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设计
  • 防火规范
  • 建筑工程
  • 消防安全
  • 建筑标准
  • 规范标准
  • 建筑学
  • 消防工程
  • 安全生产
  • 2018年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5182023802
商品编码:28603564485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著作 定  价:158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页  数:449 装  帧:平装 ISBN:9155182023802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厂房和仓库
3.1火灾危险性分类
3.2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3.3厂房和仓库的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
3.4厂房的防火间距
3.5仓库的防火间距
3.6厂房和仓库的防爆
3.7厂房的安全疏散
3.8仓库的安全疏散
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4.1一般规定
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4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5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
5民用建筑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2014局部修订稿是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涉及修订条文共27条,其中新增加7条,修改20条,修改及增加条文均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相关内容。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以外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专业,旨在吸引对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有深入需求的读者。 ---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前沿 面向对象: 建筑工程师、结构设计师、质量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工程师(侧重于非规范性设计研究)、工程管理者、建筑院校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 核心主题: 本书并非聚焦于现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的条文解读与应用,而是深入探讨了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超越基础规范要求的、更具前瞻性、更侧重于工程可靠性、复杂结构抗风险能力以及先进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先进技术方法。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理解如何通过科学方法确保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阶段的长期安全性和功能性。 --- 第一部分:复杂结构与极端荷载下的可靠性理论 本部分抛弃了规范中针对常见场景的简化设计方法,转而聚焦于在非正常工况或复杂结构体系下,如何运用概率论和可靠性理论来评估建筑的安全性。 第一章:工程可靠性分析的概率基础深化 深入探讨了随机变量的分布模型(如Weibull分布、Gamma分布)在材料强度、环境荷载估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现有规范安全系数取值的统计学依据及其局限性,引入一级、二级和三级可靠度指标($eta$值)的计算与校准方法,特别是针对高层、超高层结构中关键构件的可靠性校核流程。 第二章:非线性分析与结构性能化设计 详细阐述了超越弹性分析范畴的结构响应模拟技术。包括: 1. Pushover分析(静力推覆分析):如何根据 FEMA/ASCE 标准确定结构的性能目标(Operational, Immediate Occupancy, Life Safety, Collapse Prevention),并指导减隔震、耗能支撑等主动或被动安全措施的设计。 2. 时程分析(Time-History Analysis):针对地震风险高发区,如何选择合适的场地反应谱和输入地震波,进行弹塑性动力响应模拟,精确评估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残余变形和损伤程度。 3. 火灾作用下的结构残余承载力评估:这不是简单的规范要求,而是基于有限元模型模拟火灾发展(热-力耦合)后,对关键承重构件(如核心筒、主要梁柱)进行破坏性指标预测,评估火灾后建筑的抢险和修复潜力。 第三章:材料耐久性与长期性能预测 讨论了材料性能随时间衰减的机理,特别是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冻融循环对结构寿命的影响。引入基于可靠性指标的寿命预测模型,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即对结构的使用年限(如100年或更高标准)进行科学论证,并提出预防性维护策略。 --- 第二部分:先进质量控制与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本部分关注的是从设计蓝图转化为实体建筑过程中,如何通过先进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体系,弥补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潜在偏差,确保实际工程质量达到甚至超越预期标准。 第四章:BIM在质量控制与冲突检测中的集成应用 重点不在于BIM的基础建模,而在于如何利用BIM平台进行“质量控制BIM模型”的构建。包括: 1. 4D/5D 施工模拟与过程监控:将时间(4D)和成本(5D)信息集成到几何模型中,实现对关键施工环节(如复杂节点的浇筑顺序、钢结构安装精度)的实时质量预警。 2. 激光扫描与点云技术在验收中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数据与设计模型进行比对(Deviation Analysis),量化施工偏差,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的质量风险因子。 第五章: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SHM) 系统介绍用于评估既有或新建结构质量的先进无损检测技术: 1. 超声波检测(UT)与声发射(AE):用于混凝土内部缺陷定位、裂缝扩展监测。 2. 地层雷达(GPR):用于检测结构内部钢筋、预应力索的布置情况和保护层厚度。 3.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的布设与数据解析:探讨传感器(应变片、加速度计、位移计)的优化布置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从海量监测数据中提取结构性能退化信息,实现从被动维护到主动预警的转变。 第六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量化与管理 将质量管理提升到风险决策层面。通过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如深基坑开挖、超高模板支撑、大型吊装)进行风险识别与严重度评估,并提出基于风险接受准则的质量控制资源分配方案。 --- 第三部分:建筑系统集成与功能安全评估 本部分超越了单一结构构件的设计,聚焦于建筑内部复杂系统(如机电、疏散流线)在异常情况下的协同工作能力。 第七章:建筑系统集成与交叉影响分析 探讨在复杂的现代化建筑中,防火系统、暖通空调(HVAC)、供电系统等如何相互影响。例如,火灾报警系统启动后,HVAC系统需要执行的排烟或停机策略,以及这种策略对结构安全和人员疏散的潜在负面影响(如正压送风对火势蔓延的意外助推)。 第八章:人员疏散的动态模拟与优化 本书不满足于规范要求的疏散时间计算,而是引入基于个体的疏散仿真(Agent-Based Modeling)技术。通过模拟个体(包含认知能力、移动速度、心理恐慌程度的差异化),评估在不同火灾场景下,楼梯间、安全出口的瓶颈效应,并据此优化无障碍疏散路径和避难区域的设计。 第九章:能效与安全性的协同优化设计 讨论绿色建筑(如LEED、WELL标准)设计中,高密闭性、高保温性对火灾风险的影响。分析在追求低能耗目标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高性能耐火材料的选用、智能通风系统的冗余设计)来平衡建筑的长期环境效益与极端事件下的安全冗余度。 --- 总结: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可靠性评估》提供了一套超越合规性思维的设计与管理工具箱。它要求工程师从概率论、系统工程和先进计算模拟的角度出发,构建面向未来挑战的、具有高度韧性和长期可靠性的建筑作品。本书是献给所有致力于突破当前设计瓶颈,追求工程卓越的专业人士的深度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的期待并不高,觉得大概就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翻翻看看,用到的时候查一查就行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错了。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宏大叙事”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堆技术性的条文,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如何保障生命安全”的故事。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微观的门窗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建筑类别(比如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差异化要求,这体现了规范的精细化和人性化。

评分

这次阅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的体验,可以用“沉浸式学习”来形容。我尝试着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了解文字表面。当我看到关于疏散距离的条文时,我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自己走过的商场、写字楼,想象着一旦发生火灾,这些数字在实际场景中意味着什么。它不是干巴巴的数字和条款,而是关乎生命安全的每一个细节。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防火分区和材料选择的部分,这让我对日常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原来我们每天生活的空间,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安全考量。

评分

终于拿到这本传说中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了!说实话,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内心还是挺忐忑的,毕竟防火规范这种东西,听起来就严肃得不行,仿佛自带一种“生人勿近”的气场。但让我惊喜的是,虽然内容专业,但其逻辑结构和排版设计却相当清晰。初读之下,最大的感受就是规范的严谨性。它不像小说那样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样抒情写意,而是用一种冷静、客观、条理分明的语言,勾勒出建筑安全的生命线。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有些术语可能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但这恰恰说明了它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

评分

对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我的感受非常复杂,可以说是既敬佩又带有那么一丝丝的“压力”。敬佩的是它将复杂的防火知识系统化、标准化,让建筑设计有章可循,为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屏障。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其中对每一个参与到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人的责任要求,那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严肃性。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图例,虽然过程有些烧脑,但当我终于弄明白一个关键点时,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

终于读完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这本书不仅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是几十年来建筑防火经验的结晶。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消防设施的配置和性能要求印象深刻,这让我意识到,除了建筑本身的结构安全,那些隐藏在幕后的消防系统同样至关重要。我试着将书中的一些案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建筑进行比对,发现很多时候,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建筑设计,都遵循着这本书里的逻辑。它像一本“无声的守护者”,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