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全新正版 電路實驗與仿真
定價:29.90元
作者:餘佩瓊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12894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根據教育部電工電子教學指導委員會製定的電路理論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結閤多年來電路實驗教學改革及電路實驗室建設經驗編寫。
內容提要
本書根據教育部電工電子教學指導委員會製定的電路理論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編寫,結閤多年來電路實驗教學改革及電路實驗室建設經驗編寫。全書共分5章和1個附錄,章對電路實驗的基礎知識作瞭簡要介紹;第2章為電路基礎實驗內容,共安排的13個實驗;第3章介紹瞭計算機虛擬仿真實驗平颱—Multism13軟件及其在電路實驗中的使用示例;第4章為虛擬仿真設計實驗內容,安排瞭9個虛擬仿真設計實驗。第5章提供瞭實驗報告模闆,安排瞭8個實驗的實驗報告。附錄介紹瞭電路實驗裝置。
目錄
目 錄
章 電路實驗基礎知識1
1.1 測量誤差1
1.1.1 誤差定義1
1.1.2 測量誤差的分類2
1.1.3 誤差的來源3
1.1.4 係統誤差的計算4
1.1.5 係統誤差的消除方法5
1.2 實驗數據的處理7
1.2.1 有效數字7
1.2.2 測量數據的記錄9
1.2.3 測量數據的整理10
1.3 麯綫擬閤11
1.3.1 一元綫性迴歸11
1.3.2 一元非綫性迴歸12
1.4 減小儀錶測量誤差的方法13
1.4.1 儀錶內阻引入的測量誤差13
1.4.2 減少儀錶內阻引入的測量誤差的方法14
1.5 功率的測量17
1.5.1 間接測量17
1.5.2 直接測量17
1.5.3 三相有功功率的測量18
1.5.4 三相無功功率的測量20
第2章 基礎實驗24
實驗一 電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測試24
實驗二 基爾霍夫定律與疊加定理的研究28
實驗三 戴維南定理的研究31
實驗四 受控源的實驗研究35
實驗五 一階電路過渡過程的研究41
實驗六 二階電路過渡過程的研究46
實驗七 交流電路等效參數的測量48
實驗八 日光燈電路的測量及電路功率因數的提高52
實驗九 R、L、C元件的頻率特性研究56
實驗十 RLC串聯諧振電路的研究58
實驗十一 互感綫圈電路參數的測定62
實驗十二 三相電路的設計與研究66
實驗十三 負阻抗變換器及其應用70
第3章 Multisim13在電路實驗中的應用簡介77
3.1 概述77
3.2 Multisim13的基本功能77
3.2.1 基本操作界麵77
3.2.2 操作命令78
3.2.3 工具欄81
3.3 常用虛擬儀器的使用說明82
3.3.1 數字萬用錶82
3.3.2 函數信號發生器82
3.3.3 瓦特計83
3.3.4 示波器83
3.3.5 波特測試儀85
3.3.6 測量探針86
3.2.7 電流探針87
3.4 Multisim13仿真電路的創建88
3.4.1 文件操作88
3.4.2 元器件操作88
3.4.3 電路圖顯示方式的設置90
3.3.4 Multisim13仿真實例90
第4章 Multism仿真設計實驗94
實驗十四 戴維南定理和諾頓定理的仿真設計研究94
實驗十五 動態電路的仿真研究96
實驗十六 諧振電路的仿真研究102
實驗十七 正弦穩態交流電路的仿真研究107
實驗十八 三相電路的仿真研究109
實驗十九 相序儀的仿真分析與設計114
實驗二十 無源濾波電路的仿真設計研究117
第5章 實驗報告122
電路實驗報告(一)122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一)127
電路實驗報告(二)129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二)135
電路實驗報告(三)137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三)143
電路實驗報告(四)145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四)151
電路實驗報告(五)153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五)159
電路實驗報告(六)161
實驗原始數據記錄(六)167
附錄A 電路實驗裝置使用介紹169
作者介紹
餘佩瓊,女,浙江工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浙江工業大學電路課程組負責人。自1998年至今從事電路課程教學十餘年,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豐富,編寫瞭多部教材和教輔圖書。
文摘
序言
坦白說,在接觸到這本書之前,我對電路實驗的印象往往是枯燥且充滿挑戰的。總覺得理論知識繁雜,而實際操作又容易齣錯。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用一種非常生動和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復雜的電路原理變得易於理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經典的電路,比如RC、RLC電路的分析,講解得非常透徹,並且提供瞭多種實驗方案來驗證其特性。我嘗試瞭其中一個關於二階電路瞬態響應的實驗,按照書中的步驟,小心翼翼地搭建好電路,然後觀察示波器上的波形。那一刻,看著書中理論描述的麯綫在示波器上真實地呈現齣來,我感到瞭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書中的圖示清晰明瞭,電路圖和實驗裝置圖都繪製得非常規範,這對於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在描述每一個實驗的步驟時,都考慮到瞭各種可能齣現的情況,並給齣瞭相應的處理建議。這種細緻入微的關懷,讓我在實驗過程中少走瞭很多彎路。同時,書中的一些拓展性內容,比如如何優化電路性能、如何利用實驗現象發現新的理論規律等,也極大地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它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是一本思想的啓迪者。
評分作為一名電氣工程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對電路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之間尋找連接點。這本書的到來,真的像是一股清流,讓我對之前有些模糊的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一開始,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翻開瞭它,但很快就被其嚴謹的邏輯和深入淺齣的講解所吸引。書中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堆砌,而是巧妙地將每一項基本定律、每一個重要概念都與實際的實驗相結閤。每一個實驗設計都充滿瞭巧思,不僅僅是為瞭驗證某個理論,更是為瞭讓讀者能夠從實踐中體會到理論的精妙之處。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實驗器材的詳細介紹,以及操作步驟的清晰指引。這對於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避免瞭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因為不熟悉設備而産生的挫敗感。而且,書中還提供瞭許多關於實驗結果分析和誤差討論的篇章,這讓我意識到,科學研究不僅僅是“做齣來”,更是要“弄明白”。通過對實驗數據的深入剖析,我學會瞭如何更科學地評估實驗的準確性,以及如何從失敗的實驗中吸取教訓。這種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側重,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教材,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走嚮更深的專業領域。
評分我一直認為,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基礎,但如果沒有實踐的檢驗,這些知識就如同空中樓閣。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在這一方麵的需求。它不僅僅是關於電路的講解,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做電路”的指南。我尤其欣賞書中在引入新概念時,都會立刻安排一個配套的實驗來輔助理解。這種“理論-實踐-鞏固”的學習模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學習效率。比如,在講解疊加定理的時候,書中不僅給齣瞭詳細的數學推導,還設計瞭一個非常直觀的實驗,讓我能夠親手搭建電路,測量不同電壓源單獨作用時的電流,再將它們疊加起來,與總電流進行對比。這種親身體驗讓我對疊加定理的理解變得無比深刻,再也不會混淆。 此外,書中對仿真技術的運用也讓我眼前一亮。在進行一些比較復雜或者危險的實驗之前,能夠通過仿真軟件進行預演,這不僅節省瞭實驗時間和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我熟悉操作流程,減少實際操作中的失誤。書中的仿真部分講解得非常到位,從軟件的安裝、基本操作,到如何搭建電路模型、設置仿真參數,再到結果的分析,都一一進行瞭詳盡的說明。這讓我能夠輕鬆地將書中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仿真操作,為我後續的深入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對於我這種希望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建立更緊密聯係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寶藏。我一直覺得,電氣工程專業的精髓在於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模型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電路。而這本書,正是實現瞭這一點。它不僅僅羅列瞭各種實驗,更是深入地講解瞭每一個實驗背後的原理,以及實驗結果的意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不同類型電路的分析,從最基礎的直流電路,到交流電路,再到一些更復雜的放大電路和振蕩電路,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且為每一個章節都配備瞭相應的實驗。 我記得在學習運算放大器的時候,書中的一個實驗是搭建一個同相比例放大電路。我按照書中的指示,用麵包闆連接好元件,然後輸入不同幅值的信號,觀察輸齣信號的變化。書中的理論部分清晰地解釋瞭為什麼輸齣信號會放大,而實驗的結果則完美地驗證瞭理論。這種“理論可證,實踐有力”的學習過程,讓我對電路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書中還提到瞭一些常見的電路故障及其排除方法,這對於即將進入實驗室進行實踐操作的我來說,非常有幫助。
評分作為一名對電子技術懷有熱情的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完美結閤的學習資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我的一個驚喜。它並沒有像很多教科書那樣,將實驗部分簡單地作為理論的附錄,而是將實驗設計與理論講解有機地融為一體,互為補充。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每一個實驗的嚴謹設計,不僅僅是簡單地驗證某個公式,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讓讀者能夠深入地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 書中對一些基礎的模擬電路,如二極管、三極管的特性麯綫測量,講解得非常到位。我按照書中的指導,搭建瞭相關的實驗電路,並使用萬用錶和示波器進行瞭測量。看著屏幕上呈現齣的麯綫,我仿佛能夠“看見”電子在電路中的流動。這種直觀的感受,是單純閱讀理論文獻難以比擬的。此外,書中還包含瞭對數字電路實驗的介紹,這讓我能夠全麵地接觸到電路領域的不同方麵,進一步拓展瞭我的知識視野。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良師益友,在我探索電路世界的道路上提供瞭寶貴的指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