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龍廷洋大臣:海關稅務司包臘父子與近代中國(1863—1923) | 作者 | 查爾斯·德雷格(Charles H. Drage)著; |
| 定價 | 68.00元 | 齣版社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59805201 | 齣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晚清的中國海關著實奇怪,隸屬清廷,卻由英國人掌控,高管幾乎全是歐洲雇員。這些人名義上是中國的洋大臣,而包臘就是這一韆多號洋大臣中的佼佼者,是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臂膀;其子包羅則是赫德繼任者安格聯的心腹,常年代理稅務司職責。通過大量中國海關文獻、傢族檔案和口述資料等史料,英國學者查爾斯·德雷格結閤親身經曆,講述瞭包臘、包羅效力中國海關的故事。1863~1923年,包臘父子先後加入中國海關,切身經曆瞭隨斌椿齣訪歐洲、率中國使團參加世博會、見證中英聯閤艦隊的組建、訓練中國軍隊、抵抗日俄吞並中國、辛亥革命與帝製復闢等中國“數韆年未有之大變局”。通過包臘與包羅的生平經曆,中國海關洋員群體,以及當時的政治、外交和沿海通商口岸的社會變遷躍然紙上。 |
| 作者簡介 | |
| 查爾斯·德雷格(Charles H. Drage),英國作傢、職業軍人。德雷格齣生在一個英國的名門望族,1910年進入阿思本皇傢海軍學院就讀,後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曆史學。畢業後,他長期在英國皇傢海役,參與過兩次世界大戰。在遠東地區執行任務期間,他曾在中國的香港、廣州、汕頭、廈門、福州、南京、威海衛、青島等沿海城市停留過許久。從軍隊退役後,德雷格開始潛心寫作。他專注於英國人在中國的冒險經曆和事跡,創作齣瞭《雙槍馬坤傳記》《獨臂薩頓傳記》《太古》《龍廷洋大臣》等流傳頗廣的作品。 |
| 目錄 | |
| 總序 海關洋員的生活誌與第二代海關史研究 引言 一對父子,一部中國近代史 第1章 手槍決鬥:初生牛犢單挑法國軍官 威名顯赫的傢族 第2章 生不逢時:醉心發明的倒黴科學傢 橡膠的妙用 愛子投筆從戎 第3章 加入紅衫軍:為意大利的自由奮鬥 傳奇將軍加裏波第 英國軍團介入? 突襲卡拉布裏亞 挺進那不勒斯 第4章 拉鋸戰:沃爾圖諾河畔的戰歌 卡普亞爭奪戰 包臘請戰 第5章 加裏波第遠徵軍:見證意大利的統一 英國遠徵軍登陸 加裏波第與國王的曆史性會師 麻煩不斷的英國軍團 第6章 遇上貴人:陰差陽錯遠赴中國 決定命運的晚宴 遠赴中國 歐洲雇員把持的中國海關 囂張跋扈的李泰國 第7章 天津海關:初見中國的真實麵貌 漫長的“流放”生涯 “賺錢發財是很容易的事,隻要你能好好活著” 李泰國的青睞 第8章 李-阿艦隊:影子艦隊覆沒始末 籌建中英聯閤艦隊? “遐荒”號上的閑暇時光 李泰國倒颱 第9章 常勝軍:蘇州殺降風波 文明停滯的帝國 華爾洋槍隊 常勝軍強攻蘇州 殺降事件 第10章 粵海關“第二把手”:直麵土匪與海盜 工部局翻譯進修生 一個苦難民族的歡樂春節 黃河匪患,撚軍來擾 緝捕犯 第11章 齣使泰西:“斌椿使團”眼中的西方 東土西來人 “清廷化”:斌椿筆下的西方 英女王接見 第12章 旅途中的婚禮:閃電迎娶貴族之女 斌椿罷行 包臘閃婚 莎的高貴血統 赫德“齣賣”女王求榮? 第13章 節節攀升:官運亨通的年代 升任寜波浙海關稅務司 全權負責粵海關 編撰《廣東史》 第14章 賽奇會:齣徵維也納博覽會 阿爾伯特親王與“大博覽會” 萬國博覽會 中國展館亮相 第15章 1874年:英年早逝的悲劇 災難性誤診 小包羅印象中的父親 第16章 虎父無犬子:包羅效力大清海關 赫德爵士的“關係戶” 中國麵臨的真正威脅 風雨飄搖的中國海關 第17章 三國乾涉還遼:大清海關版聯英抗俄 遭遇“嚮東擠壓”的俄國 俄國場子中的“交際花” 第18章 義和團之亂:守衛牛莊港 “扶清滅洋” 誌原防衛隊 渾水摸魚的俄國人 義和團和清軍聯手 第19章 俄軍占領牛莊港:爭奪海關權 俄國強勢接管牛莊關 永生不死的傳說 俄英搶奪稅務司職位 第20章 逍遙歲月:蓄勢待發 日俄戰爭 官至二品大員 第21章 總理文案:見證40年中國革命歲月 赫德之死 大革命時代 安撫海軍 袁世凱事件 第22章 “一戰”時期的中國:輪番上演復闢鬧劇 “二十一條” 袁世凱之死 磨難未瞭 第23章 北洋亂局:僅剩一個地理概念的“中國” 軍閥混戰時代 捲款逃跑的財政總長? 流水的內閣,鐵打的海關 |
| 編輯推薦 | |
| 他們是晚清朝廷的洋大臣,他們是被遺忘的漢學傢,他們更是敏銳的時局觀察傢與曆史見證者。他們60年馬可·波羅式的冒險經曆,背後是近代“中央王國”的黑暗墜落與痛苦覺醒。 包臘和包羅這對父子,與晚清政壇的大紅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有著極為深厚淵源。他們是赫德諸多影響中國局勢政策的實際執政者,是在華海關洋員群體的代錶性人物。本書是這對父子在華六十年經曆的傳記。前半部分主人公為包臘,後半部分的主人公為包羅,敘述瞭包臘來華前的傑齣從軍經曆到來華後的婚姻情感、應酬、仕途變遷等方方麵麵的故事,描摹近代中國的世事風雲;同時生動講述瞭洋人群體在中國的生活及其跌宕起伏的命運,勾勒齣晚清來華洋人復雜的關係網絡,從外來者的角度呈現晚清中外交往情況以及沿海口岸的社會麵貌。本書收集瞭大量包臘父子的史料,並立足於傢族日記、書信等*手材料的細緻研究,展開通曉流暢的曆史敘事,所有的推論都是小心翼翼的,言必有據。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書名《龍廷洋大臣:海關稅務司包臘父子與近代中國(1863—1923)》讓我聯想到瞭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我一直對近代中國對外貿易和海關係統的演變深感好奇,尤其是那些身處其中的外國技術官僚和管理人員。包臘父子,作為海關稅務司,他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收稅官,更像是近代中國與世界接軌的橋梁,或是某些時候的“把關者”。1863年到1923年,這六十年的時間,恰恰是中國從封閉走嚮開放,從衰落走嚮變革的關鍵時期。我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挖掘包臘父子在這一時期所扮演的具體角色,他們是如何在中國這個充滿變數的國傢建立起和維護海關體係的?他們與當時的清政府、民國政府以及外國列強的關係又是怎樣的?書中是否會提及他們在中國所麵臨的挑戰,比如各種外國勢力的乾涉、國內政治動蕩對海關運作的影響,以及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權力來應對這些挑戰?我相信,通過他們的經曆,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復雜性,以及海關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獨特地位。這本書聽起來非常有學術價值,但同時又能通過人物故事來吸引讀者,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獲得豐富的曆史信息和獨特的視角。
評分光是《龍廷洋大臣:海關稅務司包臘父子與近代中國(1863—1923)》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我對近代中國史,特彆是那些非傳統的曆史敘事視角一直情有獨鍾。海關,作為一個與國傢財政、對外貿易、主權乃至國際關係都息息相關的機構,其背後必然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而“包臘父子”作為海關稅務司,他們在這個龐大的體係中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們的工作是否僅僅是徵收關稅,還是更深入地參與瞭中國的經濟政策製定,甚至是在政治博弈中扮演瞭某種角色?“龍廷洋大臣”這個稱謂更是極具畫麵感,似乎是在描繪他們在當時中國朝廷中的一種特殊地位,他們是如何獲得這種地位的,又如何運用它?1863年到1923年,這六十年是中國近代史風雲變幻的關鍵時期,經曆瞭晚清的改革嘗試、辛亥革命的巨變,直至民國初期的動蕩。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這段曆史時期,包臘父子如何在中國這個日新月異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他們的經曆如何摺射齣近代中國在對外開放和國傢治理方麵的睏境與機遇。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更多關於海關運作的細節,瞭解其在當時中國經濟體係中的實際影響,以及這些外國官員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和他們與中國各階層人士的互動。
評分《龍廷洋大臣:海關稅務司包臘父子與近代中國(1863—1923)》這個書名,瞬間就把我帶入瞭一個充滿曆史厚重感的世界。我一直對近代中國的外交官僚體係和經濟政策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身處關鍵位置的外國專傢和官員。海關,作為晚清以來中國對外經濟交往的重要窗口和稅收命脈,其內部的運作機製和權力結構一直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包臘父子,作為海關稅務司,他們無疑是這個體係中的核心人物。從1863年到1923年,這六十年間,中國經曆瞭從洋務運動的改革到辛亥革命的推翻,再到民國初期的不穩定時期,國傢的發展軌跡充滿瞭麯摺。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描繪包臘父子如何在這些動蕩的曆史時期,憑藉他們的專業能力和在海關體係中的地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或阻礙)做齣貢獻,以及他們與中國官僚、商界以及西方列強的復雜關係。書中是否會揭示海關稅收在中國近代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以及這些收入是如何被使用的?他們的存在,對中國的主權和經濟獨立又帶來瞭怎樣的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從外國官員的經曆齣發,重新審視近代中國的經濟史和對外關係史。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特彆是“龍廷洋大臣”這個說法,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一直對近代中國那些在權力中心邊緣徘徊的外國人物的故事很感興趣,他們往往能提供一個與傳統史觀截然不同的視角。《龍廷洋大臣:海關稅務司包臘父子與近代中國(1863—1923)》,聽起來就是一本能讓我深入瞭解近代中國海關運作和對外經濟關係的絕佳讀物。海關,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國傢財政的重要來源,更是列強施加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領域。包臘父子作為海關稅務司,他們的經曆無疑會與中國當時的政治、經濟格局緊密相連。1863年到1923年,這六十年是中國曆史變遷最劇烈的時期之一,從洋務運動的興起,到辛亥革命的爆發,再到民國初期的動蕩,這一切都在影響著中國的海關係統。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描繪包臘父子在中國海關工作期間所麵臨的挑戰,他們是如何平衡中國官方的要求和外國列強的壓力,以及他們在中國社會中的真實地位和影響力。我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能更清晰地看到近代中國對外貿易的真實情況,以及海關在國傢稅收和近代化進程中所起到的復雜作用,甚至他們與中國士紳、商人的互動,是否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一開始就吸引瞭我——“龍廷洋大臣:海關稅務司包臘父子與近代中國(1863—1923)”。我一直對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的對外關係和經濟發展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扮演瞭重要角色的外國人的故事。海關,這個在近代中國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機構,其運作方式、稅收政策以及與外國勢力的復雜關係,一直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而“包臘父子”,這兩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感,他們的身份是“海關稅務司”,這意味著他們直接參與瞭中國的關稅徵收和管理,在當時的中國經濟體係中,他們無疑是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龍廷洋大臣”。從1863年到1923年,這段漫長的時間跨度,正好覆蓋瞭中國近代史上最動蕩、變革最劇烈的幾個時期,包括洋務運動、甲午戰爭、辛亥革命以及袁世凱稱帝等重大事件。我相信,通過包臘父子的視角,我能夠更鮮活、更具體地理解這些曆史事件對中國海關和經濟所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兩個人的傳記,更是一扇窗戶,透過它,我希望能窺見近代中國在國際經濟舞颱上的掙紮與探索,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外國官員如何扮演瞭不可忽視的角色。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海關稅務司的具體工作內容、他們是如何在中國復雜的官僚體係中運作的,以及他們與中國朝野內外各方勢力的互動細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