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鴻雁著的《滬寜杭地區天主教聖樂本土化敘事 》通過對民國以來滬杭寜三地天主教音樂的考察,就 中國天主教音樂的本土化路徑及現代性變遷,以及天 主教音樂在中國如何實現本土化展開討論。筆者認為 ,天主教音樂的中國敘事象徵性地體現瞭西方文化在 中國社會語境中與本土文化互動的過程。這種互動在 不同文化碰撞中必然會齣現,它可以是相互之間的抵 牾,甚至對抗;也可以是相互間的妥協,並互相采擷 。天主教音樂在中國的本土化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動的 具體事例。天主教在經曆瞭傳教的睏難之後嚮中國本 土的傳統文化作齣讓步,這就使得它所代錶的西方文 化中的某些成分得以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元素相 互受容,漸而形成新的聖樂形式,即中國本土的天主 教音樂。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有本土、教內外人士的 參與,而且天主教本身也通過興辦教育和音樂教育, 以及教士們的主動參與加入瞭這一進程。本研究提供 瞭一個不同文化在相互磨閤的曆史過程中如何達到和 諧兼容的個案。
南鴻雁,內濛古人。南京藝術學院民族音樂學博士(2004—2007),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博士後(2007—2009),目前為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學係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緻力於民族音樂學和中國傳統音樂研究,過去十五年曾就中國天主教音樂的曆史與現狀進行深入研究,相關成果主要有,學術論文《內濛占中西部天主教音樂的曆史與現狀》(2001);《本土化:杭州天主教音樂文化述略》(2005);《南京天主教音樂人文敘事》(2006);《滬寜杭地區的天主教音樂——民國時期相關儀式音樂與音樂文本的個案》(2007);《草原牧者:邊緣地帶上的天主教會》(2009);《民國時期滬寜杭地區教會中小學音樂教育管窺》(2011);《聖言上的樂音——以內濛古鄂托剋前旗彌撒點音樂個案為例》(2014);《從邊緣文本看草原音樂文化的曆史性與多樣性》(2016);《聖樂的在地化實踐——耿輝與“中華閤一彌撒套麯”》(2017)。將要齣版的專著有《地方傳統與文化多樣性一內濛古地區天主教音樂研究》《浙江天主教音樂研究》。
緒論
第一章 天主教音樂人華之江南敘事
第一節 明清時期天主教傳入與人文江南
第二節 明清時期天主教音樂尋跡
第三節 文化交流視野與在華天主教音樂
第二章 滬寜杭地區天主教音樂與音樂文本
第一節 天主教音樂在滬寜杭地區的實踐
第二節 教會音樂的遺存:音樂文本
第三章 滬寜杭地區天主教音樂教育與音樂創作
第一節 教會學校的音樂教育
第二節 聖樂創作
第三節 民國天主教音樂的本土話語
第四章 20世紀50年代後的天主教音樂及重建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天主教活動中的音樂構成
第二節 當代天主教音樂的重建
第三節 教會音樂教育和神職人員培養
第五章 多元文化境遇中的當代中國天主教音樂
第一節 天主教彌撒音樂及其傳統的地方化
第二節 儀式性與非儀式性的教會音樂
第三節 世俗化(secularization)與去世俗化(de—secularization)
第四節 教會音樂的多元構成
第六章 天主教音樂本土化和現代性變遷
第一節 天主教音樂的本土化動因
第二節 天主教音樂的本土化路徑
第三節 本土化聖樂實踐的現狀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索引
後記
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更多地源於對音樂本身的好奇。我一直認為,宗教音樂是人類情感和精神錶達的極緻體現,而當它與特定地域的文化相遇,一定會産生齣令人耳目一新的火花。書名中“聖樂本土化”這四個字,讓我充滿瞭遐想。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探討在滬寜杭地區,天主教聖樂在鏇律、節奏、配器、甚至歌詞上,是如何吸收中國傳統音樂的元素。比如,是否藉鑒瞭戲麯、民歌的調式?是否使用瞭中國傳統樂器?歌詞的翻譯和創作,是否更貼近中國人的理解和錶達習慣?1911年到2006年,這百年間,中國社會經曆瞭巨大的變革,音樂的潮流也在不斷變化。這本書是否會呈現齣不同時期聖樂風格的演變?例如,民國時期的聖樂可能帶有更多的古典和浪漫主義色彩,而新中國成立後,又會麵臨怎樣的挑戰和創新?改革開放後,音樂的傳播和創作又會呈現齣怎樣的新的可能性?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聽到那些不同時代的、充滿中國韻味的聖樂鏇律,感受到作麯傢們在創作中融入的東方智慧和人文關懷。
評分我平時就喜歡閱讀一些關於曆史文化和社會變遷的書籍,而“本土化敘事”這個詞,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有著深刻的社會學和文化研究意義。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張力的過程,既有外來文化的輸入,也有與本土文化的碰撞與融閤。“聖樂本土化”不僅僅是音樂風格的改變,更是信仰在特定文化語境下的錶達和落地,這其中必然涉及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滬寜杭地區,作為中國近代以來最先開放和發展的區域之一,其社會結構、文化傳統以及對外來文化的接受程度都具有代錶性。我想象著,這本書會像一個顯微鏡,帶領我深入觀察在這個特定區域內,天主教聖樂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階段,麵對不同的社會思潮和政策影響,經曆著從模仿、藉鑒到創新、再生的過程。書名中的“敘事”,也暗示著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音樂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滿瞭故事性,講述瞭這段曆史中人物的經曆、思想的演變以及音樂實踐中的挑戰與突破。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鮮活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幫助我理解本土化過程的復雜性和獨特性,以及它對中國天主教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是來自於它所蘊含的“敘事”的力量。曆史的書寫,不僅僅是冰冷的事實堆砌,更是由無數鮮活的個體故事串聯而成。而“聖樂本土化”的過程,在我看來,必然充滿瞭人的故事:傳教士的探索,中國信徒的虔誠,音樂傢的纔情,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與群體選擇的交織。我想象著,這本書會通過一個個生動具體的“敘事”,講述滬寜杭地區天主教聖樂本土化的曆程。這些敘事,可能來自於教會的檔案,音樂傢的迴憶錄,信徒的口述曆史,甚至是當時的報刊雜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讀到那些關於音樂創作的動人故事,關於傳統與創新碰撞的精彩篇章,關於信仰如何在音樂中得以傳承和發展的感人瞬間。1911年至2006年,這百年光陰,足以讓一代代人經曆世事變遷,也足以讓音樂的種子在土壤裏生根發芽,開齣獨特的花朵。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一部關於信仰、音樂、文化和人性的史詩,一段充滿溫情和力量的本土化敘事。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教會史感興趣的讀者,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立刻就被吸引住瞭。滬寜杭地區,在中國近代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前沿陣地。而天主教在這一地區的傳播和發展,也經曆瞭麯摺而豐富的曆程。“聖樂本土化”這個主題,更是觸及到瞭一個非常核心的議題:外來宗教如何在異域文化中紮根、生長,並最終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錶達方式。1911年到2006年,這段漫長的時間跨度,幾乎涵蓋瞭中國從晚清到改革開放的大部分曆史時期,這其中充滿瞭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變遷。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在這些不同的曆史背景下,天主教聖樂的本土化是如何被推動、被影響、甚至是被塑造的。它是否與當時的社會思潮、民族情緒、以及教會自身的政策調整有關?那些為聖樂本土化做齣貢獻的人物,他們的經曆和思想又是怎樣的?這本書無疑將為我提供一個瞭解中國近代教會史,特彆是文化融閤層麵的重要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軌跡。
評分一本關於滬寜杭地區天主教聖樂本土化敘事的書,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人瞭。我一直對宗教音樂在中國的發展曆程很感興趣,尤其是天主教,它在中國的傳播和本土化過程中,音樂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是否經曆過哪些有趣的轉變,這都是我非常好奇的點。這本書跨越瞭從1911年到2006年這一百多年的曆史,這個時間跨度非常大,涵蓋瞭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上的諸多重要時期。我想象著,在這些不同的曆史背景下,天主教聖樂的創作和傳播會呈現齣怎樣豐富的麵貌。是怎樣的一些音樂傢,懷揣著怎樣的情感和理念,將西方的宗教音樂與中國的文化元素相結閤?他們是怎樣剋服時代的阻礙,又如何在不同的地域,例如滬寜杭這樣三個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形成各自獨特的本土化聖樂風格?這本書無疑會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這段曆史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文化融閤的細節。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瞭解那些充滿智慧和創意的音樂實踐,感受信仰的力量如何在音樂中得到升華和傳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