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创建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48元
作者:马丽娜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1
ISBN:9787562348061
字数:
页码:220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422 g
编辑推荐
《创建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章导论
节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假设与内容
第三节研究解决的问题、值与假设
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开发的值取向
三、研究假设
第四节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节国外中学生物课程发展简述
一、国外中学生物课程发展历程
二、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材概况
三、美国中学生物学教育
四、英国中学生物学教育
第二节国外STSE中学生物课程现状
一、美网STSE中学生物课程现状
二、英国STSE中学生物课程现状
三、加拿大STSE中学生物课程现状
第三节中国中学生物课程发展简述
一、中国中学生物课程发展历程
二、国内中学生物学教材概况
三、国内中学生物学教学方法概况
第四节中国STSE中学生物课程研究现状
一、中国内地STSE中学生物课程发展及现状
二、中国香港STSE中学生物课程发展及现状
第三章理论基础与启迪
节课程体系与STSE教育思想
一、STSE教育思想的内涵
二、课程体系体现STSE教育思想
第二节课程体系与全人教育思想
一、全人教育思想简述
二、课程体系日标设计贯穿全人教育思想
第三节课程体系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教育心理学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课程体系设计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节课程体系与社会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简述
二、课程体系设计与社会学习理论
第五节课程体系与泰勒理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二、泰勒理
三、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泰勒理
第六节课程设计与《生物课程标准》
一、《生物课程标准》简述
二、课程设计符合《生物课程标准》
第七节课程设计与岭南特色
一、课程设计与岭南文化
二、课程设计与岭南冈林植物
三、课程设计与岭南特有物种
第八节理论研究的启迪
一、理论启迪
二、课程体系设计践行“跨科融合,全面育人”教育主张
第四章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核心设计
节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目标设计
一、课程体系教育宗旨
二、课程体系设计指向标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节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内容结构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框架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则
三、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第三节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评指标设计
一、中学生物课程评的发展历程
二、建立评指标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
三、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评指标设计
第五章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教材编制
节必修课程教材编制
一、教材编制策略
二、国家初中生物教材校本化处理
三、国家高中生物教材校本化处理
第二节选修课程教材编制
一、教材编制策略
二、“生态海珠魅力广州精彩岭南”校本课程纲要
第六章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
节STSE生物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
一、创造型人才的特征表现
二、生物学教育与创造型学生
三、创新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第二节STSE生物教育与CPS创新思维培养模型
一、CPS创新思维培养模型介绍
二、CPS创新思维培养模型与STSE中学生物课程
三、STSE生物学教育的创新
第三节创建必修课程“3+3CPS”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二、“3+3CPS”教学模式介绍
三、适用建议
第四节创建必修课程“探究式概念学习法思维模型”
一、理论依据
二、“探究式概念学习法思维模型”介绍
三、适用建议
第五节创建选修课程“一问四步”PBL教学法
一、理论依据
二、“一问四步”PBL教学法介绍
三、适用建议
……
第七章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的实践应用与效果分析
第八章研究结论及设想
附录
致谢
内容提要
《创建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共分为八章,分别括:导论、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理论基础与启迪、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核心设计、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教材编制、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创建、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的实践应用与效果分析、研究结论及设想等。
文摘
页:
(三)自我调节理论
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人能依照自我确立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自我具备提供参照机制的认知框架和知觉、评及调节行为等能力。他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外在闪素的影响,也受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调节。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经过上述三个过程,个体完成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
(四)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
班杜拉指出:“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的努力的主要决定者。”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五种因素的影响,括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
(1)行为的成败经验指经由操作所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验。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
(2)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
作者介绍
马丽娜,中学生物高级教师,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副校长,海珠区名教师,广州市首届“十佳生物青年教师”,广东省“十佳科技辅导员”,广州市名教师培养对象,广州市教育局特约教研员,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校外导师。
参与和主持省级、市级、区级多项课题,获“优秀”等级结题。近几年获得省级一等奖等十多个专业类奖项。
多次承担市、区公开课、示范课任务;有2个课例被选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学历培训课程资源的网络课程中,1个课例被选为全国中心城市新课程总结会上交流的录像课例,多篇论文在国内教育核心刊物发表。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教育发展的人,我对“研究与实践”这四个字尤为看重。教育的创新,绝不能是空穴来风的理论构想,必须建立在深入的调研和反复的实践之上。马丽娜老师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合作,将“研究与实践”融入书名,本身就说明了这本书的扎实基础。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研究的全过程,包括研究的背景、提出的问题、研究的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最终的实践成果。特别是在“实践”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他们设计的课程体系,解决了哪些实际教学中的难题,取得了哪些可量化的教学效果。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还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亦或是他们在STSE认知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实践过程和成效,对于其他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将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也更能体现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这个概念所吸引。在当前的教育改革浪潮中,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理念的引入,预示着生物教学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更注重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而“体系”二字,则意味着这本书并非零散的教学点子,而是一套系统性的构建。生物学知识的浩瀚,若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很容易让学生感到迷茫。STSE的视角,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是如何与技术发展、社会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相互关联的,这对于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未来公民至关重要。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将STSE的理念与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相结合的,是否提供了具体的课程模块设计、教学活动案例,以及如何评价学生在STSE维度上的学习成效。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既有理论高度又兼具操作性的课程体系,那么对于一线生物教师来说,将是极大的福音,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新课标的要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评分“岭南特色”这个词,立刻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岭南,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从蜿蜒的珠江流域到茂密的亚热带雨林,从悠久的农业传统到现代化的科技发展,无不孕育着与生物学相关的丰富素材。我很好奇,作者马丽娜老师是如何将这些岭南的“土特产”与STSE的教学框架巧妙融合的。比如,如何利用岭南的特色植物(如荔枝、龙眼、甘蔗)来讲解植物的繁殖、遗传与育种?如何通过研究岭南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又或者,如何将岭南独特的医药文化与现代生物技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社会伦理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一种“在地化”的生物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熟悉的地域环境中,发现科学的魅力,理解科学的价值,并最终培养出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当下,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教育不应是孤立的知识灌输,而应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地方情怀的公民。STSE教育理念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而“创建岭南特色”更是为这一理念注入了鲜活的地域生命力。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如何在“创建”的过程中,平衡普适性与独特性。一套成功的课程体系,既要有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普遍性原则,又要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域文化特色。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思路,指导教师如何挖掘和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将其转化为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评价学生在STSE维度上的学习,比如,学生是否能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他们对科学发展与环境影响的关系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这本书能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创新的解答和实用的方法,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推动生物学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广阔领域发展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正版现货 创建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作者信息就能感受到一种严谨的学术探索精神。岭南特色,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我们都知道,生物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而不同地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以及与当地文化、历史的联系,往往能为教学带来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素材。想象一下,将岭南地区特有的动植物、湿地生态系统,甚至是与岭南民俗相关的生物知识,融入到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教学框架中,这该是多么生动有趣的事情!STSE教育强调的是科学的社会化和生活的科学化,将地域特色与此结合,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并非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世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背景也让人对其内容质量有信心,期待书中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富有创新性的课程设计方案,真正实现“创建”而非“照搬”,让岭南地区的中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具本土关怀和时代精神的生物学教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