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MINTAB使用指导(第3版)(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注册考试参考用书) 作 者:马逢时 周暐 刘传冰 | ||||||||
|
经过近20年来在我国的实践,六西格玛管理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已经被充分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随着六西格玛管理在国内更多企业的普及推广,六西格玛管理专业人才——绿带、黑带和资深黑带的成长迫切需要提高应用统计的能力。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六西格玛管理中用到的有关统计学背景知识及其统计思想,并把各方面内容的介绍与计算机MINITAB软件R17版和R18版的操作相结合,使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本书后,对于常用的六西格玛管理中的统计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有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为充分利用新的信息传播工具,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学习,我们创建了“统计应用指南”微信公众号,传授应用统计知识,普及统计的应用,发布专栏文章、统计应用实践、专业案例、经验分享等,供大家获得更广泛的有益信息。本书的全部数据文件都用MINITAB软件及Excel文件格式同时给出,读者可以登录人大经管图书在线www.rdjg.com.cn下载。
本书涵盖六西格玛管理中所用到的统计学知识,也包括了MINITAB软件的使用指导:
● 六西格玛与统计学。
● 常用概率统计概念
● 假设检验概念与常用比较方法
● 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
● 变异源分析与测量系统分析
● 统计过程分析与过程能力分析。
● 试验设计
● 六西格玛设计简介
马逢时 天津大学数学系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科院校应用概率统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杂志副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应用数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理科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主持制定了国家标准:《I型极值分布异常值检验》。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1996年起,从事六西格玛黑带咨询培训工作,获得摩托罗拉公司认证的全部黑带核心课程的授课资格,在多家中外大公司任教黑带、绿带培训课程及开展项目咨询工作。现为中国质量协会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顾问。2004年起,主持多届全国黑带教师培训及认证活动,2005年获得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六西格玛培训导师”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六西格玛推进工作“特殊贡献奖”。主持了MINITAB统计软件R15,R17及R18中文版翻译审查工作。2009年主持编著出版本书的姐妹篇《基于MINITAB的现代实用统计》,2013年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
周 暐 美国赛仕软件集团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现为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擅长将统计分析技术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艺改善、产品研发等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中国质量》《品质》等权威质量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曾受邀为中国多家知名企业和高等学府传授和辅导统计应用和六西格玛专业知识。
刘传冰 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大师,原任美国BMGI大中华区首席顾问,现任成都大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ASQ(美国质量协会)会员、ASQ认证CMQ和CQE;CAQ(中国质量协会)认证六西格玛黑带培训教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CQE培训教师。培养了数十名黑带大师、2 000多名黑带、5 000多名绿带,成功为数百家知名企业提供了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培训、咨询服务,获得好评,并使企业取得可观的项目收益。
第1章 六西格玛与统计学
1.1 六西格玛概论
1.2统计学概论
1.3统计学在六西格玛中的地位
1.4MINITAB简介
第2章概率论基础知识
2.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2.3常用的连续型分布
2.4常用的离散型分布
2.5中心极限定理
第3章描述性统计及图形
3.1总体与样本
3.2描述性统计
3.3简单统计图形
第4章统计基础
4.1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4.2参数的点估计
4.3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5章假设检验
5.1基本原理及方法
5.2基本步骤
5.3均值检验
5.4方差检验
5.5单因子ANOVA
5.6比较方法的总结
5.7等价检验
5.8样本量的计算
第6章比率检验
6.1单总体比率检验
6.2双总体比率检验
6.3列联表与卡方检验
6.4单总体与双总体Poisson率检验
第7章非参数检验方法
7.1符号检验法
7.2秩和检验法及Mann�瞁hitney检验法
7.3单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
7.4多样本均值相等性检验
第8章探索性数据分析
8.1探索性数据分析的概念
8.2关于分布的探索性分析
8.3直线拟合的耐抗线方法
8.4用中位数平滑法分析双向表
第9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9.1相关分析
9.2简单线性回归
9.3多元线性回归
9.4离散型变量Logistic回归
9.5广义回归
9.6回归分析的扩充
第10章变异源分析
10.1变异源分析概论
10.2变异源分析的一般方法
10.3变异源分析的图形方法
10.4变异源分析的数值方法
10.5变异源分析的一般模型数值方法
第11章测量系统分析
11.1分辨力和稳定性
11.2偏倚和线性
11.3重复性和再现性
11.4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
11.5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
第12章统计过程控制
12.1控制图基础理论
12.2计量控制图
12.3计数控制图
12.4特殊控制图
12.5非正规条件下的控制图
12.6过程能力分析
12.7统计过程控制综合应用实例
第13章试验设计
13.1试验设计基础
13.2单因子试验设计
13.3全因子设计
13.4部分因子试验
13.5响应曲面设计
13.6稳健参数设计
13.7混料设计
第14章六西格玛设计
14.1六西格玛设计概论
14.2容差设计
14.3仿真
附表
附表1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
附表2标准正态分布函数上侧概率表
附表3t分布的α分位数表
附表4χ2分布的α分位数表
附表5F分布的α分位数表
附表5.1F分布的0.90分位数表
附表5.2F分布的0.95分位数表
附表5.3F分布的0.975分位数表
附表5.4F分布的0.99分位数表
附表6计量控制图计算控制限的系数表
附表7西格玛水平换算表
附表8符号检验表
附表9秩和检验表
附表10游程总数检验表
附表11游程最大长度检验表
附表12相关系数检验表
附表13六西格玛容差设计标准差系数表
附表14Grubbs 检验临界值表
附表15单侧Dixon检验临界值表
附表16双侧Dixon检验临界值表
自2013年第2版出版以来,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承蒙各位读者的厚爱,第2版已经印刷了7次。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首先在于内容安排较为合理,既有对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思想的阐述,又有较为详尽的操作步骤,同时对分析结果给出准确、严谨的解释,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阅读本书都会有一定收获。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高投入低产出、高能耗低效益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要求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必然对质量管理模式和质量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随着六西格玛管理在我国的持续深入推进,质量管理从业者对统计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统计技术和统计工具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再次对指南进行了增补,希望改版后能更好地服务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读者。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坦白地说,与它深厚的学术内容有些不匹配。纸张的质感一般,印刷的清晰度也时好时坏,尤其是一些复杂的图表和统计输出结果,在较小的字体下显得非常拥挤和难以辨认。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和对照的参考书来说,清晰的视觉呈现至关重要,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此外,书中的术语表和索引部分的组织也显得有些随意,查找特定的统计方法时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在不同章节之间跳转。如果能在视觉设计和内容检索便利性上投入更多精力,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毕竟,即便是最深刻的知识,也需要合适的载体来传递,否则只会徒增读者的阅读疲劳。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说实话,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它似乎试图在一本书里涵盖从基础统计到高级质量工具的全貌,结果就是内容显得有些庞杂和跳跃。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需要不断地翻回前面的章节来回顾一些已经讲过的概念,因为作者在后续章节中没有清晰地指出这些概念的继承关系,而是直接引入了更复杂的模型。这种编排方式对于那些希望系统学习六西格玛流程的人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的负担。我更希望作者能按照DMAIC的流程,有条不紊地将工具和统计方法串联起来,而不是将它们分散在不同的统计主题下。虽然每部分的内容都很扎实,但整体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知识迷宫里穿梭,缺乏清晰的指引和路线图,让人感到有些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最让人感到振奋的地方,在于它对六西格玛核心哲学中“统计思维”的强调。它不像市面上某些工具书那样,仅仅罗列出一堆软件操作步骤,而是着力于培养读者对数据变异性的深刻洞察力。作者通过大量的论述,不断提醒我们,所有的改进都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统计证据之上,这对于提升组织决策的科学性至关重要。这种注重根本的教学方式,使得这本书具有长久的参考价值,因为它教授的是思考的方法,而非过时的技术。即便是软件和工具不断迭代,这种基于统计原理的决策框架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基石。因此,尽管阅读过程需要较高的专注度和投入,但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种严谨、数据驱动的工作习惯,这是任何速成指南都无法比拟的宝贵财富。
评分作为一本专业的参考用书,这本书在提供详尽的统计背景信息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一点值得称赞。作者对各种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的原理,以及回归分析的细节阐述得淋漓尽致,几乎涵盖了黑带考试中所有可能涉及的统计知识点。然而,真正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书中对实际案例的讲解显得过于简略和抽象。我期待看到更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复杂度的真实世界案例,展示如何运用书中所教的统计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理论演示。当我在尝试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我自己的工作场景中时,却发现缺乏具体的“脚手架”来帮助我搭建应用框架。理论和实践之间似乎存在一道鸿沟,这本书更偏向于“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如何去做”。
评分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感到有些吃力的书,尤其是对于初次接触六西格玛概念的人来说。书中的理论部分介绍得非常详尽,每一个统计学名词和概念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使得我对六西格玛的底层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然而,作者似乎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而非实际操作的流畅性。我花了不少时间来消化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假设检验的步骤,感觉像是又上了一堂高阶统计学课程。尽管如此,这本书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某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如果你期望能快速上手应用,这本书可能需要你投入更多的耐心去啃读那些数学推导,但从学术深度上来说,它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笔投资。它更像是一本参考手册,而非一本入门向导,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才能充分领会其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