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無綫射頻識彆技術(RFID)理論與應用
定價:29.00元
作者:遊戰清,李蘇劍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71210032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RFID)是自動識彆技術的一種高級形式。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本書主要介紹瞭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具體應用,並列舉瞭大量的應用實例,如動物識彆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礦井管理、停車場管理、軍事物流運用等。
本書可供廣大信息化工作者、物流工作者以及RFID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作為相關人員的參考資料。
目錄
第1章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簡介
1.1 自動識彆技術簡介
1.1.1 自動識彆技術的基本概念
1.1.2 自動識彆技術的種類與特徵
1.2 無綫射頻識彆的基本概念與發展曆史
1.2.1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的基本概念
1.2.2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的發展曆史
1.2.3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的不同分類方法
1.2.4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的應用領域
1.2.5 射頻識彆市場發展
第2章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的工作原理
2.1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無綫射頻識彆工作的物理學原理
2.2.1 與無綫射頻相關電磁場基本理論
2.2.2 能量耦閤和數據傳輸
2.3 無綫射頻識彆的數據傳輸協議與安全性
2.3.1 數據傳輸協議與方式
2.3.2 數據安全性
2.4 數據完整性
2.4.1 校驗方法
2.4.2 乾擾與抗乾擾
2.4.3 識讀率與誤碼率
2.5 多標簽同時識彆與係統防衝撞
2.5.1 空分多路法
2.5.2 頻分多路法
2.5.3 時分多路法
第3章 無綫射頻識彆的頻率標準與技術規範
3.1 RFID標準簡介
3.2 無綫射頻識彆的頻率標準
3.2.1 頻率標準許可
3.2.2 不同的電磁波頻段
3.2.3 射頻識彆係統的工作頻率與應用範圍
3.2.4 射頻係統工作頻段解釋
3.2.5 電感耦閤射頻識彆係統的使用頻率選擇
3.3 無綫射頻識彆的應用行業標準
3.3.1 ISO TC 23/SC 19 WG3應用於動物識彆的標準
3.3.2 ISO TC 204應用於道路交通信息學的標準
3.3.3 ISO TC 104應用於集裝箱運輸的標準
3.3.4 ISO TC 122應用於包裝的標準
3.3.5 ISO/IEC JTC 1 SC 31自動識彆應用標準
3.3.6 ISO/IEC 18000項目管理的無綫射頻識彆--非接觸接口
3.3.7 SC 17/WG 8識彆卡非接觸式集成電路
3.4 RFID標準體係結構
第4章 讀頭
4.1 讀頭
4.1.1 讀頭的作用
4.1.2 讀頭的基本構成
4.1.3 讀頭的指令
4.2 讀頭的形式
4.2.1 固定式讀頭
4.2.2 手持機
4.2.3 發卡器
4.3 讀頭天綫
4.3.1 讀頭天綫簡介
4.3.2 天綫的結構
4.4 讀頭的發展趨勢
第5章 射頻電子標簽
第6章 RFID應用係統
第7章 RFID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
第8章 RFID在動物識彆管理中的應用
第9章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在礦井管理上的應用
第10章 RFID在交通管理中的應用
第11章 RFID在軍事物流上的應用
第12章 運動計時與休閑
第13章 RFID在工業中的應用
第14章 RFID在門禁管理、防僞與防盜上的應用
附錄A RFID常見詞語解釋
附錄B 部分RFID機構、雜誌與網站
附錄C 無綫射頻識彆技術廠商錶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在論述RFID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原理方麵,可以說達到瞭教科書級彆的嚴謹。對於射頻信號的産生、傳輸、接收以及抗乾擾技術,作者都給齣瞭非常詳盡的闡釋。然而,在我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本書在更高層次的應用集成和係統架構設計方麵,提供的指導相對有限。例如,當涉及到大規模RFID係統的部署,比如一個大型倉庫或者一個城市範圍內的資産管理係統時,如何進行網絡規劃、如何設計可擴展的數據管理平颱、如何與現有的企業資源計劃(ERP)係統或者倉儲管理係統(WMS)進行有效對接,這些關鍵的係統工程問題,書中並沒有給齣詳細的解決方案或參考案例。我個人在實際項目中,就遇到瞭類似的問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研究和實踐。另外,本書對RFID技術在特殊環境下的應用,如高溫、高濕、金屬密集區或液體介質中的應用,也隻是蜻蜓點水式地提及,並未深入探討其麵臨的技術挑戰和相應的優化策略。書中可能需要增加更多關於係統集成商和項目經理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關注的要點,以提高本書的實用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恰逢其時,RFID技術正逐漸從實驗室走嚮産業應用,雖然書中內容詳盡,但對於初學者而言,可能需要一些基礎知識的鋪墊。例如,書中對電磁波的傳播特性、天綫的諧振原理以及調製解調技術的講解,雖然專業嚴謹,但對於沒有相關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會顯得有些晦澀。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對不同頻段RFID技術的優缺點分析雖然到位,但對於實際應用場景中如何根據具體需求選擇最閤適的頻段,以及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如何優化讀寫距離和穩定性,書中給齣的指導相對籠統,並沒有提供太多具體的案例分析或者實踐技巧。此外,對於RFID係統集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比如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標準兼容性以及成本控製等問題,書中雖然有所提及,但並沒有深入探討其解決方案。例如,在數據安全方麵,書中提到瞭加密技術,但對於具體的加密算法、密鑰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應對不同級彆的安全威脅,則語焉不詳。總體而言,這本書更適閤已經具備一定電子信息技術基礎,或者對RFID技術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作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參考資料。對於完全的初學者,可能需要配閤其他入門級的教程或者實踐項目來輔助理解。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RFID的核心原理講解上,作者展現瞭紮實的功底。書中對於標簽與讀寫器之間的通信機製,包括反嚮散射原理、信號的調製與解調過程,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推導和闡述。但正是這種理論上的嚴謹,使得部分章節的閱讀體驗略顯枯燥。我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傾嚮於通過實際案例來理解技術,而本書在這方麵略有不足。雖然提供瞭不少應用場景的介紹,例如物流管理、資産追蹤等,但對於具體項目是如何實施的,采用瞭哪些技術細節,遇到的睏難以及如何剋服,書中並沒有進行深入的剖析。舉個例子,在介紹智慧零售的應用時,雖然提到瞭RFID在商品管理中的作用,但並未深入探討如何設計適閤商店環境的RFID標簽布局,如何應對金屬物品對信號的乾擾,或者如何實現無感支付的後颱係統集成。這種“就理論談理論”的敘述方式,對於希望快速掌握RFID技術實際應用技巧的讀者來說,可能是一種挑戰。我期待書中能夠有更多的“實戰”內容,例如具體的係統設計流程、設備選型指南、故障排除手冊等,這樣會更有助於讀者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
評分作為一名行業從業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覆蓋RFID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的書籍。這本書在理論基礎和核心技術方麵做得相當齣色,例如對EPC Gen2標準、ISO/IEC標準的詳細解讀,以及對不同類型RFID芯片(主動、被動、半主動)工作原理的清晰闡述,都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然而,在實際應用和産業發展層麵,我感覺本書的覆蓋麵還可以更廣。比如,對於近年來興起的物聯網(IoT)與RFID的融閤應用,書中提及不多。現今許多智能設備都集成瞭RFID功能,用於身份識彆、數據傳輸等,而本書在如何構建一個基於RFID的IoT生態係統,以及如何解決不同協議間的兼容性問題方麵,似乎沒有充分展開。此外,在探討RFID技術的商業模式和市場前景時,本書的分析相對保守,未能充分反映齣一些新興應用領域(如智慧醫療、智能交通、工業4.0)對RFID技術的巨大需求和快速增長潛力。例如,在醫療領域,RFID在藥品追溯、患者身份識彆、手術器械管理等方麵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書中對此的論述較為簡略。我希望未來修訂版能加入更多關於前沿技術趨勢和市場分析的內容,讓讀者對RFID技術的未來發展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本書的理論框架是紮實的,對於RFID技術的基礎原理,無論是從電磁學角度還是信息論角度,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例如,書中關於RFID天綫的匹配原理、阻抗特性以及不同形狀和尺寸天綫的輻射效率分析,都非常專業。但作為一名對RFID技術實際部署和維護感興趣的讀者,我發現書中對於硬件設備的選型、安裝調試以及日常維護方麵的指導相對欠缺。書中雖然提到瞭不同類型的讀寫器和天綫,但並未提供詳細的性能參數對比、應用場景推薦以及成本效益分析。在實際項目中,如何根據具體環境和讀寫距離需求選擇最閤適的硬件,如何進行現場的安裝和校準,以及一旦齣現故障,如何進行快速定位和修復,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而本書在這方麵的信息比較稀疏。此外,書中對RFID係統軟件開發方麵的介紹也比較基礎,例如如何編寫驅動程序、如何開發應用程序接口(API)以實現與讀寫器的交互,這些更偏嚮於軟件工程師的內容,對於希望從應用層麵進行開發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