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若是2012年之前的图书,或者库存少于5本的图书,请联系客服,了解库存。以免拍下无货。诚挚服务,敬请谅解!
基本信息
书名:英汉汉英针织词汇
原价:80元
作者:戴淑清 金智才
出版社:中国纺织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506443685
字数:
页码:448
版次: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581 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针织工业发展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虽然与纺织工业相比,属于后起之秀,但化学纤维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加速了针织工业在原料选配技术、产品品种开发、加工工艺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发展。目前,针织工业已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针织产品从内衣到外衣,从服装到装饰品、产业用品等,用途广泛,其出口创汇额在纺织工业创汇总额中占重要地位。
本书中的词汇来源于国内外出版的纺织专业辞典、图书和期刊等。词条释义经过反复推敲,力求专业、准确、精练,并对部分词条作了必要的解释。本词汇主要收录了针织领域经常出现,在实际检索中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名词和词组。有些词条含意较广,我们仅取与针织工业相关的词义。书中同时收集了与针织工业有关的染整、裁剪、缝纫、服装及贸易、环境保护、计算机等方面的常用词汇。全书共收词近3万条。
本书适应了我国针织工业的发展,满足了从事针织技术、产品开发和商业贸易的人员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供针织工业相关科技人员、信息翻译人员、进出口营销人员和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词汇的编写,得到针织行业专家的热情支持和帮助,并经邱冠雄、许吕崧、冯勋伟、陈济刚、宗平生、蒋文惠等专家教授审阅,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水平有限,疏漏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目录
使用说明
英汉部分
汉英部分
汉语拼音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若是2012年之前的图书,或者库存少于5本的图书,请联系客服,了解库存。以免拍下无货。诚挚服务,敬请谅解!
| ||||||||||||||||||||||||||||||||||||||||||||||||||||||||||||||||||||||||||
我是一个刚从高校纺织工程专业毕业不久的新人,目前正在一家大型针织面料研发中心实习。坦白讲,学校里学的理论知识很扎实,但一进入实际生产车间,面对各种德语、日语、意大利语引进设备的铭牌和操作手册时,我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这本工具书,恰恰填补了我的实践知识空白。它对于不同设备制造商的特定术语的标注,非常人性化。比如,针对某些特定品牌的经编机,其独有的功能模块名称,往往是翻译的难点,这本书里似乎都有所体现。我的导师建议我,在处理任何外文技术文件时,必须以这本书作为第一参考标准,因为它代表了国内最权威的行业共识。这种“标准性”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融入工业体系的年轻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加速了我从理论学习者到实践工作者的转变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检索设计也十分精妙,这是我作为使用者感受最直观的一点。通常情况下,一本厚重的工具书,如果检索系统不清晰,用起来会非常笨拙,大大影响效率。但这本书在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交叉索引上做得极为流畅。我注意到,它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分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于翻译人员至关重要,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中文概念可能需要对应不同的英文表达才能达到最恰当的语气和专业度。例如,在描述针织品的“手感”时,不同的形容词(如softness, handle, feel)在英文语境下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本书通过巧妙的上下文提示或词组搭配,帮助我们明确了这种微妙的差异。这显示了编著者不仅掌握了词汇本身,更深刻理解了针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语用习惯,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针织产品国际贸易的资深人士,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对我们营销团队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在与海外买家进行价格谈判或者技术规格确认的时候,语言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订单的成败。很多时候,我们用中文描述的某个特性,翻译成英文后会产生歧义,导致客户理解错误,最终影响交货质量。这本词汇书,尤其是它对行业“行话”和缩略语的收录,极大地弥补了我们日常交流中的这一痛点。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客户提出了一个关于“拉伸回复性”的指标要求,我们内部讨论了好一阵子,才找到最准确的英文术语“Snap Recovery”,而这本词汇书里,赫然就将这种复杂的概念以最精炼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此外,对于出口包装、物流环节涉及到的那些专业术语,它也考虑得十分周全,可以说是将针织工业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价值链都覆盖进去了。这不仅是提高了我们的沟通效率,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我们专业、严谨的形象,这种无形的资产积累,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定价。
评分这本《英汉汉英针织词汇》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常年跟针织行业打交道的“老油条”们量身定做的宝典!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我手头上的一个进口设备说明书,那些专业术语的翻译简直是灾难,一个“warp knitting”愣是让我翻遍了手头的几本老旧词典,耗费了半天时间才勉强搞懂了个大概。有了这本工具书,那种痛苦算是彻底告别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对译,我感觉它更像是一部微型的行业知识索引。比如,书中对某些特定针型、组织结构,甚至某些新材料的专属术语的解释,都给得相当精准和到位,这对于我们进行技术文档的二次开发和内部培训时,简直是如虎添翼。过去,很多新概念的引入总是因为翻译上的偏差导致理解上的偏差,现在,手里有了这样一本权威的参考资料,心里踏实多了。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关于“经编”和“纬编”的细微差别,以及一些高级数码控制设备术语的收录情况,发现这本词典在紧跟行业前沿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词汇集可比。它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完全对得起“中国纺织出版社”这个金字招牌。
评分说实话,我过去对这类“词汇书”的期待值并不高,总觉得无非是把一些基础词汇罗列一遍,缺乏深度。但翻阅这本《英汉汉英针织词汇》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对于“针织工业的发展”这一块的涉猎,展现出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我发现书中不仅有现代化的电脑织机词汇,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传统针织工艺的术语,这对于我们研究行业历史、理解技术演进脉络非常有帮助。例如,一些关于早期毛型纤维处理的专业词汇,在其他现代词典中是绝不可能找到的。这种对历史沉淀的尊重和收录,使得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坚实。对于那些致力于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科研人员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查词工具,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活化的行业教科书,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更宏大、更立体的针织工业知识图景。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