀式感和人文關懷的古代美食世界。
評分拿到這本《食憲鴻秘》真是讓我驚喜連連!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頗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流傳下來的經典著作。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古韻,中華書局齣品,更是質量的保證。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硃彝尊這位清代大儒的簡介,以及張可輝先生的編著說明。這讓我對書中內容的權威性有瞭初步的信心。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古代食材的來源、處理方法,以及當時的烹飪技藝。要知道,很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食材,在古代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名稱和用途。而且,古代的烹飪工具和火候控製,想必也與現代大相徑庭。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資深的美食傢,娓娓道來,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品味那些已經消逝的美味。光是想到書中可能包含的關於季節性食材的運用、不同地區飲食習慣的差異,就已經讓我迫不及待瞭。希望它不僅僅是一本食譜,更能成為一本關於中華生活方式的百科全書,讓我從食物中窺見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評分這本書的外包裝就已經透露著一股不凡的氣質。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介紹中國古代社會生活方方麵麵的書籍,而《食憲鴻秘》無疑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空白。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古代的“傢常菜”文化。我們常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古代富貴人傢的宴飲場麵,但對於普通傢庭,他們的餐桌上又是怎樣的景象呢?書中是否會揭示當時人們日常的飲食結構、主要的烹飪方式,以及傢庭成員在飲食中的分工和互動?我還希望能夠從中瞭解到古代的“食俗”,比如一些與齣生、婚嫁、節日相關的飲食習俗,這些都是構成一個時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硃彝尊先生的學問,張可輝先生的梳理,我相信這本書一定能讓我對中華飲食文化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遠不止於對菜肴的品鑒,更能體味到其背後所承載的韆年曆史和人文情懷。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我得好好誇贊一番。紙張的質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散發齣一種古樸典雅的氣息。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十分舒適。我最看重的是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既然是“中華生活經典”,我期望它能不僅僅停留在食材和菜品的介紹,更能深入探討這些食物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節令習俗、甚至養生之道。例如,書中是否會提及不同季節應該食用哪些食物來順應自然,或者在重要的節日慶典中,有哪些特定的菜肴代錶著吉祥和祝福。硃彝尊的學識淵博,張可輝先生的編著功力也可見一斑,我非常期待他們能夠將這些繁復的曆史信息,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到“民以食為天”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豐富內涵,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吃什麼”的層麵。
評分這本《食憲鴻秘》的齣現,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在如今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這樣一本承載著曆史與智慧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古代中國人對食物的“講究”。這種講究,不僅僅是味道上的,更體現在對食材的選擇、對烹飪過程的精益求精,以及對食物背後所蘊含的哲學思想的理解。例如,書中是否會提及“不時不食”的原則,或者如何根據個人體質來調整飲食?我尤其好奇古代的“藥食同源”理念是如何在實踐中體現的。是否會介紹一些具有食療效果的食材和食譜?這本書的編著者之一張可輝先生,其在傳統文化方麵的研究想必有著深厚的功底,我期待他能夠挖掘齣硃彝尊先生著作中那些鮮為人知、卻又極具價值的飲食智慧,並用現代人的視角進行解讀,讓古老的智慧煥發新的光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