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
书名: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解析(第2版)
定价:68.00元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3929
版次:2
商品编码:121292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4
字数:700000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在命题模式与考查内容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机械单一的概念背诵题比例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考查参赛者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的综合性问题。题目的背景知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经典结构、反应或方法,越来越多的一线科研内容开始走入竞赛。这些改变,在科学素质与思辨水平上无疑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解析(第2版)》收录了2008—2016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决赛18套试题的解析。对每道题目,从命题者的角度给出了详尽的分析过程,力求通过演绎的方式向读者展示合理的解题思路。
第2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08年9月18日)
第2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09年1月7日·西安)
第2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09年9月13日)
第2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0年1月6日·杭州)
第2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0年9月12日)
第24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1年1月7日·厦门)
第2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1年9月11日)
第25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1年12月3日·长春)
第2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2年9月2日)
第2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2年12月1日·天津)
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3年9月8日)
第2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3年11月29日·北京)
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4年8月31日)
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4年11月27日·长春)
第2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5年8月30日)
第2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5年11月28日·合肥)
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试题解析
(2016年8月28日)
第30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理论试题解析
(2016年11月24日·长沙)
附录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2008年4月)
Syllab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Version 2007)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2007年)
Syllab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Version 2016)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大纲(2016年)
元素周期表
我必须得提到这本书在覆盖广度上的惊人表现。化学奥赛的知识体系庞杂,从基础的无机元素周期律到高难度的量子化学初步概念,都有涉及,很容易让人感到力不从心。然而,翻阅这本书,我发现它在覆盖近十年的初赛和决赛试题时,巧妙地将知识点进行了“热度”和“难度”的隐性标注。那些反复出现的高频考点,其解析部分明显更为详尽和多角度展开,显示出出题人的偏好和命题趋势。相比于市面上那些只侧重于“做对题”的辅导材料,这本书更像是对历年命题思路的一次“考古式”深度挖掘。它帮助学习者建立起一种“预测性”的解题直觉,让你在面对新题时,能够迅速联想到过去哪些知识模块是命题老师青睐的重点。这种对趋势的把握,对于时间宝贵的备赛选手来说,是无价的财富。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编排设计非常人性化,考虑到了不同阶段学习者的需求。对于初次接触竞赛题目的同学,书中的基础题型和入门级解析能提供稳固的知识地基,使他们不至于被过高的难度劝退。而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力求突破瓶颈的“尖子生”来说,决赛部分的那些压轴大题的解析,则提供了挑战思维极限的绝佳材料。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复杂计算题后附带的“拓展思考”栏目,这些小小的补充说明,往往会引入一些大学化学前沿的概念,稍微点到为止,既满足了学有余力的读者的求知欲,又不会过度偏离奥赛本身的要求。这种精妙的平衡感,使得这本书能陪伴一个学生从初涉奥赛到冲刺国赛的全过程,其价值是持续且递增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思维误区”的精准识别和修正上。很多时候,我们在解题中犯错,并非是知识点不清楚,而是思维定势或逻辑链条的某个环节出现了微小偏差。作者在解析过程中,非常擅长捕捉这些常见的、具有迷惑性的陷阱。比如,在处理涉及酸碱平衡的计算时,书中会特意指出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忽略水的电离或某些物质的电离,以及为什么在特定情况下这种“简化”是错误的。这种对“为什么不能这样想”的探讨,比单纯告诉我“正确答案是什么”要深刻得多。它教会我,化学竞赛比拼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对化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逻辑推理的驾驭能力。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试题解析,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如何“像化学家一样思考”的实战手册,其带来的思维上的蜕变,远超书本本身的重量。
评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绝不仅仅在于汇集了往年的考题,更在于其对解题方法的深度挖掘与细致阐释。我注意到,对于许多关键的综合性大题,作者提供的解题步骤并非那种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罗列,而是融入了大量的“解题思维路径”的引导。比如,在处理涉及热化学或电化学的复杂计算题时,书中会明确指出哪种模型思维更适用,以及如何快速排除干扰信息,直击核心反应本质。这种“授人以渔”的讲解方式,对于提升高阶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我曾经被一道关于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题目困扰许久,按照惯常思路尝试了三四种方案都陷入死胡同,而书中的解析却提供了一种巧妙的官能团转化逆推法,瞬间茅塞顿开。这种级别的解析深度,是普通教材或网络资源难以提供的,它真正体现了作者在竞赛辅导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评分这本书的书皮设计得非常简洁大气,那种深邃的蓝色调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学术气息,和化学的严谨性很契合。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觉到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布局也相当合理。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无论是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复杂反应机理的剖析,还是到历年真题的系统性归档,都做得井井有条。初次翻阅时,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习题集,更像是一本带着解题思路的思维导图,引导读者如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攻克那些看似无从下手的难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系统性冲刺竞赛的同学来说,这种结构上的清晰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了在浩瀚的知识点中迷失方向。总的来说,从装帧到内容的初步印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工具书,兼顾了美观与实用性,让人有信心投入时间去深入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