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飞编著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3版)》 作为平法技术普及推广的实用性图书,是作者多年从 事平法技术讲座的经验总结,*是与工程技术人员互 相沟通和交流所提炼的新的体会,本书结合平法施工 图介绍与16G101-1、16G101-2、16G101-3等*新平 法图集、**规范有关的平法施工图的识读知识,并 且结合平法技术介绍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 ,以帮助读者正确掌握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位置和 作用,从而掌握根据平法施工图进行钢筋翻样和钢筋 计算的基本方法,有计算实例和图例。本书共分8章 ,分别是:绪论、平法梁识图、平法柱识图、平法钢 筋计算的一般流程、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楼 梯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平 法筏形基础识图与钢筋计算。书中附录部分详细介绍 了新平法图集与上一版平法图集的区别,方便读者学 习掌握。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浅显,准确到位,易学 习,易掌握,易实施,能极大地提高读者对平法技术 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本书作为介绍平法技术和钢筋计算的基础性、普 及性图书,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监理 人员、工程造价人员、钢筋工以及其他对平法技术有 兴趣的人士学习参考,也可以作为上述专业人员的培 训教材,同时本书也可作为大中专学校相关专业的教 材使用。
第1章 绪论
1.1 平法的基本概念
1.2 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
1.3 在钢筋计算之前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和方法
第2章 平法梁识图
2.1 平面注写方式
2.2 梁的集中标注
2.3 梁的原位标注
2.4 框架梁节点构造
2.5 “顶梁边柱”的节点构造
2.6 框架梁箍筋的构造
2.7 非框架梁的构造
2.8 关于“大箍套小箍”问题
2.9 悬挑梁的构造
2.10 井字梁的构造
2.11 框支梁和转换柱的构造
2.12 关于梁的几个相关问题
2.13 楼层框架宽扁梁
第3章 平法柱识图
3.1 列表注写方式
3.2 柱表
3.3 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
3.4 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3.5 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3.6 KZ柱变截面位置纵向钢筋构造
3.7 剪力墙上柱QZ纵向钢筋构造
3.8 梁上柱LZ纵向钢筋构造
3.9 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
3.10 芯柱XZ配筋构造
3.11 框架柱的复合箍筋
3.12 框架柱的基础插筋
3.13 框架柱的纵向钢筋计算
第4章 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
4.1 钢筋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4.2 平法钢筋计算的计划和部署
4.3 各类构件的钢筋计算
4.4 《工程钢筋表》的内容
4.5 工程钢筋汇总
4.6 《钢筋下料表》的内容
4.7 平法梁图上作业法
4.8 钢筋计算中常用的基本数据
4.9 关于地震和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
第5章 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
5.1 板的分类和钢筋配置的关系
5.2 平法标准图集的板钢筋标注
5.3 楼板的钢筋构造
5.4 板下部纵筋的计算方法
5.5 扣筋的计算方法
5.6 悬挑板的注写方式
5.7 无梁楼盖的平法标注
第6章 平法楼梯识图与钢筋计算
6.1 16G101—2图集的适用范围
6.2 板式楼梯钢筋计算
第7章 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
7.1 剪力墙的一些基本概念
7.2 列表注写方式
7.3 各类墙柱的截面形状与几何尺寸
7.4 暗柱和端柱的钢筋构造
7.5 剪力墙身的基本构造
7.6 剪力墙暗梁AL钢筋构造
7.7 剪力墙边框梁BKL配筋构造
7.8 剪力墙LL配筋构造
7.9 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
7.10 剪力墙图上作业法
第8章 平法筏形基础识图与钢筋计算
8.1 筏形基础的分类及其特点
8.2 梁板式筏形基础
8.3 平板式筏形基础
8.4 其他
附录A 11G101改变了些什么
附录B 16G101比11G101改变了些什么
作为一名多年的施工技术员,深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图纸的理解和钢筋的计算是多么重要,也是多么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我之前也接触过不少关于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的书籍,但很多都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图例不够清晰、案例不够贴合实际、计算方法不够系统等等,导致在指导一线施工时,遇到一些复杂情况,还是会感到吃力。这次偶然看到《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3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没想到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这本书在识图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到位,它不仅详细解释了平法制图的规则,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大量的、典型的工程实例,将抽象的钢筋构造具体化、形象化。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梁、板、柱、墙等主要构件钢筋构造的详细讲解,每一个节点都配有清晰的剖面图和立面图,让人一目了然。在钢筋计算方面,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钢筋的计算规则和方法,并且强调了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我特别看重的是,它不仅提供了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分析和理解这些公式,以及如何根据实际的图纸信息进行准确的计算。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我们一线技术人员提供了一本非常实用和可靠的学习工具。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帮助我提升钢筋算量能力的教材,毕竟在实际工程中,钢筋的精准计算是保证结构安全和控制成本的关键。之前的学习经历让我深知,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往往存在一道鸿沟,很多教材过于偏重理论,或者图纸示例太陈旧,导致学完后在面对实际工程时显得力不从心。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3版)》,从封面到目录,都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非常贴合当前工程实践的需要,里面的图例和案例都非常典型,涵盖了各种常见和复杂的情况。书中对于钢筋的识图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从钢筋的代号、符号,到各种构件中钢筋的布置方式,都给出了清晰的图示和说明。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细部构造,比如连接节点、锚固方式等,书里都有非常直观的对比和讲解,让我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图纸意图。而在钢筋计算方面,它不仅列出了详细的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引导我理解公式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根据图纸信息进行准确的参数选取。这对于我来说,是学习过程中最宝贵的部分,它让我从“照着公式算”提升到了“理解公式算”,大大增强了我的独立计算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把我从钢筋计算的深渊里拯救了出来。说实话,之前接手一个工程,看到那一堆堆错综复杂的钢筋图纸,脑袋就开始发蒙。什么箍筋、架立筋、分布筋,还有什么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感觉就像天书一样。尤其是到了计算环节,公式一个接一个,看得我眼花缭乱,生怕算错一步,那就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后面返工的代价太大了。我之前也零零散散地看过一些资料,但总觉得不成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学完之后还是抓不住重点。这次拿到这本《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3版)》,我一开始也没抱太大希望,毕竟“第三版”听起来就像是修修补补,但实际翻开后,真的惊艳到我了。首先,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图文并茂,把那些枯燥的规范条文用清晰的图例和简洁的文字解释清楚。很多我之前一直搞不明白的节点构造,通过书里的详细图解,一下就豁然开朗了。特别是那些反复出现的梁、柱、板的钢筋构造,书里给出了非常系统和规范的表达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找到了理解的钥匙。而且,这本书不光讲“是什么”,更注重讲“为什么”,对于一些规定的由来和计算原理,也做了适当的阐述,这样学起来就更透彻,不只是死记硬背。
评分在工程实践中,我常常感到,对钢筋图纸的精准解读和对钢筋量的可靠计算,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市面上的一些相关书籍,往往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些滞后性,或者讲解不够系统,导致学习者在面对复杂项目时,依然会遇到瓶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抱有一定期待地翻开了《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3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紧密结合了工程的实际需求,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和实用的学习方法。在识图部分,它不仅详细阐述了平法制图的原理,更通过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纸理解。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一些常见和易错节点的深入剖析,比如梁端、柱脚的钢筋布置,以及各种构造措施的解读,都非常清晰到位。而在钢筋计算方面,这本书更是显得尤为专业和严谨。它不仅提供了完整的计算公式和步骤,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计算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引导读者理解每一个计算环节的意义。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加自信地从图纸中提取信息,进行准确的钢筋计算,从而有效地指导施工,并为项目成本的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它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我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的宝贵书籍。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刚入行的建筑工程新人,对于钢筋图纸的理解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每次拿到图纸,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都感觉像是在看一本外星语小说。尤其是各种钢筋的直径、数量、间距、弯钩,还有那些复杂的锚固和搭接要求,总是让我无从下手。我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其他的识图书籍,但总觉得它们要么太理论化,要么案例不够丰富,学完之后感觉还是抓不住核心。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3版)》。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真的太有针对性了!它没有上来就讲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规范条文,而是从最基础的钢筋代号和符号讲起,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不同构件中钢筋的布置规律。我特别喜欢它里面大量的图例,每一个图例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而且尺寸、数量等信息都标注得一清二楚。通过这些图例,我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不同钢筋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结构中的具体位置。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在钢筋计算的部分,也非常系统和实用。它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从图纸中提取计算所需的各项参数,并且强调了计算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剂及时的“强心针”,让我对钢筋计算这件事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