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危险分析技术
定价:98.00元
作者:(美)埃里克森,赵廷弟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1180820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美国Clifton A.EricsonⅡ编著的《危险分析技术》详细论述了危险原理:危险三要素以及危险、风险和事故的关系,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危险分析技术分类及其在系统安全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系统安全工程中常用的22种危险分析技术,如初步危险分析、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故障危险分析及软件危险分析等,并结合具体的示例说明这些技术。同时指出了其优缺点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此外;还论述了这些危险分析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本书适合于从事系统安全工程工作的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高年级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学习参考。
目录
章 系统安全 1.1 简介 1.2 系统安全背景 1.3 系统安全描述 1.4 系统安全过程 1.5 系统方案 1.6 小结 第2章 危险、事故和风险 2.1 简介 2.2 与危险相关的定义 2.3 危险原理 2.4 危险转化 2.5 危险致因因素 2.6 危险一事故的概率 2.7 辨识危险 2.8 危险的描述 2.9 小结 第3章 危险分析类型和技术 3.1 类型和技术 3.2 危险分析类型的说明 3.3 危险分析类型的分析时机 3.4 危险分析类型相互关系 3.5 危险分析技术 3.6 归纳与演绎技术 3.7 定性技术和定量技术 3.8 小结 第4章 初步危险表 第5章 初步危险分析第6章 子系统危险分析第7章 系统危险分析第8章 使用与保障危险分析第9章 健康危险评价 0章 安全性要求/准则分析 1章 故障树分析 2章 事件树分析 3章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 4章 故障危险分析 5章 功能危险分析 6章 潜在通路分析 7章 Petri网分析 8章 马尔科夫分析 9章 屏蔽分析 第20章 弯针分析 第21章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第22章 因果分析 第23章 共因故障分析 第24章 管理缺陷与风险树分析 第25章 软件安全性评价第26章 总结 附录A 缩略语清单 附录B 词汇表 附录C 危险检查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当我翻开《危险分析技术》这本书时,首先映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充满洞察力的氛围。作者在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观点:对“危险”的理解,不仅仅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更是事前预判和防范的艺术。整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的铺陈,到具体方法的讲解,再到案例的深入剖析,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每一个分析工具的介绍,不仅详细解释了其原理、适用范围,还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步骤和注意事项,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书中对于“关联性分析”的论述,让我大开眼界,作者通过多个不同领域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发现隐藏在看似无关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预测潜在的风险。例如,书中关于某次金融危机的分析,将宏观经济数据、社会情绪变化以及个体行为模式巧妙地串联起来,揭示了导致危机的多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还在阅读中发现,作者在描述某个复杂概念时,会巧妙地运用类比和图表,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工具书,它不仅教会我“是什么”,更教会我“怎么做”。
评分《危险分析技术》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次思维的探索之旅。作者的叙事方式相当细腻,他不会一下子把所有信息倾泻而下,而是循序渐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核心要点。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因果链分析”的论述所打动。作者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和案例,展示了如何从表象的事件追溯到其根本原因,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书中关于一次重大事故的分析,将复杂的事故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并逐一探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这对于我们进行事故调查和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某个概念时,会引用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名人轶事,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这些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在引导我一步步地解开谜团,发现隐藏在危险背后的真相。
评分初拿到《危险分析技术》这本书,我对其内容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想着可能就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指南。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将复杂的理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在叙述过程中,总会时不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元素,让阅读过程不至于过于沉闷。书中对于“异常检测”的讲解,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模式,来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信号。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案例印象深刻,它揭示了黑客攻击是如何在海量的数据流量中隐藏踪迹的,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分析来发现这些“针尖麦芒”。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讲解某个技术方法时,会引用大量的学术研究和权威报告,这使得书中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学者,在为我传授知识,而且他还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我。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危险分析技术》,我一直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很感兴趣,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书之后,我首先被它的装帧所吸引,纸张的触感很好,印刷也十分清晰,让人读起来心情愉悦。第一章的开篇就非常引人入胜,作者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分析过程变得通俗易懂,让我立刻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某个技术概念时,总会附带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这让我不仅理解了技术本身,也对其产生的时代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更是精彩绝伦,每一个案例都选取得恰到好处,并且分析得十分透彻,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跟着作者一起解剖问题。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蝴蝶效应”的阐述印象深刻,它揭示了微小变化可能引发巨大后果的深层逻辑,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风险评估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思考,将书中的理论与我自己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发现了很多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和潜在的风险点。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拓展思维的书籍。
评分《危险分析技术》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抽丝剥茧、拨云见日的感觉。作者的文笔相当老练,语言精练而不失感染力,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开篇就抛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引人深思,让我立刻想要一探究竟。书中对于“不确定性”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作者并没有回避不确定性,而是将其视为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提供了多种方法来量化和管理这种不确定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景分析”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不同的未来情景,并评估在不同情景下可能出现的风险,这对于我们在制定长远战略时非常有帮助。例如,书中对某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几种可能情景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不同发展路径下的机遇与挑战,为我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还穿插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思考,让我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能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问题。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睿智的朋友,在与我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引导我去思考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角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