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书--大脑简史 谢伯让

正版新书--大脑简史 谢伯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伯让 著
图书标签:
  • 神经科学
  • 大脑
  • 认知
  • 历史
  • 心理学
  • 谢伯让
  • 科普
  • 新书
  • 正版
  • 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2594
商品编码:2920004276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脑简史

定价:48.00元

作者:谢伯让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1223125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自私”的大脑如何战胜“自私的基因”?生命的终止是否就是进化的宿命?献给你,渴望突破桎梏、向往自由的大脑!*颗大脑如何诞生?为什么我们会有大脑?大脑的自由意志是否受限于基因?生命的终止是否就是进化的宿命?经过四十亿年的进化,大脑是否已经摆脱自私基因的掌控?摆脱自然界和“人择”,“心择”的时代来临?!

内容提要


作者以亲切诙谐的拟人观点,从40亿年前的*个细胞开始,抽丝剥茧,带领你见识进化长河之下,生物体为了存活的种种策略,作者将大脑的形成比喻成一场身体资源竞逐的战役,神经系统为了抵抗外在的艰困环境,不断突破各种生死关卡,*终形成大脑……

目录


序章 “结党营私”的大脑  001

“自私”只是拟人化的描述法?  005

心灵是自私的,因此大脑也是自私的?  006

进化过程中大脑的自私征兆:类自私、准自私与真自私  007

大脑自私的生理证据  008



章 一代王者的诞生  011

项神器:金罩铁衫(脂质双分子层)  014

第二项神器:钢锁铜门(受器与闸门)  016

信息战登场  017

第三项神器:雷神律令(离子通道与电位传递能力)  018

信息革命  021

第四项神器:奴役之刃(突触)  022

神经细胞的诞生:操控,操控,再操控  026



第二章 世纪帝国的形成  029

多细胞生物的崛起  032

令人又爱又恨的分工  036

神经系统的现身 040

身后士卒、以邻为壑 046

项生存困境:细胞之间缺乏整合 048

第二项生存困境:重复出现的刺激 049

第三项生存困境:多重选择 050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051

脊索动物登场  053



第三章 穷兵黩武的竞赛  059

注意前方  061

化学侦测  066

机械感知  081

光感知能力  090



第四章 掌控一切的基因  117

阿尔塔米拉洞的壁画 119

哺乳类的诞生与其大脑的进化 121

限制大脑发展的六道难关 126

自私的大脑  133

文化进化  139



第五章 跳脱轮回的反叛  147

人类已停止进化?  150

基因才是幕后黑手?  154

大脑对抗基因掌控?  155

反驳“大脑对抗基因论”?  167

真有自由意志?  174

究竟有无自由意志?  182



终章 摆脱束缚的未来  187

上传心灵  189

“神经元置换上传”思想实验  191

逐步取代大脑  192

开放的未来  194



哲学界×科学界 意见跨界批判评论集  197

作者介绍


谢伯让。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家。美国常春藤名校达特茅斯学院心理与脑科学系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担任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脑与意识实验室主任。发表国际学术期刊与会议论文数十余篇。合着有《波士顿》《指指点点玩美国》。译有《用心法则》《粮食战争》《瞎吃》《哲学是什么》《谎言实境秀》《扒粪救地球》《水资源战争》《人体解剖全书》《用物理学找到美丽新世界》等书。长期受邀至哈佛、加州理工、MIT(麻省理工学院)、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大学进行国际学术研讨与大众演讲。

文摘


序言



《万物运转的逻辑:从原子到宇宙的宏伟图景》 作者:[一位虚构的、备受赞誉的科普作家] 内容概要: 《万物运转的逻辑》是一部宏大而迷人的科学史诗,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认知之旅,探索宇宙从最微小的粒子到最复杂的生命现象,乃至人类社会结构背后那些支配一切的普适性原理。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学科的枝节,而是以一种史无前例的广度和深度,揭示了物质、能量、信息、生命、智能和文明之间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底层逻辑。 本书的开篇,作者将我们带回到宇宙的黎明,从量子力学的奇妙世界出发。我们不是简单地了解那些令人困惑的量子叠加态和不确定性原理,而是深入探究这些基本粒子为何以如此独特的方式相互作用,它们如何构成了我们所知的一切物质的基础。作者会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以及波粒二象性如何塑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形态。我们将看到,即使在最基础的层面,一种“信息”的交换和处理机制就已经悄然存在,为后续的复杂性演化埋下了伏笔。 接着,视角将转向化学的奇迹。从简单的原子如何结合成复杂的分子,到这些分子如何遵循特定的“规则”进行反应,本书将详细阐述化学键的本质,以及热力学定律如何约束着这一切过程。我们会明白,能量的流动和熵的增长并非单纯的“衰败”,而更是驱动化学变化、催生有序结构的根本动力。作者将解释,为什么某些反应会自发进行,而另一些则需要外部能量的注入,这种“选择性”背后,隐藏着能量平衡与概率的深刻博弈。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生命,一个更加令人惊叹的世界展现在眼前。生命究竟是什么?是元素的简单堆砌,还是超越物理化学的特殊存在?《万物运转的逻辑》将从“自组织”的视角出发,解释生命如何从无机物中涌现。DNA的螺旋结构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能量驱动下,信息编码和复制最优化策略的体现。本书将深入剖析生命体内部的信息流,从基因信息的传递,到细胞间的信号交流,再到神经网络的信息处理,揭示生命体作为一套高度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本质。我们将理解,进化并非随机漂移,而是在环境压力下,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协同作用,不断优化信息处理和生存策略的过程。 随后,本书将笔锋一转,聚焦于人类心智的奥秘。人类智能与其他生命形式的智能有何本质区别?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本书将从信息论、计算理论以及神经科学的交叉视角,解读大脑的运作机制。我们会了解到,大脑并非一个简单的“开关”集合,而是一个高度并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信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记忆是如何被编码和提取,情感和认知又是如何在大脑的复杂连接中涌现,这些看似难以捉摸的现象,都将被作者以清晰的逻辑一一呈现。我们将探讨,语言的出现如何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和存储的效率,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故事并未止步于个体智能,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人类社会。社会结构、经济运行、文化传播,这些宏观现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底层逻辑?《万物运转的逻辑》将运用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信息在社会网络中的流动,以及这种流动如何塑造了群体行为和文明的演化。我们将看到,市场经济的供需平衡,信息时代的知识传播,以及社会规则的形成,都与信息、能量和反馈机制的相互作用息息相关。本书将探讨,为什么某些社会形态更加稳定和繁荣,而另一些则容易走向衰败,这其中,信息的“质量”与“传播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探索了宇宙、生命、智能和文明的底层逻辑之后,本书将回溯到“逻辑”本身。作者将深入探讨,逻辑思维、数学模型以及科学方法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本书将论述,我们之所以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正是因为我们能够把握住那些支配万物运转的普适性原理。我们将看到,逻辑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宇宙运作的内在规律在人类认知层面的反映。 《万物运转的逻辑》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将科学知识碎片化,而是将它们编织成一张恢弘的知识网络。本书所呈现的,不是一个孤立的发现,而是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它连接了从基本粒子到人类文明的每一个环节。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获得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去认识我们所处世界的运行规则,去思考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作者擅长用浅显易懂的比喻来阐述深奥的科学概念,让即便是没有深厚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跟随。它既是一部科学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考,它鼓励我们跳出日常的思维框架,用一种更加宏大和整体的眼光来审视这个充满奥秘的宇宙。 《万物运转的逻辑》将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智力冒险,它将点燃你对知识的渴望,拓展你认知的边界,让你在惊叹于宇宙的浩瀚与精妙的同时,也对人类自身的潜力充满信心。它会让你明白,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从一次心跳到一次思想的火花,都遵循着某种深刻而美丽的逻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大脑的进化并非是“好”与“坏”的简单二元对立,而是一个充满了“权衡”与“取舍”的复杂过程。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理论分析,让我看到了大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它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所做出的各种“妥协”。比如,他会提到,为了发展出更高级的认知能力,人类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的身体机能,或者承担巨大的能量消耗。这种“得与失”的辩证思考,贯穿了整本书的始终。我尤其喜欢他关于“进化上的‘妥协’与‘遗留’问题”的讨论,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中仍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看似“过时”的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在现代社会中可能带来的影响。这种对大脑“历史包袱”的解读,让我对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大脑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进步”和“完美”,而是回归到了生命的本质——一个在不断演化和适应中,充满智慧与矛盾的奇妙存在。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作者从最基础的生物学原理出发,逐步构建起大脑进化的宏大框架。我尤其赞赏他对于“因果关系”的严谨分析。他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大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例如,他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视觉系统的进化会驱动听觉系统的相应发展,或者为什么社会性的生存方式会促进大脑皮层的扩张。这种对因果链条的梳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大脑的整体运作机制,而不是将它看作是一个个孤立的组件。作者还善于运用“假说”与“证据”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论述,他会提出一些大胆的科学假说,然后用大量的研究证据来支持这些假说,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深信不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思维方式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作者通过揭示大脑的进化历程,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思想、情感、行为模式,都深深地烙印着历史的痕迹。那些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人性”,其实是亿万年生命斗争的产物。我尤其被作者关于“情绪”的演化解释所吸引。他认为,许多我们现在所感知的情绪,在早期生命中可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生存角色,比如恐惧能够让我们躲避危险,而喜悦能够促使我们寻求生存和繁衍。这种对情绪的进化起源的解读,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接纳。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生命传承之中去认识。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我”,更是“我们”,是所有祖先智慧的结晶。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智能”的理解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以前总觉得智能是人类独有的,是某种神秘的、不可言喻的力量。但作者通过回顾大脑的进化史,让我看到了智能是如何一点点地、在漫长的岁月中“生长”出来的。他解释了,即使是那些非常古老的生命形式,也拥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只是它们表现的形式和我们不同。而人类大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语言能力和自我意识。作者对于这些高级认知功能的形成机制的阐述,让我大开眼界。他没有简单地将它们归结于“基因突变”或者“偶然”,而是深入分析了环境压力、社会互动以及生态位选择等多种因素是如何共同作用,推动了这些功能的演化。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让我认识到,智能的诞生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工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傲慢地认为只有人类拥有智能,而是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周,每次翻开都能被里面宏大的叙事和精妙的构思所吸引。作者像是带着我穿越时空,从最早的生命痕迹开始,一点点追溯我们大脑演化的轨迹。那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亲身经历那些漫长而艰辛的进化过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把大脑的演化过程描绘成一条直线式的进步,而是充满了各种迂回、曲折甚至“走弯路”的描写。比如,他会提到某些在早期看起来很“有用”的结构,后来却因为环境变化而变得冗余,甚至被新的结构所取代。这种非线性的视角,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适者生存”的真正含义,也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大脑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在无数代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中,被精雕细琢出来的。而作者对于不同物种大脑结构的对比分析,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简单的神经网到复杂的哺乳动物大脑,再到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能力,他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将这些复杂的科学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我特别喜欢他描述海马体演化那一段,让我对记忆的形成和储存有了全新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的史诗,让我对“我”是谁,以及“我”是如何成为“我”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大脑看似神秘,实则遵循着一套严谨而古老的进化逻辑。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述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些结构形成和演化的根本原因。我尤其对作者关于“代价与收益”的解释非常着迷。他会详细分析,为什么某些大脑区域会变得越来越大,为什么某些神经通路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一切的背后,往往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消耗和生理代价。这种权衡与取舍,构成了生命在漫长进化史中不断做出选择的缩影。例如,大脑作为一个耗能大户,其体积的增长必然需要更高效的能量供应系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人类的消化系统相对短小,而大脑却占据了如此大的比例。作者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论证,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脑进化图景。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如此”。那些曾经让我感到难以理解的生理现象,那些曾经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行为模式,在作者的解读下,都变得合情合理。他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亿万年自然选择的馈赠。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自身起源的另一扇门。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谢伯让,在我看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普作家。他能够将如此复杂、深奥的科学知识,以一种如此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才能。我尤其欣赏他对细节的把握,以及他对科学前沿知识的敏锐洞察力。书中提到的许多关于基因、神经递质、大脑连接的最新研究成果,都被他巧妙地融入到了宏大的进化叙事之中,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小小的细节而惊喜不已,仿佛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宝藏。而且,作者在行文中,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他引用的文献和研究成果都非常扎实,让人能够感受到他背后扎实的学识功底。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对科学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笔触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诗意。他能够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我仿佛能够“看见”大脑的演化过程。我尤其喜欢他描绘早期生命形态时所使用的意象,那种原始的生命力,那种对环境的本能反应,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而在谈到人类大脑的崛起时,他又能够用一种充满哲思的语言,探讨意识、情感、智能的起源。这种将科学与人文巧妙融合的写作方式,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书中的一些比喻也非常精彩,比如他将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比作“信息高速公路”,将大脑皮层比作“超级计算机”,这些生动的类比,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我常常在阅读时,感到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被作者的智慧和想象力所折服。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是一次艺术的享受。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偏重于神经科学的科普读物,结果它却以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将大脑的演化置于整个生命进化的宏大叙事之中。作者从地球生命起源讲起,逐步深入到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再到脊椎动物、哺乳动物,最终聚焦于人类大脑的独特之处。这种循序渐进的叙事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大脑在不同生命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所经历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我尤其对作者关于“决策”和“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的论述印象深刻。他认为,大脑的演化,本质上就是一种不断做出更优决策的过程,无论是生物体在面对环境挑战时做出的生存选择,还是神经元之间在信息传递时做出的信号选择,都体现了这种“最优解”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脑。这本书让我不再把大脑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器官,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不断进化的生命系统中去理解。这种理解,让我对生命的韧性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之前对大脑的很多固有认知。我一直以为大脑的进化就是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复杂,但作者却用一种更加 nuanced 的方式,让我看到了大脑演化的另一面——“精简”与“优化”。他会提到,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并非所有的结构都在不断扩张,有些结构反而因为不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或者“重组”。这种“减法”式的进化,同样是壮丽而充满智慧的。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关于大脑皮层皱褶的讨论。过去我只知道大脑皮层褶皱越多,看起来越“聪明”,但作者却深入分析了这种褶褶的进化优势,它不仅增加了神经元的表面积,还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但同时,他也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如此复杂的皮层,以及这种复杂性带来的代谢压力。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看到了生命演化的复杂性与精妙性。作者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他善于用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朋友侃侃而谈。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忍不住停下来思考,将书中的内容与我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收获颇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