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飛編著的《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第3版)》 作為平法技術普及推廣的實用性圖書,是作者多年從 事平法技術講座的經驗總結,*是與工程技術人員互 相溝通和交流所提煉的新的體會,本書結閤平法施工 圖介紹與16G101-1、16G101-2、16G101-3等*新平 法圖集、**規範有關的平法施工圖的識讀知識,並 且結閤平法技術介紹一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本知識 ,以幫助讀者正確掌握鋼筋在混凝土結構中的位置和 作用,從而掌握根據平法施工圖進行鋼筋翻樣和鋼筋 計算的基本方法,有計算實例和圖例。本書共分8章 ,分彆是:緒論、平法梁識圖、平法柱識圖、平法鋼 筋計算的一般流程、平法闆識圖與鋼筋計算、平法樓 梯識圖與鋼筋計算、平法剪力牆識圖與鋼筋計算、平 法筏形基礎識圖與鋼筋計算。書中附錄部分詳細介紹 瞭新平法圖集與上一版平法圖集的區彆,方便讀者學 習掌握。本書內容豐富,通俗淺顯,準確到位,易學 習,易掌握,易實施,能極大地提高讀者對平法技術 的理解和運用水平。
本書作為介紹平法技術和鋼筋計算的基礎性、普 及性圖書,可供設計人員、施工技術人員、工程監理 人員、工程造價人員、鋼筋工以及其他對平法技術有 興趣的人士學習參考,也可以作為上述專業人員的培 訓教材,同時本書也可作為大中專學校相關專業的教 材使用。
第1章 緒論
1.1 平法的基本概念
1.2 鋼筋計算的主要內容
1.3 在鋼筋計算之前需要明確的幾個概念和方法
第2章 平法梁識圖
2.1 平麵注寫方式
2.2 梁的集中標注
2.3 梁的原位標注
2.4 框架梁節點構造
2.5 “頂梁邊柱”的節點構造
2.6 框架梁箍筋的構造
2.7 非框架梁的構造
2.8 關於“大箍套小箍”問題
2.9 懸挑梁的構造
2.10 井字梁的構造
2.11 框支梁和轉換柱的構造
2.12 關於梁的幾個相關問題
2.13 樓層框架寬扁梁
第3章 平法柱識圖
3.1 列錶注寫方式
3.2 柱錶
3.3 KZ縱嚮鋼筋連接構造
3.4 KZ邊柱和角柱柱頂縱嚮鋼筋構造
3.5 KZ中柱柱頂縱嚮鋼筋構造
3.6 KZ柱變截麵位置縱嚮鋼筋構造
3.7 剪力牆上柱QZ縱嚮鋼筋構造
3.8 梁上柱LZ縱嚮鋼筋構造
3.9 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
3.10 芯柱XZ配筋構造
3.11 框架柱的復閤箍筋
3.12 框架柱的基礎插筋
3.13 框架柱的縱嚮鋼筋計算
第4章 平法鋼筋計算的一般流程
4.1 鋼筋計算前的準備工作
4.2 平法鋼筋計算的計劃和部署
4.3 各類構件的鋼筋計算
4.4 《工程鋼筋錶》的內容
4.5 工程鋼筋匯總
4.6 《鋼筋下料錶》的內容
4.7 平法梁圖上作業法
4.8 鋼筋計算中常用的基本數據
4.9 關於地震和建築抗震的基本知識
第5章 平法闆識圖與鋼筋計算
5.1 闆的分類和鋼筋配置的關係
5.2 平法標準圖集的闆鋼筋標注
5.3 樓闆的鋼筋構造
5.4 闆下部縱筋的計算方法
5.5 扣筋的計算方法
5.6 懸挑闆的注寫方式
5.7 無梁樓蓋的平法標注
第6章 平法樓梯識圖與鋼筋計算
6.1 16G101—2圖集的適用範圍
6.2 闆式樓梯鋼筋計算
第7章 平法剪力牆識圖與鋼筋計算
7.1 剪力牆的一些基本概念
7.2 列錶注寫方式
7.3 各類牆柱的截麵形狀與幾何尺寸
7.4 暗柱和端柱的鋼筋構造
7.5 剪力牆身的基本構造
7.6 剪力牆暗梁AL鋼筋構造
7.7 剪力牆邊框梁BKL配筋構造
7.8 剪力牆LL配筋構造
7.9 剪力牆洞口補強構造
7.10 剪力牆圖上作業法
第8章 平法筏形基礎識圖與鋼筋計算
8.1 筏形基礎的分類及其特點
8.2 梁闆式筏形基礎
8.3 平闆式筏形基礎
8.4 其他
附錄A 11G101改變瞭些什麼
附錄B 16G101比11G101改變瞭些什麼
作為一名多年的施工技術員,深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圖紙的理解和鋼筋的計算是多麼重要,也是多麼容易齣現問題的環節。我之前也接觸過不少關於平法識圖和鋼筋計算的書籍,但很多都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圖例不夠清晰、案例不夠貼閤實際、計算方法不夠係統等等,導緻在指導一綫施工時,遇到一些復雜情況,還是會感到吃力。這次偶然看到《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第3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沒想到給瞭我很大的驚喜。這本書在識圖方麵,可以說是非常到位,它不僅詳細解釋瞭平法製圖的規則,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大量的、典型的工程實例,將抽象的鋼筋構造具體化、形象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梁、闆、柱、牆等主要構件鋼筋構造的詳細講解,每一個節點都配有清晰的剖麵圖和立麵圖,讓人一目瞭然。在鋼筋計算方麵,這本書也做得非常齣色,它係統地介紹瞭各種鋼筋的計算規則和方法,並且強調瞭計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我特彆看重的是,它不僅提供瞭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分析和理解這些公式,以及如何根據實際的圖紙信息進行準確的計算。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為我們一綫技術人員提供瞭一本非常實用和可靠的學習工具。
評分說實話,作為一個剛入行的建築工程新人,對於鋼筋圖紙的理解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每次拿到圖紙,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綫條和符號,都感覺像是在看一本外星語小說。尤其是各種鋼筋的直徑、數量、間距、彎鈎,還有那些復雜的錨固和搭接要求,總是讓我無從下手。我之前也嘗試過一些其他的識圖書籍,但總覺得它們要麼太理論化,要麼案例不夠豐富,學完之後感覺還是抓不住核心。直到我發現瞭這本《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第3版)》。這本書的講解方式真的太有針對性瞭!它沒有上來就講一大堆晦澀難懂的規範條文,而是從最基礎的鋼筋代號和符號講起,然後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不同構件中鋼筋的布置規律。我特彆喜歡它裏麵大量的圖例,每一個圖例都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而且尺寸、數量等信息都標注得一清二楚。通過這些圖例,我能夠非常直觀地瞭解到不同鋼筋的作用,以及它們在結構中的具體位置。更讓我欣喜的是,這本書在鋼筋計算的部分,也非常係統和實用。它不僅給齣瞭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從圖紙中提取計算所需的各項參數,並且強調瞭計算的邏輯性和規範性。這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劑及時的“強心針”,讓我對鋼筋計算這件事不再感到恐懼,而是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到來,簡直是把我從鋼筋計算的深淵裏拯救瞭齣來。說實話,之前接手一個工程,看到那一堆堆錯綜復雜的鋼筋圖紙,腦袋就開始發濛。什麼箍筋、架立筋、分布筋,還有什麼錨固長度、搭接長度,感覺就像天書一樣。尤其是到瞭計算環節,公式一個接一個,看得我眼花繚亂,生怕算錯一步,那就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後麵返工的代價太大瞭。我之前也零零散散地看過一些資料,但總覺得不成體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學完之後還是抓不住重點。這次拿到這本《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第3版)》,我一開始也沒抱太大希望,畢竟“第三版”聽起來就像是修修補補,但實際翻開後,真的驚艷到我瞭。首先,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圖文並茂,把那些枯燥的規範條文用清晰的圖例和簡潔的文字解釋清楚。很多我之前一直搞不明白的節點構造,通過書裏的詳細圖解,一下就豁然開朗瞭。特彆是那些反復齣現的梁、柱、闆的鋼筋構造,書裏給齣瞭非常係統和規範的錶達方式,讓我一下子就找到瞭理解的鑰匙。而且,這本書不光講“是什麼”,更注重講“為什麼”,對於一些規定的由來和計算原理,也做瞭適當的闡述,這樣學起來就更透徹,不隻是死記硬背。
評分在工程實踐中,我常常感到,對鋼筋圖紙的精準解讀和對鋼筋量的可靠計算,是決定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市麵上的一些相關書籍,往往在實際應用方麵存在一些滯後性,或者講解不夠係統,導緻學習者在麵對復雜項目時,依然會遇到瓶頸。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我抱有一定期待地翻開瞭《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第3版)》。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緊密結閤瞭工程的實際需求,提供瞭一套非常係統和實用的學習方法。在識圖部分,它不僅詳細闡述瞭平法製圖的原理,更通過大量的、具有代錶性的工程實例,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紙理解。我尤其贊賞書中對一些常見和易錯節點的深入剖析,比如梁端、柱腳的鋼筋布置,以及各種構造措施的解讀,都非常清晰到位。而在鋼筋計算方麵,這本書更是顯得尤為專業和嚴謹。它不僅提供瞭完整的計算公式和步驟,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瞭計算的邏輯性和規範性,引導讀者理解每一個計算環節的意義。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更加自信地從圖紙中提取信息,進行準確的鋼筋計算,從而有效地指導施工,並為項目成本的控製提供堅實的基礎。它是一本真正能夠幫助我提升實際工作能力的寶貴書籍。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真正幫助我提升鋼筋算量能力的教材,畢竟在實際工程中,鋼筋的精準計算是保證結構安全和控製成本的關鍵。之前的學習經曆讓我深知,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往往存在一道鴻溝,很多教材過於偏重理論,或者圖紙示例太陳舊,導緻學完後在麵對實際工程時顯得力不從心。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瞭這本《平法識圖與鋼筋計算(第3版)》,從封麵到目錄,都透露齣一種專業和嚴謹的氣息。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非常貼閤當前工程實踐的需要,裏麵的圖例和案例都非常典型,涵蓋瞭各種常見和復雜的情況。書中對於鋼筋的識圖部分,講解得非常細緻,從鋼筋的代號、符號,到各種構件中鋼筋的布置方式,都給齣瞭清晰的圖示和說明。尤其是對於一些容易混淆的細部構造,比如連接節點、錨固方式等,書裏都有非常直觀的對比和講解,讓我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圖紙意圖。而在鋼筋計算方麵,它不僅列齣瞭詳細的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引導我理解公式背後的邏輯,以及如何根據圖紙信息進行準確的參數選取。這對於我來說,是學習過程中最寶貴的部分,它讓我從“照著公式算”提升到瞭“理解公式算”,大大增強瞭我的獨立計算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